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机关撤案的法律依据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19 19:31:50 102 人看过

一、公安局撤案的法律依据

立案是指公安、司法机关及其它行政执法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自首以及自诉人起诉等材料,按照各自的管辖范围进行审查后,认为有犯罪事实发生并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时,决定将其作为刑事案件进行侦查或者审判的一种诉讼活动。如果犯罪嫌疑人和受害者就赔偿问题达到协议,取得受害者谅解的,司法机关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于刑事处罚。究竟是从轻、减轻还是免于刑事处罚,由司法机关根据具体案情决定。犯罪嫌疑人殴打打人,不但给受害人造成损害,同时也破坏了社会管理秩序。所以,是否撤销立案的决定权在司法机关,不在受害人。

二、在哪些情况下公安机关应该撤案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的相关内容规定,经过侦查,发现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撤销案件:

(一)没有犯罪事实的;

(二)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三)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四)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五)犯罪嫌疑人死亡的;

(六)其他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的。

对于经过侦查,发现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但不是被立案侦查的犯罪嫌疑人实施的,或者共同犯罪案件中部分犯罪嫌疑人不够刑事处罚的,应当对有关犯罪嫌疑人终止侦查,并对该案件继续侦查。

三、撤案后还能立案吗

在撤案后如果发现新的证据需要追究嫌疑人的刑事责任,可以再进行立案。刑诉法和司法解释的规定,当时已经达成和解事后受害方反悔的,如果没有证据证明和解违反自愿原则或者内容违法的,不予受理。因此只要不符合上述规定,派出所不会重新立案追究。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7月14日 19:48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自首相关文章
  • 公诉案递交法院公安机关能撤吗
    公诉案递交法院,如果有被告人不构成犯罪的证据,检察院是会撤回起诉的,不是公安机关撤回。法律依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九条凡需要提起公诉的案件,一律由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第一百七十条对监察机关移送起诉案件的审查人民检察院对于监察机关移送起诉的案件,依照本法和监察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审查。人民检察院经审查,认为需要补充核实的,应当退回监察机关补充调查,必要时可以自行补充侦查。对于监察机关移送起诉的已采取留置措施的案件,人民检察院应当对犯罪嫌疑人先行拘留,留置措施自动解除。人民检察院应当在拘留后的十日以内作出是否逮捕、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的决定。在特殊情况下,决定的时间可以延长一日至四日。人民检察院决定采取强制措施的期间不计入审查起诉期限。公诉案件立案后还能撤案吗?公诉案件立案后,符合以下条件的,可以撤案:1、经过侦查,发现没有犯罪事实的;2、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3、犯罪已过
    2023-08-11
    129人看过
  • 公安机关主动撤回案件
    公安机关主动撤销行政处罚的条件:1、行政行为合法要件缺损。合法的行政行为具备主体合法、内容合法、程序合法三要素,任何行政行为如缺损其中一个或一个以上要件,该行政行为就是可撤销的行政行为。2、行政行为不适当。不适当的行政行为也是可撤销的行政行为。所谓“不适当”,是指相应行政行为不合理、不公正、不符合现行政策、不合时宜、不符合有关善良风俗等情形。一、派出所未结案能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吗可以的。直接向上一级公安机关反应就可以。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违法或不当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主管行政机关提出复查该具体行政行为的申请,行政复议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对被申请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适当性审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一种法律制度。二、行政处罚决定被法院撤销的条件行政行为撤销的条件如下:1、行政行为合法要件缺损。合法的行政行为具备主体合法、内容合法、程序合法三要素,任
    2023-06-27
    60人看过
  • 公安机关依法传唤的规定
    公安机关召唤犯罪嫌疑人的程序包括四步:出示警官证、让犯罪嫌疑人签名并记录日期、传唤证上填写到案时间和传唤结束时间、对自动投案或群众扭送到公安机关的犯罪嫌疑人可以依法传唤。公安机关召唤犯罪嫌疑人的程序如下:1、在召唤犯罪嫌疑人时,必须出示警官证,并让犯罪嫌疑人签名,并记录日期。2、犯罪嫌疑人到案后,应当由其在传唤证上填写到案时间。3、传唤结束时,应当由其在传唤证上填写传唤结束时间。4、对自动投案或者群众扭送到公安机关的犯罪嫌疑人,可以依法传唤。公安机关传唤规定公安机关传唤规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的一项重要规定,旨在规范公安机关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的传唤程序,保障其合法权益,维护社会治安秩序。根据该规定,公安机关需要经公安派出所、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办案部门或者出入境边防检查机关负责人批准,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或者重大治安案件当事人进行传唤。同时,公安机关传唤后应当及时将传唤的原因和依
    2023-11-03
    384人看过
  • 公安机关行政不作为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的主要法律依据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行政诉讼法》第十一条第一款第五项规定:“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拒绝履行或者不予答复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该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可以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应当受理。《行政诉讼法》第六十七条第一款还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受到行政机关或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造成损害的,有权请求赔偿”。《人民警察法》第二条规定,人民警察的任务之一是“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人身自由和合法财产、保护公共财产”。《国家赔偿法》第四条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时有下列侵犯
    2023-06-27
    172人看过
  • 公安机关可以依法查封涉案的土地吗
    一、公安机关可以依法查封涉案的土地吗公安机关侦查犯罪案件时,对于涉案的土地可以查封,但需要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并制作查封决定书。《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二百二十三条在侦查过程中需要扣押财物、文件的,应当经办案部门负责人批准,制作扣押决定书;在现场勘查或者搜查中需要扣押财物、文件的,由现场指挥人员决定;但扣押财物、文件价值较高或者可能严重影响正常生产经营的,应当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制作扣押决定书。在侦查过程中需要查封土地、房屋等不动产,或者船舶、航空器以及其他不宜移动的大型机器、设备等特定动产的,应当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并制作查封决定书。二、法院查封的手续根据现行相关法律规定,通常是在提起财产保全或强制执行的程序时,人民法院将有可能对房产进行查封。手续如下:1、法院向国土房产部门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及附带的法律文书;2、办案人员向国土房产部门出示法院工作
    2023-06-01
    228人看过
  • 法律关于公安机关依法采集公民个人信息的规定
    法律关于公安机关依法采集公民个人信息的规定:1、公安机关应当按照合法、必要、准确、安全的原则收集管理使用公民个人信息,保护公民的个人隐私和合法权益;2、公安机关应当明确所收集的公民个人信息在传输、存储、使用、维护等环节的安全管理责任,规范工作流程和操作要求,保证信息安全;3、公安机关应当规范准确收集公民个人信息,发现公民个人信息不准确的,应当及时子以更正或者删除。更正或者删除不准确的公民个人信息,应当经过市批并留存操作日志。公民个人信息更正或者删除前已经进行数据交换的,更正后应当重新进行数据交换,删除后应当及时向原数据接收单位通报;4、公安机关应当安香保管个有公民个人信息的记录、资料、物品,依照有关规定应当移交、销毁的及时移交、销毁,防止公民个人信息泄露;5、对向公民个人信息管理使用提供技术支持的其他单位和人员,公安机关应当严格审核,与其签署保密协议,并加强日常监督管理。
    2023-02-20
    329人看过
  • 公安机关撤案有没有赔偿
    一、公安机关撤案有没有赔偿1、公安机关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六条撤案的,没有赔偿。违反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公民采取拘留措施的,或依照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对公民采取拘留措施,但是拘留时间超过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时限,其后决定撤销案件的以及对公民采取逮捕措施后,决定撤销案件的,受害人有取得赔偿的权利。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第十七条行使侦查、检察、审判职权的机关以及看守所、监狱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有下列侵犯人身权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赔偿的权利:(一)违反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公民采取拘留措施的,或者依照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对公民采取拘留措施,但是拘留时间超过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时限,其后决定撤销案件、不起诉或者判决宣告无罪终止追究刑事责任的;(二)对公民采取逮捕措施后,决定撤销案件、不起诉或者判决宣告无罪终止追究刑事责任的。二、公安机关对退侦撤案的
    2023-04-22
    114人看过
  • 公安机关搜取证据资格的法律规定?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律的规定,侦查机关在从事相关侦查活动时,必须严格遵守法定程序。侦查机关在从事证据调取行为时,也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法律规定。公安机关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调取实物证据,应当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开具调取证据通知书。在接到调取证据通知书后,被调取单位、个人应当在通知书上盖章或签名,拒绝盖章或签名的,公安机关应当注明。公安机关向有关单位收集、调取的书面证据材料,必须由提供人签名,并加盖单位印章;公安机关向个人收集、调取的书面证据材料,必须由本人确认无误后签名或盖章。检察机关可以凭人民检察院的证明文件,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调取能够证实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无罪的证据材料,并且可以根据需要拍照、录像、复印和复制。对于涉及国家秘密的证据,应当严格保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规定:“证据包括:(一)当事人的陈述;(二)书证;(三)物证;(四)视听资料;(五)电子数据;(六)证人
    2023-04-18
    139人看过
  • 司法机关受理诈骗案立案的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车贷诈骗案立案标准一、车贷诈骗案立案标准1、车贷诈骗案立案标准如下:(1)以非法的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等的贷款,数额较大的,将对其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到二十万元罚金;(2)数额巨大或有别的严重情节的,则判处五年到十年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到五十万元的罚金;(3)如果数额特别巨大,那么就要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是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到五十万元的罚金,或者没收其个人的财产。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
    2023-07-13
    218人看过
  • 国家安全机关的行政处罚法律依据是什么
    国家安全机关的行政处罚权是警告、行政拘留、没收和限期离境、驱逐出境。行政处罚指的是行政制裁的一种形式,是指行政机关或者其他行政主体依法定职权和程序对违反行政法规,还没有构成犯罪的相对人给予行政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在做出了行政处罚以后,可以申请进行听证,对于行政处罚程序,在行政处罚法中做出了明确的规定。税务机关行政处罚权原则是什么税务机关行政处罚权原则是什么1、法定原则。税务行政处罚要由法定的税务机关在法定的职权范围内根据法定依据按照法定程序以法定的形式实施。包括主体法定、依据法定、程序法定、形式法定等。主体法定。税务行政处罚必须有法定的国家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行使设定权、实施权。依据法定。对公民和组织实施税务行政处罚必须有法定依据。法无明文不得处罚。形式法定。税务行政处罚必须由税务机关采取法定的形式进行实施。程序法定。税务行政处罚必须由税务机关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实施。2、公正、公开原则。公正是
    2023-07-01
    61人看过
  • 劳动仲裁撤销立案法律依据
    撤销劳动仲裁裁决的法律依据是,劳动仲裁裁决适用法律法规错误,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无管辖权,违反法定程序的,当事人应当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30日内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撤销裁决。一、仲裁裁定书错误怎么撤销仲裁裁决书错误撤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用人单位有证据证明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仲裁裁决有下列情形之一,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裁决:(一)适用法律、法规确有错误的;(二)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无管辖权的;(三)违反法定程序的;(四)裁决所根据的证据是伪造的;(五)对方当事人隐瞒了足以影响公正裁决的证据的;(六)仲裁员在仲裁该案时有索贿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决行为的。人民法院经组成合议庭审查核实裁决有前款规定情形之一的,应当裁定撤销。仲裁裁决被人民法院裁定撤销的,当事人可以自收到裁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
    2023-04-03
    130人看过
  • 诽谤公安机关立案上级批准依据是什么?
    一、诽谤罪定义及诽谤是否构成诽谤罪的界限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区分诽谤罪与非罪的界限,要注意:诽谤罪与治安违法行为、民事侵权行为的界限。构成诽谤罪的诽谤行为,必须是情节严重的,而违反治安行政法规的诽谤行为,必须局限于尚不够刑事处罚的。民事性质的名誉侵权行为,不仅在违法程度上轻于诽谤犯罪行为以及违反治安行政法规的诽谤行为,而且还具有以下不同:(1)诽谤罪散布的必须是捏造的虚假的事实。如果散布的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虽然有损于他人人格、名誉,但不构成诽谤罪。而名誉侵权行为,即使所述的内容是真实的,但只要是法律禁止公开宣扬的,公开了将有损于他人人格、名誉,也可以构成名誉侵权。甚至叙述的事实愈真实,愈会加重侵权的程度。比如,为毁损他人名誉而揭人隐私,越揭露得逼真,其侵权性质越为恶劣。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
    2023-03-24
    441人看过
  • 公安机关公诉案件可以撤诉吗
    公诉案件不能撤诉。公诉是法律赋予人民检察院代表国家行使的一项诉讼权利,通常称为 公权 。人民检察院不得随意向人民法院提出撤回案件,必须按照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对符合法定条件的,可以不起诉或者撤回起诉,比如检察院在提起公诉后,若发现案件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或者其他不应当起诉的情况,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撤回起诉。一、非法集资可以撤诉吗非法集资构成犯罪的,不能撤诉。非法集资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罪名,刑法上的非法集资是指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非法集资是指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行为。一、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都属于公诉案件,公诉案件是不可以撤诉的。公诉案件的诉讼权属于国家,不属于被害人,被害人只有在公诉机关非法不起诉的情况下,拥有补充诉讼权。二、对于提起公诉的案件,发现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检察院可以撤回起诉:(一)不存在犯罪事实的;(二)犯罪事实并非被告人所为的;(三)情节
    2023-03-06
    467人看过
  • 治安案件转为刑事案件的法律依据
    治安拘留转刑事拘留的法律依据是什么治安拘留,是指行为人违反治安处罚法而给予的行政处罚;而刑事拘留,是刑事强制措施之一,一般对象为犯罪嫌疑人。如果发现行为人为现行犯或重大犯罪嫌疑分子,有可能转为刑事拘留。治安转刑事案件程序当发现拘留的对象是现行犯或者是重大嫌疑分子。现行犯是指正在实施犯罪的人,重大嫌疑分子是指有证据证明具有重大犯罪嫌疑的人,或者对发现或者受理的案件暂时无法确定为刑事案件或者行政案件的,可以按照行政案件的程序办理。如果治安拘留期间被调查已构成刑事犯罪的,那么是可能会被转成刑事拘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二条公安机关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先行拘留:(一)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二)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三)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四)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五)有毁灭、
    2023-07-17
    136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量刑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自首
    词条

    自首是指犯罪分子犯罪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针对犯罪较轻的,可免除处罚。如果是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犯罪分子,若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核查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也... 更多>

    #自首
    相关咨询
    • 一审判决的案件,公安机关可否受理,法律依据?
      陕西在线咨询 2022-10-31
      因有的情况说不够清楚,为便于了解沟通案件情况,慎重起见建议你直接携资料当面咨询,共同研究,为你作出详细的有针对性的解答,以免因信息不全、沟通不畅,解答有误。祝维权成功。
    • 律师在公安局备案了,公安机关还会对律师备案吗,法律依据是怎样的
      贵州在线咨询 2022-02-13
      公安机关是不对律师备案的。律师的备案,由当地律师协会具体办理。法律链接:《律师法》第四十三条律师协会是社会团体法人,是律师的自律性组织。全国设立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地方律师协会,设区的市根据需要可以设立地方律师协会。第四十四条全国律师协会章程由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制定,报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备案。地方律师协会章程由地方会员代表大会制定,报同级司法行政部门备案。地方律师协会章程不得与全
    • 公安机关法律上如何认定撤案
      陕西在线咨询 2023-09-13
      公安机关撤案的条件犯罪嫌疑人有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经特赦令免除刑罚、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等。
    • 刑事案件中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拘留人的法律依据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1-11-03
      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拘留人员。
    • 关于公安机关执行监视居住措施的法律依据
      宁夏在线咨询 2022-08-17
      监视居住,是指侦查机关责令犯罪嫌疑人不得擅自离开指定的住所,并对其行动加以监视的一种强制措施。它通常适用于符合取保候审条件,但不能提供保人或保证金的犯罪嫌疑人。[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章的相关规定,监视居住是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限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规定的期限内不得离开住处或者指定的居所,并对其行为加以监视、限制其人身自由的一种强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