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借贷诈骗罪与民间借贷纠纷的区别是什么?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8-16 19:25:10 308 人看过

借贷型诈骗民间借贷纠纷是极易混淆的两个概念。两者的表现形式均为借贷。借款到期不能偿还,有的是由于某种原因借款人没有偿还能力;有的却是以“合法的民事行为为外衣”进行诈骗,非法占有;二者混杂交错,很难一眼识破。实践中,有把民间借贷纠纷错认为诈骗犯罪的、也有把诈骗犯罪当做民间借贷纠纷来处理的,正确把握二者的界限,对借款人和贷款人来说都很重要。1、借贷型诈骗与民间借贷纠纷最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借贷型诈骗与民间借贷纠纷的表现均为借贷到期不能还款,但到期不能还款的真实原因不同。概括讲,前者为非法占有,后者为因客观事由无力偿还。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借贷型诈骗案件的借款人出具借条只是一个表面形式,是实现非法占有目的的诈骗手段。而民间借贷纠纷,是指公民之间、公民与非金融机构企业之间因借款不能偿还而发生的纠纷,是合同纠纷的一种。借款人由于某种原因,长期拖欠不还的,或者编造谎言或隐瞒真相而骗取款物,到期不能偿还的,只要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也没有挥霍一空,不赖账,不再弄虚作假骗人,确实打算偿还的,扔属借贷纠纷,不构成借贷型诈骗罪。2、借贷型诈骗与民间借贷中的欺骗在的欺骗程度上有所不同。借贷型诈骗与民事借贷中的民事欺诈,虽然有许多方面相似,但在欺骗程度上是有所不同的。借贷型诈骗是诈骗罪中的一种,通常是“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欺骗贷款人,使贷款人产生错误认识,进而处分财产。借款人出具借条仅仅是为实现非法占有目的的手段,根本没打算兑现偿还。而民事借贷中存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成分,是在借贷过程中存在的不实之处,欺骗程度限定在履行还款的前提下,一般是为有利于借到款,无非法占有之目的。比如甲为扩大经营欲向乙借款,其担心乙不会轻易借款,就编造了其亲属住院需要手术费的理由,在甲获得资金买进设备后一场大雨把设备全部淹毁,导致甲无法归还乙借款,实务中一般不认为甲构成诈骗罪,因为为了保持正常的生活和经济发展,不得不容忍类似上述的民事欺诈行为。3、注重综合分析行为人的客观行为表现。区分借贷型诈骗与民间借贷纠纷的关键是行为人主观上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非法占有目的”是一种主观上的心理活动,具有很强的隐蔽性,但主观心理活动,或多或少都会在客观上有所表现。通过综合分析行为人的客观行为表现,听其言观其行,从客观行为事实上推定其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全国法院审理金融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中指出,行为人具有下列七种情形之一的,就可以认定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即“(1)明知没有归还能力而大量骗取资金的;(2)非法获取资金后逃跑的;(3)肆意挥霍骗取资金的;(4)使用骗取的资金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5)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以逃避返还资金的;(6)隐匿、销毁账目,或者搞假破产、假倒闭,以逃避返还资金的;(7)其他非法占有资金、拒不返还的行为。”如果行为人打着借款的幌子借款不还,且数额较大,具有上述情形之一的,就可以认定为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涉嫌借贷型诈骗犯罪。实务中,借贷型诈骗案件多发生在熟人、朋友之间,行为人利用刻意培养起来的所谓“信任”或“感情”,或编造虚假困难,或以高息利益为诱惑,骗取对方的信任,借款后或消失、或以各种理由推脱不还款。故,即便是存在借条,也不能排除构成诈骗犯罪;具体到某一个案件,需要结合借款人借款前、借款中、借款后的客观行为表现,综合分析之。如是前者,及时报案,通过公权力救济途径追回;如是后者,及时提起民事诉讼,通过依法判决,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借贷型诈骗罪与借贷纠纷其实二者是很像但是又不同的两个概念的,首先双方最大的区别就是借贷性诈骗罪的主观上是故意的,是以非法的占有为目的的,而民间借贷纠纷是因为到期没有偿还债务的能力,所以无法还款,二者是有区别的。

民间借贷纠纷的起诉条件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一十九条起诉条件

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4月02日 18:06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金融犯罪相关文章
  • 民间借贷与诈骗罪的界定,民间借贷不还钱怎么办
    民间借贷与诈骗罪的界定标准是借款的用途是否合法,行为人借款时是否存在诈骗手段,行为人无法还款的原因是什么等。民间借贷不还钱可以向法院起诉追讨。一、民间借贷与诈骗罪的界定界定民间借贷纠纷与诈骗罪还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考虑:1.审查行为人借款的用途是否具有非法性。一般的正常民间借贷,借款人一般会将款项用于正常的生产生活,而诈骗诈罪的行为人主要将借款用于挥霍或者非法目的,如贩毒、非法经营、赌博以及投机行为等。2.行为人在借款时是否实施了诈骗手段3.看危害程度的大小。4.看借款人是否有偿还的能力以及不能归还的原因。5.行为人在不能归还借款后的态度二、民间借贷不还钱怎么办1.民间借贷到期不还的,债权人可以到法院起诉追讨;2.债务应当偿还,经债权人催要拒不偿还的,由法院判决强制偿还。如债务人暂无偿还能力的,双方可以协商分期偿还;3.到法院起诉时,需要向法院提供起诉状、身份证复印件、借款合同或者借条等证据材
    2023-06-05
    232人看过
  • 民间借贷与诈骗的区别有哪些举例
    诈骗罪与民间借贷纠纷,诈骗罪与非罪之间的区分关键在于行为人的主观方面是否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之目的。非法占有的目的,属于行为人主观上的心理活动,具有一定的隐蔽性。考察行为人的主观目的,只能从行为人实施的具体客观行为事实方面进行综合判断。具体到个案,应当根据行为人与贷款人的相互关系、借款的原因、不能按期归还的原因及借款人的偿债能力等多方面综合考虑,按照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各种主客观因素进行整体判断。一、集资诈骗罪的司法认定司法实践中,集资诈骗行为与一般正常合法的集资行为(尤其是与集资经济合同纠纷)之间的界限有时往往容易混淆。区分的关键是要进行认真的综合考察:(1)考察行为人的目的,即考察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正常合法的集资行为,无论是否发生集资纠纷,双方当事人在签订集资合同时,主观上均不存在无偿占有他人财物的故意或目的;而集资诈骗罪的行为人则在主观上有占有他人集资款或物的故意,其与他人
    2023-03-07
    136人看过
  • 民间借贷纠纷中有借条也是诈骗吗
    借钱不还,多次催告还是没有用,有借条的可以通过民事诉讼解决;如果想通过刑事诉讼,认定诈骗,比较难认定。因为,借钱仅仅是民事债权债务纠纷,尚未涉及刑事问题。民法强调意思自治,协商解决纠纷,当事双方可以通过友好协商解决,不能协商的,也可以提起民事诉讼。一、有借条什么条件下才算诈骗1、行为人的主观意图具有非法占有诈骗人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故意,即行为人在借钱时就具有不归还的意图。诈骗罪以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为目的作为主观构成要件的,因此,诈骗人“借钱”只是其虚构的幌子,主观上根本没有归还的意图。而正常的借贷人在借款时却具有归还的意思,往往只是因为客观原因造成债务不能及时归还。2、行为人往往通过虚构事实、隐瞒事实取得对方信任诈骗行为人在借款时都会采用虚构事实和隐瞒真相的手段,导致被害人产生错误的认识,如虚构借款用于某种投资或营利性的活动,又如虚构自已的财务状况,使被害人误信其有归还的能力。一般正常的
    2023-04-12
    153人看过
  • 诈骗罪 借贷纠纷 区别
    1、两者的法律责任不同。民间借贷纠纷是民事纠纷,承担的是民事责任。诈骗罪属于犯罪,需要承担刑事责任。2、借款人与贷借人在借贷时的相互关系不同。民间借贷关系多发生在相互了解、相互往来的亲友之间,借贷关系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之上。而诈骗则往往发生在双方当事人相识不久,采取欺骗的手段骗取对方的信任。3、发生借贷关系的原因不同。正常的借贷关系中,借款人确实遇到了困难,一时无力解决,才向他人借贷。而以借贷为名实行诈骗的,则往往是编造虚假的困难事实,或以高利息等利益为诱惑,骗取他人同情或信任。4、借款人是否愿意归还及不能按期归还的原因不同。正当的借贷关系,借用人并不否认借贷关系,并表示设法归还。即使不能按期归还,往往是因为遇到了不以其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困难。而以借贷为名诈骗财物,则往往表现为携款潜逃,或是大肆挥霍或赌博,根本不想到归还。一、如何判定借贷人是诈骗?出借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判断借贷人是否只是
    2023-03-08
    472人看过
  • 合同诈骗民间借贷两者的区别
    一、合同诈骗民间借贷两者的区别合同诈骗罪与民间借贷的区别是,合同诈骗罪是犯罪行为,民间借贷符合法律规定是受法律保护的。但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签订借款合同的,构成合同诈骗罪。根据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1)个人诈骗公私财物,数额在5000元至2万元以上的;(2)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以单位名义实施诈骗,诈骗所得归单位所有,数额在5万元至20万元以上的。二、合同诈骗罪的量刑标准【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单处罚金法定基准刑参照点】个人合同诈骗,数额不满5000元的,单处罚金刑;5000元以上不满1万元的,为拘役刑;1万元的,为有期徒刑六个月;每增加1200元,刑期增加一个月。【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法定基准刑参照点】个人合同诈骗数额满3万元,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有期徒刑三年。数额每增加2000元,刑期增
    2024-01-25
    360人看过
  • 敲诈勒索罪与民间借贷有区别吗?
    一、敲诈勒索罪与民间借贷有区别吗?敲诈勒索罪与民间借贷两者的区别是很大的;敲诈勒索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规定的罪名,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使用恐吓、威胁或要挟的方法,非法占用被害人公私财物的行为。民间借贷是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及其相互之间进行资金融通的行为。只要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即可认定有效,因借贷产生的抵押相应有效,但利率不得超过人民银行规定的相关利率。”二、敲诈勒索的量刑处罚是怎么样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74条规定: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三、民间借贷合同生效的条件是什么?民间借贷合同自借贷双方当事人签订书面合同或者达成口头协议时成
    2024-02-06
    453人看过
  • 民间借贷与自然人之间的区别
    一、民间借贷与自然人之间的区别民间借贷包括了自然借贷,民间借贷是涵盖了自然人与自然人,自然人与非金融机构以及非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等,简而言之只要不是从银行等借来的都算作民间借贷。二、民间借贷的特点是什么民间借贷有以下特点:(一)借贷主体的局限性。根据有关法律规定,民间借贷的主体仅限三种情况:1、自然人与自然人之间;2、自然人与法人之间,但不包括金融机构;3、自然人与其他组织之间。可见,民间借贷是以自然人为中心。企业之间不得进行民间借贷,也不得收取利息。(二)借贷标的的特定性。民间借贷的标的只能是金钱,不包括土地、房屋、汽车、物品等不动产和动产,也不包括专利、商标、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三)数额自由借贷内容的自由性:国家法律法规不限定民间借贷的具体数额。,由当事人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和实际需要自行协商确定,可大可小,无须任何部门和机构审批。1、期限自由:偿还期限的长短由当事人自行约定,短则几天
    2023-04-12
    474人看过
  • 民间借贷有哪些纠纷,如何处理民间借贷纠纷
    一、民间借贷有哪些纠纷?1、因诚信缺失而产生的纠纷。诚信缺失是民间借贷纠纷产生的最主要原因,在借贷中的主要体现是:(1)借款之前就已经明知自己没有偿还能力,但虚报自己的经济能力,达到借款目的;(2)借款人不按照借款用途使用借款,而是转借他人或用以高风险投资如炒股、博彩、或赌博;(3)为了骗取出借人的借款,订立自己无法按期履行归还义务的还款期限;(4)到期不还故意拖欠。2、丧失还款能力而产生的纠纷。这是民间借贷纠纷产生的又一主要原因。特别是在金融风暴或经济危机时期,相当普遍的借款人向民间大量融资投向比较大的项目,如采矿、地产、船舶运输等,一旦大经济形势变化,资金链断裂,风险大幅度上升,还款能力逐步丧失。3、出借人为追逐高额利润而引起的纠纷。出借人追逐高额利润,出借人只考虑以远远高于同期银行存款的利息的方式来收取高额的利润,没有考虑借款人的偿还能力,导致本金及利息都得不到受偿。4、没有相应的担
    2023-06-20
    484人看过
  • 贷款诈骗罪与借贷纠纷、高利转贷罪的区别
    区分贷款诈骗罪与借贷纠纷、高利转贷罪的关键,是看行为人主观上有无非法占有的目的。这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判断:申请贷款时是否使用了刑法规定的诈骗手段(对于合法取得贷款后,没有按规定的用途使用贷款,到期没有归还贷款的,不能以贷款诈骗罪定罪处罚);取得贷款后是否按贷款用途使用;是否使用贷款进行违法犯罪活动;是否携款潜逃;到期后是否积极准备偿还贷款等等。对于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认定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1)假冒他人名义贷款的;(2)贷款后携款潜逃的;(3)未将贷款按贷款用途使用,而是用于挥霍致使贷款无法偿还的;(4)改变贷款用途,将贷款用于高风险的经济活动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导致无法偿还贷款的;(5)为谋取不正当利益,改变贷款用途,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致使无法偿还贷款的;(6)使用贷款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7)隐匿贷款去向,贷款到期后拒不偿还的;等等。对于确有证据证明行为人不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因不具
    2023-04-23
    128人看过
  • 什么是借贷,与民间借贷的关系
    民间借贷是指不经过金融机构而私下进行的货币或非货币的借贷活动。民间借贷是一种历史悠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的民间金融活动,主要指自然人之间、自然人与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以及法人或其他组织相互之间,以货币或其他有价证券为标的进行资金融通的行为。经金融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从事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发放贷款等相关金融业务,不属民间借贷范畴之列。一、自然人与企业之间的借款合同的效力如何认定一般情况下,自然人与企业之间的借款合同是有效的,但是,如果有法律规定的无效情形的话,则是无效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如何确认公民与企业之间的借贷行为效力问题的批复》中指出:公民与非金融企业之间的借款属于民间借贷,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的有关规定办理,应当认定无效:(1)企业以借贷名义向职工非法集资;(2)企业以借贷名义非法向社会集资;(3)企业以借贷名义向社会公众发放贷款;(
    2023-03-26
    212人看过
  • 民间借贷和合同纠纷的区别是怎样的
    一、民间借贷和合同纠纷的区别是怎样的民间借贷和合同纠纷的区别是:1.强调借款的交付。借款合同一般签订即生效,接下来的问题是合同履行的问题,如果履行不能,则追究违约责任;而民间借贷强调借款的交付,如果没有交付,则认为没有借贷事实。2.强调借款交付的确切数额。不同于借款合同仅凭合同约定就认定借款数额,民间借贷以实际交付为准。3.限制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合同纠纷强调合同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在不违反国家禁止性规定的前提下,允许当事人意思自治;但民间借贷案件则限制当事人的意思自治,比如约定的利息不允许超过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的四倍,超过部分不予支持。二、民间借贷案多久判决民间借贷案多久判决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分析。采用普通程序审理民间借贷的6个月内结案,采用简易程序审判民间借贷的3个月内结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二条规定,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
    2023-05-21
    310人看过
  • 借贷式诈骗和民间借贷之间在表现形式上有什么区别
    1、行为人的主观意图不同诈骗人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故意,即行为人在借钱时就具有不归还的意图。诈骗罪以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为目的作为主观构成要件的,因此,诈骗人“借钱”只是其虚构的幌子,主观上根本没有归还的意图。而正常的借贷人在借款时却具有归还的意思,往往只是因为客观原因造成债务不能及时归还。2、行为人采取的方式不同诈骗人在借款时都会采用虚构事实和隐瞒真相的手段,导致被害人产生错误的认识,如虚构借款用于某种投资或营利性的活动,又如虚构自已的财务状况,使被害人误信其有归还的能力。而正常借贷中,借款人往往会如实的告知其借款用途,很少采用欺骗的方法。3、行为人对借款的态度不同诈骗人在骗得财物后不会考虑归还财物,因此在财物的使用上毫无顾虑和节制,直接造成财物的灭失,如将借款用于赌博、吸毒或个人挥霍而民间借贷中,借款人本身具有归还借款的能力,或者将借款用于可产生合法收益的途径,以保障归还借款。一、借钱后
    2023-03-31
    309人看过
  • 民间借贷与集资诈骗的区别及应对策略
    集资诈骗和民间借贷的区别是:借贷的目的不同:民间借贷主要是生活原因或是生产经营所需短期的借贷行为;而非法集资是以违法的形式,进行的一种资本的运作,目的是为了逃避法律和金融的有效监管。借款的针对对象不同:民间借贷主要为“一对一”的借款模式,行为指向特定的对象。非法集资罪和民间借贷的区别非形式法集资是违反国家金融法律的有关规定,在社会上吸收资金的一种行为,主要有四个特征要件:非法性、公开性、利诱性、社会性。社会性就是向社会不特定人员吸形式收资金,民间借贷是有特定对象的,非法集资罪是不特定的;利诱性,公开承诺给你回报多少;公开性,就是对社会公众进行公开宣传。从概念上可以看到,民间借贷形式现在法律上没有禁止,非法集资罪是国家法律明令禁止的。民间借贷是可能演变为非法集资罪形式的,比如一个小微企业主在初创的时候为了解决资本金的需要,会通过地缘、人缘、血缘关系来筹集资金,这个最初可能是民间借贷,就是几个
    2023-08-15
    74人看过
  • 民间借贷关系和诈骗罪的差别
    区分民间借贷纠纷与诈骗罪的关键因素之一,是该行为所得的金钱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所谓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指的是行为人意图利用非法手段,对他人拥有的财产行使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或者处分权,从而侵犯特定财产所有权的正常行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与诈骗罪区分那么,如何准确把握处理以婚姻骗财的案件,区别不道德婚姻还是诈骗犯罪,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和判断。第一,从犯罪故意产生的时间上看,以婚骗财的诈骗犯罪的犯罪故意往往产生在婚姻关系成立之前,具有非法占有他人钱财的犯罪故意是认定婚姻诈骗犯罪的重要构成要件。第二,在客观行为上,采取了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了被害人的信任。通过欺骗手段获取财物之后,行为人将财物用于个人挥霍。为了掩盖诈骗事实,更加取得被害人的信任,行为人有时也会将骗
    2023-07-01
    133人看过
换一批
#犯罪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金融犯罪是指发生在金融活动过程中的,违反金融管理法规,破坏金融管理秩序,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诸如洗钱、金融诈骗等均是我们日常生活里所熟悉的金融犯罪类型。... 更多>

    #金融犯罪
    相关咨询
    • 贷款诈骗罪和民事借贷区别是什么?贷款诈骗罪与民间借贷有什么联系
      贵州在线咨询 2022-02-14
      贷款诈骗罪和民事借贷主要区别就是,性质不同,解决问题的渠道不同。贷款诈骗罪(刑法第193条),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或者以其他方法,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行为。贷款诈骗罪属于金融犯罪的一种。民间借贷是一种直接融资渠道,银行借贷则是一种间接融资渠道。民间借贷是民间
    • 一般民间借贷纠纷和贷款诈骗案的区别是什么
      广东在线咨询 2022-06-30
      贷款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行为。而贷款纠纷,只是贷款过错中因借款、还款等发生的一般民事纠纷而已。贷款诈骗罪与贷款纠纷有着本质的区别,但与贷款诈骗罪相似,贷款纠纷也往往采取一些虚假的财务报表、资产证明、担保物品来获取银行的信任以便取得贷款,从这一点上两者没有完全本质的区别。 贷款诈骗罪与贷款纠纷最大的区别在于贷款诈骗罪有
    • 诈骗与民间借贷有哪些区别?
      陕西在线咨询 2023-01-14
      (一)什么是诈骗? 民间借贷属于一种民事法律关系,应该由民事法律调整,不产生刑事责任。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欺骗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产所有权,犯罪对象是各种类型的公私财物。 (二)民间借贷与诈骗的区别 民间借贷与诈骗的不同在于获取的款项是否存在“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是指行为人意图使用非法手段对他人所有的财
    • 诈骗与民间借贷的区别,如何区分
      台湾在线咨询 2022-04-07
      诈骗和民间借贷之间还是有一定的区分的,要确定好到底是诈骗还是民间借贷纠纷。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罪侵犯对象是公私财物而不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通常认为,该罪的基本构造为:行为人以不法所有为目的实施欺诈行为→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产→行为人取得财产→被害人受到财产上的损失。刑法规定:1.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
    • 民间借贷和借贷合同与民间借贷区别
      广东在线咨询 2023-03-21
      1、借款合同一般签订即生效;而民间借贷强调借款的交付。 2、不同于借款合同仅凭合同约定就认定借款数额,民间借贷以实际交付为准。 3、合同法强调合同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在不违反国家禁止性规定的前提下,允许当事人意思自治;但民间借贷案件则限制当事人的意思自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