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男,年月日生,族,住所地东莞市区路号室。电话:
被告,女,年月日生,族,住所地东莞市区路号室。电话:
请求事项:
1、请求法院判令被告支付原告欠款人民币元(大写:);
2、请求法院判令被告支付原告以上欠款的利息;
3、诉讼费用全部由被告承担。
事实与理由:
原告与被告系(朋友/同事/)关系。截至年月日止,被告累计向原告借款金额为人民币元。现还款期限已届满,被告拒不还款。
原告认为,原被告之间的借款合同关系合法有效,双方都应当诚实信用地履行合同义务,但现被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归还欠款,依法应当承担违约责任。据此,为维护原告的合法权益,依照《民法典》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诉至贵院,请依法支持原告的诉请。
此致
市第人民法院
起诉人:
年月日
为了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债务人欠钱不还,债权人可依法起诉维权:
1、诉前财产保全。诉前财产保全就是将对方的账户、房子、车等财产查封上,防止对方转移财产。这一步并非必须的流程,要结合各案的情况及对方的财产情况,如果欠的钱并不多或是对方有偿还能力,或是实在查不到地方财产,可以省去这一步。但如果可以保全的话,建议还是保全,因为诉前财产保全往往可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2、起诉。法定的一审审限是6个月,二审是3个月,一般如果没什么意外的话,3至4个月一审就有结果,可能觉得时间太长了,但是没办法,这是最后一条路。至于说诉讼中到底怎么做,怎么开庭,限于篇幅,不再赘述。
3、执行。判决下来后,应在判决生效后2年内向法院提起强制执行,让法院直接查对方财不进行执行,如果对方就不执行,在一般地区,可以由法警拘留对方当事人,一般是一年一次,一次15日。
4、调解。一般地,法院会主持双方进行调解。建议如果条件差不多,可以接受,最好达成调解,因为将精力牵扯到诉讼中并非是一个明智之举,实实在在拿到钱才是真,不要为小利益而放弃了大利益。
-
债务追讨怎么起诉,如何追讨债务
342人看过
-
如何起草个人债务追讨授权书
130人看过
-
讨债起诉书如何书写
112人看过
-
欠条丢了如何去起诉追讨债务
136人看过
-
债务追讨起诉程序及流程规定
185人看过
-
如何界定诈骗罪及追讨债务
187人看过
保全是指人民法院在利害关系人起诉前或者当事人起诉后,为保障将来的生效判决能够得到执行或者避免财产遭受损失,对当事人的财产或者争议的标的物,采取限制当事人处分的强制措施。保全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可能因当事人一方的行为或其他原因,使将来的判决难以执... 更多>
-
如何追讨债务?个人债务追讨如何诉讼青海在线咨询 2022-08-29我国《》在第216条是这样规定的:“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此款即是申请人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的法律依据所在。人民法院判决后,欠债人仍不偿还借款,你即可以申请法院执行,可以依法采取以下强制措施进行执行,甚至可以拒不执行法院判决裁定罪对其处罚: 1、有权冻结、划拨被执行人的存款。 2、有权查封、扣押、冻结、拍卖、变卖被执
-
起诉追讨个人债务的如何做?广东在线咨询 2023-09-25债权人需要提供与债务人有借贷关系的证明,这种证明一般来说都是:借条、双方签订的详细的借贷合同或者是收据,例如银行记录、转账记录等等都可以作为债权人与债务人有借贷关系的证明。如果你连这个都提供不了的话,那你也就没有办法追讨个人债务了。
-
如何起诉到法院追讨债务呢?台湾在线咨询 2022-12-24向法院起诉追讨欠债的程序如下: 1、撰写起诉状,准备借条等证明借贷关系的相关证据; 2、准备上述材料后到管辖地法院提起诉讼; 3、人民法院收到材料后对符合受理条件的起诉依法受理。受理后符合立案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
-
企业如何追讨债务, 企业如何追讨债务海南在线咨询 2022-03-06一、企业如何追讨债务1、和解法协商和解是债权债务当事人在自愿、互谅的基础上,直接进行协商或邀请第三人从中斡旋,解决纠纷。债权到期或即将到期时,债务人暂无能力偿还债务但有还款诚意的,债权人可以就履行债务的期限、方式、数额等同债务人进行磋商,敦促债务人履行债务或签订还款协议。如果该债权有抵押担保或者有第三人提供担保的,债权人可与抵押人或者保证人进行协商,也可请第三者“牵线搭桥”,使抵押人以足额的抵押资
-
如何向法院起诉追讨法院追讨债务怎么办贵州在线咨询 2022-06-18追讨债务时要注意: 1、诉前准备首先,要确认债务人提出的履行异议已经解决,避免在法庭上面临债务人的有关抗辩。其次,要确认债务人有足够资产清偿债务,否则即使获得有利于自己的判决也无法执行。 2、诉讼保全 对被告的动产或不动产向法院申请诉讼保全是保证判决能够迅速执行的重要方式。 3、诉讼成本 法律诉讼的成本主要包括诉讼费和律师费两部分。 4、判决的执行 判决执行难是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人民法院的很多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