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占有与不当得利的区别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3-07 01:50:23 285 人看过

1、不当得利指没有合法根据,或事后丧失了合法根据而被确认为是因致他人遭受损失而获得的利益,应负返还的义务;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他人的交给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行为。

2、性质上:不当得利属于民事责任;侵占罪属于刑事责任;

3、不当得利的取得,不是由于受益人针对受害人而为的违法行为;而是由于受害人或第三人的疏忽、误解或过错所造成的。受益人与受害人之间因此形成债的关系,受益人为债务人,受害人为债权人。

一、捡到钱不还属于什么行为

捡到钱包不还可以说是违法的。

因他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受损失的人有权请求其返还不当利益。拾得他人钱物属于不当得利,失主有权要求返还。若数额较大,又拒不交还,就可能构成侵占罪。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他人的交给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行为。

二、什么是侵占罪?

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他人的交给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行为。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凡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本罪。本罪在主观方面必须出于故意,即明知属于他人交与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而仍非法占为己有。本罪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要有通过正当、善意、合法的手段,持有他人财物的行为。这是构成本罪的重要前提,也是本罪区别于其他犯罪的重要特征。如果不是通过正当、善意、合法的手段持有该财物即持有该财物就具有非法性,则不可能构成本罪。合法持有,其形式多种多样根据刑法的规定,仅包括以下三种情况:

(1)代为保管,既包括受他人委托,代为收藏、管理其财物,如寄存、委托暂时照看,又包括未受委托因无因管理而代为保管他人的财物;既包括依照有关规定而由其托管的财物,如无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精神病人的财物依法应由其监护人代为保管,又包括依照某种契约如借贷、租赁、委托、寄托、运送、合伙、抵押等而持有代为保管,但因职务或工作上的关系代为保管本单位的财物的,不属于本罪的代为保管。行为人如果将财物非法占有的不是构成本罪,而是构成贪污罪或职务侵占罪

(2)拾捡他人的遗忘物。

(3)发掘得到他人的埋藏物,但这种发掘得到不能属于非法。其一般应出于善意偶然得到,如果其本身非法,如盗掘他人埋在坟墓中的财物,或明知他人将某物埋下而故意盗掘得到,就不是构成本罪,这时构成犯罪,也应以盗窃罪论处。

2、必须是将他人的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拒不交还的行为。所谓占为己有,是指应当将他人交为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当成自己的财物,以所有人自居,擅自加以处分、使用和收益。有的是将财物出售、赠与他人,有的是出租、消费、充抵债务、设定抵押加以使用,但不能包括故意毁坏这种处分。所谓拒不交还,是指依法、依约而当将他人的财物退回而拒不退回,如财物所有人明确提出交还并举有证据证明属及所有,行为人仍视而不见,明确表示不予旧还。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22日 02:43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占有相关文章
  • 不当得利与财产损害赔偿的区别
    一、不当得利与财产损害赔偿的区别侵权损害赔偿是指行为人因侵权而造成的他人财产、人身和精神的损害,依法应承担的以给付金钱或实物为内容的民事责任方式。通常认为,侵权行为发生,侵权人有义务赔偿受害人的损失,受害人有权请求侵权人予以赔偿,双方形成债的关系。侵权行为是违法行为,其后果的本质是责任而不是债。侵权损害赔偿是一种适用最为普通、经常的民事责任方式。由于其涉及的内容较为庞杂,所以我们可以说,损害赔偿又是一种法律制度,它是由赔偿原则、赔偿范围、赔偿方式等各项制度构成的一个制度体系。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根据得到利益而使他人利益受到损害。不当得利是债的发生依据之一,因为不当得利发生之债权债务关系称为不当得利之债。由于该项利益没有法律上的根据,应返还给受害人,从而形成以不当得利为内容的债的关系。主要就是发生原因不同。债的发生包括:合同、缔约上的过失、单独行为、侵权行为、无因管理以及不当得利等。二、不当
    2023-04-12
    67人看过
  • 不当得利和侵占罪的区别及构成要件
    不当得利和侵占罪的区别是:1、性质不同,不当得利属民事责任;而侵占罪属刑事责任。2、概念不同,不当得利指没有合法根据,或事后丧失了合法根据而被确认为是因致他人遭受损失而获得的利益,应负返还的义务;侵占罪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行为。《刑法》第二百七十条规定,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本条罪,告诉的才处理。一、捡东西不还的犯法吗捡到东西拒不返还的,是违法行为。对于捡拾物等不当得利,如数额达到刑事追究标准的,拒不返还的,则可以按侵占罪追究刑事责任。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他人交给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
    2023-03-22
    156人看过
  • 侵占罪与不当得利罪有何不同?
    不当得利罪与侵占罪的区别在于以下几点:1、不当得利是指没有法律依据,或者事后失去法律依据,被确认为他人遭受损失而获得的利益,应当承担返还的义务;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非法占有遗忘物或者埋藏物的行为;2、性质:不当得利属于民事责任;侵占罪属于刑事责任;3、获得不当得利不是因为受益人针对受害人的违法行为;而是因为受害人或第三人的疏忽、误解或过错。因此,受益人与受害人形成债务关系,受益人为债务人,受害人为债权人。职务侵占罪和贪污罪的区别(一)相同之处:1、侵犯的对象有重合之处。职务侵占罪的犯罪对象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财物,这里的公司、企业不受所有制性质的限制,包括国有、集体所有制、个体所有的财物,对象是本单位的财物。关于贪污罪的对象,无疑是公共财物。但刑法第271条第二款、刑法第183条第二款的规定,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
    2023-07-02
    487人看过
  • 不当得利与盗窃罪区别是什么?
    不当得利与盗窃罪区别在于构成要件是不同的。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一方受到利益,一方受到损失,受利益受损失之间有因果关系,没有合法依据比如:甲去银行取款,点钞票的点错了,多给了一万块,那么这个一万块就是不当得利,应该返还。盗窃罪的特征:1、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2、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秘密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或者多次盗窃的行为。3、本罪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年满16周岁并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以构成本罪。不满16周岁的人实施了盗窃行为不构成犯罪。4、本罪在主观方面只能由故意构成,并且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一、入室抢劫的构成要件1、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年满14周岁并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该罪的主体。2、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具有将公私财物非法占有的目的。如果行为人只抢回自己被骗走或者赌博输的财物,不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不构成抢劫罪。3、本罪侵
    2023-06-26
    342人看过
  • 不当得利是合法占有吗
    不当得利不是合法占有。不当得利是指没有法律或者合同的根据,因他人财产受到损失而获得的利益。从性质上看,不当得利的法律事实的出现,往往是由于受害一方自己(有时也可能是第三人)的过错所造成,而不是由于不当得利人的违法行为。在某些情况下,不当得利人主观上也不一定有过错,甚至根本没过错。不当得利受益人在取得不当得利之前,不可能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产的故意,即使是恶意的占有,也只是在取得不当利益之时,明知没有合法根据而加以占有。从客观上讲,不当得利受益人取得不当利益,并没有采取积极主动的违法行为,即受益人受益是被动得利,不具有违法性。一、不当得利之债的法律后果1.在不当得利之债中,不当得利人为债务人,负与返还不当得利的义务,遭受损失的人为债权人,他享有不当得利返还以及损害赔偿的请求权;2.不当得利之债的客体是返还所受利益的给付,在给付方式上,因利益形态的不同;3.不当得利的内容,是受益人返还不当得利的
    2023-04-06
    165人看过
  • 怎么区别非法占有罪与侵占罪
    没有区别,刑法中是没有“非法占有罪”这个概念的,我们平时常说的“非法占有罪”,实际上就是侵占罪。之所以造成这种名称上的误读,是因为刑法对侵占罪的规定中含有“非法占有”这一字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自己代为收管的他人财物或将他人的遗忘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或退还的构成侵占罪。本罪的犯罪对象为他人的交给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和埋藏物。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将他人的交由自己代为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行为。要有通过正当、善意、合法的手段,持有他人财物的行为。这是构成本罪的重要前提,也是本罪区别于其他犯罪的重要特征。一、侵占罪的特征是什么(一)构成特征1、侵害的客体是他人财物的所有权。本罪的犯罪对象为他人的交给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和埋藏物。2、客观方面表现为将他人的交由自己代为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
    2023-03-07
    371人看过
  • 侵占罪、职务侵占罪和不当得利罪的法律定义及区别
    侵占罪、职务侵占罪属于刑法规定的法定罪行,但是刑法中没有规定不当得利罪,不当得利属于民法中规定的。1、侵占罪是指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拒不返还。侵占罪的是前期是合法占有,后期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且有非法占有的行为。2、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职务侵占罪的主体是特定的,需要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的财务非法占有的,才能构成职务侵占罪。3、不当得利是民法上规定的一种情形,是指得利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的,使得另一方的利益受损,出现了没有法定或者约定的理由,一方获利一方受损的情形。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得利人返还取得的利益。职务侵占罪和侵占罪的区别职务侵占罪与侵占罪的区别:1、职务侵占罪的主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且非国家工作人员,为特殊主体;而后者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
    2023-07-18
    143人看过
  • 民法典占有与不当得利是在第几章
    一、民法典占有与不当得利是在第几章民法典中占有在第二十章,不当得利在第二十九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章占有第四百五十八条基于合同关系等产生的占有,有关不动产或者动产的使用、收益、违约责任等,按照合同约定;合同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依照有关法律规定。第四百五十九条占有人因使用占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致使该不动产或者动产受到损害的,恶意占有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第四百六十条不动产或者动产被占有人占有的,权利人可以请求返还原物及其孳息;但是,应当支付善意占有人因维护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支出的必要费用。第四百六十一条占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毁损、灭失,该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权利人请求赔偿的,占有人应当将因毁损、灭失取得的保险金、赔偿金或者补偿金等返还给权利人;权利人的损害未得到足够弥补的,恶意占有人还应当赔偿损失。第四百六十二条占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被侵占的,占有人有权请求返还原物;对妨害占有的行为,
    2023-05-03
    427人看过
  • 不当得利纠纷与合同纠纷有什么区别
    一、不当得利纠纷与合同纠纷有什么区别不当得利之争议与合同纠纷并非一回事。所谓不当得利争议乃指在未得到合法授权或无法律依据的情况下,行为人获取了不当的经济利益并给他人带来了实质性的损害,从而引发的争辩焦点所在,这与我们常说的合同纠纷存在显著区别;合同纠纷是指在当事方缔结了合约的基础上,由于其中条款的履行和解释等方面所导致的各种纷争;须注意,无论是不当得利纠纷还是合同纠纷,它们都属于法律问题范畴,两者之间并无直接关联性。我们可以看到,不当得利纠纷源于不当得利,而合同纠纷则源自于所签署的合同本身,这两类纠纷的作为法律诉讼案的证据证明,其原由皆略有不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九条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书面形式是合同书、信件、电报、电传、传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以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方式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
    2024-04-10
    130人看过
  • 侵占与合法占有的区别
    法律综合知识
    一、侵占与合法占有的区别1.侵占与合法占有在法律上有着明确的区别。侵占是指通过非法手段将他人财物占为己有,并拒绝归还的行为,这构成了侵占罪。2.而合法占有则是基于某种法律上的原因,如合同、授权或法律规定,暂时或长期持有他人财物,这是合法的。3.两者的关键在于,侵占是非法的,而合法占有则是基于法律允许的。二、侵占罪构成要件侵占罪的构成要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侵占罪要求行为人通过正当、善意、合法的手段持有他人财物。这是构成本罪的重要前提。这种持有可以是基于委托、无因管理、法律规定或契约关系等。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行为人持有财物的方式本身就不合法,如贪污、盗窃等,那么就不可能构成侵占罪。2.侵占罪要求行为人将持有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并拒绝归还。这意味着行为人将他人财物视为自己的财产,擅自处分、使用和收益。同时,行为人还需要拒绝归还财物,即使财物所有人提出明确要求并举证证明所有权,行为人
    2024-02-14
    323人看过
  • 我国违法占地与非法占地有何区别
    所谓非法占地是指:破坏耕地、拒不交出已经使用到期的土地的违法行为;所谓违法占地是指:占用土地没有合法的批准依据,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占用土地的行为,其行为属于违法行为结果是违法占地。由此可见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是不同层面的两个违法行为,非法占地的违法行为包括有批准和没有批准的前提,同时还包括不需要批准的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而非法占地专指需要批准的占地行为。一、属于非法占地的包括:(一)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土地争议案件;(二)农村村民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土地建住宅争议案件;(三)超过批准的数量占用土地争议案件;(四)依法收回非法批准、使用的土地,有关当事人拒不归还争议案件;(五)依法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当事人拒不交出土地争议案件;(六)临时使用土地期满,拒不归还土地争议案件;(七)不按照批准的用途使用土地争议案件;(八)不按照批准的用地位置和
    2023-06-16
    97人看过
  • 不当得利和无权占有怎么区分
    不当得利指没有合法根据,或事后丧失了合法根据而被确认为是因致他人遭受损失而获得的利益,应负返还的义务;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他人的交给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行为。一、非法侵占属于民事案件还是刑事案件非法侵占属于刑事案件。非法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他人的交给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行为。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二、侵占他人财产怎么判刑侵占他人财产判刑如下:1、侵占他人财产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2、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他人的交给自己保管的财物、
    2023-04-01
    241人看过
  •  非法占有罪与侵占罪的区别及司法实践
    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他人的交给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行为。该罪名的犯罪对象为他人的交给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和埋藏物。在刑法中,没有称为“非法占有罪”的概念,我们通常所说的“非法占有罪”,实际上是指侵占罪。之所以造成这种名称上的误读,是因为刑法对侵占罪的规定中含有“非法占有”这一字眼:《刑法》第二百七十条将自己代为收管的他人财物或将他人的遗忘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或退还的构成侵占罪。侵占罪(刑法第270条),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他人的交给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行为。本罪的犯罪对象为他人的交给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和埋藏物。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将他人的交由自己代为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行为。非法占有罪与侵占罪的区别非法占有罪和侵占罪是两种
    2023-11-11
    142人看过
  • 不当得利和侵占罪区别在于哪些地方
    一、不当得利和侵占罪区别在于哪些地方1.不当得利指没有合法根据,或事后丧失了合法根据而被确认为是因致他人遭受损失而获得的利益,应负返还的义务;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他人的交给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行为。2.性质上:不当得利属于民事责任;侵占罪属于刑事责任。3.不当得利的取得,不是由于受益人针对受害人而为的违法行为;而是由于受害人或第三人的疏忽、误解或过错所造成的。受益人与受害人之间因此形成债的关系,受益人为债务人,受害人为债权人。《刑法》第二百七十条【侵占罪】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本条罪,告诉的才处理。二、职务侵占罪和盗窃罪
    2024-01-23
    332人看过
换一批
#物权
北京
律师推荐
    #物权 知识导航
    展开
    #占有
    词条

    占有指占有人对不动产或者动产的实际控制。占有人可以是依法有权占有不动产或者动产,如根据租赁合同在租期内占有对方交付的租赁物。 占有人也可能是无权占有他人的不动产或者动产。如借他人的物品,过期不还。占有人不知道自己是无权占有的,为善意占有;明... 更多>

    #占有
    相关咨询
    • 不当得利非法占有的问题
      陕西在线咨询 2022-06-30
      根据《刑法》第二百七十条规定,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因此,数额较大,不当得利者承担刑事责任
    • 不当得利和侵占的区别,法律有哪些规定
      山西在线咨询 2023-09-02
      性质不同,不得当利益时由于使利益所有者受到损伤的一种民事行为,不得当利益属于民事方面的责任。但是侵占就不一样了,性质也要比不得当利益要强,是属于刑事方面的责任。
    • 敲诈勒索 与 不当得利 的区别
      台湾在线咨询 2023-07-24
      不当得利和侵权的区别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有四个: 1、一方获得利益 2、他方受有损失 3、获得利益与受到损失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4、获得利益没有法律上的原因。简而言之,就是行为人无缘无故取得了本属于别人的利益。比方说,去买菜,商家多找了两块钱。侵权行为则是指行为人违反民事义务,侵害他人合法权益,依法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通俗的讲,二者的区别在于,不当得利的行为人未有主动摄取利益的故意(不存在主动损人
    • 赠与和不当得利的区别?是否赠与都可以发生不当得利?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10-16
      不当得利指没有合法根据,或事后丧失了合法根据而被确认为是因致他人遭受损失而获得的利益,应负返还的义务。如售货时多收货款,拾得遗失物据为己有等。取得利益的人称受益人,遭受损害的人称受害人。不当得利的取得,是由于受害人或第三人的疏忽、误解或过错所造成的。受益人与受害人之间因此形成债的关系。“赠与”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的一种行为。这种行为的实质是财产所有权的转移。从定义上就
    • 侵占罪、职务侵占罪和不当得利罪的区别
      北京在线咨询 2023-03-09
      侵占罪与不当得利的区别是: 1、不当得利指没有合法根据,或事后丧失了合法根据而被确认为是因致他人遭受损失而获得的利益,应负返还的义务;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他人的交给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行为。 2、性质上:不当得利属于民事责任;侵占罪属于刑事责任; 3、不当得利的取得,不是由于受益人针对受害人而为的违法行为;而是由于受害人或第三人的疏忽、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