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特许经营合同将特许人与被特许人联接成为外在统一而内部独立的特许经营系统。商业特许经营法律关系内在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商业特许经营合同的长期性与特许人与被特许人之间持续的合作共赢关系,均决定了商业特许经营合同的复杂性。商业特许经营合同类型综合的混合合同,审查商业特许经营合同应关注以下内容:
一、特许人与被特许人的基本情况
特许人与被特许人作为商业特许经营合同主体,基本情况在合同中非常重要。特别是特许人,《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对特许人的准入资格做了严格规定。如特许人必须为企业,必须具备两店一年的条件,必须具备为被特许人持续提供经营指导、技术支持和业务培训等服务的能力等。这些规定对于特许经营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必须在合同中有明确体现。
二、特许经营授权的内容、方式、地域和期限
特许经营授权的内容、方式、地域和期限,是商业特许经营合同的核心条款,它规定了特许双方主要的权利和义务,也是容易引起纠纷的部分,所以一定要在合同中约定清楚,特别要明确约定是否允许被特许人经营其它业务。
三、特许经营费用的种类、金额及其支付方式
特许经营费用是特许经营的重要内容,种类繁多,包括加盟费、特许权使用费、广告推广基金、保证金、培训费等等,且其功能不同,一定要在合同中把每项费用的收费数额、方式、期限以及是否返还及返还的条件、时间等内容约定清楚。
四、经营指导、技术支持以及业务培训等服务的具体内容和提供方式
培训和指导是保证特许体系完整统一的重要手段。特许合同应明确规定培训和指导的内容、方式、费用承担等事项。培训指导通常包括开业前的人员培训、店址选择、店面设计、营销策划和后续支持。对被特许人来说,获得培训和指导是一项重要的合同权利。如果需要另行收费,应该在特许经营合同中明确约定。
五、保密、知识产权保护和限制竞争条款
在特许经营合同中约定知识产权的保护条款是非常重要的。特许人的经营资源是保障期发展特许经营事业的基础,一旦被违法、违规使用将会给特许人带来巨大的损失。特许人与被特许人作为各自独立的经营主体,应当在合同中对商业秘密的保护做出约定。另外,还要对经过发展后的技术归谁所有,被特许人是否可以继续使用等问题,在合同应中有明确约定。
-
特许经营合同特许经营的十大优点
459人看过
-
特许经营法律问题和特许经营合同
188人看过
-
特许经营协议包括什么内容?
252人看过
-
选择特许经营还是管理合同经营应考虑哪些因素。
332人看过
-
制订特许经营合同应考虑的因素有哪些
78人看过
-
特许经营项目律师工作内容
218人看过
特许经营是指授权人将其商号、商标、服务标志、商业秘密等在一定条件下许可给经营者,允许他在一定区域内从事与授权人相同的经营业务。 特许经营中特许者与加盟者之间在履约过程中,双方产生的纠纷分为几种类型分别是,合同纠纷、商标侵权纠纷、不正当竞争纠... 更多>
-
特许经营授权许可的内容有哪些安徽在线咨询 2022-06-29通常特许经营合同许可的内容大致包括:许可使用的商标、商号、专利、专有技术和经营决窍等等。合同应明确规定它们的名称、登记号及其它登记注册情况、有效期、许可使用的内容、方式和地区等事项。 特许权使用的地域通常是指被特许人有权使用特许经营权的地域范围,它通常是用来限定被特许者使用特许权的空间范围。同时,它也可以用来限定特许者在特定地区发展加盟商的数量,防止因特许者贪婪而无节制地发展加盟店,避免特许体系内
-
特许连锁经营合同的主要内容河南在线咨询 2023-09-23通常特许经营合同许可的内容大致包括:许可使用的商标、商号、专利、专有技术和经营决窍等等。合同应明确规定它们的名称、登记号及其它登记注册情况、有效期、许可使用的内容、方式和地区等事项。
-
特许经营合同的相关法律规定有哪些重庆在线咨询 2023-06-16订立特许经营合同需要注意: 1、特许经营权合同主体应当适格; 2、特许经营的范围、费用及其支付方式应当明确; 3、特许经营权的期限。一般不少于3年; 4、应当在合同中约定相关的保密条款、违约责任条款等。
-
哪些人是属于特许经营人, 特许经营的条件有哪些? 如何认定特许经营重庆在线咨询 2022-01-08特许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依法设立的企业或者其他经济组织; (二)拥有有权许可他人使用的商标、商号和经营模式等经营资源; (三)具备向被特许人提供长期经营指导和培训服务的能力; (四)在中国境内拥有至少两家经营一年以上的直营店或者由其子公司、控股公司建立的直营店; (五)需特许人提供货物供应的特许经营,特许人应当具有稳定的、能够保证品质的货物供应系统,并能提供相关的服务。 (六)具有良好信誉
-
设施特许经营第11条包含哪些内容四川在线咨询 2022-09-26项目提出部门可以委托具有相应能力和经验的第三方机构,开展特许经营可行性评估,完善特许经营项目实施方案。需要政府提供可行性缺口补助或者开展物有所值评估的,由财政部门负责开展相关工作。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财政部门另行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