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司法实践创设起诉必要性审查制度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11 03:40:07 429 人看过

起诉必要性审查,是指检察机关对符合提起公诉条件的案件,通过对犯罪事实状况、犯罪嫌疑人个人情况以及社会公共利益等因素的考量,以确定该案有无提起公诉的价值和必要,从而决定是否将该案件提交人民法院进行审判的活动。

可捕可不捕的不捕,可诉可不诉的不诉,前者强调的是逮捕必要性问题,后者强调的是起诉必要性问题。当前,逮捕必要性已经成为立法、司法和法学理论上的一个重要概念,但起诉必要性的概念却少有人提及,我国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仅仅对提起公诉和不起诉的适用条件作了规定。

一、起诉必要性审查的提出

检察机关要求办案人员既要严格依法办案,又要做到宽严相济,有效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办案要求提高了,执法层次也亟待提升。提升执法层次的关键归结到一点,就是要克服片面的法条主义、本本主义,即案件的处理要充分考虑办案的最终效果。作为基层检察院,处理的大多是轻微刑事案件,经常面临着诉与不诉的两难选择。影响判断的因素很多,在此过程中一个需要认真审查和思考的重要问题却往往被忽视,这就是起诉的必要性问题。处理案件时,我们不应当只看事实证据和法律条文,而是需要在正确的法治理念、科学的刑事政策引领下思考案件是否有必要提起公诉这样一个带有决定案件走向的根本性问题,即起诉必要性审查。在此意义上,起诉必要性审查是从实践中提出的一个概念。

二、起诉必要性审查的基本内涵和立法根据

起诉必要性审查,是指检察机关对符合提起公诉条件的案件,通过对犯罪事实状况、犯罪嫌疑人个人情况以及社会公共利益等因素的考量,以确定该案有无提起公诉的价值和必要,从而决定是否将该案件提交人民法院进行审判的活动。对于无起诉必要性的案件,酌定作出不起诉决定;对于有起诉必要性的案件,依法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公诉。需要说明的是,起诉必要性审查的前提条件是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因此,对于证据不足或符合刑事诉讼法第十五条规定的案件,检察机关依法应当作出存疑不起诉法定不起诉的决定,无需进行起诉必要性审查。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二条第二款是起诉必要性审查提出的立法依据。根据上述规定,检察机关对于符合起诉条件的案件并非一律提起公诉,仍需要进一步酌定考量犯罪情节是否轻微,以及是否不需要判处刑罚或免除刑罚等情节,以决定是否将案件提起公诉。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和三个效果的统一是起诉必要性审查提出的政策依据。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在审查起诉环节具体体现为可诉可不诉的不诉,其实质就是起诉必要性审查。从办案效果来看,对于某些轻微犯罪案件,不管从法律效果还是社会效果、政治效果,不起诉都要比提起公诉的效果好,因此,对于符合公诉条件的案件仍然需要起诉必要性审查。

起诉必要性审查属于裁量起诉的范畴,是起诉便宜主义的产物,其现实根据在于:起诉法定主义完全不考虑个案的具体情况一律起诉,势必影响具体正义的实现,势必影响刑事司法的整体效率,造成司法资源的浪费。起诉必要性审查的提出,可以明确诉与不诉的考量因素和具体标准,从而规范司法判断,指导检察实践。

起诉必要性审查的提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一是有助于纠正检察实践中有罪必诉的观念和倾向;二是有助于确立诉与不诉的考量因素与操作标准;三是有助于完善我国酌定不起诉的内容和体系。刑诉法第一百四十二条第二款规定,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的决定。由于该规定过于严格,且酌定考虑的因素并不全面,比如公共利益、犯罪嫌疑人个人情况等因素都未予规定,因而导致酌定不起诉适用范围受到较大限制。起诉必要性审查的提出可以扩大视野,有助于完善酌定不起诉的内容和体系。

三、起诉必要性审查应考虑的因素

(一)犯罪事实状况。犯罪的性质、罪行的轻重、犯罪情节以及可能判处刑罚的轻重是起诉必要性审查中的重要因素。不同性质的犯罪,其社会危害性不同,其罪行轻重也就不同。犯罪情节不同,判处刑罚的轻重也不同。罪行的轻重可以从犯罪的客体、对象、手段、时间、地点、结果、完成程度、是否有共同犯罪以及主观上的罪过形式、罪过程度、犯罪的目的和动机等方面综合判断。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酌定不起诉,必须符合犯罪情节轻微和依法不需要判处刑罚和免除处罚两个条件,由于条件过于严格,已经严重影响不起诉的办案效果。笔者认为,酌定不起诉案件的范围如下:

(1)微罪不诉,主要指依法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处罚的案件;

(2)非监禁刑的犯罪原则上不诉,主要指依法可能判处缓刑、管制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案件,具备特殊情形的可以不诉;

(3)轻罪特殊情形不诉,主要指依法可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同时具备一些特殊情形的,可以不诉。特殊情形主要指犯罪嫌疑人具备某种特殊情况,如犯罪后悔过、主动赔偿被害人或者采用积极补救措施,获得被害人谅解等等。

(二)犯罪嫌疑人的个人情况。犯罪嫌疑人作为刑事诉讼的追诉对象,其个人情况是起诉必要性审查重要的考量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犯罪嫌疑人本身的基本情况,如年龄、性格、智力水平、心理状况、身体健康状况、生活经历、家庭情况等。(2)犯罪嫌疑人犯罪前的情况,如一贯表现、是否有前科或是否受过处分等。(3)犯罪嫌疑人犯罪后的表现,如有无悔改表现、是否逃匿、有无隐藏或毁灭证据的行为、是否有自首或者是立功表现、是否积极弥补犯罪所造成的损害、是否赔偿被害人或与被害人达成和解等。

(4)犯罪嫌疑人人身危险性的大小、改造的难易程度以及重新回归社会可能性大小方面的因素,如犯罪嫌疑人在家庭中的地位,家庭和社区对犯罪嫌疑人的保护情况,是否有其他非刑事处罚作为替代措施,追诉是否有利于犯罪嫌疑人的教育和改造等。

(三)社会公共利益考量。除犯罪状况和犯罪嫌疑人个人情况外,起诉必要性应当且必须进行社会公共利益的考量。社会公共利益考量,就是指检察官从社会公共利益角度,审视是否有必要对犯罪嫌疑人追究刑事责任,公众是否有对该犯罪嫌疑人提起公诉的心理期待。其中,被害人所受到的伤害以及他们是否有要求对被害人提起公诉的愿望,也属于广义上的社会公共利益考量的内容。

社会公共利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出于国家安全、国防、外交和政治需要的考虑;(2)出于社会效果和民意趋向的考虑,公众、媒体对案件的关注程度,民众的法律意识、法律情感的容忍程度,不起诉是否会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等;(3)出于预防犯罪或者某种犯罪对社会治安状况影响的考虑;(4)出于被害人的意愿和要求,比如被害人对追诉犯罪的态度,被害人所受到侵害、损失以及获得赔偿的情况等。公共利益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考量因素,有些案件虽然符合犯罪轻微和人身危险性较小等条件,但如果不起诉不符合公共利益的,仍然应当提起公诉。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8月29日 19:29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预防犯罪相关文章
  • 确立豁免制度的必要性
    (一)履行《公约》有关义务《公约》第37条明确规定了腐败犯罪污点证人作证豁免制度。随着《公约》在我国批准生效,积极借鉴和吸纳《公约》的有关内容,是我国的一项国际法义务。(二)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确立腐败犯罪污点证人作证豁免制度,对为侦查腐败犯罪提供实质性配合和帮助的罪行较轻微者,给予一定程度的司法豁免,体现了从宽。而通过罪行较轻微者提供的关键证据,突破腐败犯罪利益链条,分化瓦解腐败犯罪同盟,打击相对严重的腐败犯罪分子,体现了从严。(三)缓解腐败犯罪取证难在腐败犯罪案件中,直接证据较为稀缺。司法机关若能争取罪行较轻微者作为污点证人,为案件提供关键性证言,找到案件突破口,显然有利于指控腐败犯罪人。(四)节约司法资源,提高诉讼效率对腐败犯罪案件中的罪行较轻微者给予一定程度的司法豁免,获得其实质性配合和帮助,一方面,可消除指控严重腐败犯罪过程中的证据障碍,节约司法资源,提高诉讼效率。另一方面,运用
    2023-08-16
    65人看过
  • 共同诉讼的必要性及其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
    固有的必要共同诉讼,是指基于共同的诉讼标的,多个当事人必须一并进行诉讼,法院必须一同进行审判的诉讼。构成固有的必要共同诉讼,应当具备两个要件:(1)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为二人或二人以上;(2)复数方当事人具有共同的诉讼标的。这是固有的必要共同诉讼的实质要件。须明确的是,共同诉讼标的不等于复数方当事人必然具有共同的、不可分的权利或义务,因为这一切在诉讼之始处于虚拟状态,未必确定。共同诉讼标的只是表明复数当事人认为他们具有共同的权利,或者被认为负有共同的务。必要的共同诉讼当事人有哪些必要的共同诉讼当事人有原告,被告。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为二人以上,其诉讼标的是共同的,或者诉讼标的是同一种类、人民法院认为可以合并审理并经当事人同意的,为共同诉讼。由于在必要共同诉讼中,诉讼标的具有同一性,法院只能合一审理和判决,当事人只能一同起诉或应诉,否则当事人将不适格;所以在起诉或应诉时,如果有部分当事人没有参加诉
    2023-07-05
    315人看过
  • 建立反倾销制度的必要性
    1.应对反倾销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它的法定利害关系方包括:企业、商会或行业协会,以及政府部门。因而应对反倾销需多方协调配合。目前我国尚未建立起以行业协会和企业为主体的应对反倾销的工作制度,在应对反倾销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组织协调机制。2.反倾销是一个有众多前提条件的行政调查程序,其爆发是可预测的。若提前采取适当措施,则可做到防患于未然,避免反倾销事件的发生。即使真被起诉,若及早准备,也能从容应诉,争取较为有利的结果。我国目前尚未形成有效的反倾销预警机制。3.由于应诉机制不完善和需要巨额的诉讼费用,国内一些企业对反倾销应诉持不积极态度。据统计,2000年以前,我国约有1/3的反倾销案无人应诉。我方不应诉,对方依据最佳可获得信息进行缺席判决,结果招致最高额的反倾销税率,企业被迫彻底退出市场。更严重的是,对方尝到轻易胜诉的甜头后,引发连锁反应,对我国更多的产品发起反倾销,造成更大的损失。4.在积
    2023-06-05
    416人看过
  • 纠偏破产审判司法实践解决制度的建议
    针对现有破产管理人制度的局限性,佛山中院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比如统一由中院集中管辖全市破产案件,以便加强对该类案件的监督和管理;成立专门审理破产案件的合议庭,加快破产审判专业化进程。据了解,为了细化规定,充分发挥破产管理人制度的功能,该院还率先出台了《破产案件管理人管理办法(试行)》、《破产案件管理人基金管理办法(试行)》和《破产费用支付及争议解决办法(试行)》,通过制度管理破产管理人队伍,减少人为因素对破产事务的影响,更是让人眼前一亮。为了提高管理人执业门槛,佛山中院除要求至少有三名以上从业人员通过入册业务能力考试,在破产领域执业三年,且最近三年曾担任管理人或受聘从事产清算工作外,还引进了入册竞争机制。此外,该院还严格限制入册机构数量,在客观评估全市法院破产清算收案数量的基础上,将入册中介机构人数从原来的23家压缩至10家,并规定入册综合评分前三名的管理人,才有资格处理重大疑难、关系复杂的
    2023-06-06
    313人看过
  • 审查起诉阶段如何进行羁押必要性审查?
    刑诉法第93条规定了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以下简称《规则》)第617条规定,侦查阶段的羁押必要性审查由侦查监督部门负责;审判阶段的羁押必要性审查由公诉部门负责。监所检察部门在监所检察工作中发现不需要继续羁押的,可以提出释放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变更强制措施的建议。笔者以公诉部门为视角,探讨审查起诉阶段羁押必要性审查工作如何开展。【目录】1、审查起诉阶段羁押必要性审查主体2、审查起诉阶段羁押必要性审查内容3、审查起诉阶段羁押必要性审查程序【正文】1、审查起诉阶段羁押必要性审查主体从逮捕执行至移送审查起诉,随着侦查活动的深入展开,案件事实和证据状况均有可能发生变化,犯罪嫌疑人是否符合继续羁押的条件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因此,检察机关公诉部门在收到公安机关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之初,有必要首先对犯罪嫌疑人的羁押必要性进行审查,如根据犯罪嫌疑人同案犯的判决情况,犯罪嫌疑人
    2023-06-11
    453人看过
  • 我国是否存在缓起诉制度必要性
    我国刑事诉讼法并没有规定暂缓起诉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的一些类似做法,就被人们称之为缓予起诉。2000年,最高人民法院在公诉工作意见中探索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暂缓起诉的做法作为未成年人犯罪嫌疑人暂缓起诉的做法作为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公诉改革的一项内容,此后,武汉,南京,江西,河南等地放入一些检察机关相继开始探索实行未成年人犯罪暂缓起诉制度。笔者认为,在我国实行暂缓起诉制度是切实可行的,有必要尽快在我国的刑事诉讼制度中确立暂缓起诉制度。(一)暂缓起诉制度有利于节约司法资源,提高诉讼效率。国家司法资源的有限性要求合理的程序应当尽可能减少法律实施过程中的经济资源的耗费,节约司法成本。就我国目前犯罪的具体情况来看,被人民法院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单处附加刑、免予刑事处分的轻微犯罪嫌疑人占到判决总人数的60%左右,被人民法院判决宣告缓刑的被告人人数占判决总人数的20%左右。对数量如此庞大而社会危害
    2023-04-25
    51人看过
  • 审查起诉羁押必要性审查的问题有哪些
    (一)审查人员存在认识偏差“惩罚犯罪和保障人权是刑事诉讼法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具有统一性。但是实践中构罪即捕、一捕到底、一押到底的现象普遍化。”我国刑事诉讼具有典型的职权主义色彩,国家追诉原则贯穿整个诉讼始终,“司法实践中,司法人员相当普遍的共性弱点是‘倾向于选择最严厉的手段,或者在同一种手段的裁量幅度范围内选择上限幅度’”从保障诉讼、预防再犯的角度来说,羁押是最好的手段,因此在司法实务当中,存在过度依赖羁押性强制措施的情况。(二)法律规定不完善,导致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可操作性不强1、羁押必要性审查主体规定不够明确。2、羁押必要性审查期限规定不够明确。3、审判阶段羁押必要性审查规定不够明确。4、自诉案件的羁押必要性审查未作规定。5、羁押必要性审查内容不全面。(三)变更强制措施有脱保风险犯罪嫌疑人脱保、脱监,会干扰诉讼进程顺利进行,降低诉讼效率,造成诉讼资源的浪费。不仅如此,犯罪嫌疑人一旦脱
    2023-02-26
    314人看过
  •  债权人代位诉讼:制度设定与实践探讨
    这段内容讲述了债务人未能积极行使其对次债务人的债权,导致债权人利益受损。为了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债权人获得了特定的诉权。根据一般的诉权理论,行使诉权的人必须是争议的法律关系的当事人,即案件的直接利害关系人。由于债务人未能积极地行使其对次债务人的债权,这导致债权人的利益受到损害。为了保护债权人的利益,特此赋予债权人特定的诉权。按照一般的诉权理论,行使诉权的人必须是争议的法律关系的当事人,即案件的直接利害关系人。 债 权 人 代 位 权 诉 讼 制 度 概 述债权人代位权诉讼制度是一种保护债权人利益的司法制度,其目的是允许债权人代替债务人参与诉讼活动,以维护自己的权益。债权人代位权诉讼制度主要适用于债务人无法清偿债务,且债务人的财产不足以偿还债务的情况。在这种制度下,债权人可以向法院申请代位权诉讼,要求法院对债务人的财产进行保全,并代替债务人参与诉讼活动。债权人代位权诉讼的审判程序与一般民事案
    2023-09-07
    62人看过
  • 建立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必要性,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性质
    一、建立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必要性建立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必要性:1.建立惩罚性赔偿制度可有效制裁违法行为,减少恶性侵权行为的发生。目前中国由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法律还不完善,很多侵权事件最终虽通过诉讼的方式解决,但赔偿数额明显低于原告诉求,对被告来说,制裁力度不足,难以阻止侵权行为的再次发生。2.建立惩罚性赔偿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当前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形式下,这种规定已无法符合保护广大消费者基本权益,实现社会整体和谐的需要,应当进一步调整。二、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性质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性质:1.公私混合法性质惩罚性赔偿的主要目的在惩罚性赔偿于通过对行为人的惩罚来维护社会利益,更多的是国家为了对违法行为人进行惩罚、预防的需要,体现了惩罚性赔偿的公法性。2.行为人的主观恶性程度认定是否承担惩罚性赔偿责任的基础是行为人的主观恶性程度。3.严厉性程度最高的一种民事责任形式惩罚性赔偿是在承惩
    2023-04-24
    312人看过
  • 设立审计委员会是企业制度的创新
    从企业内部角度看,企业制度创新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企业层级(Hierarchy)结构创新;二是企业运行机制创新;三是企业文化创新。在企业中设立审计委员会既是层级结构的创新,又是运行机制的创新。首先,从企业内部层级结构来看,威廉姆森根据钱德勒的考证,将其分为三种基本类型:U型(Unit-ary,一元结构)H型(Holding,控股结构)和M型(Mltidivisional,多元结构)其中,M型是U型和H型两种结构发展、演变的产物,它是一种分权与集权相结合的层级结构。当然,在实际中,企业的层级结构往往是几种类型的变形或混合。设立审计委员会,从企业结构来看,就是增加了一个新的结构,它虽然并没有改变企业原来的层级结构类型,但使原有结构更细致、更完善,所以是层级结构的创新。其次,从企业运行机制创新来看,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为企业是在一定的制衡关系中运行,在企业中,由出资者组成的股东
    2023-04-24
    445人看过
  • 建立国家补偿制度的必要性
    最近,多家媒体报道了一起令人心碎的父亲杀女案。沈某对女孩王某意图不轨,王某为逃离魔掌,不幸从高楼坠下,造成高位截瘫。王某从此跌入苦海,巨额医药费使家庭破产,无法支付诊疗费用。沈某归案后,其家人表示可以向王支付20万元作补偿,交换条件是法院对沈某判处缓刑或免除刑事责任。这种要求当然无法实现,即使被害人同意此举,国家也不会视刑罚权为儿戏。最终沈某被绳之以法,沈家人便悻悻地一毛不拔了。王某无钱医治,生不如死,不愿拖累全家,多次自杀未果,后央求其父给自己解脱。老父亲含泪亲手扼死爱女。更令人心痛的是,这位身心俱疲、凄苦万分的父亲还要面临国法惩治。这起案件暴露了我国被害人权利保障方面的诸多问题,确实发人深省。长期以来,刑事司法由于自身特点所限,注重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秩序等国家利益,而忽视被害人权利保障。但自被害人权利保障运动之后,西方国家加强了对被害人的社会保护,建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相形之下,我国
    2023-04-24
    391人看过
  •  重婚罪立案标准:最新司法实践和审判实践
    报复陷害罪的立案标准包括以下三种情况:1. 报复陷害行为严重,导致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举报人或者其近亲属自杀、自残,造成重伤、死亡,或者精神失常的;2. 致使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举报人或者其近亲属的其他合法权利受到严重损害的;3. 其他报复陷害应予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报复陷害罪的立案标准包括以下三种情况:1.报复陷害行为严重,导致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举报人或者其近亲属自杀、自残,造成重伤、死亡,或者精神失常的;2.致使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举报人或者其近亲属的其他合法权利受到严重损害的;3.其他报复陷害应予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 报 复 陷 害 罪 立 案 标 准 是 什 么 ?报复陷害罪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对于这种犯罪行为,应该给予立案处理。根据素材1中的描述,如果一个人涉嫌报复陷害,并且其行为导致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举报人或者其近亲属自杀、自残
    2023-09-16
    195人看过
  • 审查起诉阶段应确立指定辩护制度
    就指定辩护而言,我国刑事诉讼法对审判阶段和审查起诉阶段作了厚此薄彼的规定,即被告人在审判阶段享有获得指定辩护的权利,而在此前的侦查和审查起诉阶段对确有经济困难、年龄未满十八周岁以及可能被判处死刑的犯罪嫌疑人则不享有获得指定辩护的权利。笔者认为,审查起诉阶段应确立指定辩护制度。首先,这是对犯罪嫌疑人人权保障的需要。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把辩护律师介入刑事诉讼的时间提前到犯罪嫌疑人在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后或采取强制措施之日,在对犯罪嫌疑人的人权保障方面迈出了一大步,也说明获得律师帮助对犯罪嫌疑人人权保障的必要性。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三十三条的规定,公诉案件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犯罪嫌疑人才真正有权委托辩护人,同时规定了人民检察院的告知义务。对那些真正需要但由于经济困难或其他正当理由而不可能聘请律师的犯罪嫌疑人,司法机关保障其辩护权实现的义务就不能仅仅局限于告知义务。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样的犯罪嫌疑
    2023-06-11
    187人看过
  • 实行农民工工资实名制度的必要性
    施工总承包单位要开展自查排查,确保各项目全面落实实名制管理制度,配备劳务员,应用信息化软件进行用工实名登记,实施电子打卡考勤,并将产生的实名信息及时、准确、完整上传至福建省劳动用工实名制管理系统;落实工资专户制度,按月足额发放农民工工资,确保动态清零。追讨农民工工资1、协商:就是直接与公司法定代表人要工资,可以协商支付工资的方式、时间、金额等。2、仲裁:工资争议属于劳动争议,可以在仲裁时效内提起劳动仲裁,劳动者可以到劳动合同履行地或企业所在地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去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单位支付工资。3、对仲裁不服的,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判决。一审后,一方不服的可以上诉。4、申请强制执行:在仲裁或者判决生效后,单位拒绝履行的,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5、向劳动监察部门举报投诉。劳动部门有权责令单位支付工资并加付赔偿金,甚至给予行政处罚。6、追讨工资可向法院申请支付令。《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
    2023-07-06
    293人看过
换一批
#犯罪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预防犯罪是指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减少或杜绝犯罪行为的发生。这包括社会预防和心理预防两个方面,前者从宏观角度出发,后者从微观角度出发。具体方法包括但不限于锁好门窗、保管好贵重物品、不携带大量现金和贵重物品外出、遵守交通规则等。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减... 更多>

    #预防犯罪
    相关咨询
    • 单位犯罪自首制度设立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河南在线咨询 2022-07-07
      通过自首旨在鼓励犯罪人自动投案,一方面促进犯罪人悔过自新,不再继续作案。通过自首,犯罪的单位获得了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更有利于单位积极改造,认罪悔罪。另一方面,单位犯罪自首制度的设立有利于案件的及时侦破与审判,单位犯罪由于具有组织性,隐秘性的特征,其社会破坏性较大,而司法机关掌握其犯罪事实则比较困难。通过犯罪单位主动积极投案,无疑节约了大量的司法资源,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 司法审查制度是什么
      台湾在线咨询 2022-05-30
      所谓司法审查制度,就是一种国家权力对另一种国家权力的监督制约制度。司法审查,即法院通过诉讼程序审查并纠正不法行政行为,以保护公民和组织的合法权益免受国家行政机关侵害并维护其合法权益的行政行为,支持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 听说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已经重新制定,我想要确定羁押必要性审查时间对案子的影响有多大呢?
      山西在线咨询 2022-07-14
      羁押必要性审查的申请由办案机关对应的同级人民检察院刑事执行检察部门统一受理,也包含了羁押必要性审查时间的规定。办案机关对应的同级人民检察院控告检察、案件管理等部门收到羁押必要性审查申请后,应当在一个工作日以内移送本院刑事执行检察部门。其他人民检察院收到羁押必要性审查申请的,应当告知申请人向办案机关对应的同级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请,或者在两个工作日以内将申请材料移送办案机关对应的同级人民检察院,并告知申
    • 审查起诉审前过滤制度是什么?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3-06-14
      审查起诉审前过滤制度是指检察机关通过以事实、证据为“经”,以法律及法律政策为“纬”交织的“滤网”,遵循法定程序和司法规范要求,将不能经过滤网检验的案件截留在审前阶段的程序和制度。审前过滤应成为检察机关落实以审判为中心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
    • 弥补规定之不足,实现具体制度的创新要求。
      山西在线咨询 2022-10-20
      关于公司章程,公司法除了要求基本的强制性条款内容外,还赋予其大量的任意性条款规定内容。也就是说,凡是公司法或其他法律法规没有作出具体规定或没有作出禁止性规定的内容,公司章程都可以进行规定,如关于公司治理结构中关于公司内部管理机构设置、董事长和副董事长产生办法、董事任期、董事会或监事会的议事方式和表决程序、总经理的职权、股东的表决权等事项规定,关于公司的股权结构安排、股权转让、从业经营等事项规定。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