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保险保障基金管理办法》的不足及完善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2-04-27 06:44:16 188 人看过

为将我国保险市场建成一个有进有出、优胜劣汰、动态平衡的市场,为使市场主体平稳退出市场时最大限度保护广大被保险人的利益,2004年底保监会出台了《保险保障基金管理办法》。但解读该《办法》,发现其存在诸多不足,文章针对这些不足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保险公司,保障基金,破产

为建立金融机构的市场退出机制,在银行、证券、保险三大领域中,《保险保障基金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已于2004年底出台,并于200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办法》的颁布实施,对低效率运营的保险公司将产生巨大的震慑和警世效应。虽然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未有一家保险公司破产,但这并非意味着我国的保险公司将永远不会破产。市场竞争的加剧,保险经营与金融市场的联动效应,终究会将低效率的保险公司淘汰出局。《办法》的出台,为更有效地保护被保险人的利益提供了制度和物质上的保障,是我国保险业防范和化解风险的一道重要防线。

解读《办法》,其在救济对象、救济方法、保障基金的使用原则等方面均可圈可点。但仔细斟酌《办法》,笔者认为,《办法》在保险企业破产的界限、保险保障基金的缴纳方法、基金管理和运作的模式以及保险机构的预警和挽救机制等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亟待完善。

一、保险企业的破产界限是什么

《办法》是专门针对保险公司被撤销或者被宣告破产而设立的,那么,保险公司被撤销或破产的界限是什么?《办法》第16、18条规定,保险公司被撤销或者被宣告破产,其清算财产不足以偿付保单利益的,保险保障基金按照其规定的救济比例对非人寿保险合同的保单持有人、人寿保险合同的保单受让公司提供救济。但是《办法》对保险公司的破产界限并无明确规定。

根据我国现行《保险法》第86、87条的规定,“保险公司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被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吊销经营保险业务许可证的,依法撤销。保险公司不能支付到期债务,经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同意,由人民法院依法宣告破产。”并且同时规定“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除分立、合并外,不得解散。”由此可见,在我国保险公司解散的原因有二:一是违法而被撤销,二是不能支付到期债务而被法院宣告破产。这与我国现行《破产法》所规定的破产界限相吻合。

然而,我国《破产法》正在修改审议之中,其中破产界限问题正是修改的亮点之一。“企业法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者明显缺乏清偿能力的,依本法规定宣告破产。”新《破产法》极有可能将债务人在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同时也资不抵债时,才可视为发生破产的原因。

那么,如何认定保险企业是否达到了破产界限?新的《破产法》是否适用于银行、保险等金融企业呢?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新《破产法》草案将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列入了《破产法》的调整范围,规定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的破产适用于《破产法》。

其次,如何认定保险企业是否达到了破产界限?怎样才能认定保险公司达到了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和资不抵债呢?其实,衡量保险公司是否达到破产界限,一个重要的监管指标就是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是市场退出标准的关键评价指标。2002年3月24日,中国保监会颁布了《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额度及监管指标管理规定》,对偿付能力充足率小于30%的公司,保监会可根据《保险法》的规定对保险公司进行接管“;对偿付能力充足率小于100%的保险公司,保监会可将其列为重点监管对象,根据各公司的特殊情况,采取必要的监管措施,促使公司提高偿付能力。

我们能否暂且将偿付能力充足率小于30%或100%作为保险公司达到破产界限的一个临界点呢?回答是否定的。因为偿付能力不是清偿能力,不能简单地将其理解为公司当前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更不代表保险公司不能履行给付和赔付义务。偿付能力及监管指标旨在对可能出现偿付危机的保险公司做出预警,而非促使其破产。

为此,笔者建议,《办法》应对保险公司破产界限作出明确了断,或者先修改完善《保险法》的破产界限,《办法》再规定按照《保险法》和《破产法》的规定达到破产界限时,才享受保险保障基金的救济。

总之,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的破产在新《破产法》中也属于特殊情况,因为其破产涉及人数众多,关系到社会稳定,启动破产程序也须经监管部门批准。况且,这类机构的资产分为自有资产与客户财产两部分,破产时需要对其客户财产的保护作出专门规定等等。可见,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的破产迥异与一般企业,鉴于其特殊性,新《破产法》规定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的破产问题由国务院依据《破产法》和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制定实施办法。

二、按照保费规模缴纳保障基金,是否会诱发保险公司逆选择

关于保障基金的缴纳,《办法》规定:“财产保险、意外伤害保险和短期健康保险,按照自留保费的1%缴纳;有保证利率的长期人寿保险和长期健康保险,按照自留保费的0.15%缴纳;无保证利率的长期人寿保险,按照自留保费的0.05%缴纳。”这就意味着保障基金采取按保费规模平均缴纳的方式,这固然有操作简单之便利,但也有“劫富济贫”之嫌疑。因为平均缴纳的结果是对信誉高、资产实力雄厚的保险公司不利,反倒对一些规模小、信誉低、抗风险能力差的保险公司有利,因此极有可能诱发保险公司逆选择。

事实上,保险保障基金是一把双刃剑,其中隐藏的风险是制度设计者绝对不应该忽视的,设计不佳的保险保障制度会通过降低保险保障制度参与者的激励,削弱市场约束,引发道德风险、逆向选择和代理问题,不利于长期的金融稳定。

笔者认为,在技术成熟的条件下,应按保险公司的风险大小征收相应比例的保障基金,让那些具有较高破产风险的保险公司缴纳更高的费用,以减轻保障基金的某些不良后果。

三、保障基金的管理运作模式有待考量

保险保障基金是保险公司自我募集形成的行业互助性质的法定基金,保监会具有监督职能。保监会应该从制定规则、批准设立、实施监督等方面发挥应有功能,而不能越俎代庖,进入保险保障基金理事会亲自操刀具体运作。但是《办法》规定:“中国保监会可以委托专业的投资管理机构运用保险保障基金”、“保险保障基金理事会负责对保险保障基金的管理和使用实施监督”。此时的保监会成了具体经营者,保险监管机关在保险保障基金中的角色变得含糊不清,也留下权力寻租的空间。“保险保障基金理事会由保险公司、国务院法制办、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等机构组成”。如同保险监管机关一样,国务院法制办、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等机构仍然属于规则制定者和裁判员性质,而不适合进入保险保障基金理事会。

因此,应建立独立的法人机构对保障基金进行管理和运作,同时承担一定的监管职责。在保险公司破产时,负责对接管的保险公司提供资金援助,在没有接管公司时直接担负起对破产公司保单的转移、管理和处理。同时,要在法律上规范基金的运作,并放宽基金的投资渠道。

四、面对数百亿元的利差损,保障基金能否起到保障作用

2004年底中国人寿集团、太平洋寿险、新华人寿三家寿险公司由于偿付能力不足被保监会出示“黄牌”警告。而导致中国保险公司偿付能力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严重的利差损问题。

世界著名投资银行高盛在2003年末发布了题为《中国保险业——成长前景、创造价值的关键在改革》的详尽报告,报告指出目前中国保险业面临的最大问题仍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遗留下来的利差损问题。高盛预计仅中国人寿、平安和太平洋三大寿险公司的潜在利差损就大约是320亿元-760亿元人民币。

中国保险业利差损的产生固然有其历史原因,但却严重威胁着保险公司生存安危。面对巨额利差损,保险保障基金能否担负起“最后安全网”的重任?诚然,保监会对保险保障基金缴纳比例的设置也经过了反复调研和测算,根据2003年中外资保险公司全部保费收入测算,可提存的保险保障基金规模预计在人民币20多亿元左右,照此速度十年后大约可达200多亿元。毫无疑问,对利差损高达数百亿的保险行业而言,保险保障基金若要担负“最后安全网”的作用有点力不从心。

笔者认为,若保险保障基金要担负起“最后安全网”的责任,其基金的建立不能仅仅依靠商业保险公司缴纳的费用以及资金运用的获利,还需要国家财政的额外补助。对此可参照《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管理办法》和《存款保险条例》的相关规定实施,以中央银行垫付再贷款的方式设立并运作保险保障基金。

五、破产重整制度与保险机构的预警和挽救机制

为实现对债权人权益的有效保护,新《破产法》中引入了许多目前国际通行的破产制度,其中引人注目的亮点之一就是企业重整制度。重整是指企业如有挽救可能将进入破产重组程序,由管理人负责。目的是使面临困境但有挽救希望的企业避免破产清算,恢复生机。草案列出专章对重整的适用范围、基本程序、保护措施、重整计划等内容做了规定。

我国现行保险法规中有整顿制度的相关规定,近似于新《破产法》草案中的重整制度。其目的也是尽可能挽救濒于破产的保险企业。但是《保险法》未规定重整的方式、计划、保护措施等,《办法》中更不可能有相关规定。鉴于保险企业的破产波及面较大,关乎社会稳定之大局,所以保险企业的退出应慎而又慎,尽可能减少其退出市场的成本,从而达到节约保险市场资源的目的。因为在目前情况下,保险公司作为一种稀缺市场资源,其存在的本身就具有相当的价值。

为此,笔者建议保险企业在退出过程中,还应完善其预警和挽救机制,可以借鉴新《破产法》草案中的重整制度;制定积极稳妥的、多层次的保险市场退出方式,鼓励保险同业之间施行兼并、收购和重组,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回收和利用保险市场稀缺资源,尽可能减少保险公司破产给整个社会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最终达到优化保险资源配置,提升其核心竞争力之功效。

参考文献:

[1]陈宁.论建立我国保险市场退出机制[J].保险研究,2004,(9)。

[2]罗韵轩.从西方保险公司破产反思我国保险市场退出保障机制的建设[J].债权大学·周延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2月21日 10:01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完善我国《保险法》中保险利益原则
    一、保险利益原则的内涵、属性及其意义(一)保险利益原则的内涵1、概念。英国学者约翰·T·斯蒂尔指出的:保险利益是产生于被保险人与保险标的物之间的经济联系,并为法律所承认、可以投保的一种法定权利。从他的表述中我们可以知道:投保人对保险标的必须具有可保利益,两者之间必须存在着相应的经济利益联系。相反,将与自己没有任何经济利益关系作为保险标的来进行投保,并企图在出险后获得赔偿是严重违背保险损害赔偿原则的,这种行为理应不能受到法律的保护。我国现行《保险法》第12条中同样对此作了明确规定:投保人对保险标的应当具有保险利益,保险人对保险标的不具有保险利益的,保险合同无效,保险利益是投保人对保险标的所具有的法律上承认的利益。2、适用保险利益原则的条件。适用保险利益原则应当具备以下三个条件:首先,保险利益必须是法律上所承认的利益。在我国《保险法》第12条中这样规定:保险利益是投保人对保险标的所具有的法律上
    2022-04-25
    91人看过
  • 建立保险保障基金的管理方法
    建立保险保障基金,首先是为了保障被保险人的利益。这是由于保险公司的经营是有风险的,从整个保险业来说,这个行业的经营也是风险较大的。无论其中的哪一个保险公司在经营中遇到了风险,受其影响最大的是其偿付能力,也就是对被保险人承担保险责任的能力。而设立保险保障基金,是运用保险业的群体力量,分散保险经营的风险,尽量使其少影响或不影响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以维护被保险人的利益。其次,是支持保险公司稳健经营,即通过运用由各个保险公司集中起来的保险保障基金,对经营或财务上发生困难的保险公司予以支持。保险保障基金的提存和使用,由保险监督管理机构作出规定,这是保险法所作的授权,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可以规定具体的提存办法。还强调了保险保障基金应当集中管理、统筹使用的原则。因为只有集中才能发挥基金的力量,为有困难的保险公司分担风险,否则,在力量分散的情况下,由各个保险公司分别管理这项基金,实际上难以发挥保险保障基金的作
    2023-06-15
    432人看过
  • 我国保障措施法的完善和发展趋势
    我国保障措施法的体系虽然已基本形成,制度也渐渐完善,并在对外贸易的实践中发挥作用,但仍然有许多不足:第一,我国对不同形式的保障措施的实施,由不同机构来决定,而与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相比,保障措施在实施程序方面相对简单,可以主要由一个机构负责完成,而不需要分为不同的机构了分别决定,由一个特定的机构来决定也有利于避免多个部门调查多个部门决定所引起的行政效率低下或者混乱现象。第二,我国保障措施法的立法目的还或多或少带有产业保护的色彩,应该端正立法宗旨,力求维护公平贸易发展,并推动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三,我国对于采取保障措施的条件的规定还需要扩充,比如对国内产业的界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内同类产品或者直接竞争产品的全部生产者,或者其总产量占国内同类产品或者直接竞争产品的主要部分的生产者,但美国等其他国家很多已经立法肯定了区域产业的保护问题,我国也应该学习他国的积极成果,对这个问题做出规定。第四,正如
    2023-06-06
    432人看过
  • 完善我国基金管理公司信义义务的立法建议
    我国《暂行办法》第33、34条列举了基金投资组合应当符合的五个规定和禁止从事的十三种行为,主要属于对基金管理公司注意义务的具体规则,所以,总体而言,我国法律规定侧重对注意义务、对基金投资安全的要求,而对于基金管理公司的忠实义务的规定过于简单。从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出发,我国在调整证券投资基金的法律规范中,当务之急主要应增加限制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内部相关人员与基金之间进行证券交易、限制用基金资产投资买卖与基金有利害关系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限制用基金资产投资买卖未上市证券等针对基金管理公司的法定义务,并对与基金管理公司、基金托管人、基金有利害关系的发行上市证券的公司作出具体的界定。有学者认为,基金管理公司的权利义务体系中应当包括其因为拥有基金资产所有权、基于投资而具有的股东权利义务,并提出基金管理公司的股东角色非常重要。基金管理公司负有不得谋求对上市公司的控股和直接管理的义务,其主要职责是管理基金
    2023-06-06
    70人看过
  • 我国数罪并罚制度的不足及完善
    一、我国数罪并罚制度的不足(一)罪数划分标准及数罪性质规定不明确罪数形态历来是刑法理论中的重要问题之一,行为人的行为究竟是一罪还是数罪?是否需要并罚?这些问题在司法实践中经常遇到,而在理论上又常常让人感到困惑。理论上一般认为解决罪数形态问题不仅有利于对行为人的行为准确定罪,也有利于对行为人的合理量刑。要适用数罪并罚制度,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首先要符合的条件就是行为人的行为必须构成数罪。但目前对犯罪个数的确定标准,理论上存在不同的观点。其中犯罪构成标准说是我国刑法理论界的通说。但是这一观点仍然没有完全解决问题,主要障碍在于这一观点不能说明罪数中的一些情况。如惯犯、牵连犯、吸收犯、连续犯是符合多个犯罪构成的,但是在量刑时并不数罪并罚。还有对于一些复杂的现象,仅靠犯罪构成标准说这一唯一标准,不能很好地解决,需要考虑刑法的特殊规定,因此这些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二)不同刑种数罪怎样并罚规定不明确对于
    2023-06-12
    424人看过
  • 试论我国隐私权保护的不足与完善
    隐私权是人格权中的一项重要权利,属于民事权利,为私权。世界各国对于隐私权利的保护、研究非常重视,许多国家把隐私权列入民法典,直接予以保护,还有一部分国家概括保护,在出现隐私权被侵害时,根据判例和法规直接保护。我国民事法律发展较慢,对人格权的研究更为落后。由于民事法律中没有条款保护隐私权,侵害隐私权的行为非常普遍,审判实践中,侵害隐私权的案件呈上升趋势,为顺应世界民事发展的趋势和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的需要,近年来注重了对民事法律研究,但是,由于法律的滞后,隐私权保护问题更加突出。笔者只能运用所学的一点浅薄的理论知识,结合实践经验,对我国当前隐私权保护存在的不足,以及完善法律保护制度,浅见一点自己不成熟的思考。一、引言民事权利的保护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时,用民事保护方法,防止或减少权利受到侵害,或使受到侵害的民事权利得到恢复(1)。民事权利保护的方法分为公力救济和私力救济两种。隐私权作为一项重要
    2023-06-13
    290人看过
  • 完善医保基金管理消除基金安全隐患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尹部长在近日召开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指出,要以保证安全、提高效率为重点,完善医疗保险基金管理制度,消除基金安全隐患。尹部长说,要结合社保基金专项治理工作,完善监督管理和内控制度,提高基金使用透明度,消除基金安全隐患。要努力提高统筹层次,2011年城镇职工和居民医保要基本实现市级统筹。尹部长还指出,要以流动人员为重点,做好制度衔接和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工作。要制定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明确医疗保险缴费年限在各地之间互认,探索职工医保与居民医保、新农合缴费年限互通办法。探索建立区域协作机制,实现异地就医管理服务由参保地向就医地转移。要健全医疗保险信息管理系统,逐步统一信息标准和交换平台。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医疗保障管理体制。另外,今年各地要将职工医保、居民医保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6倍左右。要逐步提高住院和门诊大病
    2023-04-24
    354人看过
  • 从保险市场的不完善看保险监管
    我国保险市场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主要体现在市场参与者的保险。此外,应逐步放开保险费率的管制,在确保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基础上,赋予保险公司一定的费率厘定和修正及调整权力,做出合理的费率水平,反映市场需求状况,参与市场竞争,使保险公司的费率在一定范围和幅度下市场化,促进保险各方利益最大化。参考文献:1.郭畅.关于保险监管的经济分析[J].经济评论,2001(4)2.苏世伟,唐德善.市场失灵与保险监管[J].企业经济,2004(3)3.孙祁祥.保险监管的理论与实践[J].经济界,2001(3)
    2022-04-26
    124人看过
  • 我国票据签章规则之不足及完善
    由于我国在立法上一直持保守态度加上传统和社会的原因,所以整个票据法的基调定位于以保证交易安全和市场秩序稳定为根本原则,而忽视了票据重要的经济效用和信用职能,一定程度上妨害了票据的流通,也造成了我国票据市场与国外票据市场的巨大差距。而票据签章规则作为票据责任产生的基本依据,该体系的不科学性直接影响了票据的应用、流通和发展。首先,关于自然人是否在票据上绝对签本名的问题。各国和地区对于行为人能否在票据上签发本名之外的名字并未做禁止性规定;而我国《票据法》从维护交易安全出发规定,行为人仅能在票据上签本名。我们认为,票据签章之作用在于确认票据行为当事人,使其依票据记载承担票据责任,而并不关心当事人的本名为哪一个。所以只要通过签章能辨别确定票据债务人,所签名字究竟是否为行为人的本名也就无足轻重了。票据立法强调签本名对于规范票据形式、一定范围上保证交易安全有积极意义。但是,一方面因当事人本名可以改变,并
    2023-06-06
    197人看过
  • 如何完善社保基金财政专户管理
    (一)完善政策法规结合国务院、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审计署等部门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和制度,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险征缴管理的政策法规体系,规范资金的征缴、管理、支付、运营等行为。(二)加速信息化建设,实现科学高效社保基金财政管理加强信息化建设。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网络互联、信息共享的原则,按照软件统一、硬件设备配置要求统一、网络之间接口统一、数据传递方式统一的要求,建立社会保险费征收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和劳动保障、经办机构、地税、银行、财政和社区的计算机联网,将社会保险费的登记、缴纳、记录、核算、支付、对账及查询服务等功能纳入计算机管理,实施社会保险一卡通,实现同人(企)、同城、同库、同卡。当前,要重点加强地税部门征收信息化建设,解决好劳动、地税、财政等部门间相关信息的互联互通,实现信息数据共享,保证征收数据资料及时准确传递,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三)积极探索社会保险基金增值的有效途径澳
    2023-06-06
    288人看过
  • 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是如何管理的
    我国养老保险基金客观上讲,养老基金的目标与行政部门的目标存在潜在的利益冲突,需要有独立的养老基金理事会来管理,而不能交由行政部门进行管理去年年末,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31275亿元,如此庞大的资金应该由谁来受托管理呢?谁有资格管理呢?目前养老保险基金由各级社保部门进行管理。前些年社保基金挪用案件时有发生,社保部门、财政部门已经亡羊补牢,加强了对资金的管理。这几年,财政部和人社部还试点编制社会保险基金预算,从一定程度上讲,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已经较为规范。但是,养老保险基金的规范性管理和安全性仅仅是基本的、初步的目标,养老基金还有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实现收益。按照现行的政策规定,养老基金只能存银行和买国债。在经济持续增长,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的形势下,基金的投资范围偏窄、运营效率偏低、贬值缩水的风险越来越凸显。据人社保部公布的《2013年全国社会保险情况》,去年3万多亿养老保险基金中只有19
    2023-05-05
    498人看过
  • 浅议我国行政诉讼质证的不足及完善
    一、我国行政诉讼质证制度的不足当前,我国行政诉讼质证制度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行政诉讼质证模式不明确由于法律传统的不同,两大法系分别采用当事人主义和职权主义诉讼模式,在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之下,质证权完全由当事人掌握,法官处于消极地位;在职权主义模式之下,法官主持并且指挥质证的进行,具有较大裁量权,当事人处于被动地位。我国受到传统职权主义诉讼模式的影响,在实践中法官具有较大裁量权,而《行政诉讼法》中又缺乏对当事人主义的体现,这就导致了当事人质证的权利不能得到充分的行使,这是不利于发挥当事人的主动性促成案件真相的查明的。(二)行政诉讼质证主体不确定质证主体指质证行为人,即在庭审过程中有权对证据提出质疑和询问的人。诉讼当事人及其代理人是质证主体这是学界共识,但是对于法官是否属于质证主体却尚存争论,有学者基于法官的审判职权指出法官属于质证主体,有学者基于审判的公正性主张法官不是质证主
    2023-06-06
    185人看过
  • 我国国家赔偿法的缺失及完善
    【论文提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以下简称《国家赔偿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国家赔偿制度的正式建立。该法自实施以来,在限制国家权力滥用,保障人权和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及司法机关公正执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生活的发展和变迁,这部十多年前制订的法律,已经越来越落后于国家目前的社会状况,并日益暴露出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突出表现在:赔偿范围窄,赔偿金额低,赔偿程序欠合理等,对国家赔偿法的修改与完善可谓势在必行。鉴于此,笔者从国家赔偿法实施困难的原因分析入手,试对国家赔偿法做一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建议。【关键词】:国家赔偿法缺失完善前言国家赔偿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由国家承担责任并对受害人予以赔偿的制度,是国家对人民塑造责任政府的庄严承诺。国家赔偿法是一部人权保障法,在立法理念上更加彰显了社会公
    2023-06-06
    499人看过
  • 论我国无因管理法律制度的完善
    摘要无因管理是指无法定或约定的义务,为他人利益而为管理或服务的行为。无因管理是债产生的原因之一。无因管理属于事实行为,而非民事法律行为。因为法律行为须以意思表示为要素,而无因管理的成立,则无须有效力意思。无因管理的成立必须符合四个要件,即:必须是管理他人事务、管理人管理他人事务必须没有法律上的义务、管理人主观上必须认识到是在为他人管理事务和以客观上利于本人的方式管理事务。无因管理制度虽最早起源于罗马法,但其时并未形成一种独立的法律制度,而是以准契约的形式体现于罗马法中。无因管理对于被管理人的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都有重要的意义。无因管理可以分为真正无因管理和不真正无因管理。我国民法关于无因管理的规定存在一些缺陷,主要变现为:立法粗略,不成体系、司法适用困难,缺乏实践意义。完善我国无因管理体系,必须做到:合理确定无因管理的归属、科学界定无因管理的概念以及细化相关制度设计。关键词:无因管理构成要件
    2023-03-02
    224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人权保障是保障宪法变更为人民法律完善的什么
      广西在线咨询 2022-03-02
      一、人权的宪法保障机制虽然,人权的观念以及宪法的观念早已存在,但直到近代,作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特权武器的人权以及与作为其胜利成果的宪法才共同来到人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可以说,人权与宪法是一对共生的现象。一部宪法的历史就是一幅争取和保障人权的历史。争取人权的历史过程也就构成了宪法变迁的历史过程。人权观念的演变导致了宪法观念的演变,宪法的变迁可以更好地保障人权。人权保障体现了宪法的终极价值。它是宪法的
    • 保险保障基金管理办法第29条有哪些特征?
      北京在线咨询 2022-09-22
      保险保障基金的资金运用应当遵循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原则,在确保资产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保值增值。保险保障基金的资金运用限于银行存款,买卖政府债券、中央银行票据、中央企业债券、中央级金融机构发行的金融债券,以及国务院批准的其他资金运用形式。
    • 保障性住房的设立、完善和完善法律规定
      湖北在线咨询 2022-03-16
      1、建立专门的机构。各地方应当结合本地经济发展的实际,推进地方性的住房保障法规,严格制定住房保障对象的进入、退出管理办法。建立相应的政府专门机构,管理保障性住房投资资金。设立具有较大权限的政府专门机构,全面负责保障性住房的投资、建设和管理。使具体的项目建设者只需要面对专门机构,而政府管理的众多部门也只需要监督这一个部门。增值净收益、土地出让净收益中安排一定比例解决等。3、完善保障性住房的准入、退出
    • 保险保障基金管理办法第6条规定原文内容:
      西藏在线咨询 2022-09-11
      设立国有独资的中国保险保障基金(以下简称保险保障基金),依法负责保险保障基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保险保障基金公司依法独立运作,其董事会对保险保障基金的合法使用以及安全负责。
    • 保险业为什么要设立保险保障基金?保险业为何设立保险保障基金??
      青海在线咨询 2022-03-06
      保险保障基金是为保障被保险人的利益,支持保险稳健经营,由保险依照保险法和金融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从其保费收入中提存的用于抵御保险业风险,帮助有困难的保险渡过难关的风险基金。保险业作为非银行金融业具有较大的经营风险,不论其中哪一家保险经营失败,丧失偿付能力,都会对保险业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影响,甚至带来危害。而依法设立保险保障基金,则将为保险业充分发挥群体力量,分散保险经营风险,促进保险业健康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