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起诉撤销合同对于符合撤销条件的合同,当事人可以请求法院对无效的合同撤销并解除合同。下列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1、基于重大误解定立的合同;
2、以欺诈手段定立的合同;
3、受第三人欺诈定立的合同;
4、以胁迫手段定立的合同;
5、显失公平的合同。
欺诈可以撤销合同吗?
欺诈可以撤销合同。依据我国现行《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因一方当事人或第三人采用欺诈手段,故意隐瞒或虚构相关事实,使另一方当事人产生错误认识而与之签订合同的,该合同可以予以撤销。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欺诈事由之日起一年内,可以申请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撤销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九条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条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一条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
哪些合同可以在民法上被撤销?
189人看过
-
取保候审可以在哪些情况下被撤销
129人看过
-
民法典中购房合同撤销的期限,哪些情形下合同可撤销
85人看过
-
监护人资格在哪些情况下可被人民法院撤销?
429人看过
-
行政许可可以在哪些情况下撤销
133人看过
-
合同可以被撤销吗?什么情况下可以?
368人看过
仲裁机构是依法设立,独立于行政机关,以仲裁方式解决纠纷的机构。它由当事人自愿选择,依据仲裁协议进行仲裁,对纠纷进行公正、公平、合理的解决。 仲裁机构具有专业性、独立性和高效性,能够为当事人提供便捷、高效的纠纷解决途径。... 更多>
-
哪些情况下,合同可以撤销,什么情况下,合同不可以撤销天津在线咨询 2022-06-29撤销合同主要包括以下几类情形: 第一、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所谓“重大误解”是指行为人因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产生错误的认识,致使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的真实意思相违背,并造成较大损失的,可以认定为重大误解。 第二、是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按照我国的司法解释,显失公平是指一方当事人利用优势或者利用对方没有经验,致使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明显违反公平、等价有偿原则的民事行为
-
哪些情况下,被申请人可以撤销其监护人资格,哪些情况下可以撤销?浙江在线咨询 2022-03-05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民政部联合下发的,2015年1月1日起施行的《关于依法处理监护人侵害未成年人权益行为若干问题的意见》第35条规定: 被申请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判决撤销其监护人资格: (一)性侵害、出卖、遗弃、虐待、暴力伤害未成年人,严重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 (二)将未成年人置于无人监管和照看的状态,导致未成年人面临死亡或者严重伤害危险,经教育不改的; (三
-
罪犯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撤销假释, 哪些情况下可以申请人民法院撤假释重庆在线咨询 2022-03-04根据我国《刑法》第81条对假释制度规定了严格的适用条件,即罪犯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假释后不致再危害社会。《刑法》第86条规定的应当撤销假释的三种情形,实质上是不具备假释适用条件的具体表现。只要发现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具备《刑法》第86条规定的应当撤销假释的三种情形之一的,就应当撤销假释。但在具体处理方式上应有区别:在假释考验期满后发现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在判决宣告
-
民法典中合同哪些情况会无效或可撤销云南在线咨询 2022-06-11根据我国民法典的有关规定,合同无效和可撤销的情形有: 一、合同无效情形 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的合同 2.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签订的合同 3.违反强制性规定及违背公序良俗的合同 4.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合同 二、合同可撤销的情形 1.基于重大误解签订的合同 2.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签订的合同 3.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
-
合同在哪个情况下被法院撤销了湖北在线咨询 2022-11-14被法院撤销合同的,该合同自法院宣告撤销之日起就无效,且自始无效。行为人因合同取得的财产,自合同撤销后应当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