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段内容讲述了过失犯罪的关键在于行为人主观上已经意识到自己行为可能对法定的社会造成危害,并且实际上该行为已经导致了法定的危害社会的结果。主观上存在过失。对于如何判断行为人是否应该预见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需要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综合全面考虑行为人的年龄、教育程度、专门知识、工作经验、技术水平、担任的职务、所负的责任等因素。
过失犯罪的关键在于在主观上已经意识到自己行为可能对法定的社会造成危害,并且实际上该行为已经导致了法定的危害社会的结果。主观上存在过失。至于如何判断行为人是否应该预见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最主要的是根据案件的具体体现,认真查明和分析行为人的年龄、教育程度、专门知识、工作经验、技术水平、担任的职务、所负的责任等,综合全面考虑,进行正确判断。
判断危害结果的依据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危害结果是指犯罪行为所导致的实际危害程度。判断危害结果的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法律规定:首先,需要查看相关法律规定,如《刑法》中的具体条款,以确定何种行为被认定为犯罪,以及犯罪所需要满足的条件。
2. 事实证据:在确定危害结果的依据时,需要考虑事实证据。比如,对于盗窃行为,需要考虑被盗物品的价值、盗窃次数、盗窃手段等因素。
3. 受害人陈述:受害人的陈述也是判断危害结果的重要依据。在某些案件中,如抢劫、强奸等,受害人可能无法提供详细的证据,但可以通过询问了解受害人的痛苦程度,从而判断其受到的损失。
4. 行为本身:在某些案件中,行为本身也可能成为判断危害结果的依据。比如,纵火行为,行为本身可能已经造成了严重后果,即使未造成实际损失,也可认定为犯罪。
综上所述,判断危害结果的依据包括法律规定、事实证据、受害人陈述以及行为本身等多个方面。在司法审判中,需要根据具体案件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确定犯罪行为所导致的实际危害程度。
判断危害结果的依据包括法律规定、事实证据、受害人陈述以及行为本身等多个方面。在司法审判中,需要根据具体案件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确定犯罪行为所导致的实际危害程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五条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
过失犯罪有哪些表现形式?如何认定是否属于过失犯罪?
201人看过
-
商检失职罪的不同表现形式
182人看过
-
过失犯罪的罪过形式的特征
351人看过
-
缔约过失责任表现形式是什么
289人看过
-
医疗过失纠纷有哪些表现形式
484人看过
-
过失犯罪有什么表现
362人看过
-
缔约上的过失有哪些表现形式?辽宁在线咨询 2023-10-30法律分析 缔约上的过失一般具有如下几种表现形式:当事人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来欺骗另一方、假借订立合同而恶意进行磋商以及其他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
-
过失犯罪的罪过形式的特征广东在线咨询 2023-06-13根据我国刑法第15条规定,过失犯罪的罪过形式是“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 其罪过形式有以下特征: 1、犯罪主体的心理态度,在认识上因素上,是应当预见自己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在意志因素上,是由于疏忽大意没有预见危害社会的犯罪结果发生或者轻信能够避免危害社会的犯罪结果发生而实施了犯罪行为,以致发
-
什么是表现形式的表现形式福建在线咨询 2021-08-181、渎职侵权犯罪主要表现。一是不正确履职放纵违法犯罪;二是违法、越权处理公务;三是执法监管监察不作为;四是以罚款代管、代刑;五是野蛮执法;六是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七是违法违规发放相关证照;八是贿选、骗选、破坏选举等。对渎职侵权犯罪认识上的存在钱只要自己不揣腰包就没有问题、渎职侵权犯罪最多就是工作失误、平庸不是错自己什么也不干就不会犯罪等认识上的误区,导致重视不够,易发生渎职侵权问题。 2、贿赂
-
过失犯罪是怎样的表现海南在线咨询 2022-06-30中国刑法规定:“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的形式:(1)疏忽大意的过失。即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2)过于自信的过失。即行为人预见了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轻信能够避免,实际上又未能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过
-
过失犯罪属于犯罪表现吗?湖北在线咨询 2023-08-28过失犯罪具体可以分为过于自信的过失和疏忽大意的过失。在实践中,并非所有的过失犯罪都是结果犯,只能说大部分的过失犯罪属于结果犯。 过失犯罪的构成要件: (1)行为人主观上必须有过失心理; (2)行为必须发生了危害社会的结果,从刑法分则的规定看,这些结果一般都是较为严重的结果。《刑法》第330条和第332条除外; (3)必须有处罚该类过失犯罪的分则性明确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