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事件和法律事实有什么区别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2-07-02 22:17:22 350 人看过

法律事件和法律事实区别在于法律事实,就是法律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现象;法律事件,是法律事实的一种。不依权利主体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法律事实和客观现象。法律事件和法律事实有什么区别的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三十三条

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

第一百三十四条

民事法律行为可以基于双方或者多方的意思表示一致成立,也可以基于单方的意思表示成立。

法人、非法人组织依照法律或者章程规定的议事方式和表决程序作出决议的,该决议行为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章 民事法律行为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一百三十三条 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1月02日 17:38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法律咨询公司和律师事务所有何区别
    两者设立的程序和条件不同。律师事务所设立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同时要求最低规定的注册资金,至少三名专职律师组成,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及其严格的执业规章制度,然后经省、市、自治区司法行政部门批准成立。而法律服务所的设立则简单得多,一般只要经过司法行政部门审查合格,登记备案即可,且对人员的数量、人员的素质以及资金规模等也没有严格的要求。法律咨询公司靠谱吗法律咨询公司靠谱,认真负责的法律咨询公司一般先分析案情,然后推荐适合这类案子的律师。免费法律咨询的途径如下:1、现场咨询,直接去律师事务所、法律援助机构、司法部门咨询。面对面的和法律工作者交流,有助于把问题表述清楚,获得合理的解决方案;2、电话咨询,直接给律师、法律热线打电话咨询。找当地律师电话咨询,获得的解决方案质量高,如果需要委托律师代理,亦可以咨询代理费等;3、网上咨询,登陆专门的法律网站发布在线咨询。法律网站很多,咨询方便、快捷,选择的途
    2023-07-21
    358人看过
  • 法律上的重婚和事实上的重婚如何区别
    首先,重婚是指当事人未解除前一个婚姻关系又与他人缔结婚姻的行为,包括法律上的重婚和事实上的重婚。其次,法律上的重婚,是指当事人有配偶又与他人登记结婚,即前一个婚姻是经过婚姻登记的,后一个也经过婚姻登记;事实上的重婚,包括三种情况:第一种,前一个婚姻是经过合法婚姻登记的,而后一个是事实婚姻即虽未与他人登记结婚,但却与他人以夫妻关系同居生活,周围群众也认为是夫妻的;第二种,前一个婚姻是事实婚,后一个是法律婚;第三种,前一个是事实婚,后一个也是事实婚;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构成事实上的重婚。需要注意的是,我国现阶段是有条件的承认事实婚姻的效力,即在1994年2月1日之前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周围群众也认为是夫妻的,但没有办理结婚登记的,按事实婚姻处理;在1994年2月1日之后,不再承认事实婚姻的效力。
    2023-04-26
    500人看过
  • 准民事法律行为和民事法律行为的区别,准民事法律行为的种类
    准民事法律行为和民事法律行为的区别是是否发生行为人意欲发生的法律效果以及是否属于法律规定,联系在于二者都是当事人的表示行为,都需要有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准民事行为的种类主要是催告、通知以及宽恕三类。一、准民事法律行为和民事法律行为的区别准民事法律行为与民事法律行为的区别在于民事法律行为在法律上的效果是由行为人意思表示的内容发生;准民事法律行为的效果则依法律的直接规定而当然发生。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公民或法人以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目的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合法民事行为。准民事法律行为,是指表意行为中除民事法律行为以外的其他行为。二、准民事法律行为的种类准民事法律行为的种类:1.催告。在相对人的催告行为中,虽然可以看出相对人的意思,但其法律后果只是为期一个月的期间的开始,期间届满后,对方仍未作出表示的,视作拒绝追认。这一后果的产生与催告人具有何种意思毫无关联。在一般情况下,催告人更希望对
    2023-07-30
    418人看过
  • 董事长与法人实体在法律上的区别
    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和法人的区别如下:1、概念不同: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董事长通常是公司董事会主席;2、产生方式不同:法人依法定程序成立并办理登记,董事长的产生办法由公司章程规定。有限责任公司设董事会,其成员为三人至十三人。法人和非法人的区别责任上不同:一般说来,有了民事主体资格,也就有了民事诉讼主体资格(即依法能够作为诉讼参加人,参加诉讼活动,享有诉讼权利,承担诉讼义务的资格)。民事主体资格和民事诉讼主体资格虽然有一定的联系,但也有着明显的区别,二者绝不可混淆。非法人组织虽然在世界各国广泛存在,但其是否具有民事主体资格,能否作为民事诉讼主体参加诉讼活动,则各国规定不一。概念定义上不同:非法人组织是指不具有法人资格但可以以本人的名义进行民事活动的组织,亦称非法人团体。《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四十四条有限责任公司设董事会,其成员为三
    2023-07-23
    436人看过
  • 事实与法律:区分事实行为与法律行为的关键
    法律行为与事实行为的区别如下:1、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其必备要素,事实行为完全不以意思表示为要素,当事人实施行为的目的并不在于追求民事法律后果;2、法律行为依行为人意思表示的内容而发生效力,事实行为依法律的规定直接产生法律后果。法律行为,是法律事实的一种。民事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的区别事实行为,是指行为人不具有设立、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意图,但依照法律的规定能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事实行为分别包括:无因管理行为、正当防卫行为、紧急避险行为以及侵权行为、违约行为、遗失物的拾得行为、埋藏物的发现行为等。民事行为是民事法律行为的上位概念,包括民事法律行为、无效民事行为、可变更或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效力未定的民事行为,不包括侵权行为、违约行为、无因管理行为等事实行为。1.事实行为完全不以意思表示为其必备要素;民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必备要素。2.事实行为依法律规定
    2023-07-22
    190人看过
  • 刑事回避和民事回避的法律区别有哪些
    民事和刑事回避的区别:民事诉讼法中:院长作为审判长时的回避由审判委员会决定;审判人员的回避由院长决定;其他人员的回避由审判长决定。在人民法院作出是否回避决定之前,被申请回避的人员应当暂停参与本案工作,但案件需要采取紧急措施的除外。刑事诉讼法: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的回避,由院长、检察长、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院长的回避由法院审判委员会决定;检察长和公安机关负责人的回避由同级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决定。在决定回避侦查人员之前,侦查人员不能停止对案件的侦查。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可以申请复议驳回申请回避的决定。刑事诉讼中的回避情形有哪些在下列情况下,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应当申请回避:1、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的;2、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和本案有利害关系的;3、担任过本案证人、鉴定人、辩护人或者诉讼代理人的;4、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
    2023-08-07
    264人看过
  • 法律执行和法律适用有何区别
    法律执行和法律适用的区别是主体、性质、价值取向不同。法律执行,广义上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在国家和公共事务管理中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狭义上,则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执行法律的活动,也被称为行政执法。法律适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法律适用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社会团体和公民实现法律规范的活动。这种意义上的法律适用一般被称为法的实施。狭义的法律适用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照其职权范围把法律规范应用于具体事项的活动,特指拥有司法权的机关及司法人员依照法定方式把法律规范应用于具体案件的活动。法律适用的原则:1、法治原则;2、平等原则;3、独立原则;4、责任原则。法律适用特征:1、法定性,国家机关对具体案件的处理,无论是在程序上还是在实体上,都必须严格依据法律规定;2、权威性,国家机关尤其是司法机关的活动是以国家名义进行的,司法裁决一旦发生法律效力,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执
    2023-06-28
    418人看过
  • 民事违法和刑事违法和行政违法有什么区别
    1、民事违法的,要向对方当事人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违法的,要受到行政处罚。2、行政违法是指违反了国家法律法规规范的义务,民事违法是违反了当事人约定的义务。3、行政违法的法律规范是行政法律法规,后者是民事法律法规。一、安全事故追责顺序是什么第一个安全责任的设定。我国的法律法规已经对安全责任设定有行政首长负责制,层级责任制,岗位责任制,技术责任制四种。事故的种类一共有以下的内容:1、事故需要承担什么责任,行政责任也好,刑事责任也好,都是根据事故性质来判定。是指行政单位企事业单位根据行政的上下关系。对犯有失职和违反纪律行为的人员给予一种行政制裁。而行政处罚呢,是指特定的行政机关和授权或行政机关委托授权管理机构,对于违反规定尚未构成犯罪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给予一种行政制裁。民事责任,是民事主体因分违法合同和不履行其法律义务,侵害了国家集体和他人的财产。2、由于直接导致事故的就是直接责任人,比如说违规
    2023-03-08
    258人看过
  • 民事法律行为所附条件和期限的区别
    一、民事法律行为所附条件和期限的区别民事法律行为所附条件和期限的区别是:附条件是在条件成就时按照约定民事法律行为生效或失效,而附期限则是约定的期限到来后,民事法律行为生效或失效。此外,条件成就具有偶然性,而期限的到来具有必然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八条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附条件,但是根据其性质不得附条件的除外。附生效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条件成就时生效。附解除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条件成就时失效。第一百五十九条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当事人为自己的利益不正当地阻止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已经成就;不正当地促成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不成就。第一百六十条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附期限,但是根据其性质不得附期限的除外。附生效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期限届至时生效。附终止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期限届满时失效。二、民事法律行为所附条件必须具备哪些要求民事法律行为所附条件必须具备的要求如下:1.必须是将来的事
    2023-08-15
    446人看过
  • 法律上抢劫和抢夺有什么区别
    一、法律上抢劫和抢夺有什么区别法律上抢劫和抢夺的区别有:1.客观行为不相同。抢劫罪表现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强制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物,而抢夺罪表现为乘人不备公然夺取数额较大的财物,使他人来不及反抗;2.客体不完全相同。抢劫罪不但侵犯了他人的财产权利,还侵犯了他人的人身权利,而抢夺罪则一般只侵犯了财产权利;3.犯罪后果要求不同。抢劫罪对财物的数额没有要求,而构成抢夺罪要求抢夺的财物数额较大。根据司法解释,抢夺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500元至2000元以上的,为“数额较大”。4.主观故意的内容不同。抢劫罪是希望或准备以武力或类似性质的力量迫使被害人失去财物,是希望在被害人不能反抗或无法反抗的情况下取得财物,而抢夺罪是以突然取得财物的故意实施的,是希望通过趁被害人不备而取得财物,而不是希望通过武力威吓迫使被害人失去财物。二、抢劫罪最少判几年徒刑构成抢劫罪的犯罪分子最少会被判处三年有期徒刑,并处
    2023-05-24
    390人看过
  • 事实行为和法律行为
    事实行为,是指行为人不具有设立、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意图,但依照法律的规定能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法律行为,是指法律事实的一种。能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人的活动(行为)。法律行为与事实行为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以意思表示为要素。是否以意思表示为要素是指是否以意思表示为构成要件。一、以欺诈手段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是否具有效力民法中的欺诈,一般是指行为人故意欺骗他人,使对方陷入错误判断,并基于此错误判断作出意思表示的行为。根据民法典的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具体而言:第一,欺诈系由民事法律行为的一方当事人实施,而相对人因此欺诈行为陷人错误判断,并进而作出了意思表示。第二,欺诈的构成并不需要受欺诈人客观上遭受损害后果的事实,只要受欺诈人因欺诈行为作出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意思表示,即可成立欺诈。第三
    2023-06-23
    169人看过
  • 法律上拘役和判刑有什么区别
    拘役和判刑的区别如下:(一)判刑包含拘役,拘役属于判刑的一种,二者是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二)拘役时间比较短,判刑时间有长有短。(三)拘役是介于管制和有期徒刑之间的一种较轻的刑罚。判刑的刑罚有轻有重。法律依据:《刑法》第四十二条,拘役的期限,拘役的期限,为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刑法》第四十五条,有期徒刑的期限,有期徒刑的期限,除本法第五十条、第六十九条规定外,为六个月以上十五年以下。一、拘役时间从什么时候算起?拘役的日期从刑事判决生效执行之日起开始计算。判决之前,犯罪分子被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对于可能判决拘役的犯罪分子,在人民法院下达刑事判决之前,只要并非累犯或犯罪集团首要分子,应积极争取缓刑,这是最明智的做法,在缓刑考验期内,认真执行社区矫正,争取早日回归社会。拘役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司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42条
    2023-06-21
    245人看过
  • 法律和法规和规章区别
    法律综合知识
    一、法律和法规和规章区别法律和法规和规章区别如下:1.范围不同。法律法规、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这三个的范围不一样,法律法规范围最大,包含了行政法规以及部门规章,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是单独的。2.制定人不同。法律法规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行政法规则是国务院制定,而部门规章是适用于国务院各部门、各委员会、审计署等这些部门自己发布的。3.适用对象不同。法律法规适用于所有人,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普通民众;行政法规是为领导和管理国家各项行政工作制定的,不适用普通民众;部门规章同样不适用普通民众,是国务院各部门、各委员会、审计署自己调整内部范围内的行政管理关系的。二、法治和法律的区别与联系法治和法律的区别与联系如下:1.法治和法律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法治是法律的内容和目的,法律是法治的主要形式和方法手段。法律如果只是表现为统治阶级的意志,法律就只是法律本身。法律如果想往更深层次方向发展,就必须走法治
    2023-04-27
    475人看过
  • 法定职权和事实职权的区别是什么
    法定职权和事实职权的区别如下:1、法律职权是法律国家给予的责任本职义务;2、事实职权是当事人在这个职位拥有的权力。法律职权,“法律职责”的对称。又称“权限”、“法定职权”。是指国家机关或通过其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行为时所具有的某种权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职权法定原则是行政机关行使其法定职权时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是拥有行政职权的行政机关、被授权组织及受委托的组织实施行政行为的首要前提。行政职权是行政机关或公务员为实现特定的行政目的、履行其法定职责而拥有的权力,其持有者是行政机关或公务员,并且是行政机关或公务员依法取得的从事某种活动的资格或能力。清算组法定职权是什么根据公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公司解散时,清算组在清算期间行使下列职权:第一清理公司财产,分别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第二通知、公告债权人;第三处理与清算有关的公司未了结的业务;第四
    2023-07-22
    321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民事案件和刑事案件在法律上的区别是什么
      河北在线咨询 2023-02-02
      民事案件与刑事案件的区别: 1、适用的法律不同。民事案件适用民诉法,刑事案件适用刑诉法; 2、起诉的主体不同,民事案件的起诉主体一般是自然人,刑事案件的起诉主体是检察院; 3、后果不同。民事案件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刑事案件承担刑事责任。
    • 人民陪审员有事实问题和法律问题有什么区别
      陕西在线咨询 2022-09-02
      一般来说,案件中的事实问题,是指需要查明的案情,在证据的基础上,认定是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实施了什么行为,解决的是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人民法院判决书中“本院查明”的部分相当于事实问题。案件中的法律问题,是对已经认定的案件事实在法律上作出评价,包括性质认定和如何处理,解决的如何具体适用法律的问题。人民法院判决书中的“本院认为”部分相当于法律问题。此外,法庭审判过程中的庭审程序问题,主要属于法律
    • 法律撤销民事法律和无效民事法律的区别
      河南在线咨询 2022-11-04
      1、无效民事行为是指不具备或者不完全具备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因而不能产生行为人预期的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其本质是一种法律上当然无效并确定不发生效力的行为。 2、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 3、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 4、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趁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为的; 5、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 6、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的; 7、经济
    • 法律行为和法律事件怎么区分
      澳门在线咨询 2023-05-26
      1、法律事件是法律规范规定的、与当事人意志无关的,且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消灭的客观事实。属于法律事实中的一类,可划分为绝对事件和相对事件。绝对事件不是由人们的行为而是由某种自然原因引起的。例如:人的自然死亡与出生、时间的流逝等自发性质的现象。相对事件是由人们的行为引起的,但它的出现在该法律关系中并不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例如:国家调控银行利率。 2、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要素,依照意思表示
    • 如何区分法律事实和事件之间的关系?
      江西在线咨询 2022-10-29
      民法法律事实的发生是否具有直接的人的意志性而将民事法律事实分为事件与行为。事件,是指其本身不直接包含人的意志性的民事法律事实。行为,是受人的意志支配的活动。是否和人的意志有关,是事件区别于行为的关键。注意:事件与人的意志无关,是指事件本身并不直接含有人的意志性,强调把事件本身与引发事件的原因区别开来,如果事件是由人为原因引起的,人的意志性就与事件发生有间接的联系,但事件本身并不直接含有人的意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