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处罚金是否需要开庭审理是分两种情况的,第一种情况是这个案件是处于第一审程序的,那么人民法院是需要进行开庭审理该案件的,第二种情况是案件是处于第二审程序的,那么法院是需要区分案件性质的,如果是被告人、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对第一审认定的事实、证据提出异议,可能影响定罪量刑的上诉案件,或者被告人被判处死刑的上诉案件,或者人民检察院抗诉的案件,那么是需要开庭审理的,除此之外是可以不用开庭审理的。
虚假诉讼罪可以单处罚金吗
依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法院在审理虚假诉讼罪案件的时候,虚假诉讼罪是可以单处罚金的,但犯罪情节严重是不适用单处罚金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百零七条之一【虚假诉讼罪】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第一款行为,非法占有他人财产或者逃避合法债务,又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
司法工作人员利用职权,与他人共同实施前三款行为的,从重处罚;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
罚金的缴纳方法
1、一次或分期缴纳
一次缴纳是惯例,分期缴纳是例外。
2、强制缴纳
即在判决指定的期限届满后,犯罪分子有缴纳能力而不缴纳的,法院可采取查封、拍卖财产、冻结存款、扣留收入的措施,强制其缴纳。
3、随时缴纳
即对于不能全部缴纳罚金的,法院在任何时候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以执行的财产,随时都可以缴纳。
4、减少或免除缴纳
即对犯罪人有遭遇不能抗拒的灾祸,缴纳罚金确有困难的,由犯罪分子提出申请,人民法院经查证属实,可以根据其遭受灾祸的轻重情况,裁定减少罚金数额或免除缴纳全部罚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一百八十六条对公诉案件的审查
人民法院对提起公诉的案件进行审查后,对于起诉书中有明确的指控犯罪事实的,应当决定开庭审判。
第二百三十四条二审审理方式
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于下列案件,应当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
(一)被告人、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对第一审认定的事实、证据提出异议,可能影响定罪量刑的上诉案件;
(二)被告人被判处死刑的上诉案件;
(三)人民检察院抗诉的案件;
(四)其他应当开庭审理的案件。
第二审人民法院决定不开庭审理的,应当讯问被告人,听取其他当事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意见。第二审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上诉、抗诉案件,可以到案件发生地或者原审人民法院所在地进行。
-
网络赌博判决和罚款的执行情况
451人看过
-
案件开庭审理后的判决的情况
140人看过
-
法院何时会开始执行经判决强制执行的情况?
326人看过
-
不开庭直接判决是什么情况
169人看过
-
派出所处罚决定书的颁发和执行情况
363人看过
-
上诉期间,原判决的执行情况
188人看过
-
定金罚则执行情况山东在线咨询 2023-06-03(一)必须有违约行为。违约行为的存在是适用定金罚则的前提。违约行为是指不按合同约定履行债务的行为,其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包括不能履行、迟延履行及不完全履行等多种形态。 (二)必须有合同目的落空的事实。合同目的落空即合同目的不能实现,是适用定金罚则的基本条件。这里的合同目的仅指主合同的直接目的和主要目的。 (三)违约行为与合同目的落空之间有因果关系。违约行为或合同目的落空,并不必然导致定金罚则的适
-
执行开庭前还没有判决,怎么向法院交罚金河北在线咨询 2022-04-04根据刑法第53条的规定,罚金的缴纳分为五种情况: 1.限期一次缴纳,主要适用于罚金数额不多或者数额虽然较多,但缴纳并不困难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罪犯在指定的期限内将罚金一次缴纳完毕。 关于这里的指定的期限,根据前引司法解释第5条的规定,是指从判决发生法律效力第二日起最长不超过三个月。 2.限期分期缴纳,主要适用于罚金数额较多,罪犯无力一次缴纳的情况。限期分期缴纳使罚金缴纳时间有一定伸缩余地,在金额
-
赌博治安处罚决定暂缓执行的情况台湾在线咨询 2022-03-28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七十条规定“以营利为目的,为赌博提供条件的,或者参与赌博赌资较大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罚款。”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十条第一款规定“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分为:(一)警告;(二)罚款;(三)行政拘留;(四)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 您可以参照自己的行为有没有违反以上规定
-
律师判决执行失职罪情况下的处罚是怎么样的宁夏在线咨询 2023-02-08构成执行判决、裁定失职罪一般应这样判:在执行判决、裁定活动中,严重不负责任,不依法采取诉讼保全措施、不履行法定执行职责,或违法采取诉讼保全措施、强制执行措施,致使当事人或其他人的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致使当事人或者其他人的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