庭审过程中什么是认罪?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4-01-18 13:07:21 380 人看过

一、什么是认罪?

认罪是罪犯承认犯罪事实,并对其违法性、社会危害性和应受惩罚性产生合乎行刑目的的认识。从认识的内容和程度来看,包括两个层次、三个继起递进的环节。两个层次是承认犯罪事实是认罪的低级层次,认识到行为的违法性、社会危害性和受惩罚的该当性是认罪的高级层次;三个环节即认罪、服判、守法。承认犯罪事实,指罪犯对其所实施的犯罪行为无保留地如实供述。一般来说,罪犯只要把主要犯罪事实和犯罪的主要情节交待清楚,即可认为系承认犯罪事实;认识到犯罪行为的违法性、社会危害性和受惩罚的该当性,是指罪犯对其犯罪行为产生与刑事判决基本一致从而合乎行刑目的要求的认识,即认识到并承识其行为的违法性、社会危害性及其受惩罚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只有认罪,才可能服判,服判是认罪的必然认识结果;只有认罪服判,才可能进而领悟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神圣性和法律的严肃性,形成遵守法律的必要性的认识和其实践,遵守法律遂又是认罪服判的必然认识结果。三个环节在时间上继起,在认识水平上递进,最终通向刑罚感受能力

二、犯罪赚疑人认罪认罚的新规定

1、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愿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对指控的犯罪事实没有异议,愿意接受处罚的,可以依法从宽处理。

2、侦查人员在讯问犯罪嫌疑人的时候,应当告知犯罪嫌疑人享有的诉讼权利,如实供述自己罪行可以从宽处理的法律规定和认罪认罚可能导致的法律后果。

3、犯罪嫌疑人自愿认罪的,应当记录在案,随案移送,并在起诉意见书中写明有关情况。

4、人民检察院对于监察机关、公安机关移送起诉的案件,应当在一个月以内作出决定,重大、复杂的案件,可以延长半个月;犯罪嫌疑人认罪认罚,符合速裁程序适用条件的,应当在十日以内作出决定,对可能判处的有期徒刑超过一年的,可以延长至十五日。

5、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应当讯问犯罪嫌疑人,告知其享有的诉讼权利和认罪认罚可能导致的法律后果,听取犯罪嫌疑人、辩护人、被害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对下列事项的意见,并记录在案:

(一)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实体内涵

随着对权利保障与个人尊严的重视,现代法治国家的刑罚观念与刑事法治理念已经发生了重大转变,单纯的刑法报应观、重刑主义受到了否定与批判。世界各国普遍意识到,单纯对犯罪行为人实施严苛的刑罚,也许能在短期内形成强大的威慑,但从长期来看并不一定能够达到控制及预防犯罪的效果。相反,基于刑法谦抑、刑罚轻缓及人道主义观念来决定是否适用刑罚、是否从宽适用刑罚,反而可以更好地获得控制犯罪、预防犯罪、矫正犯罪的社会效果,并达到修复社会关系与法律秩序的目的。从我国的刑法观念来看,“有罪必罚、疑罪轻罚”的思想观念占据主导地位,可能会造成对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误读。因此,构建我国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就必须首先摆脱传统刑法观念的束缚,真正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区分不同的犯罪情况,实行区别对待,做到“该宽则宽,当严则严,宽严相济,罚当其罪”。

1、对“认罪”的理解。对于认罪的内涵,实务部门、专家学者的观点并不一致。有学者认为,认罪就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承认被指控犯罪的基本事实,只要承认被指控犯罪的基本事实,不问这种事实行为的性质。

第二种观点认为认罪应当是对主要犯罪事实和罪名的承认,如果只承认其具有犯罪事实,但是并不承认公诉机关指控的罪名,被告人不能构成认罪。只有对指控的犯罪事实和罪名均无异议才能认为是认罪。另外,被告人对影响主要犯罪事实认定的证据有异议的,不能构成被告人认罪,对不影响主要犯罪事实认定的证据有异议的,不影响对其认罪的认定。

第三种观点认为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刑法规定的“坦白”与“自首”以及其他可能之情形都属于被追诉人的认罪。坦白是被动供述,自首是主动供述,但“坦白”与“自首”均包括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此处认罪的概念是“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也即被追诉人既要承认“行为”,也要承认“犯罪”。陈光中教授认为,被追诉人的认罪应当是被追诉人自愿承认被指控的行为构成犯罪,但不包括被追诉人对自己行为性质包括罪名、犯罪形态等的认识,可将之简称为“概括认罪”。“概括认罪”的积极要求是被追诉人自愿承认被指控的行为,且认为已经构成犯罪;消极要求是被追诉人对行为性质的误判不影响认罪。被追诉人对已经发生的案件进行回溯性考察属于事实判断,判断标准为主观认识是否符合客观真相。而同一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属于价值判断的范畴,具有主体性、时间性等特点,被追诉人的误判是较为正常的。笔者认为上述观点较全面的概括了认罪的内涵,即认罪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愿承认被指控的行为且构成犯罪,对罪名和犯罪形态的误判不影响其认罪的性质,且对证明犯罪基本事实的主要证据予以认定。

2、对“认罚”的理解。认罚是指犯罪嫌疑人对量刑建议或即将判处刑罚的认同。在司法实践中,无论是起诉前依据法律规定或者先前判决可预测的量刑结果,还是起诉后公诉机关“就量刑种类和量刑幅度向法院提出的法律意见”,均非通过审判程序得到的量刑结果。由于主观认识随着诉讼程序的运行而深化,对是否不起诉和判处刑罚预测具有相当的不确定性,最终的刑罚只有经过裁判者的最终处理才能确定。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院第四个五年改革纲要(2014-2018)》在“完善刑事诉讼中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部分提出:“明确被告人自愿认罪、自愿接受处罚、积极退赃退赔案件的诉讼程序、处罚标准和处理方式,构建被告人认罪案件和不认罪案件的分流机制,优化配置司法资源。”在此,最高人民法院将被告人“自愿认罪”、“自愿接受处罚”和“积极退赃退赔”并列,作为被告人认罪认罚的可能形态。《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在部分地区开展刑事案件速裁程序试点工作的办法》第13条也将“被告人自愿认罪”同“退缴赃款赃物、积极赔偿损失、赔礼道歉”并列。因此,“认罚”并不是对最终量刑结果的认同,而是对公诉机关的量刑建议或可预期刑罚的认同。认罚需体现其悔罪性,而主动退赃退赔作为悔罪性的体现,是被追诉人“认罚”的一种特殊表现。

3、对“从宽”的理解。从宽应该包含程序上的从简和实体上的从宽量刑,程序上从简从节约司法资源提高司法效率角度考虑,在下文将会阐述。实体上的从宽量刑指法院在最终裁判结果上予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刑罚处罚上的实体利益为考量标准。英美法国家的辩诉交易制度在从宽上有时还包括公诉机关在起诉时将重罪更换成较轻罪名,考虑到我国刑法规定犯罪与英美法的刑法罪刑等级差异较大,因此,即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选择认罪认罚,也不得在协议过程中降格指控,将重罪协商成轻罪或协商减少指控改变罪数。在依法认定被追诉人符合认罪认罚条件的同时,保障被追诉人获得与之相符的从宽处理结果,是这一制度得以正确实施的关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若干意见》中规定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必须坚持严格依法办案,切实贯彻落实罪刑法定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依照法律规定准确定罪量刑。从宽和从严都必须依照法律的规定进行,做到宽严有据,罚当其罪。因此,从宽是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处以较轻的刑种或者较低的刑期,或者缓刑,甚至对于轻罪的不起诉。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从宽应针对不同案件类型、不同时间节点、不同认罪认罚的具体方式应体现不同层级的差异性。譬如审前认罪认罚从宽处理的幅度应明显高于审判庭审阶段认罪认罚可获得的从宽处理幅度;积极退赔退赃的认罪从宽处理的幅度应相应加大。

4、认罪认罚的证明标准。从1979年《刑事诉讼法》制定到1996年、2012年两次修改,我国《刑事诉讼法》始终坚持“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证明标准。被追诉人认罪认罚的,公安司法机关不仅应审查被追诉人的自愿性、合法性,而且要基于客观真实原则审查判断被追诉人的有罪供述和其他证据是否达到了法定证明标准。只有达到证明标准并符合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规定的,才可以作出相应的从宽处理。未达到法定证明标准的,即便被追诉人作出了自愿、合法的有罪供述,也不能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刑事诉讼法》和相关法律解释中,所谓“犯罪事实清楚”是指与定罪量刑有关的能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罪、罪轻、罪重,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刑罚的事实和情节必须查清。2012年《刑事诉讼法》再修改时,在保证“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有罪证明标准的同时,对“证据确实、充分”作了三点解释:一是定罪量刑的事实都有证据证明;二是据以定案的证据均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三是综合全案证据,对所认定事实已排除合理怀疑。为了防止“被迫认罪”和“替人顶罪”,特别是冤假错案的发生,必须对满足犯罪基本构成的相关事实的证明达到确定无疑的程度。但是,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坚持“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有罪证明标准,并不意味着一些次要的事实、情节都要达到此种程度。就司法实践经验来看,“基本事实”清楚和“基本证据”确实、充分,就可以认为达到了《刑事诉讼法》所要求的证明标准。“基本事实”是指影响被追诉人定罪量刑的主要犯罪事实和情节。“基本证据”是指能够证明案件基本事实存在的证据。另外,认罪认罚的证据规则应适当从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295条规定:“公诉人、辩护人、审判人员对被告人的讯问、发问可以简化或者省略;对控辩双方无异议的证据,可以仅就证据的名称及所证明的事项作出说明;对控辩双方有异议,或者法庭认为有必要调查核实的证据,应当出示,并进行质证;控辩双方对与定罪量刑有关的事实、证据没有异议的,法庭审理可以直接围绕罪名确定和量刑问题进行。”

5、上诉权的限制。上诉权是被告人的核心诉讼权利之一,不能因为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适用就剥夺被告人的上诉权,但是同样也不能在适用此制度的同时还放任被告人随意上诉,违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初衷,增加司法机关的压力。陈光中教授认为,可参照现有法律制度设立认罪认罚案件的上诉审查程序。《刑事诉讼法》第223条第2款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决定不开庭审理的,应当讯问被告人,听取其他当事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意见。《刑事诉讼法》为认罪认罚案件的上诉审查确立了基本规则,可以参照法定程序处理被告人上诉案件。具体而言,被告人提出上诉后,二审开庭前以阅卷的形式审查认罪认罚的事实、证据基础。如果有证据证明一审案件事实确有重大错误的,应当正式开庭审理。否则,可直接驳回被告人的上诉。另外,对上诉进行审查时,应将认罪认罚的自愿性和相关的程序问题作为重点审查对象。

认罪认罚对于行为人对于法官都是意见一举两得的事情,但是认罪的前提是,确实这件事情是嫌疑人实施的,确实是自己自愿供述的,没有任何的第三方干扰作出的,否则可能会因此沦为冤假错案。所以法院在审查过程应该重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二章 第一审程序 第四节 速裁程序  第二百二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适用速裁程序:\n(一)被告人是盲、聋、哑人,或者是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的;\n(二)被告人是未成年人的;\n(三)案件有重大社会影响的;\n(四)共同犯罪案件中部分被告人对指控的犯罪事实、罪名、量刑建议或者适用速裁程序有异议的;\n(五)被告人与被害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没有就附带民事诉讼赔偿等事项达成调解或者和解协议的;\n(六)其他不宜适用速裁程序审理的。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2月15日 14:13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离婚庭审过程中原告需要怎么做
    离婚庭审过程中原告需要按照法律规定的要求提供能够证明其主张的相关证据,并参与调解、辩论、举证、质证等环节,法院依法判决后,还应当依法履行相关义务。一、如何走行政诉讼?起诉阶段在该阶段,原告要写起诉状,向有管辖权的法院递交。要注意以下几点:1、原告必须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2、要有明确的被告;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明确的事实根据;4、属于受诉法院的管辖。受理阶段在该阶段,法院要对起诉进行审查,对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条件的案件决定受理,不符合起诉条件的,作出不予受理的裁定。审理前的准备阶段在该阶段,主要是各种诉讼文书的提交和发送,有以下几个环节:1、法院要组成合议庭,要向被告发送起诉状副本;2、被告向法院提交答辩状和有关材料,法院再向原告发送答辩状副本;3、法院为诉讼进行其他准备工作。开庭审理阶段在这个阶段,重点是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法庭的审理形式有开庭审理和书
    2023-06-24
    184人看过
  • 法院中审过后是什么审
    中审判决:上诉至中级法院审理后的判决。我国实行的是两审终审制。因此对于普通案件,第二审判决是终审判决。但是有下列情况例外:(1)最高人民法院的判决,无论是一审判决还是二审判决,都是终审判决。(2)依照民事诉讼法特别程序审理的案件,第一审判决即是终审判决。(3)由省高院做出的二审死刑判决,还需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后才能发生法律效力。对于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的案件,如果原生效判决是一审判决,则再审按一审程序进行,所做出的判决、裁定,可以上诉、抗诉;如果原生效判决是终审判决,则按二审程序进行,所做出的新判决、裁定也是终审的判决、裁定。如果是上级人民法院提审的案件,按二审程序进行,所做出的判决或者裁定是终审的裁判。另外,由于我国实行两审终审制,故不存在中审判决这个术语。所谓的“中审判决”,可能指的是在国外的一些实行三审终审制的国家里的二审判决。
    2023-04-21
    424人看过
  • 开庭审理过程流程
    刑事诉讼法
    我国人民法院对于案件进行开庭审理所应当遵循的流程包括:1.开庭。开庭审理前,由书记员通知与告知相关人员;2.法庭调查;3.法庭辩论;4.被告人最后陈述;5.审判长宣布休庭,合议庭进行评议;6.宣判。哪些案件必须开庭审理1、经阅卷和调查认定事实不清楚的上诉案件;2、人民检察院抗诉的案件。对于民事案件,二审法院可以根据案件事实是否已经清楚等实际情况,选择采取开庭审理或者径行判决的方式。所以,还是有继续请律师的必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五条开庭的时候,审判长查明当事人是否到庭,宣布案由;宣布合议庭的组成人员、书记员、公诉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的名单;告知当事人有权对合议庭组成人员、书记员、公诉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申请回避;告知被告人享有辩护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六条公诉人在法庭上宣读起诉书后,被告人、被害人可以就起诉书指控的犯罪进行陈述
    2023-07-29
    430人看过
  • 法庭辩论过程中审判长怎样做
    一、法庭辩论过程中审判长怎样做1、刑事案件在法院辩论阶段,审判长应当充分听取控辩双方的意见,对控辩双方与案件无关、重复或者指责对方的发言应当提醒、制止。2、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二百八十五条二、什么是法庭辩论1、法庭辩论,是在法庭调查的基础上,控诉方与辩护方就被告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犯罪的性质、罪责轻重、证据是否确实充分,以及如何适用刑罚等问题,进行互相争论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控辨双方的辩论,将进一步揭示案情,明确如何适用法律,为案件的正确裁判奠定基础。2、法庭审理的过程,是合议庭听取各方面意见,核实证据,查明案情,从而作出正确判决的诉讼过程。3、在这个过程中,调查和辩论是不能截然分开的。如在法庭调查阶段,当公诉人宣读完起诉书后,被告人、被害人就可以就起诉书中指控的犯罪进行陈述,同时,公诉人、被害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
    2023-06-17
    452人看过
  • 法庭审理全过程
    刑事诉讼法
    刑事诉讼的审判程序如下:1、开庭,听证前,书记员应当通知并告知有关人员,审判长应当宣布开庭和有关事项,并在诉讼过程中告知当事人和法定代表人依法享有的诉讼权利;2、法庭调查,开庭阶段的事项完成后,被告人和被害人分别陈述了起诉书指控的犯罪事实;3、审问被告和受害人,显示并验证依据。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该依据只需在法庭上经过审查核实,才能成为终审判决的依据;4、当庭宣布判决的,应当公告裁定结果,并在五日内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辩护人和被告人的近亲属。5、定期宣判的,合议庭应当在宣判前,提前公告判决的时间和地点,召集当事人,并告知公诉人、法定代表人、诉讼代理人、辩护人。开庭审理基本程序是什么1.书记员查明当事人和其他仲裁参加人是否到庭,并向首席仲裁员报告人员到庭情况;2.庭审调查,先按申诉方、被诉方的顺序听取申诉方的申诉和被诉方的答辩,如有第三人,接着
    2023-06-30
    256人看过
  • 开庭审理是怎样的过程
    法律综合知识
    一、开庭审理是怎样的过程开庭审理是司法程序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确保了案件在法律框架内得到公正、公开的审理,这一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宣布开庭。在这一阶段,法庭会核对当事人的身份,确保所有参与者的身份准确无误,并询问当事人对出庭人员的身份是否有异议。随后,宣布合议庭组成人员及书记员名单,并告知当事人诉讼权利和义务,询问是否申请回避。2.法庭调查。在这一阶段,当事人会依次陈述各自的主张、事实和理由,提出证据并进行质证。证人、鉴定人(勘验人、翻译人)也可能被传唤出庭作证,以进一步澄清案件事实。3.法庭辩论。辩论的目的是在法庭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当事人的辩论意见,进一步理清案件的是非曲直。辩论过程中,当事人应围绕争议焦点进行发言,提出法律依据,不得进行人身攻击。4.若双方同意,法庭还会进行当庭调解。调解是化解纠纷的有效手段,有助于减少诉讼成本,促进和谐。若调解成功,法庭会宣布调解结果,并告知
    2024-07-28
    479人看过
  • 案件审理过程中被告不再认罪认罚如何处理
    一、案件审理过程中被告不再认罪认罚如何处理1、案件审理过程中,被告人不再认罪认罚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审理查明的事实,依法作出裁判。2、需要转换程序的,依照刑事诉讼法解释的相关规定处理。3、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三百五十八条二、如何对被告人进行辩护(一)辩护权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一项基本权利。(二)实际上,辩护权并不仅仅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权利,而是每个公民、每个人的一项基本权利,因为从理论上来说,每个人都可能受到刑事指控,因此,每个人都需要并享有辩护权。(三)针对公诉机关对被告人的指控,刑事辩护可以选择的基本抗辩方法是:案件事实辩护、证据不足辩护和法律适用辩护。(四)法律适用辩护指辩护律师对控方提出的事实认定不持异议,但就该事实是否构成犯罪,以及构成何种犯罪,犯罪性质,定罪量刑等提出与公诉机关不同的抗辩意见。1、非罪辩护,根据罪刑法定原则
    2023-04-20
    225人看过
  • 一审程序的庭审阶段是什么
    审判由合议庭庭长或者独任审判员主持。庭审程序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听证、法庭调查、法庭辩论、被告人最后陈述、审议和量刑。(一)听证。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54条,听证阶段的活动程序为:1。庭审前,书记员应依次进行以下工作:(1)查明检察官、当事人、,证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已经到庭(2)宣读法庭规则(3)邀请公诉人和辩护人到庭(4)邀请审判长和法官(人民陪审员)到庭(5)法官就座后,他们应当向庭长报告,听证前的准备工作已经就绪。审判长宣布开庭并传唤被告人到庭后,应当查明被告人的情况。主审法官宣布案件来源、案由、附带民事诉讼原告和被告的姓名以及是否公开审理。审判长宣布合议庭成员、书记员、检察官、辩护人、专家和翻译的名单。庭审期间,审判长应当依法告知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其诉讼权利。(一)合议庭成员、书记员、检察官、专家、翻译人员可以回避;(二)可以提出证据,申请通知新证人出庭、获取新证据、重新鉴定或
    2023-05-07
    76人看过
  • 房屋中介资格认证的过程是什么
    建设单位取得资质的过程是什么建筑施工企业委托代理人代为办理资质的,应当由代理人签订委托合同,约定委托的范围、权利和义务。有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十二条施工企业、勘察单位,从事建筑活动的设计单位和工程监理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注册资本符合国家规定;(二)具有与其从事的建筑活动相适应的具有法定职业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三)有从事有关建设活动所必需的技术设备;(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从事建筑活动的建筑施工企业、勘察单位、设计单位、工程监理单位,根据其注册资本、专业技术人员、技术设备和竣工工程业绩等资质条件,划分为不同的资质等级,只能在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从事建筑活动从事施工活动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当依法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在资格证书许可的范围内从事施工活动
    2023-05-02
    191人看过
  • 刑事案件庭审过程中更换书记员
    在刑事诉讼案件审理过程中一般是不会更换书记员的,依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对于书记员是否应当回避并没有做出具体的说明,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所规定的发回重审应当回避的人员并不包括书记员,所以可以得出书记员不必回避。一、刑事案件申请回避答复的时间是多久刑事案件申请回避答复的时间是3天以内。根据《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和《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的有关规定,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作出驳回申请回避的决定后,应当告知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如不服本决定,有权在收到驳回申请回避的决定书5日内向原决定机关申请复议一次。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对驳回申请回避的决定不服申请复议的,决定机关应当在3日内作出复议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28条:“(一)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的;(二)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和本案有利害关系的;(三)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
    2023-02-16
    478人看过
  • 庭前认罪答辩程序的意义是什么?
    一、庭前认罪答辩程序的意义是什么?1、部分案件中的被告人同意适用简化审,自愿认罪,但是法院却没有给予被告人从轻处罚,使得被告人牺牲部分诉讼权利却得不到对应的利益。2、个别法官在庭审中没有明确告知被告人认罪与不认罪在量刑上会产生不同的后果,而这些被告人如果也没有律师的告知,那么这些被告人可能会孤注一掷,顽抗到底,就是不认罪,最终导致量刑偏重。3、个别法官对“从轻”幅度把握不准,出现量刑过轻或过重的倾向。有些法官对自愿认罪的被告人判处刑罚从轻幅度过大,甚至比同样罪行的自首量刑更轻,由于刑期在法定量刑幅度之内,检察机关也不便提出抗诉。这样,客观上造成了坦白比自首更能受到刑罚优待的情况。4、个别法官对自愿认罪的条件存在误解,当被告人对某些事实和情节提出辩解时,就会认为被告人不符合自愿认罪的条件,甚至在判决书中明确指出被告人的认罪态度不好,有加重处罚的倾向。比如在庭审中,被告人对指控的某一事实不予认
    2023-04-28
    292人看过
  • 庭审中应注意什么
    庭审案件应当注意的事项除法律规定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如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等)外,我院受理的案件原则上一律公开审理,公开宣判。年满十八周岁的中国公民持有效身份证,可以到本院参加公开审理案件。无论您是诉讼当事人还是旁听人,一旦进入我院法庭,都应遵守以下法庭纪律:
    2023-05-02
    450人看过
  • 当庭认罪悔罪怎么办?什么是认罪悔罪?
    一、当庭认罪悔罪怎么办?对于当庭自愿认罪的,根据犯罪的性质、罪行的轻重、认罪程度以及悔罪表现等情况,可以减少基准刑的10%以下,依法认定自首、坦白的除外。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试行)》实施细则(试行)对于当庭自愿认罪的,根据犯罪的性质、罪行的轻重、认罪程度以及悔罪表现等情况,可以减少基准刑的10%以下,依法认定自首、坦白的除外。《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关于适用普通程序审理“被告人认罪案件”的若干意见(试行)》第九条人民法院对自愿认罪的被告人,酌情予以从轻处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关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公诉案件的若干意见》第九条人民法院对自愿认罪的被告人,酌情予以从轻处罚。二、什么是认罪悔罪?认罪就是刑事案件中嫌疑人或被告人承认自己犯罪,悔罪就是对于自己犯下的罪行表示后悔。当庭自愿认罪量刑情节构成要件:1、认罪须在当庭;2、认罪的程度只要求
    2023-04-28
    348人看过
  • 法庭辩论的过程是什么
    法律综合知识
    法庭辩论的过程是:1、经审判长许可,公诉人发表公诉词;2、被害人或其诉讼代理人发言;3、被告人自行辩护,首先可以由被告人自己为自己辩护;4、辩护人辩护,大多数情况下,被告方的辩护一般都是由律师完成的;5、控辩双方对争论焦点进行辩论;6、审判长在宣布辩论终结后,被告人有最后陈述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八条法庭审理过程中,对与定罪、量刑有关的事实、证据都应当进行调查、辩论。经审判长许可,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可以对证据和案件情况发表意见并且可以互相辩论。审判长在宣布辩论终结后,被告人有最后陈述的权利。
    2024-05-05
    166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取保候审过程中必须认罪吗
      海南在线咨询 2022-06-02
      不是的,只要符合以下取保候审条件的,可以申请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 取保候审过程中什么情况下不开庭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3-10-06
      取保候审过程中,可以不开庭的情况是主要是案件情节轻微。根据法律规定,取保候审具体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公安机关责令某些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保证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措施。
    • 审判过程中重审后认罪是不是重新规定自首
      山东在线咨询 2023-08-10
      重审期间认罪的不算自首。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后,又翻供的,不能认定为自首;但在一审判决前又能如实供述的,应当认定为自首。由此可见,在重审阶段认罪的,不能认定为自首。
    • 法庭审理过程中起哄闹事属于犯罪么
      江西在线咨询 2021-12-01
      高院公布了新修订的《人民法院法院规则》,对扰乱法院秩序、起哄闹事作出了新规定。最近,最高法院公布了新修订的《人民法院法院规则》,对扰乱法院秩序作出了新规定。扰乱法院秩序会受到什么惩罚?根据《人民法院法院规则》第二十条,以下五种行为扰乱法院秩序的,应当受到处罚:(一)非法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刀具或者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性、腐蚀性物品和传染病病原体进入法庭;(二)哄闹、冲击法庭;(三)侮辱、诽谤
    • 【案例】开庭审理过程中质证程序
      江西在线咨询 2022-10-20
      在外资企业工作的薛某按照要求的时间来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举证,在提交了自己的证据后也拿到了用人单位一方的证据。用人单位提交了如下的证据:①劳动合同书;②有薛某签名的放弃按照实发工资缴纳社会保险的承诺书;③打印出来的薛某提出离职的短信息;④薛某未归还企业的财物清单;⑤薛某的违纪记录;⑥答辩状。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工作人员告诉薛某,回去好好看看用人单位提交的证据,开庭时需要对这些证据进行质证。那么,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