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驾取保候审本身并不等同于具有犯罪记录。
1.取保候审只是刑事诉讼过程中的一种强制措施,旨在确保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案件审理期间不会逃避法律责任或妨碍案件的调查和审判。取保候审并不意味着案件已经终结或犯罪嫌疑人已被定罪。
2.在醉驾案件中,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取保候审,这并不意味着他已经有了犯罪记录。只有在案件经过审理,并最终由法院作出有罪判决后,才会产生犯罪记录。
即使取保候审期间不算有犯罪记录,但犯罪嫌疑人仍需遵守取保候审的相关规定,如果违反相关规定,可能会导致取保候审被撤销,甚至被采取更为严厉的强制措施。
二、违规后取保候审可能性
在醉驾或其他违规行为后,取保候审的可能性取决于多个因素。
1.案件的性质、情节和严重程度将直接影响取保候审的可能性。如果案件情节较轻,且犯罪嫌疑人能够证明自己的行为并非故意或恶意,那么取保候审的可能性相对较大。
2.犯罪嫌疑人的个人情况也是考虑取保候审的重要因素。例如,犯罪嫌疑人是否有固定住所、稳定工作、家庭联系等,以及是否有能力支付保证金或提供保证人,都将影响取保候审的决定。
3.公安机关、检察院和法院在决定是否取保候审时,还会综合考虑案件的调查进展、证据的收集情况以及犯罪嫌疑人的社会危害性等因素。
因此,对于醉驾或其他违规行为的犯罪嫌疑人来说,要想获得取保候审,需要积极配合调查、如实陈述事实、提供有利证据,并尽可能满足取保候审的条件。
三、取保候审期间的义务
在取保候审期间,犯罪嫌疑人需要遵守一系列义务和规定。
1.犯罪嫌疑人必须遵守取保候审的相关规定,如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不得干扰案件调查等。这些规定旨在确保犯罪嫌疑人不会逃避法律责任或妨碍案件的调查和审判。
2.犯罪嫌疑人有义务配合公安机关、检察院和法院的调查工作,如实陈述事实、提供有利证据。这有助于案件的顺利推进和公正审理。
3.犯罪嫌疑人还需要遵守其他可能由公安机关、检察院或法院提出的要求和限制,如不得进入特定场所、不得与特定人员接触等。
如果犯罪嫌疑人在取保候审期间违反相关规定或义务,可能会导致取保候审被撤销,甚至被采取更为严厉的强制措施。
-
涉嫌犯罪被取保候审会有记录吗
208人看过
-
前科犯罪记录对取保候审有影响吗?
203人看过
-
醉驾犯罪记录能否消除,醉驾犯罪记录保留多久
197人看过
-
取保候审记录会一直有吗
283人看过
-
醉驾犯罪记录保留多久
491人看过
-
醉驾不起诉算不算有犯罪记录,影响孩子的政审吗
281人看过
-
过算犯罪记录吗?取保候审会有记录吗河南在线咨询 2022-10-20展开全部取保候审只是一种强制措施,不是刑罚处罚。关键要看取保候审期满后,法院作出有罪还是无罪,罪重还是罪轻,是否追究刑事责任的判决。如果作出有罪判决,就有刑事犯罪案底。 1、取保候审是一种强制措施,这与判不判刑没关系。 2、如果法院审理查明未犯罪,当然不会判刑。 3、一般情况下,取保候审的有很大机会被判缓刑。因此,判刑是看你的案情。如果最终查实清楚是有犯罪事实那么肯定是要判刑的,至于量刑如何也是要
-
取保候审在有记录之后取保候审会有记录吗山西在线咨询 2021-12-25根据中国刑法的规定,保释候审只是一种强制性措施。如果您的行为不构成犯罪,您将不会在时间解除后留下所谓的案件记录。保释候审只是刑事强制措施之一,并不意味着案件已被撤销或没有留下案件记录。最好在检察院审查起诉,进行刑事和解。保释候审期间结案,不受刑事处罚的,不视为犯罪记录。《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五条明确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保释候审:(1)可以判处管
-
无犯罪记录可以无取保候审吗?西藏在线咨询 2023-03-25《刑法》第一百条【前科报告制度】依法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在入伍、就业的时候,应当如实向有关单位报告自己曾受过刑事处罚,不得隐瞒,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人,免除前款规定的报告义务,《刑事诉讼法》第十二条的规定: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
-
取保候审无犯罪记录是属于没犯罪吗?湖南在线咨询 2022-07-23取保候审是公安机关对有违法犯罪嫌疑人员采取的强制措施之一,你所咨询的取保候审无犯罪记录是属于没犯罪吗,要经过在此期间的进一步侦察,才能确定有无违法犯罪行为。因此在被取保候审期间,公安派出所无法开具无犯罪记录证明。刑法第八次修订对【前科报告制度】做了重大修改,《刑法》规定了:“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人,免除前款规定的报告义务”根据以上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
-
取保候审的取保候审记录对政审有影响吗西藏在线咨询 2022-11-15视情况而定。按照规定是不影响的,取保候审不是刑事处罚,只是刑事诉讼中的一种强制措施,但如果有刑事处罚的,就无法通过政审。《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根据案件情况,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拘传、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刑事诉讼法》第六十六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根据案件情况,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拘传、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人民法院、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