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网络暴力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网络暴力侵害了他人的姓名权、隐私权、肖像权和人格尊严权;
理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网络暴力侵犯他人名誉权的,要承担侵权责任,构成犯罪的,按诽谤罪、侮辱罪追究刑事责任。
一、偷窃者是否也有人身权
偷窃者也有人身权。根据法律规定,我国公民依法享有生命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婚姻自主权。侵犯了他人的人身权,侵权人要承担民事、刑事责任。所以不能因为他人偷东西,就要侵害人家的人身权,抓到偷窃者应该交给公安机关进行处罚。
二、辱骂他人构成什么罪
辱骂他人是一种侮辱他人人格的行为,可能构成侮辱罪、诽谤罪、寻衅滋事罪等,具体分析如下:
1、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的,情节严重的,构成侮辱罪;
2、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构成诽谤罪;
3、在公共场所没有指定目标的谩骂,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构成寻衅滋事罪。
一、侮辱罪的构成要件如下:
1、侮辱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和名誉权;
2、侮辱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以暴力或其他方法公然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3、侮辱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4、侮辱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的目的。间接故意、过失不构成侮辱罪。
二、诽谤罪的立案标准如下:
1、须有捏造某种事实的行为;
2、须有散布捏造事实的行为;
3、诽谤行为必须是针对特定的人进行的;
4、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必须属于情节严重的才能构成诽谤罪。
综上所述,在日常生活中辱骂他人是一种侵犯他人名誉的行为。也可能受到惩罚。辱骂他人,可以构成侮辱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但是应当指出的是,一般的侵权行为侵犯了对方的名誉权,构成了民事侵权责任。
三、网络造谣罪如何认定
刑法未规定网络造谣罪,但规定了侮辱罪和诽谤罪,符合下列要件的,可认定构成侮辱罪或诽谤罪:主体是一般主体;侵害的客体是他人的名誉;主观方面是故意;客观方面是实施了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行为。
-
在我国网络暴力致死要负责吗
237人看过
-
网络暴力的刑事责任
257人看过
-
网络暴力侵权责任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351人看过
-
校园暴力责任在谁,要负哪些法律责任?
424人看过
-
网络暴力的法律问题
232人看过
-
网络刷单被骗,会不会被拘留会不会负法律责任?
115人看过
网络暴力是指以网络为媒介,通过用捏造事实或者无端谩骂等方法诽谤他人或者侮辱他人的行为,并会对当事人造成心理上的伤害,对网络环境造成不良的影响。实施网络暴力者情节严重的会触犯刑法中的侮辱罪,最高判处三年的有期徒刑等。网络暴力是一种非常恶劣的网... 更多>
-
网络暴力构成犯罪需要负刑事责任吗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3-05-24网络暴力是否后构成犯罪?目前,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让大家能够自由表达的同时,也滋生着大量的网络暴力,网络暴力造成严重的后果,很可能构成诽谤罪和侮辱罪。网络暴力是指网民在网络上的暴力行为,是社会暴力在网络上的延伸,网络暴力根源也有很多。“网络暴力”已经打破了道德底线,往往也伴随着违法的侵权行为,亟待运用教育、道德、法律等手段进行规范。那么,网络暴力给人造成的伤害该由谁来承担责任?请看下文
-
网络暴力会坐牢吗?河南在线咨询 2022-08-28第二十四条有本条例第七条规定的行为,组织策划传销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没收非法财物,没收违法所得,处5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有本条例第七条规定的行为,介绍、诱骗、胁迫他人参加传销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非法财物,没收违法所得,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有本条例第七条规定的行为,参加传销的,由工商行政管
-
家暴负刑事责任吗?家庭暴力会承担刑事责任吗?海南在线咨询 2022-08-09家庭暴力应承担的民事责任。 《妇女权益保障法》第五十二条规定:侵害妇女的合法权益,造成财产损失或者其他损害的,应当依法赔偿或者承担其他民事责任。 家庭暴力应承担的行政责任。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有下列侵犯他人人身权利行为之一,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处十五日以下拘留、二百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 家庭暴力应承担的刑事责任。 我国现行《刑法》对实施家庭暴力触犯刑律涉及的罪名有故意伤害罪、非法拘
-
网络暴力会承担什么样的刑事责任?台湾在线咨询 2023-10-20根据《刑法》规定,网络暴力涉嫌刑事犯罪的会受到刑事责任,网络暴力一般会涉嫌侮辱诽谤罪,该罪的量刑规定是:行为人构成该罪,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
校园暴力责任在谁,要负哪些法律责任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10-06之所以校园暴力频繁发生,从根本上说是施暴者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老师不能体罚学生,而法律对未成年人缺少监管,这样就使学生成为游离于法律监管之外的特殊群体。从某种程度上说,未成年人身份几乎已经成为可以违法乱纪的护身符。如果暴力行为没有给受害者带来严重的身体伤害,双方可以协商解决。如果施暴方年龄超过14周岁,而且对受害人造成了较为严重的伤害,那么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甚至要受到刑罚的处罚,轻则拘留,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