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证明预备行为的主观不法要素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4-25 14:11:47 53 人看过

我国《刑法》第22条第1款规定: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我国学者对为了犯罪的含义应作为了实行犯罪的限缩解释基本没有异议,但是对为了犯罪如何定位存在不同解读,有的将其定位为预备犯的主观要件,有的将其解读为预备行为的主观违法要素.之所以出现不同解读,源于对法条解释论立场的不同。从实质解释论的立场出发,第22条第1款规定的犯罪预备应被理解为作为犯罪未完成形态的预备犯,否则,对于预备犯的处罚就没有刑法依据。

因此,论者运用补正解释法,将为了(实行)犯罪解释为预备犯的主观要件。而从形式解释论的立场出发,第22条第1款规定的犯罪预备其实只是预备行为,为了(实行)犯罪与准备工具、制造条件分别是预备行为的主观不法要素和客观不法要素。笔者持后一种见解,为了(实行)犯罪应当被解释为预备行为的主观不法要素。这一主观不法要素要求,准备工具、制造条件行为,必须是在为了(实行)犯罪这一主观目的支配而故意进行,才能成为预备行为。如果行为人主观上根本不存在为了(实行)犯罪这一主观目的,或者虽然存在这一主观目的,但并非在此目的支配下而进行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活动,都不得判定存在预备行为。亦即不是在为了(实行)犯罪这一主观不法要素支配下实施的任何准备工具或制造条件的行为,均不具有任何刑法评价意义。因此,为了(实行)犯罪这一犯罪目的及其对准备工具或制造条件的意志支配,就成为判断预备行为并据此认定预备犯的主观根据。

为了(实行)犯罪的犯罪目的及其对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意志支配,作为预备行为的主观不法要素,必须根据刑事证明法则被证明。有的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如为抢劫而持续蹲守、尾随、跟踪到银行取现的出纳;或者为杀人而秘密配置毒药,非法制造、购买管制凶器等,行为本身具有明显的悖离正常社会生活规范的属性,一般说来或可足以表征行为人主观上具有为了实行抢劫或者杀人而准备的犯罪目的。有的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如为抢劫而打听出纳到银行取现的日程、行走路线,或者为杀人而到集市购买菜刀等,行为的外部表现并未明显悖离正常社会生活规范,行为本身并不能自我证明行为人主观上具有为了实行抢劫或者杀人而准备的犯罪目的。

在前者,即使明显悖离正常社会生活规范的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能够表征行为人的犯罪目的,根据现代刑事证明孤证不能定案的法则,亦不能据此就认定预备行为。在后者,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本身的规范中性,使得行为完全丧失了对于为了实行犯罪的犯罪目的的证明力。

根据我国刑事证据法则追求客观真实的证明目标,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证明标准.在上述两种情况下证明预备行为,在查证属实的准备工具或制造条件的行为之外,都必须收集、审查与采信相关主客观证据,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条,才能确实、充分地证明其行为确实是为了(实行)犯罪。在前者,如果有证据证明行为人事前有犯意或犯意表示,被查获后行为人能够如实供述,附之以相关的被害人陈述或者证人证言,或有可能达到上述刑事证明要求;但是,如果行为人对其预备行为百般抵赖,认定其行为属于预备行为的证据链条就难言完整,因为其蹲守、尾随、跟踪取现出纳的行为,或者其秘密配置毒药,非法制造、购买管制凶器的行为,虽然悖离正常社会生活规范,但也不能唯一、排他性地认定就是为了实行抢劫或杀人。

在后者,由于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本身没有任何证明力,即使有证据证明行为人事前有犯意或犯意表示,即使有相关的被害人陈述或者证人证言佐证,即使获得了行为人对其预备行为的口供,亦难以达到法定刑事证明标准。如果不能获得行为人对其预备行为供认不讳的稳定的口供,则缺乏证明其行为为预备行为的基本证据。

正是由于上述原因,预备行为的证明就陷入了这样一种悖论:如果严格执行实事求是的证明标准,追求刑事证明的客观真实,往往存在着刑事证明的困难;在绝大多数案件中,控方事实上不可能达到刑事证明法则的要求,确实、充分地证明被告人为了(实行)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

而如果严格、机械地适用刑法规定,对于预备犯必欲普遍定罪处罚,在证明为了(实行)犯罪这一犯罪目的及其对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意志支配时,可能就不得不降低刑事证明标准,或者不惜采取刑讯逼供等手段非法获取口供及其它证据,以便形式上满足刑事证明法则的要求。这一悖论既是源于预备行为本身的客观性不足,也是因为预备犯可罚性事实根据的短缺,更是预备犯普遍处罚的实体刑法原则与客观真实、实事求是的刑事证明法则内在逻辑冲突的外在显现。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1月25日 05:58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犯罪目的相关文章
  • 预售合同可以作为业主证明吗
    根据相关法规,已获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的出卖人所签订的房产预售合同是具备法律约束力的。反之,若出卖人在签订预约合同时尚未获取商品房预售许可证,那么该份认购协议将不被视为有效条款。然而,当诉讼提出之前,出卖人成功地领取了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则可以予以认可并认为其有效。此外,参与双方当事人必须具备规范书写文字的能力,表达的意愿也应该真诚且合法合规。同时,拟订的合同内容也必须严格遵循法律规定,并且符合法定的格式要求。《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第六条商品房预售实行许可制度。开发企业进行商品房预售,应当向房地产管理部门申请预售许可,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未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的,不得进行商品房预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2024-07-29
    359人看过
  • 主观方面的因素
    认识因素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首先,有共同犯罪的认识因素:(1)各个共同犯罪人不仅认识到自己在实施某种犯罪,而且还认识到有其他共同犯罪人与自己一道在共同实施该种犯罪;(2)各个共同犯罪人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和他人的共同犯罪行为结合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认识到他们的共同犯罪行为与共同犯罪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意志因素其次,有共同犯罪的意志因素:(1)各共同犯罪人是经过自己的自由选择,决意与他人共同协力实施犯罪;(2)各共同犯罪人对他们的共同犯罪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都抱有希望或者放任的态度。挪用公款罪在主观方面的特点1、挪用公款具有非法性。即行为人未经批准或许可(包括直接明示的许可或间接明示的默许),违反规章制度私自动用公款。其中,规章制度具有广泛性,因此,挪用的非法性具有两层含义:一是故意违反有关公款管理的规章制度,二是故意违反有关公款使用的规章制度,未经合法批准、许可。2、挪用的本意
    2023-08-04
    165人看过
  • 名字写错证明的必备要素
    1、本人身份证明、户籍证明;2、所在单位根据档案出具的有关当事人亲属关系证明;3、被证明的域外亲属的身份证件的复印件以及有关来往书信等;4、被证明的国内亲属的身份证、户口簿及结婚证书等;5、经过中间人证明的亲属关系,应提交中间人身份证明和其所在单位出具的亲属关系证明;当然,不同的公证处对材料及证明的要求可能会有所不同,建议您先向当地的市一级公证处咨询。另外,亲属关系相对稳定,其公证书的有效期是永久有效的。去探亲假的证明怎么写呢探亲假的证明如下:首先写明尊敬的领导,然后写上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因为什么具体的--些原因,自己需要请假探亲的具体天数。然后写.上需要领导进行批准,一些感谢的词。最后需要写上公司的名字,申请人的姓名,具体的年月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第十八条公民变更姓名,依照下列规定办理:一、未满十八周岁的人需要变更姓名的时候,由本人或者父母、收养人向户口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
    2023-07-04
    162人看过
  •  请简要描述犯罪预备的主观方面特征。
    该段内容讨论了犯罪预备形态的主观特征和犯罪在实行行为尚未着手时停止的原因。犯罪预备形态的主观特征是行为人进行犯罪预备活动的意图和目的是为了顺利着手实施和完成犯罪。而犯罪在实行行为尚未着手时停止下来,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所致,即是被迫而非自愿在着手实行行为前停止犯罪。犯罪预备形态的主观特征在于,行为人进行犯罪预备活动的意图和目的是为了顺利着手实施和完成犯罪。(2)犯罪在实行行为尚未着手时停止下来,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所致,即是被迫而非自愿在着手实行行为前停止犯罪。 犯 罪 预 备 的 主 观 特 征 是 什 么 ?犯罪预备是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犯罪预备的主观特征包括以下几点:1. 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构成犯罪,希望或者放任犯罪结果发生。这是犯罪预备的主观方面之一,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触犯刑法,并且对此有所期望或者放任。2. 为了犯罪
    2023-09-02
    464人看过
  •  非法持枪罪要件:客观行为与主观意图
    本文介绍了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的犯罪对象、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本罪所侵害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和国家枪支、弹药管理制度。主观要件是故意,即知道是禁止个人持有的枪支、弹药,并故意隐瞒。本罪所侵害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和国家枪支、弹药管理制度。国家禁止个人非法持有,隐藏枪支,弹药。199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明确规定,任何部门或个人都非法持有枪支,隐瞒枪支是违法犯罪行为。由于枪支,弹药一旦失控,就可能成为犯罪分子的作案工具,被一些犯罪分子用来实施杀人,抢劫,绑架等违法犯罪活动,扰乱社会治安,危害公共安全。因此,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的行为,不仅严重破坏国家对枪支,弹药的管理制度,而且危害公共安全。本罪的犯罪对象是枪支、弹药,不包括爆炸物。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者违反枪支管理规定,非法持有,隐瞒枪支的行为。所谓隐私是指持有和隐藏枪支、弹药的违法性。也就是说,违反枪支管理规
    2023-11-01
    332人看过
  • 犯罪构成要件中的主观要素
    犯罪的主观必备要件有,1、犯罪故意,对犯罪行为本身、犯罪行为对象、危害结果都要有认识。2、犯罪过失,疏忽大意的过失,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发生危害结果,因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过于自信的过失,已经预见可能发生危害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危害结果。3、法律事实认识错误,误以为自己的行为没有刑法禁止性,实际上有。犯罪主观方面的必备要素是什么犯罪主观方面的内容,是由意识因素和意志因素这两大部分内容构成的。1、意识因素这是指行为对事物及其性质的认识和分辨情况。(1)行为人对自己行为及其结果的社会危害性的认识,或者说对与犯罪客体有关的事实及性质的认识。(2)行为人对犯罪的基本事实情况的认识,或者说对犯罪客观方面有关的事实的认识。行为人对犯罪基本事实情况的认识首先包括了危害行为、危害结果和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的认识。只有当刑法分则明确要求行为人对犯罪的时间、地点和方法等事实也要有认识时,犯罪客观方
    2023-06-30
    131人看过
  • 帮信罪如何证明主观不明知
    在此类案件中,通常情况下需从各方面全面分析行为者的感知能力、以往的生活经验以及他们所接触到的交易对象及交易方式等等各类因素。倘若行为者首次涉及此类事务活动,对于网络犯罪中所涉及的各种规则与特点尚未获取充分认识;亦或是其接触的交易对象是合规合法且按商业运作规律进行的普通参与者;再或是行为者在被动接受相关警告之后即时停止了后续可能引发违法风险的行为等,那么以上种种因素均有可能证实该行为者缺乏主观上的明知动力。《关于办理非法利用信息网络、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一条为他人实施犯罪提供技术支持或者帮助,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行为人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但是有相反证据的除外:(一)经监管部门告知后仍然实施有关行为的;(二)接到举报后不履行法定管理职责的;(三)交易价格或者方式明显异常的;(四)提供专门用于违法犯罪的程序、工具或者其他技术支持、帮助的;(
    2024-08-14
    64人看过
  • 论受贿罪的主观超过要素
    就受贿罪的主观要素进行分析,探讨受贿罪故意的认识和意志因素的内容,将为他人谋取利益”要件纳入主观要素的范畴,并将非法占有目的作为该类犯罪的隐性超过要素,进而得出在受贿罪的故意中,存在两元主观超过要素的结论,以期对司法实践作出有益探索。关键词:受贿罪主观要素超过要素我国刑法第385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是受贿罪”。在收受型受贿中①,如何理解受贿罪中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性质,直接影响到该罪的认定,这在司法实践中必须予以厘清。另一方面,随着形势的变化,新类型的受贿犯罪日益给理论和司法实践造成一定困惑,《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受贿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将一些新类型的新型受贿犯罪形式作了明确规定,如何从中找出一般性的法理,夯实其法理基础,以指导我们的司法实践,成为当务之急。本文试图从受贿故意为切入点,展开对
    2023-06-12
    417人看过
  • 解读文物罪构成的主观和客观要素
    过失损毁文物罪的主观构成要件和客观构成要件:1、客观方面,表现为损毁国家保护、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2、主观方面,必须出于过失,且是疏忽大意的过失。即应当预见而因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虽然预见,但却轻信能够避免,以致造成珍贵文物损毁,并造成严重后果。过失损毁文物罪的构成要件主要包括什么过失损毁文物罪的构成要件主要包括:客体上侵害了国家有关珍贵文物的管理秩序;客观方面表现为损毁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或者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主体是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主观方面必须出于过失。《刑法》第三百二十四条故意损毁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或者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故意损毁国
    2023-07-06
    296人看过
  • 主观与客观:虚假诉讼罪的构成要素
    虚假诉讼罪的主观要件是主观上只能是故意。客观要件是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虚假诉讼的定义为民事诉讼的双方当事人恶意串通,合谋编制虚假事实和证据向法院提起诉讼,利用的审判权、执行权,非法侵占或损害国家、集体、公民的财产或权益的诉讼行为。组织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的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1.组织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的主观要件:必须有明确的故意。2.组织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的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组织、领导和积极参加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手段,有组织地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称霸一方,为非作恶,欺压、残害群众,严重破坏经济、社会生活秩序的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七条以暴力、威胁、贿买等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情节严重的,处三年
    2023-07-15
    423人看过
  • 立功证明材料应具备的要素
    一、立功证明材料应具备的要素人民法院审查的立功证据材料,一般应包括被告人检举揭发材料及证明其来源的材料、司法机关的调查核实材料、被检举揭发人的供述等。被检举揭发案件已立案、侦破,被检举揭发人被采取强制措施、公诉或者审判的,还应审查相关的法律文书。证据材料应加盖接收被告人检举揭发材料的单位的印章,并有接收人员签名。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证明被告人自首、立功的材料不规范、不全面的,应当由检察机关、侦查机关予以完善或者提供补充材料。上述证据材料在被告人被指控的犯罪一、二审审理时已形成的,应当经庭审质证。二、确定减刑的立功标准是什么减刑的立功标准:1.犯罪分子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的;2.犯罪分子检举监狱内外重大犯罪活动,经查证属实的;3.犯罪分子有发明创造或者重大技术革新的;4.犯罪分子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舍己救人的;5.犯罪分子在抗御自然灾害或者排除重大事故中,有突出表现的;6.犯罪分子对国家和社会有
    2023-11-20
    183人看过
  • 可以证明自己主观过错的是什么法律
    不进行处罚,对于当事人这种善意的违反法律的行为进行处罚也是不合理的。新法提出的当事人主观无过错不处罚原则,就是要求实施行政处罚要遵循违法行为构成中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既要考虑违法者的主观恶性又要兼顾社会危害性。行政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既要关注当事人客观上是否侵犯了行政管理秩序,还要关注违法者对自己所实施的违法行为是否具有故意或者过失,从而判断是否进行处罚。一、治安管理违法的构成要件表面上看,治安管理处罚与刑罚大同小异,似乎其构成要件也可以照搬过来。其实二者之间存在质的差异。治安管理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的构成要件在主体、客体、客观三个方面是相同的,最大区别是治安管理违法行为不以主观过错为构成要件。就主体要件而言,《治安管理处罚法》也要求违法行为人具备承担行政责任的能力,为此,《治安管理处罚法》第12、13条从年龄和精神状态两个方面作了限制,不满14周岁的人和精神病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就客
    2023-06-25
    330人看过
  • 预备犯罪的行为是否可以被预测和预防?
    预备犯罪就是为犯罪准备工具和制造犯罪条件的行为。那么哪些行为属于预备犯罪,最常见的有5种预备行为。第一、准备工具;第二、练习犯罪手段;第三、调查犯罪路线和逃跑路线;第四、排除在犯罪中的阻碍;第五、寻找共犯。以上还包括了,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进行犯罪而组织的犯罪团伙。预备犯罪跟犯罪预备有哪些区别预备犯罪跟犯罪预备的区别:1、概念不同:犯罪预备是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而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2、处罚不同: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2条第2款的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遵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经济纠纷案件中涉及经济犯罪嫌疑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五条第二款规定:“行为人私刻单位公章或擅自使用单位公章、业务介绍信、盖有公章的空
    2023-06-30
    368人看过
  • 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的主观方面有哪些要素?
    构成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的要素包括:(一)主观要件:表现为故意;(二)主体要件:主体为一般主体,即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均可构成;(三)客体要件: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四)客观要件:表现为使用各种方法破坏电力、燃气或者其他易燃易爆设备,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的定义是什么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是指故意破坏燃气或者其他易燃易爆设备,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这是一种以燃气等易燃易爆设备为特定破坏对象的危害公共安全罪。本罪的动机多种多样,如出于贪财图利、报复泄愤、嫁祸于人等。无论出自何种个人动机,均不影响定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八条破坏电力、燃气或者其他易燃易爆设备,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3-08-14
    397人看过
换一批
#犯罪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犯罪目的是指实施犯罪行为人主观上所追求的非法利益。这种非法利益可以是物质性的,也可以是精神性的;可以是违法的结果,也可以是不法状态本身。犯罪目的对犯罪动机具有决定和制约作用,它支配着行为人对犯罪对象的选择和对危害结果的追求。... 更多>

    #犯罪目的
    相关咨询
    • 犯罪预备为什么属于法的构成要素中的法律概
      河北在线咨询 2022-10-24
      制造条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二条【犯罪预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是犯罪预备。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
    • 主观方面的因素
      北京在线咨询 2021-01-12
      认识因素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首先,有共同犯罪的认识因素: (1)各个共同犯罪人不仅认识到自己在实施某种犯罪,而且还认识到有其他共同犯罪人与自己一道在共同实施该种犯罪; (2)各个共同犯罪人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和他人的共同犯罪行为结合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认识到他们的共同犯罪行为与共同犯罪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意志因素 其次,有共同犯罪的意志因素: (1)各共同犯罪人是经过自己的自由选择,决意与
    • 故意杀人预备主观如何认定
      上海在线咨询 2022-06-25
      1.故意杀人罪犯罪预备亦称故意杀人罪预备犯。是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在认定犯罪预备时,必须把犯罪预备与犯罪的预备阶段区别开来,犯罪预备是行为人所实施的行为备阶段是行为发展的一个过程。在认定犯罪预备时,正确地把它和犯意表示区别开来,才能划清罪与非罪的界限。 2.对于预备犯应当追究刑事责任。同时考虑到犯罪预备行为毕竟尚未着手实行犯罪,还没有实际造成社会危害,刑法又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
    • 主观明知的主观认定
      青海在线咨询 2022-10-22
      毒品犯罪中,判断被告人对涉案毒品是否明知,不能仅凭被告人供述,而应当依据被告人实施毒品犯罪行为的过程、方式、毒品被查获时的情形等证据,结合被告人的年龄、阅历、智力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被告人不能做出合理解释的,可以认定其“明知”是毒品,但有证据证明确属被蒙骗的除外: (1)执法人员在口岸、机场、车站、港口和其他检查站点检查时,要求行为人申报为他人携带的物品和其他疑似毒品物,并
    • 行政枉法裁判罪行为必备的要素包括哪些
      河南在线咨询 2022-07-12
      (一)客体要件。 本罪所侵害的客体是国家审判机关的正常活动。 (二)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在民事、行政审判活动中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情节严重的行为。 (三)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即仅限于司法工作人员。实际能构成本罪的主要是那些从事民事、行政审判工作的审判人员,因为只有他们才能利用职权而枉法裁判,具体包括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庭长、副庭长、审判员及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