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对见义勇行为有何保护?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4-23 07:20:26 181 人看过

见义勇为已经成为社会老生常谈的话题,个中也不缺乏许多争议。从法律角度看,没有法定的或者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而进行管理或者服务,规定为无因管理。作为债的发生根据的法律事实,无因管理属于合法的事实行为。

管理他人事务的法律原因也就是管理人进行管理的法律依据。就管理他人事务的法律依据上说,有两种情况:一是管理人有管理的权利;一是管理人有管理的义务。。因为在法治社会,任何人都不得对他人的事务加以干涉,没有权利管理他人的事务而加以管理的,本应为违法的行为。但是社会共同生活规则又要求社会成员之间应互相关心、相互帮助,一个人的事务在许多情况下又需要他人主动地予以管理,因此,法律规定无因管理制度,规定在一定条件下行为人虽无权利而对他人事务进行管理的,不具有违法性,而是合法的。为鼓励这种行为,还赋予管理人得请求受益人偿还其所支出的必要费用的权利。

管理人管理他人事务是为避免他人利益受到损失,这就要求管理人的管理是为他人谋利益而不是为自已谋利益。只要管理人能够证明自已管理的动机是为他人谋利益的,不论其实施的管理行为是否达到了切实地避免了被管理人的损失,均可成立无因管理。

无因管理的成立只以管理人主观上有为本人谋利益的目的足矣,至于管理的最终结果是否利于被管理人,是否使被管理人利益免受了损失,则应属于无因管理的效力问题,属于管理人是否履行因无因管理而发生之债务问题,而不应影响无因管理的成立。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0月03日 19:04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受益人相关文章
  • 修改法律方能为见义勇为撑腰
    深圳世界之窗的色狼保安猥亵刘小姐,路过此地的23岁大学生小涂见状救下刘小姐,打伤该保安。该保安因猥亵女子被处行政拘留五天,见义勇为的大学生被警方以涉嫌故意伤害刑事拘留,警方认为大学生将保安打成轻伤,行为存在过度的嫌疑,按相关法律要被追究刑事责任。目前南山警方已将案件提交南山区检察院审查。这起事件之所以有这样的走向,有一个原因,色狼坚持要见义勇为者赔偿5万元医药费,而见义勇为者不愿意承担。在这起事件中,最感到不可思议的有两个人:一个是被救女士,她说这成啥了,小伙子为了救我还要被法律严惩,而这色狼强行摸了我的腿还摸了我的下体;一个是见义勇为的小伙子,他认为打伤色狼是为了救女孩,难道也错了?其实,正如警方和律师所说的一样,按照法律规定,这小伙子是需要承担责任的,因为色狼已经被打骨折,这就是刑事问题。丝毫不怀疑警方适用的法律,毕竟在法律知识上,警察比我们强,小伙子被刑拘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如果此后没
    2023-06-11
    240人看过
  • 怎样界定见义勇为行为
    剥夺政治权利
    按照见义勇为行为的性质分类,大致可以分为如下两个方面。一种是与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的行为,另一种是各类抢险救灾的行为。1、见义勇为的法律定义。严格来说,在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制度之中,并没有对见义勇为的明确定义,只能够在一些地方性法规和规章中找到相关的内容。见义勇为应该指没有法定或者约定义务为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制止正在发生的违法、犯罪行为或者抢险救灾、救人的合乎正义的行为。2、见义勇为的法律构成要件。从法律的角度进行分析,构成见义勇为行为至少需要下列四项法律要件。(1)见义勇为行为实施主体是自然人。所谓自然人是指与法人相对的社会公民个体的统称。由于见义勇为行为是紧急情况下实施者根据主观判断后所采取的行为和行动,因此无论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者、具有完全政治权利者抑或剥夺政治权利者,都无关紧要。因此,只有将见义勇为的实施者定义为自然人,才能够
    2023-06-03
    303人看过
  • 见义勇为的法律界定及保护现状是怎样的
    一、见义勇为行为的法律界定1,行为人并不具备法律约定的义务。所谓法律约定的义务是指行为人与救助对象之间存在法律规定的救助责任。如果行为人的行为客观上产生了救助效果,但是存在与救助对象的法律约定,那么这种行为就不能够算作见义勇为。换句话说,只有行为人的行为超越了法律约定的职责或不具备法律约定的救助义务以外,才能够成为见义勇为。2,行为人主观存在维护公共利益或降低公共危害的意愿。原则上说,见义勇为行为要求行为者必须在主观上存在维护公共利益或降低公共危害的意愿,并且由此产生的行为,这种意愿必须带有正义感,才符合见义勇为的标准。即使行为者的行为客观上产生了上述结果,但是主观上仅仅是出于维护自身利益,那么也不能构成见义勇为。二、见义勇为的基本法律特征。见义勇为行为的法律特征大致可以分为如下三个方面。1,见义勇为行为没有法律义务或约定义务。对于约定人来说,义务具有强制性和功利性等特点。如果行为人的行为
    2023-03-17
    429人看过
  • 什么是见义勇为,如何理解见义勇为免责条款?
    第184条: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法条中的见义勇为适用有三个特征,即自愿性、利他性和紧急性。自愿性就是救助人自愿对他人实施紧急救助,而且强调非义务性,这不同于专业救助行为和职业行为。他性是指救助人必须是为了受助人的利益而紧急救助,为了自己利益所实施的紧急救助行为不能构成见义勇为。紧急性要求不马上实施行为就可能导致难以挽回的损失或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时间、空间或者行为上缺乏紧急性的不能构成见义勇为。《民法典》第184条是对善意救助人责任豁免的规定,该条颁布之后,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民法典设立的“好人条款”,为见义勇为者撑起了“保护伞”。律师补充:按照民法典第183条、第184条规定,因见义勇为而导致自己受伤的,应该由侵权者承担赔偿责任,并且在无侵权者或侵权人逃逸或无力承担民事责任时,可要求受益者适当补偿。同时,
    2023-05-07
    155人看过
  • 鼓励见义勇为法律更需“明断”
    不久前,大学生小涂和朋友去深圳世界之窗参加啤酒节活动,途中制止一男子猥亵行为时导致对方骨折被刑拘。随后,南山检察院依法作出不予逮捕决定,并立即释放小涂,并认定小涂的行为是见义勇为。案子虽然到此结束,却留给世人深深的思考。民政部等7部门在《关于加强见义勇为人员权益保护的意见》中指出公民在法定职责、法定义务之外,为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挺身而出的是见义勇为行为。《刑法》第二十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两处定义有交叠的部分,因此小涂的行为既是见义勇为,又是正当防卫。那么小涂为什么会被刑拘呢?原来南山公安局认为小涂的行为造成宋某骨折,经鉴定为轻伤,属于防卫过当,有故意伤害之嫌,依据《刑诉法》之规定,应当立案侦查。本案的悲哀就在这里,是
    2023-06-11
    67人看过
  • 法律上怎么规定了见义勇为
    (1)见义勇为行为实施主体是自然人。(2)见义勇为者必须实施了危难救助行为。(3)行为人并不具备法律约定的义务。(4)行为人主观存在维护公共利益或降低公共危害的意愿。一、决水罪是怎么认定的决水罪的认定:1、决水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2、主观上一般由故意构成;3、侵害的是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4、客观上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危害公共安全的决水行为,并且造成了严重后果的。二、怎么认定过失杀人1、过失犯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责任年龄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自然人不能成为本罪主体。2、过失犯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即行为人对其行为的结果抱有过失的心理状态,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3、过失犯罪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4、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因过人致使他人死亡的行为。构成本罪,客观方面必须同时具备三个要索;(1)客观上必须发
    2023-03-20
    292人看过
  • 见义勇为与抢劫行为的判定
    【咨询】2011年8月8日,我舅舅的三轮车被偷了,在小偷准备将车开走时,他发现了小偷,于是骑摩托车去追。追的路线刚好经过我家,我舅就给我爸打电话,让我爸帮他拦车。我爸跑出去,刚好碰到小偷骑着三轮车过来,于是他跑到路中间,准备把车拦下来。但那时小偷已经是丧心病狂,他开着车直接冲过来,把我爸撞出好几米远,并驾车逃走。我爸被送到医院抢救,因伤势太重死去。请问我爸的行为是不是见义勇为?小偷行窃被发现后,算不算抢劫?撞人后逃走算不算交通肇事逃逸?(小偷曾因盗窃被判刑,这次盗窃离他被释放不到一个月)【答复】问题涉及见义勇为行为及转化型抢劫的认定。现根据你提供的信息回复如下:一、你父亲的行为属于见义勇为的行为。根据《湖南省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护条例》第五条:不负有法定职责、法定义务或者约定义务的人员,为了保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他人人身、财产安全,依法实施的下列行为,应当确认为见义勇为:(一)制止正在
    2023-06-11
    237人看过
  • 见义勇为反被刑拘法律道德失衡
    近日,在深圳发生了一起荒唐的刑拘案,路见不平夜打色狼的小李(化名),却被指控故意伤害而刑拘两个星期,直至检方做出不予批捕的决定后,小李才被无罪释放。尽管警方也做出不留案底、不付药费和协助申请见义勇为奖励的补救措施,不过,刑拘见义勇为者举动仍遭到公众的广泛批评,事后警方的回应也值得商榷。警方称根据刑诉法、轻伤需立案的说法站不住脚。我国《刑法》第20条明文规定了正当防卫适用条件:为公共利益、自身或他人免受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行为,对侵害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本案中小李的行为完全符合正当防卫的范围,既没有采取防卫过当的过激举措,又没有事后防卫或假想防卫。深夜之中出手相救本来就需要莫大的勇气和正义感,即便是造成犯罪嫌疑人一定伤害,也是救助者意料之外和犯罪嫌疑人咎由自取,何来负刑事责任一说?正当防卫是法定免责事由,深圳警方也应明知这一点,却执意片面适用刑诉法的立案标准,忽视见义勇为正当防卫的法
    2023-06-11
    428人看过
  • 见义勇为的法律特征与形成条件
    一、见义勇为的法律特征与形成条件(一)见义勇为的主体是非负有法定职责或者义务的自然人。负有法定职责或者义务的主体,在履行法定职责或者义务时,不能成为见义勇为的主体。(二)见义勇为所保护的客体,是国家、集体利益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公民为保护本人生命、财产安全而与违法犯罪做斗争的行为,不能认定为见义勇为。(三)见义勇为的主观方面在于积极主动、不顾个人安危。(四)见义勇为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在国家、集体利益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遭受正在进行的侵害的时候,义无反顾地与危害行为或者自然灾害进行斗争的行为。二、见义勇为法律特征有哪些见义勇为有以下几个法律特征:(一)行为主体是自然人。一般是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限制行为能力人在实施与其年龄和智力相适应的见义勇为时,也应成为见义勇为的行为主体;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见义勇为时是否成为行为主体,应视具体情况而定。依据我国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包括不满10
    2023-06-07
    189人看过
  • 司机撞击持刀行凶男子属见义勇为,见义勇为认定标准
    一、司机撞击持刀行凶男子属见义勇为2021年11月4日7时58分,河津市公安局指挥中心接报警称,河津东关大世界商务酒店门前发生一起伤人案件。接警后,民警立即出警,并与现场群众迅速将犯罪嫌疑人赵某(男,36岁)控制。经查,赵某在河津务工中与他人发生口角后持菜刀伤人,致现场三名劝阻群众不同程度受伤。受害人已到附近医院包扎治疗处置,伤势和情绪平稳。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侦查中。经调查,事发时,有一车主驾车多次冲撞行凶男子,阻止他继续行凶。车主为一名复姓澹台的34岁男子。目前,澹台先生正配合当地刑警开展工作。另河津市文明办表示,对过路司机撞击嫌疑人的行为表示认可,属于见义勇为,可以走程序申请,他人也可以帮忙申请。二、见义勇为认定标准目前我国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见义勇为的认定标准。见义勇为是指个人不顾自身安危通过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或者抢险、救灾、救人等方式保护国家、集体的利益和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的一
    2023-06-07
    482人看过
  • 见义勇为的定义与实践
    见义勇为的定义:是指公民在履行特定义务之外,为保护国家、集体利益或者他人人身、财产安全,不顾个人安全,与各种违法犯罪作斗争或者抢险救灾的行为。根据法律规定,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可以认定为见义勇为的:以保护国家、集体的利益和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为目的;具有不顾个人安危的情节;实施了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或者抢险、救灾、救人的行为。见义勇为?还是故意伤害?核心内容:被告人麦某某与吴某、潘某认为何某企图偷菜。遂对其进行追赶并殴打,以致何某在五个月后身亡。虽三人辩称是见义勇为的捉贼行为,但法院最终认定三人构成故意伤害罪,分别判处刑罚。在市场里听见有人喊抓贼,麦某某等人闻声追上去,抓住一名男子拳打脚踢,致其倒地­脑损伤,最终不治身亡。中山市第一人民
    2023-07-07
    119人看过
  • 2022年国家对见义勇为的政策
    2022年国家对于见义勇为的政策:1、北京市对于见义勇为的政策:《北京市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护条例》(1)见义勇为行为的确定同正在进行的侵犯国家、集体财产或者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同正在进行的危害国家安全、妨害公共安全或者扰乱公共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在抢险救灾中,不顾个人安危,抢救、国家、集体财产或者他人生命财产的。其他为保护国家、集体利益或者他人生命财产安全免受正在遭受的侵害,不顾个人安危,挺身救助的行为。(2)见义勇为的奖励和保护对见义勇为人员及其家属的奖励和保护,由行为发生地和见义勇为人员及其家属户籍所在地的区、县人民政府,按照本办法分别负责。市人民政府每年对上一年度事迹特别突出的见义勇为人员进行表彰,授予“首都见义勇为好市民”称号,颁发不低于一万元的奖金、区、县人民政府每年对事迹突出的见义勇为人员及时进行表彰,授予“见义勇为积极分子”称号,颁发不低于500
    2023-08-02
    219人看过
  • 见义勇为致人死亡犯法吗
    一般如果认定为见义勇为的,是不会追究刑事责任的。一、偷家里8万元是否会坐牢偷家里8万元的,如果没有其他严重情节,并且被盗窃者以及其他家庭成员没有对此事表示强烈愤慨要求追究盗窃者的刑事责任的,则一般可不按犯罪处理,也就是说盗窃罪不会被追究刑事责任,因为司法解释规定,盗窃自己家里的财物或者近亲属的财物,一般可不按犯罪处理;反之如果家庭成员要求追究刑事责任的,则构成盗窃罪会坐牢,并且这种情形属于盗窃数额巨大的情况,具体来说行为人会被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二、逾期多久会被追究刑事责任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信用卡逾期经发卡银行两次有效催收后超过三个月仍不归还的,会追究刑事责任,此种情况会构成信用卡诈骗罪;如果行为人不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不认定为犯罪,不会追究刑事责任,但是要承担偿还欠款和支付逾期利息等的民事责任。三、这种民事纠纷对后代有影响吗不会。民事纠纷是不会判刑的,如果判刑一
    2023-06-19
    327人看过
  • 见义勇为名词解释
    见义勇为是指为保护国家、集体利益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不顾个人安危,与正在发生的违法犯罪作斗争或者抢险救灾的行为。见义勇为主要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类是同违法犯罪分子做斗争的行为。第二类是抢险救灾的行为。构成见义勇为有三个要件,缺一不可:一是以保护国家、集体的利益和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为目的;二是具有不顾个人安危的情节;三是实施了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或者抢险、救灾、救人的行为。见义勇为的法律特征主要有:1、见义勇为的主体是非负有法定职责或者义务的自然人。负有法定职责或者义务的主体,在履行法定职责或者义务时,不能成为见义勇为的主体。2、见义勇为所保护的客体,是国家、集体利益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公民为保护本人生命、财产安全而与违法犯罪做斗争的行为,不能认定为见义勇为。3、见义勇为的主观方面在于积极主动、不顾个人安危。4、见义勇为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在国家、集体利益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遭受正
    2023-04-22
    264人看过
换一批
#保险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受益人
    词条

    受益人是指人身保险合同中被保险人或投保人指定的有保险金请求权的人。投保人,被保险人均可作为受益人。 受益人一般在人寿保险合同的死亡保险中出现,投保人投保死亡保险的目的在于万一被保险人遭遇事故死亡后使被保险人家属免遭经济上的困迫,所以在死亡保... 更多>

    #受益人
    相关咨询
    • 见义勇为是不是一种法律行为
      青海在线咨询 2022-10-08
      是法律行为的解释:指能发生法律上效力的人们的意志行为,即根据当事人的个人意愿形成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它是在社会生活中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最经常的事实。法律行为包括直接意义上的作为,也包括不作为(即对于一定行为的抑制)。通常又把前者称为积极的法律行为,后者称为消极的法律行为。根据当事人的个人意愿形成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就是一种法律行为,那么见义勇为显然就是法律行为了。
    • 见义勇为杀人的法律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3-09-03
      见义勇为过失杀人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见义勇为过失杀人除法律的一般规定外。
    • 见义勇为有哪些法律规定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3-09-09
      (1)见义勇为行为实施主体是自然人。所谓自然人是指与法人相对的社会公民个体的统称。由于见义勇为行为是紧急情况下实施者根据主观判断后所采取的行为和行动,因此无论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者、具有完全政治权利者抑或剥夺政治权利者,都无关紧要。因此,只有将见义勇为的实施者定义为自然人,才能够符合其法律特性。 (2)见义勇为者必须实施了危难救助行为。所谓的危难救助行为是指当国家、集体、社会、公
    • 为保护父母的利益是否为见义勇为
      四川在线咨询 2022-10-23
      可以。为了保护自己的、他人的、国家的、其他组织的合法利益不受非法侵害的行为,都可以认为是见义勇为。这里说的是可以,而不是一定或全部,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 有人落水为何没有见义勇为
      陕西在线咨询 2022-01-31
      见义勇为指公民为保护国家、集体利益和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不顾个人安危,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或者抢险、救灾、救人的行为。见义勇为是要建立在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之上的,有人落水,你不会游泳而去救是不明智的,见义勇为,不是冷漠,不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裴润海在同伴的生命受到威胁时,救与不救纯粹属于道德问题,根本没有法律上的强制性。如果不救,法律不会给予处罚,更不违法。如果救了,那么属于见义勇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