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要依法进行社会公布?
确定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的认定标准是依法规范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社会公布工作的关键环节,也是各地人社行政部门在实践中反映需要立法予以明确的重要内容。结合当前劳动保障监察执法重点和劳动保障管理热点问题,《办法》第五条明确七类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应当进行社会公布。包括:
(一)克扣、无故拖欠劳动者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的;拒不支付劳动报酬,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
(二)不依法参加社会保险或者不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情节严重的;
(三)违反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规定,情节严重的;
(四)违反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规定,情节严重的;
(五)违反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的;
(六)因劳动保障违法行为造成严重不良社会影响的;
(七)其他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这几类劳动保障违法行为既是当前劳动保障监察执法的重点问题,也是与劳动者合法权益、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密切相关的问题。同时,对于情节严重、数额较大等程度性标准,《办法》没有作具体细化标准,由各地结合实际情况,按照规定予以确定和把握。为了强调社会公布的严肃性、规范性和公平性,对此七类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办法》规定,人社行政部门应当予以公布,而非选择性公布。
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社会公布具体由哪一级人社行政部门来实施?
根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的规定,对用人单位的劳动保障监察,由用人单位用工所在地的县级或者设区的市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管辖。按照谁执法、谁负责的原则,《办法》第四条规定地市级、县级人社行政部门依据行政执法管辖权限,负责本辖区内的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社会公布工作。人社部负责指导监督全国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社会公布工作,对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劳动保障违法行为进行社会公布。省级人社行政部门对在本行政区域有重大影响的劳动保障违法行为进行社会公布。近年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每年都对一些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劳动保障违法行为进行社会公布,取得了较好的警示和教育效果。
-
《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社会公布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出台
259人看过
-
北京市用人单位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社会公布暂行规定
396人看过
-
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的社会公布如果发生内容错误如何处理?
484人看过
-
劳动保障违法行为有哪些,劳动保障行政主管部门会有哪些
115人看过
-
用人单位有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怎么处理
167人看过
-
怎么处理劳动保障违法行为
445人看过
-
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公布出台了哪些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将被公布陕西在线咨询 2022-02-08企业拖欠工资数额较大的将被公布。《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社会公布办法》自2017年1月1日起实施。七类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应当向社会公布。这七类违法行为包括:(一)克扣、无故拖欠劳动者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的;拒不支付劳动报酬,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二)不依法参加社会保险或者不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情节严重的;(三)违反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规定,情节严重的;(四)违反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
-
劳动保障法对重大违法行为有哪些规定四川在线咨询 2023-12-14重大劳动保障的违法行为包括单位严重拖欠或者克扣员工的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工资;严重延长工作时间且不付加班费;以及长期不为员工缴纳社保的等。
-
劳动保障违法行为有哪些,劳动保障行政主管部门会有哪些海南在线咨询 2021-11-15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如下:1。克扣。无故拖欠劳动者劳动报酬,导致集体上访等群体性事件。极端事件;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2、未依法参加社会保险或者缴纳社会保险费,造成严重后果的;3、非法使用或者介绍童工,造成童工伤残或者死亡等严重后果的;4、违反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规定,严重损害劳动者健康或者导致劳动者死亡的;5、违反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规定,造成严重身心损害等
-
劳动部公布的劳动保障员工福利有哪些山西在线咨询 2021-11-11工资福利是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的福利制度,但法律上也有相关法律规定,保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1、出差津贴出差的人可以根据相应的水平获得津贴。2、通信费用津贴公司根据你聘用的职位为你提供相应的通信费用津贴。三、节日慰问金每年元旦.春节.五一节.中秋节.国庆节员工将获得此项津贴,而女性员工将在三八节获得专项津贴。四、祝贺慰问金员工结婚.生日.有孩子出生或直系亲属去世的,公司会给予祝贺.慰问金。社会保险
-
新劳动法为劳动者提供了哪些保障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10-20日前,在婺城区某置业有限公司的东阳人张某向区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劳动仲裁院提起劳动仲裁申请,要求被申请人支付今年2月至5月份的双倍工资12200元及支付经济补偿金18300元。经查明,申请人张某于2003年3月起进入该公司上班,合同一年一签。今年起双方之间未曾签订劳动合同。今年5月23日被申请人以劳动合同已于去年底届满为由解除了劳动关系。《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明确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