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法律规定什么是诉讼时效
诉讼时效,是民法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关系到民事权利能否得到法院的保护。
诉讼时效指的是权利人在一定期限内不行使其权利,该期限届满后,债务人可以提出抗辩,拒绝履行义务。
尽管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权利人的请求权遭遇障碍,但权利本身并未消灭。在实际操作中,如债务人提出诉讼时效的抗辩,且法院确认不存在中止、中断或延长时效的情形,则法院将驳回权利人的请求。
值得注意的是,法院在审理过程中不会主动适用诉讼时效规定,需要债务人明确提出抗辩。这一点,正体现了诉讼时效抗辩权的性质和实施方式。
二、诉讼时效的特征与计算
诉讼时效的特征可以从几个维度来理解。
1.诉讼时效不受当事人意志控制,是一种法律事实;
2.具有强行性,不可由当事人随意更改。
3.它的效果体现了期间与事实的结合;
4.仅适用于请求权;
5.法官也不得主动适用诉讼时效,需要当事人提出。
诉讼时效的起算点是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即权利人能够行使请求权的那一天开始。
三、诉讼时效的中断与中止
诉讼时效的中断和中止是两种不同的法律概念,它们对于诉讼时效的计算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诉讼时效中断意味着时效期间的重新计算,由《民法典》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提供了多种中断时效的情形,如提起诉讼、申请仲裁、申请支付令等。
中断时效的发生导致原有时效期间归零,待中断事由消除后重新计算。而诉讼时效的中止则是一种暂停计算时效的情形,如不可抗力、权利人被控制等,期间中止将延长权利人提起诉讼的时间。
-
撤销之诉的法律规定诉讼时效是什么
473人看过
-
我国有什么法律法规规定的诉讼时效
279人看过
-
法律规定中诉讼时效抗辩是什么意思?
106人看过
-
专利诉讼时效是什么,法律是怎样规定的
204人看过
-
诉讼时效最长是多久,法律对诉讼时效如何规定
73人看过
-
诉讼时效20年的规定,什么是诉讼时效中断
222人看过
-
诉讼时效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是多长辽宁在线咨询 2023-08-30民事案件的诉讼时效一般是三年,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算起;而行政案件的诉讼时效,一般是六个月,从行政相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行政行为作出之日算起。
-
法律是怎么规定借条的诉讼时效时效?山东在线咨询 2023-08-08借条诉讼时效为三年。在民间借贷案件中双方有约定还款期限的,从还款期限之日起算三年,如果没有约定还款期限的,则出借人有权随时要求借款人偿还;诉讼时效会因为提起诉讼以及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比如发律师函、催告函以及对方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诉讼时效中断的,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
法律规定的起诉时效诉讼时效是多久广东在线咨询 2023-10-07法律规定的起诉的诉讼时效是三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
收条的法律诉讼时效是什么,规定是什么的青海在线咨询 2024-08-302年。一般的诉讼时效。“收条”是指收到别人或单位送到的钱物时写给对方的一种凭据。正式的“收条”又称为“收据”,无论收到钱,还是收到物品都可以开具“收条”,“收条”可以用来证实履行了交钱或物的合同义务。例如,甲、乙双方签定有买卖合同,在乙履行交付货款义务之后,甲就必须支付乙方货款,乙方在收到货款时则必须开具“收条”(收据或发票)给甲方收执。“收条”一般也附有基础合同,基础合同可以是买卖合同、承揽合同
-
诉讼时效的中断是指在诉讼时效期间进行吗,法律规定是什么宁夏在线咨询 2023-08-15诉讼时效的中断是指在诉讼时效期间进行的时候,因法定事由所产生的法律效果。对于双方当事人之间的民事纠纷来说,法律是保护每一个人的利益的,但是也有诉讼时效的限制得,如果当事人主张权利,超过诉讼时效的,一般法院也是不予支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