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部门:劳动保障部
发布文号:劳社厅发(2002)3号
为了规范和完善劳动保障系统的政务公开工作,促进劳动保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防止权力滥用,简化行政手续,为民多办实事,依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在全国劳动保障系统推行政务公开的意见》,针对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部门和窗口单位的政务公开工作制定本标准。
一、公开的内容
(一)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部门:行政审批项目名称;审批依据的法律、法规,国务院文件、地方和部门规章的名称及发布时间和文号;需收费的行政审批项目、收费依据和标准;行政审批的对象;申请审批应具备的条件,申办需提交的各类证明文件和表格;行政审批项目的审批程序、标准和时限;审批责任人和审批岗位的职责、权限;审批结果告知申请人的方式和时限。
(二)就业服务机构:职业介绍、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的设置和主要职责;机构设置的批准证书、合法证照;服务项目和内容、服务程序、收费依据和标准;职业介绍、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
(三)基本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基本养老保险经办机构的设置和主要职责;参保单位和参保人员范围、登记程序、登记需提供的有关资料和经办机构受理时限;缴费申报时限、审核时限、需提供的资料、缴费方式和缴费标准;查询个人帐户的方式和程序,办理转移或接续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的程序和要求;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核定的程序、时限和计算方法;领取基本养老金的资格认证办法,发放基本养老金的方式及时间;基本养老保险稽核办法和程序,对单位和个人违反有关规定的处理办法;基本养老保险的主要政策和规章。
(四)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失业保险经办机构的设置和主要职责;参保单位和参保人员范围、登记程序、登记需提供的有关资料和经办机构受理时限;缴费申报时限、审核时限、需提供的资料、缴费时限、缴费方式和缴费标准;失业人员办理和申领失业保险金的条件、程序和时限;失业保险待遇的计发办法和领取期限;失业保险金的发放方式和时间;停止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条件和失业保险关系的转迁程序;失业保险的主要政策和规章。
(五)基本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基本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的设置和主要职责;参保单位和参保人员范围、登记程序、登记需提供的有关资料和经办机构受理时限;缴费申报时限、审核时限、需提供的资料、缴费时限、缴费方式和缴费标准;查询个人帐户的方式和程序;办理接续、转移的程序和要求;中止或终结基本医疗保险关系的条件;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的分布,参保单位和个人选择定点医疗机构的程序,基本医疗保险用药、诊疗项目、服务设施范围及费用支付标准、结算程序;申请异地就医的条件、审批程序、时限要求及费用结算办法和程序;基本医疗保险的主要政策和规章。
(六)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工伤保险经办机构的设置和主要职责;参保单位和参保人员范围、登记程序、登记需提供的有关资料和经办机构受理时限;缴费费率,定点工伤医疗机构、康复机构;定点辅助器具单位名称;工伤保险医疗用药、诊疗、服务设施目录及转诊、转院的审批程序;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条件、待遇项目、待遇标准和给付方式;核定和申领工伤保险待遇的程序、时限及需提供的有关资料;工伤保险的主要政策和规章。
(七)生育保险经办机构:生育保险经办机构的设置、主要职责;参保单位、参保人员范围;登记程序及需提供的有关资料;定点医疗服务机构名称;享受生育保险待遇的条件、待遇项目、待遇标准及给付方式;申领生育保险待遇的程序及需提供的有关资料;生育保险的主要政策和规章。
(八)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劳动保障监察机构的主要职责、工作内容;劳动保障监察的主要法律、法规和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的主要内容;劳动保障监察的执法程序、查办案件期限、受理举报的条件;劳动保障监察人员的工作纪律、检举违纪行为的方式;罚款项目和标准。
(九)劳动争议仲裁部门: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基本职能;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案件的范围、程序;劳动争议仲裁庭组成人员,仲裁员的权利和义务,仲裁庭的工作程序和工作纪律,仲裁处理的时限、劳动争议调解书、裁决书的生效时限及法律效力,仲裁费用标准及承担;劳动争议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
(十)劳动保障信访部门:劳动保障信访部门的主要职责和办事程序;国务院《信访条例》(国务院令第185号),《劳动和社会保障信访工作暂行规定》(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令第4号),以及接待群众来访办法;《接访工作人员守则》、《来访人员须知》;劳动保障信访部门所在地和联系电话。
二、公开的形式
行政审批部门的审批项目名称、审批方法、程序和时限、审批项目的收费依据和标准,窗口单位的机构设置、批准证书、合法证照、主要职责、服务项目和内容、服务程序、收费依据和标准、工作纪律、行为规范、检举违纪行为方法,案件受理范围和处理时限等可在办公场所上墙公示。其他公开内容要印发宣传品。有条件的单位要将公开的内容通过新闻媒体、互联网或电子显示屏、触摸屏、电话查询等形式向社会和服务对象公开。劳动争议仲裁部门审理案件,除涉及国家机密、商业秘密及个人隐私内容以外的劳动争议案件要提倡公开审理,经仲裁委员会同意,新闻媒体可报道案件审理过程。
三、公开的监督保障措施
行政审批部门和窗口单位要建立和完善上级部门对下级部门、行政主管部门对窗口单位的监督制度及内部检查、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要设立举报箱、公布监督机关名称和监督电话,完善举报投诉制度;要聘请特邀(义务)监督员加强对劳动保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劳动争议仲裁工作还要接受政府及人大的监督,同级人民法院的司法监督,本级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主任的监督。
劳动保障部
2003年5月8日
-
河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河北省劳动保障系统政务公开工作
205人看过
-
劳动关系最低保障标准
328人看过
-
江苏省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南京市劳动保障系统政务信息公开实施办法》的通知
207人看过
-
劳动和社会保障管理信息系统
320人看过
-
《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行政处罚裁量基准(试行)》发布
179人看过
-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有权认定劳动关系吗
183人看过
-
转劳动关系异地工作有保障吗江西在线咨询 2022-07-08从管理的角度来看,异地调动往往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类出差方式。即保留原先的劳动关系,工资和社会保险由原先的单位负责。除了员工到外地工作以外,人员隶属及费用分摊都不发生变化。这种情况多用于外地尚未建立分支机构,或者比较短期的外地工作。 (二)代发代缴方式。即保留原先的劳动关系,工资由原先的单位发放或由外地分支机构代发,社会保险由外地的分支机构或人事代理机构代为缴纳,人员隶属及费用分摊不发生变化。
-
工伤认定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指哪里广东在线咨询 2022-06-29工伤认定中“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具体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工伤认定是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依据法律的授权对职工因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是否属于工伤或者视同工伤给予定性的行政确认行为《工伤保险条例》中的”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目前是指用人单位参加工伤保险统筹,缴纳工伤保险费的地区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
工伤认定与赔偿标准:劳务用工的劳动保障问题湖北在线咨询 2024-11-05根据现行法律法规,工伤职工的理赔标准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根据工伤职工丧失劳动能力的程度,将一次性给予伤残补助津贴;其次,用人单位需为受工伤职工提供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最后,若职工因工作遭受意外伤害或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治疗,在此期间其原工资福利待遇应保持不变,由用人单位按时发放。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四十条,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需根据职工平均工资和生活费用变化
-
劳动保障行政处罚审批程序,劳动保障监察行政处罚有哪些山东在线咨询 2021-10-251、劳动和社保监察采取日常检查、专项检查和年审等方式。2、执行劳动和社保监察公务应由两名以上劳动和社保监察人共同进行。出示执法证明书,通知检查机关监察的内容。要求和。
-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是否可以经过认定劳动关系香港在线咨询 2022-11-201、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无权认定劳动关系,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有权认定。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应当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