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突然辞退员工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2.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3.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公司倒闭辞退员工怎么赔偿
公司倒闭辞退员工也是需要按照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赔付员工赔偿金的。
1、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不足一年超过6个月按一个月工资计算,低于6个月按半月工资计算,破产财产不足以清偿同一顺序的,按比例分配。根据劳动法,公司倒闭,应按规定给予员工解除合同补偿金,标准为:工作满一年的给一个月补偿金(月平均工资),如果做了十年,应该给十个月补偿金。
2、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劳动关系解除或者终止后产生的支付工资、经济补偿金、福利待遇等争议,劳动者能够证明用人单位承诺支付的时间为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后的具体日期的,用人单位承诺支付之日为劳动争议发生之日。劳动者不能证明的,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之日为劳动争议发生之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
员工合同未到期,如何解决因辞退而产生的纠纷?
186人看过
-
如何解决因国有企业改制而产生的纠纷?
425人看过
-
员工因公司撤资而被辞退
230人看过
-
公司能因员工有病而辞退员工吗
482人看过
-
离婚时如何解决因结婚证丢失而产生的纠纷
496人看过
-
因辞职而产生的培训费纠纷
417人看过
辞退是用人单位解雇职工的一种行为,是指用人单位由于某种原因与职工解除劳动关系的一种强制措施。根据原因的不同,可分为违纪辞退和正常辞退。 (1)违纪辞退是指用人单位对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企业内部规章,但未达到被开除、除名程度的职工,依法强行解除... 更多>
-
如何因辞退公司而索赔广西在线咨询 2023-08-21被公司违法辞退的,劳动者可以向公司主张经济补偿二倍的赔偿金。 用人单位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和第四十一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
如何解决离婚期间因房产纠纷而产生的争议河北在线咨询 2021-11-03离婚过程中对房地产价值有争议的,应当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双方主张房屋所有权可以在双方自愿的情况下竞价取得;一方取得所有权或者双方不主张房屋所有权的,人民法院将依法委托专业评估机构对房屋进行评估,取得房屋所有权的一方应当给予对方相应的补偿;或者分割房屋拍卖所得价格。
-
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公司如何赔偿因员工被辞退而引发的纠纷?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4-11-14劳动者在用人单位违约解除劳动合同时,有权要求赔偿。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6条的规定,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一)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有过错,劳动者单方解除);(二)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三)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双方均无过错);(四)用人单位依照本
-
如何解决因承租人把房屋转租而产生的纠纷重庆在线咨询 2022-04-17满足以下情形的承租人才可以把房屋转租: (1)租赁合同约定的租赁期限不得超过二十年,超过二十年的,超过部分无效。 (2)租赁期限六个月以上的,应当采取书面形式,当事人不采取书面形式的,视为不定期租赁。 (3)承租人经出租人同意,可以将租赁物业转租给第三人,原租赁合同继续有效,第三人对租赁物造成损失的,承租人应当赔偿损失。 (4)出租人出售租赁房屋的,应当在出卖之前的合理期限内通知承租人,承租人在同
-
如何解决北京地区因相邻关系而产生的纠纷?重庆在线咨询 2024-11-27在发生纠纷后,建议双方先进行协商处理。如果协商无法达成一致,可以通过起诉来寻求法律维权。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起诉方式包括书面起诉和口头起诉两种。对于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如果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则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在起诉前,必须满足以下条件: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必须有明确的被告;必须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必须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