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枉法裁判,致使当事人或者其近亲属自杀、自残造成重伤、死亡,或者精神失常的;
2、枉法裁判,造成个人财产直接经济损失十万元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不满十万元,但间接经济损失五十万元以上的。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第六条
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在行政、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情节严重的行为。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
1、枉法裁判,致使当事人或者其近亲属自杀、自残造成重伤、死亡,或者精神失常的;
2、枉法裁判,造成个人财产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不满10万元,但间接经济损失50万元以上的;
3、枉法裁判,造成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财产直接经济损失20万元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不满20万元,但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的;
4、伪造、变造有关材料、证据,制造假案枉法裁判的;
5、串通当事人制造伪证,毁灭证据或者篡改庭审笔录而枉法裁判的;
6、徇私情、私利,明知是伪造、变造的证据予以采信,或者故意对应当采信的证据不予采信,或者故意违反法定程序,或者故意错误适用法律而枉法裁判的;
7、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玩忽职守罪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对工作严重不负责任,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按中国刑法属于渎职罪。本罪主要特征:犯罪主体必须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主观上出于行为人职务上的过失,如疏忽大意、过于自信、擅离职守等。客观上表现为因行为人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应负的职责,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重大损失。
-
玩忽职守罪立案标准:法官失职渎职的认定
382人看过
-
刑法第383条玩忽职守罪立案标准:玩忽职守罪的立案标准
158人看过
-
玩忽职守罪经济处罚标准有何规定
375人看过
-
玩忽职守违反哪条法律规定
231人看过
-
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玩忽职守、玩忽职守的区别是什么
110人看过
-
立案标准如何规定玩忽职守罪的定罪标准?
154人看过
笔录指的是公安、司法人员在诉讼过程中,按照法律和有关规定,以文字或视听记录的形式记录或反映诉讼活动和案件事实。笔录包括: 1、询问简介。 2、询问内容。 3、检查记录记录。 4、相关人员依次签... 更多>
-
有玩忽职守行为了,玩忽职守罪的后果有哪些呢?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8-13一、如何认定玩忽职守罪 玩忽职守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在审判实践中,如何认定玩忽职守罪,我们认为,应注意划清以下几种界限: 1、玩忽职守罪与工作失误的界限。工作失误是行为人由于政策不明确、业务能力和水平低等原因,以致于决策失误,造成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损失的行为。一般在此情况下,行为人主观上缺乏犯罪所具备的主观罪过,而是主观上想把事情
-
玩忽职守罪怎么认定,玩忽职守罪认定依据,玩忽职守罪的青海在线咨询 2021-10-22以忽职守罪认定: (一)在处理职务侵占案件时,要注意把握职务侵占罪和工作失误的界限,因工作失误往往给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带来重大损失。 但是,两者有严格的区别 (1)客观行为特点不同。工作失误,行为者认真履行自己的责任义务的忽职守罪,表现为行为者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自己的责任义务。 (2)危害结果的原因不同。工作失误是由于制度不完善,具体政策界限不清楚,管理有缺点,国家工作人员文化水平不高,业务素质差,
-
玩忽职守惹出麻烦了,哪些可定为玩忽职守罪呢?广东在线咨询 2022-08-02玩忽职守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不正确地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村民委员会是中国大陆地区乡(镇)所辖的行政村的村民选举产生的群众性自治组织,村委会副主任是村委会组成人员,不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能因此被定为玩忽职守罪。
-
玩忽职守哪些意思广西在线咨询 2022-08-31不认真、不负责地对待本职工作,即为玩忽职守。玩忽职守可能构成玩忽职守罪。在刑法中,主要的形式表现有: 1、擅离职守,即行为人在行使职责的过程中,违反职责要求,擅自离开职责所要求的岗位,以致没有履行其职务。 2、未履行职守,即行为人虽然在工作岗位,但是没有履行法定的职责,没有按照法定的职责行事。 3、不认真履行职责,即行为人应该能够履行职责,但是不严肃认真地对待其职务,以致于错误地履行了职守,主观表
-
2022年如何认定法官玩忽职守天津在线咨询 2022-11-301、如果法官故意违反工作纪律、规章制度,擅离职守,不尽职责义务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义务,就可以认定为玩忽职守。 2、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3、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犯前款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