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当事人可以在合同中协议一方违约时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或者协议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但是约定的违约金不得过分高于或过分低于违约所造成的损失。
根据《民法典》第586条规定,当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约定一方违约时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或者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但是约定的违约金不得过分高于或过分低于违约所造成的损失,也不得低于当地最低限额。
民 法 典 视 角 : 如 何 合 理 约 定 违 约 金 ?
民法典视角:如何合理约定违约金?
在合同中,违约金是一种常见的违约责任方式。虽然违约金可以起到威慑作用,但过高的违约金可能对当事人造成不必要的经济压力。因此,在制定违约金条款时,需要考虑违约金的合理性。
首先,要明确违约金的性质。违约金是合同中的一种责任承担方式,主要作为赔偿损失的一种手段。在合同中,应明确违约金的性质、计算方法以及适用范围,避免产生歧义。
其次,要考虑当事人的过错程度。当事人有过错时,应根据过错程度确定违约金的数额。例如,当事人一方有过错,且该过错导致损失扩大,另一方有权请求增加违约金。
再次,要考虑合同的性质。例如,当事人签订的合同为格式合同,提供格式条款一方不合理地免除或减轻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等,该条款无效。
最后,要考虑其他相关因素。如合同标的、当事人地位、合同履行情况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违约金的合理性。
综上所述,在制定违约金条款时,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因素,确保违约金的数额合理、适格。
在民法典的视角下,如何合理约定违约金?首先,要明确违约金的性质,它是合同中的一种责任承担方式,主要作为赔偿损失的一种手段。其次,要考虑当事人的过错程度以及合同的性质。当事人有过错时,应根据过错程度确定违约金的数额;合同标的、当事人地位、合同履行情况等因素也会影响违约金的合理性。最后,要确保违约金的数额合理、适格,避免过高的违约金对当事人造成不必要的经济压力。
《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五条
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适当减少。
当事人就迟延履行约定违约金的,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后,还应当履行债务。
-
违约金的比例怎么定以及民法典关于违约金过高的规定
390人看过
-
民法典关于房屋定金和违约金的处理方式
297人看过
-
违约金条款中关于逾期的约定
374人看过
-
民法典中子女抚养费能约定违约金吗
464人看过
-
违约责任中关于民事合同违约金的规定是什么?
309人看过
-
民法典中合同违约的索赔与违约金问题
345人看过
违约金是指合同一方或双方违反合同约定的义务或责任时,应向另一方支付的金钱或金钱替代物。在合同违约的情况下,违约金通常是一种违约的惩罚,用于弥补对方因违约行为而遭受的损失。 需要注意违约金的具体金额和支付方式,以及是否符合合同条款和相关法律法... 更多>
-
关于民法典中定金与违约责任天津在线咨询 2023-03-18定金和违约金不能并用。 《民法典》第五百八十八条【违约金与定金竞合时的责任】当事人既约定违约金,又约定定金的,一方违约时,对方可以选择适用违约金或者定金条款。 定金不足以弥补一方违约造成的损失的,对方可以请求赔偿超过定金数额的损失。
-
民法典规定关于违约金维权问题河北在线咨询 2023-07-141、违约金如果不能弥补实际损失,可以以实际损失向对方主张赔偿,损失包括延迟交房导致另行租房的租金损失等; 2、但合同既然已经约定违约金的计算方式,尽管不公平,也难以要求对方提高违约金。
-
民法典关于一定的违约金和定金怎么规定?山东在线咨询 2022-10-13既约定违约金,又交付定金的,可以选择其一,但只能选一个,不可以要求双重赔偿。 定金与违约金有几点不同: ( 1)违约金是以违约为生效要件的,不需要预先给付,而是在违约行为发生后才进行给付;而定金是以预先给付为条件的,定金交付之日起定金条款即生效。 ( 2)责任承担方式不同。合同中约定违约金条款的,一方违约时,应当按照该约定支付违约金;合同中约定定金条款的,则要按照“定金罚款”来处理。即给付定金的一
-
民法典中除了定金和违约金哪些规定是违约金浙江在线咨询 2023-03-18定金违约金不能同时主张。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当事人既约定违约金,又约定定金的,一方违约时,对方可以选择适用违约金或者定金条款。 定金不足以弥补一方违约造成的损失的,对方可以请求赔偿超过定金数额的损失。
-
民法典中违约金约定为30%是否过高山西在线咨询 2022-06-12违约金超过造成损失的30%的可以认定为违约金约定过高。违约金约定过高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调整,进行适当减少。对于过高违约金的法律干预,应确立以不主动干预为原则,以为国家及社会公益目的而主动干预为例外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