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诬告反告可以提供物证、书证、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等证据,只要是能证明被诬告的案件事实的,符合法定证据种类的,依法收集的证据都可以。
一、家暴离婚如何取证
报警、社区或妇联调解记录、向法院申请人身保护令等书面证据,均可证明家暴事实。《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当事人可以从以下方面搜集证据。证据包括:(一)当事人的陈述;(二)书证;(三)物证;(四)视听资料;(五)电子数据;(六)证人证言;(七)鉴定意见;(八)勘验笔录。
二、要非法集资需要什么证据
非法集资需要的证据有:
1、非法集资的物证;
2、证明非法集资的书证;
3、相关的证人证言;
4、被害人陈述;
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等。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五十条规定,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是证据。证据包括:
(一)物证;
(二)书证;
(三)证人证言;
(四)被害人陈述;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六)鉴定意见;
(七)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
(八)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三、离婚案如何证明用于赌博钱
离婚案中对一方赌博,可以通过证据证明。《刑事诉讼法》第四十八条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是证据。证据包括:
(一)物证;
(二)书证;
(三)证人证言;
(四)被害人陈述;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六)鉴定意见;
(七)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
(八)视听资料、电子数据。
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
遭受诬告或反告时如何收集证据?
416人看过
-
被诬告欠钱可以反告吗
291人看过
-
被告诽谤罪可以反告对方诬告吗
146人看过
-
被告诽谤能否反诉对方诬告要看情况
190人看过
-
被诬告强奸录音算证据吗
487人看过
-
反告对方诬告是否合法?
195人看过
刑事诉讼法是指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调整刑事诉讼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它调整的对象是公、检、法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揭露、证实、惩罚犯罪的活动。它的内容主要包括刑事诉讼的任务、基本原则与制度,公、检、法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职权和相... 更多>
-
被诬告反告的证据主要有哪些?宁夏在线咨询 2022-06-08被害人被诬告,反告需要的证据主要有: 1、诬告者去法院诬告的书证,物证材料; 2、被害人陈述被诬告的事实; 3、有关被诬告的一些视听资料,电子数据; 4、诬告者的供述和辩解。
-
被告要反驳原告证据要求怎么写?山西在线咨询 2022-12-04在民事诉讼案件中,被告可以采取反证和新的本证两种不同的方式对原告的主张或者证据进行反驳。根据《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根据此条的规定,当事人在民事官司中对自己所主张的事实,有提供证据加以证明的责任。即“谁主张,谁举证”,即由提出事实主张的一方来承担提供证据证明事实真伪性的责任。当原告的证据不实或者证明力不够时,被告可以举证来反驳原告的陈述的事实或者支
-
被告人故意诬告、错告、检举、漏罪、诬告、错误证据的,应如何处理安徽在线咨询 2022-03-05刑法第二百四十三条第3款规定:“不是有意诬陷,而是错告,或者检举失实的,不适用前款规定。所谓错告,是指错误地指控他人有犯罪事实的告发行为。 所谓检举失实,是指揭发他人罪行,但揭发的事实与实际情况完全不符或部分不符的行为。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诬告与错告,在主观方
-
被告反驳的原告需要补充证据吗新疆在线咨询 2022-11-20如果被告不认可原告证据的,需要提出反驳,是否认可原告的证据,需要由人民法院依法审查。 民事诉讼证据审查与判断的方法与技巧 一、巧用证据交换手段,确保庭审质效 一般来说,复杂疑难的民商事案件往往涉及的证据种类,数量较多,如把这些繁多且复杂的证据材料一下全部放置于庭审中“会诊”,势必会增加庭审负担,进而降低庭审质效,审判法官也很难在有限的庭审时间内对如此繁多的证据材料的真伪及证明力大小作出准确判断。因
-
被告律师反驳原告证据盗窃湖北在线咨询 2022-10-06对于原告证据是盗窃而来的,属于证据来源非法,如果经人民法院依法查明,的确属于盗窃而来,证据将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依据。另外,人民法院应当组织当事人围绕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以及与待证事实的关联性进行质证,同时也针对证据有无证明力和证明力大小进行说明和辩论。相关法律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零四条人民法院应当组织当事人围绕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以及与待证事实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