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猥亵罪被害人当庭谅解后如何处理
在针对猥亵罪的诉讼处理中,被害人的谅解的确是一个重要考量元素。
然而,这绝不等同于犯罪嫌疑人能得到赦免或者逃脱刑事责任。法院在行使司法审判权时,会慎重地综合衡量案件中的犯罪行为情节、社会危害程度、被告人的悔悟诚意及被害人的谅解意愿等多方面因素。倘若被害人愿意出具谅解书,那么无疑这份文件将有助于法官在量刑过程中给予犯罪嫌疑人更为有利的判断,例如酌情予以从轻或减轻处罚。然而,最终的处理决定仍需依据法院的法律法规进行裁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七条对于猥亵儿童罪或者猥亵他人罪,人民法院可以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依法决定是否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二、猥亵罪被害人可以撤诉吗
实际上并不可行,被依法立案调查之后,当事人便不再享有撤回刑事追诉的法定权益。
依据我国现行相关法律法规之规定,刑事案件一经产生后,除了自诉案件这种特殊情况外,对于刑事案件的追究、审理以及判决等权力皆归属于国家。这便意味着,一旦发生刑事案件,被害人实际上只是作为受害者的身份存在。被害人并无独立决定撤销案件、撤销公诉或者撤回诉讼的权利。因此,如若涉及到非自诉案件,例如强制猥亵罪等,即使公安机关已经立案调查,若欲与加害方达成和解协议,也仅能产生认罪人认罚从宽以及达成刑事和解的效果。一旦认罪认罚从宽或达成刑事和解,其法律后果便是由检察机关或法院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予以从轻量刑。
《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八十八条
下列公诉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诚悔罪,通过向被害人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方式获得被害人谅解,被害人自愿和解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和解:
(一)因民间纠纷引起,涉嫌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规定的犯罪案件,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
(二)除渎职犯罪以外的可能判处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过失犯罪案件。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五年以内曾经故意犯罪的,不适用本章规定的程序。
第二百八十九条
双方当事人和解的,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应当听取当事人和其他有关人员的意见,对和解的自愿性、合法性进行审查,并主持制作和解协议书。
第二百九十条
对于达成和解协议的案件,公安机关可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从宽处理的建议。
人民检察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从宽处罚的建议;
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作出不起诉的决定。
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对被告人从宽处罚。
法律是社会的基石,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的重要手段。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猥亵罪被害人当庭谅解后如何处理”,法律不仅是一种规定,更是一种教育和引导。我们应该从法律中学习如何正确地行事,如何尊重他人的权益,如何维护社会的公正和公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法治社会的理想,才能真正实现公正和公平。
-
猥亵罪被害人要出庭吗?
195人看过
-
涉嫌猥亵罪不能被谅解吗
466人看过
-
18岁犯猥亵罪可以被谅解吗
94人看过
-
一人犯猥亵儿童和强制猥亵罪如何处理
261人看过
-
猥亵罪当事人不追究案件会如何处理
223人看过
-
猥亵罪可以申请谅解吗?
182人看过
-
如何进行猥亵儿童谅解山东在线咨询 2023-07-10刑事谅解书是《刑法》中规定的酌定量刑情节之一,在没有法定的减刑情节的情况下,该谅解书对于刑事诉讼中的辩护方就成了重要的答辩工具。谅解书一般在提起公诉至法庭质证环节完成,其在刑法上有着酌定减轻,从轻的效力。 猥亵儿童犯罪是一种恶性犯罪,被侵害的儿童或者未成年人,往往遭受到重大的精神伤害,但根据现有的法律,被害人在附带民事诉讼中提出的精神损害赔偿诉请往往无法得到支持。此时为了能够减轻刑罚,猥亵儿童的犯
-
猥亵罪可以被女方谅解吗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10-10不可以犯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聚众或者在公共场所当众强制猥亵妇女或者侮辱妇女,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聚众”,一般是指聚集三人以上,“公共场所”、“当众”,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36条第三款第三项的解释。现行刑法第二百三十七条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制猥亵妇女或者侮辱妇女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聚众或者在公共场所当众犯前款罪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
一个小妹妹被人猥亵了,新强制猥亵罪猥亵行为如何处理?河南在线咨询 2022-07-26奸淫行为以外一切满足自己性欲,或足以挑逗他人引起性欲的有伤风化的色欲行为。某些违反自然的变态性交行为,如兽奸、鸡奸,或同性间的性交行为等,也可构成猥亵行为。行为人主观上必须具备强制猥亵的故意。
-
-
被害人开庭后可以办理谅解书吗?宁夏在线咨询 2022-05-30刑事附带民事案件,如果民事达成谅解,只能可以在刑事部分酌情进行轻判,不影响刑事判决书的送达问题。法律明文规定,刑事判决书应当送达被害人。 《刑事诉讼法解释》 第182条规定,当庭宣告判决的,应当宣告判决结果。并在五日内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辩护人和被告人的近亲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