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判决后对方不给钱应该:
1、每一份已经生效的判决书,都是有执行力的。这时可以向作出一审判决书的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执行对方应付的金钱义务;
2、需要向法院提交强制执行申请书,申请人与被申请人的身份信息证明,以及已生效的民事判决书。人民法院受理后,会通知对方履行离婚判决书中金钱给付义务,如果对方仍然不履行义务,人民法院将会强制执行对方财产。而申请强制执行也是有一定的流程要求的。
法院离婚判决后不执行怎么办
生效的离婚判决书具有法律效力,双方当事人都应该积极履行。一方拒不执行判决的,另一方可以持判决书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拒不执行法院判决,情节严重触犯刑法的,将受到刑法的严厉制裁。
相关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六条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也可以由审判员移送执行员执行。调解书和其他应当由人民法院执行的法律文书,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
对方不支付离婚财产分割,应该怎么应对?
467人看过
-
离婚后不支付财产分割款的应对方案有哪些
373人看过
-
如何应对对方不愿分割离婚财产的情况
83人看过
-
对付女方不给离婚后财产分割的方法
224人看过
-
离婚后对财产分割感到失望如何应对
499人看过
-
离婚财产分割:如何应对不同意
425人看过
离婚判决一般是看夫妻双方感情是否确已破裂,若是夫妻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相反,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中,无法认定夫妻感情确已破裂的,一般是不会准予双方离婚的。夫妻一方要求离婚的,可以由有关组织进行调解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 更多>
-
对方在判决后应如何支付赔偿款项台湾在线咨询 2024-12-12判决作出后,对债务人来说,他们有兩種途徑向债权人支付欠款:第一,是与该案件审理的法官联系,在法院的协助下,将款项准确无误地转交至债权人手中;第二,是直接将现金或等价物支付给债权人,请求其开具收款证明,或者通过金融机构的转账服务将相应金额转付至对方的账户中。无论如何,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民商事判决和裁定所涉及的欠款,相关主体都应无条件履行。不过,确保欠款的支付过程有凭据可查非常重要。判决文书生效后,针对
-
离婚后财产分割,判决离婚后对方是否立即给付?浙江在线咨询 2024-12-06关于此问题,目前中国法律文本并未做出具体规定,这为审判员在某种程度上自由裁判提供了空间。在司法实践中,当涉及此类争议时,审判员将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在明确表述具体金额和付款期限等相关细节后,签署具有法律效力的判决文书。此外,一旦经过强制执行判决程序确认离婚事实成立,那么人民法院将据此向原被告双方提出依法支付赔偿金的法定义务。在这种情况下,接受赔偿义务的一方必须按照判决结果,按时履行其应承担的赔偿金
-
离婚判决后对财产分割不服的解决方法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4-11-25离婚后如对财产划分产生分歧,可归结为两类情况:如果是通过政府机构登记离婚的,相关人士可以向法院提起申诉,请求撤销已作出的财产分配协议;如果是通过法庭诉讼途径离婚的,如果对相应的离婚财产划分判决结果不满,可以在判决书送达到期的第十五个工作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申请;如果对裁决结果有异议,也可以在裁决书送达到期的第十个工作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申诉。 人民法院在充分考虑并审理之后,若未能
-
离婚财产分割后,一方反悔,如何应对?宁夏在线咨询 2024-12-14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在签订离婚协议后办理离婚登记的情况下,如果一方对财产分割问题反悔,可以在三年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解决。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二条,如果夫妻一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挥霍夫妻共同财产,或者伪造夫妻共同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在离婚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对该方可以少分或者不分。如果离婚后另一方发现有上述行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
-
离婚后对方赌博欠债,财产未分割如何应对?浙江在线咨询 2024-11-2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参与赌博活动所产生的不良债务被视为非法债务,不纳入夫妻公共债务的范畴之内。 在夫妇双方解除婚姻关系之后,对于这种债务的解决处置,相关当事人应自行负责。当债务产生时,可能会有多种复杂的原因。 唯有符合法律法规的债权方能受到法律的有力保护。 在婚姻生活持续进行的过程中形成的债务,通常情况下都被认定为夫妻公共债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明确规定,尽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