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危害行为、危害结果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4-22 10:32:50 222 人看过

危害行为1、危害行为的概念危害行为,是由行为人的意识、意志支配的违反刑法规定的危害社会的客观活动。

2.危害行为的基本形态刑法规定的危害社会犯罪行为分为作为与不作为两种。

(1)作为,指犯罪人用积极的行为实施的刑法禁止的危害社会行为,即不当为而为之。作为是人的身体的积极动作。如果行为人违反刑法禁止性规范,即违反不当为的义务而实施某种行为的,就成为危害行为中的作为。

(2)不作为,是指犯罪人有义务实施且可能实施某种积极的行为而未实施的行为,即当为而不为。构成刑法中的不作为,客观方面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积极行为的特定义务。特定义务是法律上的义务,而不是普通的道德上的义务,其来源是法律明文规定的特定义务、职务上或业务上要求履行的义务和先行行为产生的义务。

行为人有履行特定义务的实际可能性。行为人虽然具有实施某种积极行为的义务,但由于某种客观原因而不具备履行该项义务的实际可能性,则不构成犯罪的不作为。

行为人未履行特定义务。在不作为犯罪中,虽然行为人有时也实施某些积极的动作,但其未履行特定的义务。

作为和不作为在我国刑法中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大多数犯罪只能由作为方式构成,有些犯罪只能由不作为方式构成,如刑法第261条的遗弃罪,即纯正不作为犯。另有一些犯罪既可以由作为方式构成,也可以由不作为方式构成,如故意杀人罪,即不纯正不作为犯。

危害结果危害结果,是指危害行为对犯罪直接客体造成的法定的实际损害或者现实的危险状态。危害结果分为有形的物质性的危害结果和无形的非物质性的危害结果。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7月11日 06:33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行为人的贪污行为是否造成了客观的危害结果
    其中,衡量造成了客观危害结果的标准:一是贪污数额实际上已达到3万元;二是贪污数额虽然实际上尚未达到3万元,但客观上存在贪污情节较重的事实。对于符合上述两方面的贪污行为,就可以认定为贪污罪既遂。最新司法解释中,对贪污罪的数额以及情节都是作出了修改,在数额上面较大的标准从之前的5000元,提高到了现在的30000元。随之,数额巨大与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也是有提高的。而犯贪污罪,若是数额特别巨大,犯罪情节特别严重、社会影响特别恶劣、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根据犯罪情节可以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同时裁判决定在其死刑缓期执行二年期满依法减为无期徒刑后,终身监禁,不得减刑、假释。共同的贪污行为罪的量刑标准多人共同构成贪污罪的量刑标准是:贪污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较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贪污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023-08-16
    69人看过
  • 危害行为的概念
    危害行为,是指行为人在自己意识和意志的支配下所实施的危害社会并为刑法所禁止的行为。它是行为人主观意识和意志的客观表现。一切犯罪都是人(包括自然人和单位)的一种危害社会的行为,没有危害社会的行为,仅有思想活动不能构成犯罪。我国刑法反对主观归罪,也反对客观归罪。二、危害行为的基本形式危害行为是多种多样的,其基本形式可分为作为和不作为两种。(一)作为,是指积极的行为,即行为人积极实施某种为我国刑法所禁止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其特点是不当为而为之。作为是犯罪中常见的一种形式,有些犯罪只能用作为的方式完成。例如,强奸罪。刑法上的作为,既包括行为人自己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也包括行为人利用动物、自然力或他人的行为等。(二)不作为,是指消极的行为,即行为人消极地不履行某种特定法律义务而危害社会的行为。其特点是当为而不为。只能由不作为构成的犯罪很少,例如,遗弃罪。既可由作为,也可由不作为构成的较多,例如,故意
    2023-04-22
    141人看过
  • 网络侵权行为有什么危害
    侵权行为是指行为人由于过错,或者在法律特别规定的场合无过错,违反法律规定的义务,以作为或不作为的方式,侵害他人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依法应当承担损害赔偿等法律后果的行为。所谓网络侵权是指:计算机互联网用户和网络服务提供者通过互联网侵害国家、集体或他人的民事权益而应承担相应民事责任的行为。互联网作为新兴媒体,其全球性和信息传输的快速性,是其他传统媒体无法企及的。也正是因此,网络侵权行为造成的危害后果,要比传统的侵权行为严重的多。互联网时代的今天,随意的一条侵权言论、侵权信息,可以在几秒钟之内传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造成的不良影响也会随之遍布全世界,随意的一次点击九可能使所有人的财产便化为乌有,给被侵权人带来的精神打击和经济损失更是较之传统侵权愈加的危害严重。
    2023-05-01
    459人看过
  • 刑法危害行为是怎样
    法律综合知识
    一、刑法危害行为是怎样刑法中的危害行为,是指依照刑法的规定,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故意或过失的犯罪行为。附:第三条、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第十六条、行为右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拈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二、危害行为作为指犯罪人用积极的行为实施的刑法禁止的危害社会行为,即不当为而为之。作为是人的身体的积极动作。如果行为人违反刑法禁止性规范,即违反不当为的义务而实施某种行为的,就成为危害行为中的作为。三、危害行为不作为是指犯罪人有义务实施且可能实施某种积极的行为而未实施的行为,即当为而不为。构成刑法中的不作为,客观方面必须具备三个条件: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积极行为的特定义务。特定义务是法律上的义务,而不是普通的道德上的义务,其来源是法律明文规定的特定义务、职务上或业务上要求履
    2023-04-25
    472人看过
  • 危害结果在犯罪中的作用是什么
    根据《刑法》第二百四十七条规定,刑讯逼供或者使用暴力逼取证人证言,如果对被害人只造成轻伤的,就定刑讯逼供罪或者暴力取证罪;如果致人伤残、死亡的,则定故意伤害罪或者故意杀人罪。危害结果在犯罪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三种情况:1、作为选择法定刑的根据。根据《刑法》第234条根据伤害行为造成的结果不同,规定了三个幅度的法定刑。据此,故意伤害造成他人轻伤的,司法机关应选择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这一法定刑;造成重伤的,应选择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这一法定刑,如此等等。2、作为法定的量刑情节。比如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失的,应当减轻处罚。3、作为酌定的量刑情节。当刑法没有将危害结果规定为法定刑升格的条件和法定量刑情节时,危害结果的情况便是酌定量刑情节。过失犯罪没有危害结果构成犯罪么?是否有危害结果发生,这是判定能否构成过失犯罪的重要依据,依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如果过失行为没有
    2023-08-17
    411人看过
  • 危害行为的定义和解释是什么?
    危害行为,属于犯罪构成客观方面的行为。一般是指,行为人的意识和意志支配着的危害社会的身体举止。行为和危害行为一样,都是表现于外,对客观世界产生影响的身体活动。危害行为的身体活动既包含举动,也包含静止。危害行为的主观内在特征是人的意识和意志。坚持危害行为的主观内在特征,可以防止出现惩罚思想的错误做法。单位犯罪危害行为的形式刑法中把犯罪的危害行为分为作为、不作为或者持有三种基本形式。单位犯罪与自然人犯罪有所不同,单位犯罪的危害行为目前只存在作为和不作为两种形式。单位犯罪的作为方式。单位危害行为主要是通过单位内部成员实施的,因此单位犯罪的作为是指与单位相关人员施行的违反禁止性规范的危害行为。我国刑法规定的大部分单位犯罪均是由作为的方式来实施的。单位犯罪的不作为方式。单位犯罪的不作为是指单位相关人员应当履行而不履行某种特定义务的危害行为。如单位触犯的逃避商检罪、逃税罪等。从刑事立法以及有关司法解释
    2023-07-05
    310人看过
  • 近亲结婚有什么危害,近亲结婚的危害有哪些?
    近亲结婚的危害:近亲结婚,后代的死亡率高,并常出现痴呆、畸形儿和遗传病患者。法律规定,有下情形之一,禁止结婚(一)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二)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量事实证明近亲结婚对后代不利,应当禁止。由于近亲结婚的夫妇,从共同的祖先那里获得的基因大致相同,这就导致了后代携带的基因里重合度很高隐形有害的基因也会占比升高禁止近亲结婚的条件有哪些禁止近亲结婚的法律规定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禁止结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无效:重婚的;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的;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的;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八条直系血亲或者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
    2023-08-01
    276人看过
  • 行政处罚中的危害后果是什么
    一、行政处罚中的危害后果是什么行政处罚中的危害后果是行为人的违法行为给他人、社会公共利益、集体利益等带来的损害后果。损害后果包括财产损害和人身损害,根据行为人所侵犯的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和造成的实际危害结果及其危害程度来衡量。二、行政处罚的种类有哪些(一)警告、通报批评;(二)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三)暂扣许可证件、降低资质等级、吊销许可证件;(四)限制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责令停产停业、责令关闭、限制从业;(五)行政拘留;(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三、行政处罚会留案底吗行政处罚不会留案底,但是会留有行政处罚记录,行政处罚的处罚记录,当地公安机关都会将相关档案、信息进行保存的。但记录不是对任何人都开放的,只有司法机关或者律师在办理刑事案件时,报请有权机关审批后,记录才对外提供。不对普通单位或个人提供查询业务。
    2023-04-14
    206人看过
  •       -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抢劫罪的构成要素包括客体、客观要件和主体要件。客体是公私财产的所有权,客观要件表现为抢夺罪在客观上表现为乘客不备,出其不意,公然对财物行使有形力,使他人无法抗拒,而获得数额较大的财物,主体要件为一般主体,凡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成为本罪主体,主观要件为故意,其目的是非法占有公私财产。抢劫罪的构成要素包括:1)抢劫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产的所有权。二、客观要件抢夺罪在客观上表现为乘客不备,出其不意,公然对财物行使有形力,使他人无法抗拒,而获得数额较大的财物。三、主体要件抢夺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凡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成为本罪主体。4、主观要件抢夺罪主观上表现为故意,其目的是非法占有公私财产。 抢夺罪客观要件:如何构成抢劫罪?抢夺罪是指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夺取他人财物的行为。构成抢夺罪需要满足一定的客观要件。首先,行为人必须具有强行夺取他人财物的故意,并
    2023-08-29
    441人看过
  • 对商标侵权行为的危害是什么
    1、首先,商标侵权会扰乱正常的商品市场的秩序,因为正常的商品市场主要是通过个体的买卖来运行的,而每一个个体都会有这自己的运行程序,而一些非法的厂家出现之后,他们会以较低的成本进行生产,然后以比正常商品的价格售卖,这样的话就会是一些正规厂家的产品货物堆积,从而是许多商家的利益受损,而这些情况的广泛发生,使得商品市场紊乱了。2、如果利用别人的商标从事违法行为,甚至造成人身安全的,除了要面对商标权人的巨额赔偿要求外,甚至还可能要面临牢狱之灾;当然,如果是小范围的假冒商标注册,涉嫌金额不大,这样面临的惩罚就轻得多。3、其实,只要自己不涉及到做这些事,了解这些事情的意义不是很大。有自己的产品,记得第一时间注册商标保护起来,同时也是防止自己无意中侵犯了他人的权利。一、法律依据《商标法》第52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均属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
    2023-02-28
    275人看过
  • 妨害公务罪是否有什么危害后果
    1、妨害公务如果情节严重的,要追究刑事责任。具体要看拘留通知,如果是治安拘留,到期会放人。如果是刑事拘留,在十多天后会转为逮捕,后按刑事诉讼程序办理,直到审判,执行,服刑完毕后才会放人。2、定罪量刑的有许多情况,如态度、后果、退赔、自首、揭发、检举、立功、主从犯、未成年、累犯、未遂等,另要考虑证据情况。3、《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一、妨害公务罪和袭警罪的区别1、暴力的目的不同通常情况下,目的是判断行为人主观恶性大小的参考要素之一,也是区分妨害公务罪和袭警罪的第一要素。行为人在故意心态支配下实施暴力行为的主观恶性程度明显要高于在过失心态支配下实施的危害行为。前者已经超越了解决公务事务的范畴,上升到攻击人身安全的程度,属于发泄不满、逞强等恶性犯罪动机,应当以袭警罪对行为进行评价。后者虽然客观上实施了暴力行
    2023-02-17
    120人看过
  • 危害行为如何理解
    危害行为是指在行为人的意志支配下,所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刑法规定的危害社会犯罪行为分为作为与不作为两种基本形式。作为是人的身体的积极动作,是犯罪人用积极的行为实施的刑法禁止的危害社会行为。不作为,是指犯罪人有义务实施且可能实施某种积极的行为而未实施的行为,即应当去做某事而不去做。在《刑法》中,只有在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积极行为的特定义务,并具备履行该项义务的实际可能性时的不作为,才是刑法中的不作为。请注意,这里的特定义务是法律上的义务,其来源是法律明文规定的特定义务、职务上或业务上要求履行的义务和先行行为产生的义务。作为和不作为作为危害行为的表现形式,在我国刑法中多种多样,大多数犯罪只能由作为方式构成,有些犯罪只能由不作为方式构成,如《刑法》第261条的遗弃罪,即纯正不作为犯。另有一些犯罪既可以由作为方式构成,也可以由不作为方式构成,如故意杀人罪,即不纯正不作为犯。怎么理解刑法中危害行为刑
    2023-07-24
    339人看过
  • 对于必然的危害结果放任是什么罪
    1、对于必然的危害结果放任是故意犯罪根据《刑法》第十四条【故意犯罪】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2、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3、而过失犯罪也有两种(1)应当预见而疏忽大意没预见导致结果发生,这种是疏忽大意的过失。(2)已经预见但轻信可避免,这种是过于自信的过失。其中疏忽大意的过失的特点是,一来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具有可认识的能力,即应当预见;二来,由于因为主观上粗心大意,忽略了对行为后果的认真考虑,盲目实施了这种行为,以致发生了危害社会的结果。而过于自信的过失的特点是,一来,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二来,但由于行为人
    2023-03-25
    162人看过
  • 醉驾行为的危害性与严重后果
    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罚如下:1、首先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2、刑事责任为处拘役并处罚金。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十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在道路上醉酒驾驶如何处罚一、在道路上醉酒驾驶如何处罚1、在道路上醉酒驾驶的处罚标准如下:(1)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2)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15日拘留,并处5000元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5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2、法律依据:《中
    2023-07-02
    337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危害结果是指危害行为对犯罪直接客体造成的什么或什么
      浙江在线咨询 2022-10-26
      没有危害行为,就没有构成犯罪的前提。四要件说是传统的犯罪构成理论模式。 1、犯罪客体就是犯罪行为所侵害的而为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在刑法中,各种具体犯罪的主体情况尽管千差万别。 4、说明犯罪主体实施犯罪时主观心理状态的要件、说明犯罪是由什么样的人所实施的要件,因此,犯罪客体是任何犯罪都不可缺少的要件。 2、说明犯罪是在什么样的客观条件下,用什么样的行为,使客体受到什么样危害的要件,在刑法学中称之为
    • 怎样理解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即上的因果关系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11-02
      因果关系是哲学上的一个重要范畴,它是指一种现象在一定的条件下引起另一种现象,引起其他现象的现象是原因,被引起的现象是结果。不过,因果关系的本身并不包括原因和结果,而只包含二者之间的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
    • 什么叫危害结果?危害结果是犯罪构成的必要条件吗?
      江西在线咨询 2021-12-21
      危害结果是某些犯罪的必要组成部分,如结果犯罪、过失犯罪、行为犯罪等。犯罪的四个要素是:对象要素,即刑法保护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主要要素、主观要素和客观要素。
    • 危险犯要求危害结果
      青海在线咨询 2022-08-09
      我国刑法学界对犯罪既遂成立标准的观点有:犯罪构成要件齐备说、犯罪目的实现说和犯罪结果发生说。犯罪既遂、未遂的确认标准应是犯罪行为是否给刑法所保护的合法权益造成实害。由此,我国刑法分则对犯罪的规定并非以既遂为模式。即犯罪的成立并非要求必须造成了实害结果。纵观我国刑法,犯罪既隧的类型有三种
    • 什么叫做危害行为
      澳门在线咨询 2023-09-02
      1、危害行为,是由行为人的意识、意志支配的危害社会的身体动静。按照递进式犯罪构成体系理论,危害行为是构成要件的该当性或犯罪客观方面最核心的要素。 1.危害行为,是由行为人的意识、意志支配的违反刑法规定的危害社会的身体动静。 2.危害行为的基本形态刑法规定的危害社会犯罪行为分为作为与不作为两种。 对于危害行为,并不等同于违法行为,但如果是这样危害行为,情节严重,社会危害性大的,属于违法行为,相关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