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贷型诈骗与民间借贷纠纷是极易混淆的两个概念。两者的表现形式均为借贷。借款到期不能偿还,有的是由于某种原因借款人没有偿还能力;有的却是以“合法的民事行为为外衣”进行诈骗,非法占有;二者混杂交错,很难一眼识破。实践中,有把民间借贷纠纷错认为诈骗犯罪的、也有把诈骗犯罪当做民间借贷纠纷来处理的,正确把握二者的界限,对借款人和贷款人来说都很重要。1、借贷型诈骗与民间借贷纠纷最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借贷型诈骗与民间借贷纠纷的表现均为借贷到期不能还款,但到期不能还款的真实原因不同。概括讲,前者为非法占有,后者为因客观事由无力偿还。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借贷型诈骗案件的借款人出具借条只是一个表面形式,是实现非法占有目的的诈骗手段。而民间借贷纠纷,是指公民之间、公民与非金融机构企业之间因借款不能偿还而发生的纠纷,是合同纠纷的一种。借款人由于某种原因,长期拖欠不还的,或者编造谎言或隐瞒真相而骗取款物,到期不能偿还的,只要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也没有挥霍一空,不赖账,不再弄虚作假骗人,确实打算偿还的,扔属借贷纠纷,不构成借贷型诈骗罪。2、借贷型诈骗与民间借贷中的欺骗在的欺骗程度上有所不同。借贷型诈骗与民事借贷中的民事欺诈,虽然有许多方面相似,但在欺骗程度上是有所不同的。借贷型诈骗是诈骗罪中的一种,通常是“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欺骗贷款人,使贷款人产生错误认识,进而处分财产。借款人出具借条仅仅是为实现非法占有目的的手段,根本没打算兑现偿还。而民事借贷中存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成分,是在借贷过程中存在的不实之处,欺骗程度限定在履行还款的前提下,一般是为有利于借到款,无非法占有之目的。比如甲为扩大经营欲向乙借款,其担心乙不会轻易借款,就编造了其亲属住院需要手术费的理由,在甲获得资金买进设备后一场大雨把设备全部淹毁,导致甲无法归还乙借款,实务中一般不认为甲构成诈骗罪,因为为了保持正常的生活和经济发展,不得不容忍类似上述的民事欺诈行为。3、注重综合分析行为人的客观行为表现。区分借贷型诈骗与民间借贷纠纷的关键是行为人主观上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非法占有目的”是一种主观上的心理活动,具有很强的隐蔽性,但主观心理活动,或多或少都会在客观上有所表现。通过综合分析行为人的客观行为表现,听其言观其行,从客观行为事实上推定其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全国法院审理金融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中指出,行为人具有下列七种情形之一的,就可以认定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即“(1)明知没有归还能力而大量骗取资金的;(2)非法获取资金后逃跑的;(3)肆意挥霍骗取资金的;(4)使用骗取的资金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5)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以逃避返还资金的;(6)隐匿、销毁账目,或者搞假破产、假倒闭,以逃避返还资金的;(7)其他非法占有资金、拒不返还的行为。”如果行为人打着借款的幌子借款不还,且数额较大,具有上述情形之一的,就可以认定为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涉嫌借贷型诈骗犯罪。实务中,借贷型诈骗案件多发生在熟人、朋友之间,行为人利用刻意培养起来的所谓“信任”或“感情”,或编造虚假困难,或以高息利益为诱惑,骗取对方的信任,借款后或消失、或以各种理由推脱不还款。故,即便是存在借条,也不能排除构成诈骗犯罪;具体到某一个案件,需要结合借款人借款前、借款中、借款后的客观行为表现,综合分析之。如是前者,及时报案,通过公权力救济途径追回;如是后者,及时提起民事诉讼,通过依法判决,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借贷型诈骗罪与借贷纠纷其实二者是很像但是又不同的两个概念的,首先双方最大的区别就是借贷性诈骗罪的主观上是故意的,是以非法的占有为目的的,而民间借贷纠纷是因为到期没有偿还债务的能力,所以无法还款,二者是有区别的。
民间借贷纠纷的起诉条件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一十九条起诉条件
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
怎样区别诈骗?民间借贷纠纷?
219人看过
-
民间借贷纠纷中,民间借贷纠纷的处理
112人看过
-
借贷纠纷的民间借贷
414人看过
-
借贷纠纷与贷款诈骗罪的区别
363人看过
-
怎样区分民间借贷与借贷型诈骗?
486人看过
-
民间借贷纠纷会不会诈骗罪
109人看过
-
贷款诈骗罪和民事借贷区别是什么?贷款诈骗罪与民间借贷有什么联系贵州在线咨询 2022-02-14贷款诈骗罪和民事借贷主要区别就是,性质不同,解决问题的渠道不同。贷款诈骗罪(刑法第193条),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或者以其他方法,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行为。贷款诈骗罪属于金融犯罪的一种。民间借贷是一种直接融资渠道,银行借贷则是一种间接融资渠道。民间借贷是民间
-
一般民间借贷纠纷和贷款诈骗案的区别是什么广东在线咨询 2022-06-30贷款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行为。而贷款纠纷,只是贷款过错中因借款、还款等发生的一般民事纠纷而已。贷款诈骗罪与贷款纠纷有着本质的区别,但与贷款诈骗罪相似,贷款纠纷也往往采取一些虚假的财务报表、资产证明、担保物品来获取银行的信任以便取得贷款,从这一点上两者没有完全本质的区别。 贷款诈骗罪与贷款纠纷最大的区别在于贷款诈骗罪有
-
诈骗与民间借贷有哪些区别?陕西在线咨询 2023-01-14(一)什么是诈骗? 民间借贷属于一种民事法律关系,应该由民事法律调整,不产生刑事责任。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欺骗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产所有权,犯罪对象是各种类型的公私财物。 (二)民间借贷与诈骗的区别 民间借贷与诈骗的不同在于获取的款项是否存在“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是指行为人意图使用非法手段对他人所有的财
-
诈骗与民间借贷的区别,如何区分台湾在线咨询 2022-04-07诈骗和民间借贷之间还是有一定的区分的,要确定好到底是诈骗还是民间借贷纠纷。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罪侵犯对象是公私财物而不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通常认为,该罪的基本构造为:行为人以不法所有为目的实施欺诈行为→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产→行为人取得财产→被害人受到财产上的损失。刑法规定:1.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
-
民间借贷和借贷合同与民间借贷区别广东在线咨询 2023-03-211、借款合同一般签订即生效;而民间借贷强调借款的交付。 2、不同于借款合同仅凭合同约定就认定借款数额,民间借贷以实际交付为准。 3、合同法强调合同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在不违反国家禁止性规定的前提下,允许当事人意思自治;但民间借贷案件则限制当事人的意思自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