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采用假冒或仿冒等混淆手段从事市场交易,损害竞争对手的行为
2.商业贿赂行为
3.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
4.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
5.经营者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以低于成本价格销售商品
6.附条件交易行为
7.违反规定的有奖销售行为
8.损害竞争对手信誉的行为
9.投标招标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10.公用企业或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强制交易的行为
11.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的行为
11种不正当竞争行为
11种不正当竞争行为是指:1、采用假冒或仿冒等混淆手段从事市场交易,损害竞争对手的行为;2、商业贿赂行为;3、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4、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5、经营者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以低于成本价格销售商品;6、附条件交易行为;7、违反规定的有奖销售行为;8、损害竞争对手信誉的行为;9、投标招标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10、公用企业或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强制交易的行为;11、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的行为。不正当竞争行为,是指经营者在市场竞争中,采取非法的或者有悖于公认的商业道德的手段和方式,与其他经营者相竞争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六条经营者不得实施下列混淆行为,引人误认为是他人商品或者与他人存在特定联系:(一)擅自使用与他人有一定影响的商品名称、包装、装潢等相同或者近似的标识;(二)擅自使用他人有一定影响的企业名称(包括简称、字号等)、社会组织名称(包括简称等)、姓名(包括笔名、艺名、译名等);(三)擅自使用他人有一定影响的域名主体部分、网站名称、网页等;(四)其他足以引人误认为是他人商品或者与他人存在特定联系的混淆行为。
-
竞争者在市场竞争中的市场反应行为
391人看过
-
违反市场竞争规则的罚款金额
151人看过
-
《反限制竞争法》维护市场公平竞争
267人看过
-
纯近似商标是否违反市场竞争规则?
131人看过
-
反竞争行为是合法吗
77人看过
-
保险市场已从垄断市场演变为竞争性市场
124人看过
市场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从各自的利益出发,为取得较好的产销条件、获得更多的市场资源而竞争。通过竞争,实现企业的优胜劣汰,进而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 市场竞争主要包括六项基本内容,分别是商品竞争 、素质能力竞争、... 更多>
-
竞争竞争公开竞争是违法行为吗?西藏在线咨询 2022-08-05恶意竞争往往是对市场经济正常秩序的破坏,严重影响经济的正常运行,是属于违法的行为,如果恶意竞争情节恶劣的,就会构成刑事犯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三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为公平竞争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国务院建立反不正当竞争工作协调机制,研究决定反不正当竞争重大政策,协调处理维护市场竞争秩序的重大问题。 第四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履行工商行政管理职
-
反不正当竞争法是规制不正当竞争行为,它是规制市场的基本法律吗?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4-01根据你所说的情况,反不正当竞争法是规制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市场竞争秩序和市场主体合法权益的法律。不同的法律,其规制的角度或侧重点是有所不同的,例如,产品质量法重在管理和规范产品质量,它是从客体的角度进行调整的法律,又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旨在保护为生活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消费者而制定的法律,它是从确立主体的地位、确认和赋予主体合法权益的角度进行的立法。与上述法律不同,反不正当竞争法是从
-
反不正当竞争商业标记权力竞争行为香港在线咨询 2022-08-291、假冒行为。 2、引人误解虚假宣传行为。 3、侵犯商业秘密行为。 4、商业诋毁行为。 5、以不正当利益进行交易的行为。 6、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 7、低于成本价的销售行为。 8、串通招标投标行为。 9、其他不正当竞争行为。这包括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所规定的限制竞争行为以及该法尚未规定的其他行为。
-
甲旅行社的行为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第5条云南在线咨询 2022-03-09甲旅行社的行为如果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对下面行为的规定,则构成不正当竞争,即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第5条:(一)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二)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或者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三)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者姓名,引人误认为是他人的商品;(四)在商品上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伪造
-
如何规定属于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行为湖北在线咨询 2022-08-18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5条的规定,经营者不得采用下列不正当手段从事市场交易,损害竞争对手: (一)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 (二)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或者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 (三)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者姓名,引人误认为是他人的商品; (四)在商品上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伪造产地,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