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犯罪被判处徒刑或者死刑的人还有继承权,因为承担刑事责任并不会丧失继承权。丧失继承权的情形有故意杀害被继承人;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遗弃被继承人,或者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伪造、篡改、隐匿或者销毁遗嘱,情节严重等。
一、丧失继承权的情况包括哪些
丧失继承权的情况包括故意杀害被继承人、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遗弃被继承人,或者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伪造、篡改、隐匿或者销毁遗嘱,情节严重、以欺诈、胁迫手段迫使或者妨碍被继承人设立、变更或者撤回遗嘱,情节严重的才会丧失继承权。
二、继承权人丧失继承权的情形有哪些
继承权人丧失继承权的情形如下:
(一)继承权人故意杀害被继承人;
(二)继承权人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
(三)继承权人遗弃被继承人,或者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
(四)继承权人伪造、篡改、隐匿或者销毁遗嘱,情节严重;
(五)继承权人以欺诈、胁迫手段迫使或者妨碍被继承人设立、变更或者撤回遗嘱,情节严重。
三、丧失继承权的情况有哪些
丧失继承权的情况:
1、故意杀害被继承人;
2、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
3、遗弃被继承人,或者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
4、伪造、篡改、隐匿或者销毁遗嘱,情节严重;
5、以欺诈、胁迫手段迫使或者妨碍被继承人设立、变更或者撤回遗嘱,情节严重。
-
犯罪分子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罚
174人看过
-
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后能否减刑
393人看过
-
监狱对被判处无期徒刑、有期徒刑罪犯的减刑
499人看过
-
前科犯罪者或被判缓刑者有机会申请缓刑
56人看过
-
强奸罪最高可以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279人看过
-
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390人看过
死刑也称为极刑、处决、生命刑。指行刑者基于法律所赋予的权力,结束一个犯人的生命,执行死刑的方式采用枪决和注射等方法执行。 采用枪决方法执行死刑,人民法院有条件执行的,应交付司法警察执行;没有条件执行的;可交付武装警察执行。采用注射方法执行死... 更多>
-
因故意杀人罪而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还有可能被无期徒刑或者释放江西在线咨询 2022-03-04因故意杀人罪而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仍有可能被释放的。无期徒刑是我国的刑罚种类之一,但并不表示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人就一定会被终身收监服刑。根据《刑法》的规定,如果被判无期徒刑的罪犯,在服刑期间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则应当减刑;判处无期徒刑的,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十三年。也就是说,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可能被减刑为有期徒刑
-
犯罪分子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故意杀人罪的,怎么办?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4-08适用假释必须符合法定的条件。根据我国《刑法》第81条规定,适用假释必须遵守下列条件: (一)法定的对象条件并不是所有的罪犯都可以适用假释。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且属于累犯和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假释是对犯罪分子有条件地提前释放,同时,国家并不排除对其继续执行尚未执行的那部分刑罚的可
-
犯罪分子被判处拘役或者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如何适用缓刑或者减刑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3-14应当根据犯罪人的罪后各种表现根据我国刑法典第72条。累犯屡教不改。也即有些犯罪分子虽然被判处拘役或3年以下有期徒刑:(1)犯罪分子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罚,而未被列为适用缓刑的对象,适用缓刑难以防止其再犯新罪,这种推测或判断的根据,有再犯之虞。而罪行的轻重是与犯罪人被判处的刑罚轻重相适应的。缓刑的附条件不执行原判刑罚的特点,但是其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犯罪分子所犯之罪的法定刑虽然是3年以
-
刑事案件中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缓、有期徒刑的罪犯的管辖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1-18有这样的规定,可以参看刑事诉讼法: 第二百一十三条罪犯被交付执行刑罚的时候,应当由交付执行的人民法院将有关的法律文书送达监狱或者其他执行机关。 对于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无期徒刑、有期徒刑的罪犯,由公安机关依法将该罪犯送交监狱执行刑罚。对于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在被交付执行刑罚前,剩余刑期在一年以下的,由看守所代为执行。对于被判处拘役的罪犯,由公安机关执行。 第二百二十三条监狱和其他执行机关在刑
-
犯本罪的,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管制或者单处或者并处贵州在线咨询 2021-03-202.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3.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司法解释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1年4月8日起施行)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和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