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刑,就是对于判处一定刑罚的犯罪分子,在其具备法定条件的情况下,在一定期间附条件地不执行原判刑罚的制度。
一、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是什么意思啊
缓刑的本质是附条件不执行原判刑罚,判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但是暂时不执行刑罚,在从判决确定之日起的三年内是缓刑考验期,要根据罪犯在考验期间内的表现,依法决定是否适用具体刑罚。但缓刑的适用要具备以下条件,缓刑主要适用于被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同时具备情节较轻,悔罪,无再犯罪危险,对居住社区无重大不良影响等条件的犯罪分子,是宽严相济政策的体现。
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也就是说法律宣告有罪并判处三年的有期徒刑,但是缓刑,不用去执行刑法,不用去坐牢。
二、判3年缓刑5年是什么意思
有期徒刑3年,缓刑5年”即对于被判处3年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5年的期限内附条件不执行原判刑罚的一种刑罚制度。其特点是在判刑的同时宣告暂不执行,但在一定时间内保留执行的可能性。如果遵守一定条件,5年以后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如果违反一定条件原判刑罚仍须执行。
三、刑法三年缓刑5年是什么意思
简单说,就是法院判决三年有期徒刑,暂不执行刑罚,在5年的缓刑考验期内,没有违法犯罪行为的,遵守缓刑考验期规定的,5年后就不再执行刑罚。缓刑,是指对被判处一定刑罚的犯罪分子,在其具备法定条件的情况下,在一定的考验期间内附条件地不执行原判刑罚的一种制度。
-
判处三年的有期徒刑缓刑可以缓几年
257人看过
-
判处了有期徒刑又判了缓刑要去监狱服刑吗
443人看过
-
被判有期徒刑缓期三年执行需要在监狱服刑吗
87人看过
-
诈骗罪有期徒刑刑罚处罚规定三年以上能判缓刑吗
138人看过
-
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有期徒刑四年有期徒刑三年半
221人看过
-
有期徒刑三年以上要怎么样做才判缓刑?
477人看过
缓刑是一种刑罚执行方式,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 由特定的考察机构在一定的考验期限内对罪犯进行考察,并根据罪犯在考验期间内的表现,依法决定是否适用具体刑罚的一种制度... 更多>
-
有期徒刑三年以上的可以缓刑吗, 有期徒刑三年以上的, 还可以缓刑吗云南在线咨询 2022-02-13有期徒刑三年以上,不符合缓刑的条件,不能缓刑。《刑法》第七十二条【适用条件】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
-
被判处缓刑两年、有期徒刑一年,缓刑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吗广东在线咨询 2023-03-25缓刑是一种刑罚制度,不能笼统说是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缓刑,也称为暂缓执行刑罚。是刑法上的一种刑罚制度。法院在刑事审判中,根据被判处刑罚的罪犯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规定一定的考验期,暂缓刑罚的执行。如在考验期内,满足一定的条件,原判刑罚将不再执行的一种制度。简言之,缓刑是有条件地不执行所判决的刑罚。《刑法》第73条规定,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二个月。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
-
判死刑有期徒刑三年以上能判缓刑吗香港在线咨询 2023-01-01判处有期徒刑三年执行死刑是可以的,犯有多个罪行的,要数罪并罚,不分开执行,合并在一起。如果有的罪被判有期,有的补判死,那最终并在一起一定是死刑。数罪并罚适用的情形具体有以下几种: 1、普通数罪的并罚普通数罪是指判决宣告以前发现的数罪,对于这种数罪的并罚,是数罪并罚的典型形态,我国数罪并罚的原则,就是根据这种情况规定的,由于我们已经对数罪并罚原则作了详尽的论述。因而对于判决宣告以前发现数罪的合并处罚
-
有期徒刑判刑后最低服刑多长时间可以缓刑香港在线咨询 2023-08-28有期徒刑判刑后最低服刑6个月。 根据《刑法》第四十五条规定,有期徒刑的期限,除本法第五十条、第六十九条规定外,为六个月以上十五年以下。 根据《刑法》第五十条规定,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以后,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
-
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零一个月, 有期徒刑四年, 最后被判刑可以减刑吗四川在线咨询 2022-03-01判刑者能否减刑,视情况而定。刑法第七十八条规定: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有下列重大立功表现之一的,应当减刑:(一)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的;(二)检举监狱内外重大犯罪活动,经查证属实的;(三)有发明创造或者重大技术革新的;(四)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舍己救人的;(五)在抗御自然灾害或者排除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