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捏造事实的意思是什么
捏造事实是指行为人虚构、臆造根本不存在与真实情况相悖的事实情况。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构成犯罪的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二、捏造事实构成诽谤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1.诽谤罪客体要件
诽谤罪侵犯的客体与侮辱罪相同,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名誉权。犯罪侵犯的对象是自然人。
2.诽谤罪客观要件
诽谤罪在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3.诽谤罪主体要件。
诽谤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诽谤罪。
4.诽谤罪主观要件
诽谤罪主观上必须是故意,行为人明知自己散布的是足以损害他人名誉的虚假事实,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损害他人名誉的危害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的发生。
三、捏造事实诽谤罪追诉期多久
诽谤罪追诉期为五年,因为诽谤罪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的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七条【追诉时效期限】
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
1.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
2.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
3.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
4.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
5.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四章 刑罚的具体运用 第八节 时效 第八十七条 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n(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n(二)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n(三)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n(四)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
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什么事实
451人看过
-
恶意捏造事实,散布谣言是什么罪
67人看过
-
捏造事实的说明
102人看过
-
什么是捏造贬损名誉的事实罪?
296人看过
-
捏造事实不承认,捏造事实公证虚假诉讼怎么?
373人看过
-
捏造事实的法律法规
401人看过
-
刑法中所谓的捏造事实实名反击是什么意思四川在线咨询 2022-04-10犯诽谤罪。诽谤罪(刑法第246条),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本罪主观上必须是故意,行为人明知自己散布的是足以损害他人名誉的虚假事实,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损害他人名誉的危害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的发生。行为人的目的在于败坏他人名誉。如果行为人将虚假事实误认为是真实事实加以扩散,或者把某种虚假事实进行扩散但无损害他人名誉的目的,则不构成诽谤罪。
-
什么是当事人捏造事实!上海在线咨询 2021-12-21捏造事实是指行为人虚构、虚构、不违背真实情况的事实。捏造事实诬告他人,试图追究刑事调查或者治安管理处罚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
怎么捏造事实的事实?河南在线咨询 2021-07-28所谓捏造事实,指行为人虚构、臆造根本不存在,与真实情况相悖的事实情况,既可以是完全捏造,毫无真实成分,也可以是存有部分真实成分,部分捏造。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无中生有”型,即行为人虚构债权债务关系,伪造证据,如借条、还款协议等,并以此作为依据向法院起诉,要求被害人履行“债务”;2、“死灰复燃”型,即行为人以被害人已经履行完毕但没有索回或销毁的债务文书为凭据,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被害
-
虚假事实捏造罪是什么罪宁夏在线咨询 2021-09-28捏造虚假事实属于虚假诉讼罪。所谓捏造事实,指行为人虚构、臆造根本不存在,与真实情况相悖的事实情况,既可以是完全捏造,毫无真实成分,也可以是存有部分真实成分,部分捏造。《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七条之一,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
-
什么是欺骗罪和捏造事实罪福建在线咨询 2021-12-10涉嫌诬告陷害罪,是指捏造犯罪事实,告知司法机关或者有关单位,使他人受到刑事调查,情节严重的行为。根据《刑法》第二百四十三条的规定,捏造事实诬告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调查。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国家工作人员犯此罪的,应当从重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