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会被判刑吗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7-23 08:24:13 271 人看过

行为人有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是构成本罪的关键。聚众扰乱社会秩序,必须是情节严重;

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和教学、科研无法进行,造成严重损失,方能构成本罪。构成本罪的只能是首要分子和积极参加者。

聚众,是指在首要分子的煽动、策划下,纠集多人共同进行扰乱活动,一人闹事引起多人围观的,不应视为聚众。

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既遂如何量刑?

犯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既遂的,对首要分子,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对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是指聚众扰乱社会秩序,情节严重,致工作、生产、营业和教学、科研、医疗无法进行,造成严重损失的行为。

《刑法》第二百九十条,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聚众扰乱社会秩序,情节严重,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和教学、科研、医疗无法进行;

造成严重损失的,对首要分子,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对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13日 00:25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管制相关文章
  • 聚众扰乱秩序罪如何判,怎么认定聚众扰乱秩序罪
    一、聚众扰乱秩序罪如何判1、我国人民法院对于聚众扰乱秩序罪的判刑处罚标准为:聚众扰乱社会秩序,情节严重,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和教学、科研、医疗无法进行,造成严重损失的,对首要分子,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对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条众扰乱社会秩序,情节严重,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和教学、科研、医疗无法进行,造成严重损失的,对首要分子,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对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聚众冲击国家机关,致使国家机关工作无法进行,造成严重损失的,对首要分子,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对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多次扰乱国家机关工作秩序,经行政处罚后仍不改正,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多次组织、资助他人
    2023-06-26
    292人看过
  • 聚众斗殴罪与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的界限
    聚众斗殴罪与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两者在客观方面有相同之处,如犯罪形式都是聚众,但两者存在明显不同。首先,犯罪动机不同,前者大多是为了争霸一方、私仇宿怨和寻求精神刺激等流氓动机而破坏公共秩序,后者则多是为了实现个人某种不合理的要求,如分房、调工作等而破坏公共秩序。其次,情节要求不同,前者不要求情节严重,后者要求情节严重,必须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和教学科研无法进行,造成严重损失,否则不构成犯罪。最后,两者犯罪方法不同,聚众斗殴罪的犯罪方法一般是暴力方法,而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除了暴力方法外,还可以是非暴力方法。一、聚众斗殴罪的追诉标准有什么组织、策划、指挥或者积极参加聚众斗殴的,应予立案追诉。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一)多次聚众斗殴的;(二)聚众斗殴人数多,规模大,社会影响恶劣的;(三)
    2023-03-16
    105人看过
  • 如何区分扰乱单位秩序行为与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
    刑法第二百九十条规定的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是指聚众扰乱社会秩序,情节严重,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和教学、科研、医疗无法进行,造成严重损失的行为。根据刑法的规定,对首要分子,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对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与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的扰乱单位秩序行为相比,主要区别如下:一是,危害程度不同。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要求实施的扰乱行为在客观方面必须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并造成了严重损失,如造成人员伤亡或者公司财产重大损失等。扰乱单位秩序行为在客观方面虽然也造成工作、生产、营业、医疗、教学、科研不能正常进行,但尚未造成“严重损失”。二是,处罚对象不同。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的处罚对象是在扰乱社会秩序行为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首要分子和主动参加扰乱社会秩序活动并在其中起主要作用的积极参加者。扰乱单位秩序行为的处罚对象包括所有从事扰乱行为的人
    2023-06-03
    395人看过
  • 聚众扰乱社该秩序罪量刑会怎么样的
    律师解答:三种情形。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量刑有以下三种情形:1、犯此罪,情节严重对首要分子,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2、并对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3、如果多次组织、资助他人非法聚集,扰乱社会秩序,情节严重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刑法》第二百九十条聚众扰乱社会秩序,情节严重,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和教学、科研、医疗无法进行,造成严重损失的,对首要分子,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对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聚众冲击国家机关,致使国家机关工作无法进行,造成严重损失的,对首要分子,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对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多次扰乱国家机关工作秩序,经行政处罚后仍不改正,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多次组织、资助他人非法聚集,扰乱社会秩序,情节
    2024-05-01
    141人看过
  • 寻衅滋事罪与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罪的界限
    1、犯罪动机不同。寻衅滋事罪是为了满足耍威风、取乐等不正常的精神刺激或其他不健康的心理需要;后二者的犯罪动机是为了实现个人的某种不合理要求,用聚众闹事的形式,扰乱机关、团体、单位的正常秩序,或者扰乱公共场所秩序或交通秩序,对有关单位、机关、团体乃至政府施加压力。2、犯罪形式不同。寻衅滋事罪不要求聚众,后二者必须是多人以上以聚众形式出现。3、客观方面不同。寻衅滋事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行为,或者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行为,或者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毁损、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行为,或者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行为;后二者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聚众冲击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或者扰乱公共场所秩序、交通秩序,情节严重的行为。4、犯罪主体不同。寻衅滋事罪的所有参与者都要以本罪追究刑事责任;后两者只追究首要分子和积极参加者的刑事责任。一、寻衅滋事
    2023-03-21
    345人看过
  • 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的法律界定
    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是指聚众扰乱社会秩序,情节严重,导致工作、生产、经营、教学、科研、医疗无法进行,造成严重损失的行为。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的量刑标准如下:1、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的,一般对主要分子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2、对积极参与的其他分子,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寻衅滋事罪与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罪的界限1、犯罪动机不同。寻衅滋事罪是为了满足耍威风、取乐等不正常的精神刺激或其他不健康的心理需要;后二者的犯罪动机是为了实现个人的某种不合理要求,用聚众闹事的形式,扰乱机关、团体、单位的正常秩序,或者扰乱公共场所秩序或交通秩序,对有关单位、机关、团体乃至政府施加压力。2、犯罪形式不同。寻衅滋事罪不要求聚众,后二者必须是多人以上以聚众形式出现。3、客观方面不同。寻衅滋事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行为,或者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
    2023-07-07
    107人看过
  • 错判刑男子不满补偿聚众扰乱社会秩序
    一名男子因特殊历史原因被错误判刑,出狱后政府部门已从精神上、经济上、政治上给予了相应补偿,但他却要求赔偿800万元精神损失费,同时要求追究办案相关人员的责任。由于两项要求没得到满足,该男子竟身穿黄色冤屈服四处喊冤,还聚众扰乱社会秩序,因此再次被送进监牢。过去李某达曾被错判李某达(曾用名李某昌),男,云南马关县人,被捕前系马关县坡脚兽医站退休职工。李某达聚众闹事还得从30多年前说起。1973年1月,李某达因破坏军婚,经马关县委决定给予辞退。之后,在1978年、1981年、1988年他分别被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3家法院以阶级报复打人罪;诬告陷害、侮辱、妨害公务罪;脱逃罪;偷越国境罪分别判处有期徒刑。1992年10月9日李某达刑满释放;1994年,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对李某达的案件进行再审,在认定李某达有违法行为的同时,对李某达作出了宣告无罪的再审判决。之后,各有关部门给李某达落实了政策
    2023-06-08
    167人看过
  • 社会秩序受扰乱时聚众罪可否立案?
    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的客观方面较多,对于立案标准通要求客观上出现因聚众的方式扰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正常活动,致使其工作、生产、营业和教学、科研无法进行,造成严重损失。通常公安机关在接到报案后会对案件进行审核是否符合立案标准并审核有无管辖权,皆符合条件便会立案。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的构成特征有哪些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是指聚众扰乱社会秩序情节严重,致工作、生产、营业和教学、科研无法进行,造成严重损失的行为。1、犯罪客体本罪侵犯的客体是社会秩序。这里所说的社会秩序不是广义的一般的社会秩序,而是指特定范围内的社会秩序,具体是指国家机关与人民团体的工作秩序,企业单位的生产与营业秩序,事业单位的教学与科研秩序。2、犯罪客观方面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以聚众的方式扰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正常活动,致使其工作、生产、营业和教学、科研无法进行,造成严重损失的行为。3、犯罪主体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但并非一切聚
    2023-07-11
    307人看过
  • 法院如何判定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的罪行
    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的量刑为:1、一般来说,犯此罪造成严重损失的,对首要分子,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2、如果是属于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本罪与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的界限从本质上讲,干扰法庭秩序也是扰乱社会秩序的一种表现情况以前在司法实践中,对于严重干扰法庭秩序的行为,也是按扰乱社会秩序来处理的。但在本法中规定了扰乱法庭秩序罪这一新罪名的情况下,将扰乱法庭秩序从扰乱社会秩序中分离出来,加以专门的规定,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扰乱法庭秩序情节严重的,按照特别条文优先于一般条文,则应按扰乱法庭秩序罪处1、从客体方面看,扰乱法庭秩序罪的客体为法庭秩序,扰乱社会秩序罪的客体则是社会公共秩序。2、处罚范围不同,对于聚众扰乱法庭秩序因而构成犯罪的,对全部行为人都予以惩罚,而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的,则只处罚首要分子。《刑法》第二
    2023-07-06
    283人看过
  • 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审理多长时间?
    一、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审理多长时间?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审理大致需要三个月。一般刑事案件大致要经过3个阶段,即侦查阶段(公安机关)、审查起诉阶段(人民检察院)和审判阶段(人民法院)。案件不同,具体起诉到法院的时间没法准确确定。逮捕后的侦查羁押期限为两个月,并可以最多延长到七个月。另外,如果退回补充侦查或者发现重要罪行,侦查期限还得延长或者重新计算。二、扰乱社会罪的界限规定是什么?(一)本罪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界限两者在表现形式上可能是相同的,都是扰乱了国家机关、团体、事业单位的秩序,致使工作、生产、营业、教学、科研不能正常进行。两者的主要区别是情节是否严重,是否使国家和社会遭受严重损失。如尚未造成严重损失的,是一般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应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由于领导上的个人主义,对涉及群众利益的事处理不当或者工作上的缺点失误,以致引起群众闹事、罢工等,要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要与聚众扰乱社会
    2024-01-30
    179人看过
  • 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辩护词怎么写?
    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辩护词的书写的注意事项:1、被告具有悔罪表现,当庭表示认罪,认罪态度好。2、被告人平时表现很好,无犯罪前科,属于偶犯、初犯。3、被告人主观恶性较小,动机较单一,社会危害性相对较小。4、根据我国刑事审判的法律规定和司法解释,对本案应适用“宽严相济”的司法理念,对被告人从宽处罚。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是指聚众扰乱社会秩序,情节严重,致工作、生产、营业和教学、科研无法进行,造成严重损失的行为。依据我国刑法第二百九十条规定:聚众扰乱社会秩序,情节严重,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和教学、科研无法进行,造成严重损失的,对首要分子,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对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一、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与破坏生产经营罪的界限是什么?(1)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要求首要分子组织、纠集三人以上进行扰乱活动,一人或两人的扰乱活动,不能构成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破
    2023-04-06
    81人看过
  • 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是怎样认定的?
    一、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是怎样认定的?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是需要按照我国刑事法律当中所规定的犯罪的构成要件来进行认定,聚众扰乱公共秩序罪的构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本罪侵犯的客体是社会秩序。这里所说的社会秩序不是广义的一般的社会秩序,而是指特定范围内的社会秩序,具体是指国家机关与人民团体的工作秩序,企业单位的生产与营业秩序,事业单位的教学与科研秩序。侵犯的对象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二)、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以聚众的方式扰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正常活动,致使其工作、生产、营业和教学、科研无法进行,造成严重损失。(三)、聚众是指纠集多人实施犯罪行为,一般应当是纠集3人以上,有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首要分子,有积极实施犯罪活动,行动特别卖力,情节比较严重的积极参加者,在犯罪分子实施犯罪过程中,有时还会有受蒙蔽的群众,被威胁的一般违法者、围观者、起哄者,纠集3人以上是指包括聚首
    2024-01-06
    301人看过
  • 要怎么才构成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
    (一)“情节严重”必须具备的条件:1.聚集的人数。本罪从立法本意来看,应当是人员比较多才能构成本罪,故人员必须是在5人以上。2.时间的持续性。聚众扰乱的时间规定1小时以上为宜,因为短暂的几分钟或十几分种并不会影响正常的工作。3.扰乱了正常的工作、生产、营业、教学和科研。因聚众扰乱导致受害单位的工作、生产、营业等无法正常进行。4.具有打、砸、侮辱等恶劣行为。过激一点的追偿债务和吵闹情形与本罪的恶劣行为应当严格区别开来。(二)“严重损失”的认定本罪由于其具有面对面和较多人员扰乱的特性,侵害的客体是社会公共秩序,且属于结果犯,追究刑事责任的损失数额起点,应当与以非法占有他人财产为目的盗窃罪、挪用公款罪和贪污罪有所区别。故构成本罪并追究刑事责任的损失数额起点应在1500元以上为宜。当然,由于我国各个地方经济发展程度不同,比如对东部沿海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而言,这个起点可能偏低,但对于经济相对欠发达的
    2024-01-27
    230人看过
  • 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的危害有哪些?
    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是以聚众的方式扰乱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正常活动,导致其工作、生产、业务和教学、科研失败,造成严重损失。主要分子是在扰乱社会秩序犯罪中起组织、规划和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所谓其他积极参与者,是指除主要分子外,在犯罪活动中发挥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参与者只能追究其行政责任,不能成为犯罪的主体。本罪与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罪的界限三者都是破坏公共秩序的犯罪,但存在明显区别。(一)犯罪动机不同。寻衅滋事罪是为了满足耍威风、取乐等不正常的精神刺激或其他不健康的心理需要;后二者的犯罪动机是为了实现个人的某种不合理要求,用聚众闹事的形式,扰乱机关、团体、单位的正常秩序,或者扰乱公共场所秩序或交通秩序,对有关单位、机关、团体乃至政府施加压力。(二)犯罪形式不同。寻衅滋事罪不要求聚众,后二者必须是多人以上以聚众形式出现。(三)客观方面不同。寻衅滋事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随意殴打
    2023-07-07
    68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种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管制
    词条

    管制是指对犯罪分子不实行关押,依法实行社区矫正,限制其一定自由的刑罚方法。 管制具有以下特征: 1、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不剥夺其人身自由。 2、被判处管制刑的罪犯须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其自由受到一定限制。 3、被判管制的罪犯可以自谋生计,在劳... 更多>

    #管制
    相关咨询
    • 扰乱法庭秩序罪与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的界限
      湖北在线咨询 2020-12-28
      从本质上讲,干扰法庭秩序也是扰乱社会秩序的一种表现情况 以前在司法实践中,对于严重干扰法庭秩序的行为,也是按扰乱社会秩序来处理的。但在本法中规定了扰乱法庭秩序罪这一新罪名的情况下,将扰乱法庭秩序从扰乱社会秩序中分离出来,加以专门的规定,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扰乱法庭秩序情节严重的,按照特别条文优先于一般条文,则应按扰乱法庭秩序罪处 1、从客体方面看,扰乱法庭秩序罪的客体为法庭秩序,扰乱社会秩序罪
    • 扰乱社会秩序罪既遂可否宣判,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既遂怎么判
      辽宁在线咨询 2021-11-23
      法院应当对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既遂作出这样的判决:聚众扰乱社会秩序,情节严重,导致工作、生产、经营、教学、科研、医疗无法进行,造成严重损失的,对主要分子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其他积极参与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 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与聚众扰乱公共场所、交通秩序罪的界限
      云南在线咨询 2020-12-29
      本罪与上述两罪的主体、客观方面均十分相似,主要区别在于上述两罪发生在车站、码头、民用航空站、商场、公园等公共场所,破坏的是公共场所的秩序;本罪发生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所在地,破坏的是这些单位的工作、生产、教学、科研秩序。上述两罪行为人必须同时具有抗拒、阻碍国家治安管理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情节严重的情节,本罪毋须具有,实践中往往由于有些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所在地本身处于或靠近车站、码头、民用航空站
    • 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对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的处罚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1-23
      我国刑法第二百九十条规定:聚众扰乱社会秩序,情节严重者,对首要分子,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由以上条款可知,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的立案标准应包含两大条件。 我国刑法第二百九十条规定:聚众扰乱社会秩序,情节严重,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和教学、科研无法进行,造成严重损失的,对首要分子,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对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是指
    • 什么是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与相关罪名界限是什么
      北京在线咨询 2022-04-07
      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是指聚众扰乱社会秩序,情节严重,致工作、生产、营业、教学、科研和医疗无法进行,造成严重损失的行为。依据我国刑法第二百九十条规定:聚众扰乱社会秩序,情节严重,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和教学、科研无法进行,造成严重损失的,对首要分子,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对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本罪与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的主体、客观方面均十分相似。主要区别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