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租赁合同有无诉讼时效规定?
关于租赁合同的诉讼时效规定在《民法典》中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中。
在租赁合同中,因为所涉及的权利内容不同。如,有违约所引起的租赁合同的解除,有违约所导致的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行使,有租赁合同到期后出租人对于租赁物的返还请求权,有因承租人拒付租金所引起的追索租金的请求权等。虽然所依据的基础法律关系都是租赁合同关系。但是,因为所主张的请求权不同,适用的诉讼期间也不同。
那么,关于租赁合同的诉讼实效问题,具体如下:履行过程中因为延付或拒付租金引起的纠纷应当适用1年的诉讼时效外,其他基于租赁合同所引起的纠纷均适用3年的诉讼时效。即分别适用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诉讼时效期间为1年和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二、在房屋纠纷赔偿中,房屋租赁纠纷的解决方式如下:
(一)协商解决,房屋租赁当事人因租赁房屋发生纠纷的,应当协商解决;
(二)协商不成的,应当按照房屋租赁合同中约定的民事诉讼或者申请仲裁解决。
1、在房屋纠纷赔偿中的房屋租赁纠纷可以申请仲裁解决
仲裁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发生合同纠纷或其他财产权益纠纷时向仲裁委员会申请解决纠纷的一种法定方式。但当事人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的,应当双方自愿,并事先在合同中约定或事后达成仲裁协议。若事先在合同没有约定,事后双方当事人又没有达成仲裁协议的,一方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将不予受理。
同时,一旦双方当事人事先在合同中已有约定,或者事后已达成仲裁协议的,一方向法院起诉,法院也将不予受理。仲裁具有司法行为的效力,一旦判决书生效,当事人不得再以同一纠纷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在房屋赔偿纠纷中的房屋租赁纠纷可以通过民事诉讼解决。
在近几年中也是会有许多公民会选择租房居住,那么在租房是为了更好的保障出租双方的权益也是需要签订租赁合同的,那么在租赁合同中也是需要写明房屋的具体信息以及权利义务等内容,如果说在合同履行期间任何一方有违约行为也是需要按照合同规定的承担违约责任的。
-
租赁合同时效多久,租赁合同纠纷诉讼程序
500人看过
-
租赁合同未规定租赁期限是否有效?
141人看过
-
租赁合同无效追诉期限
134人看过
-
无效合同与诉讼时效的规定是什么
51人看过
-
租赁合同约定分期付款诉讼时效如何界定
431人看过
-
房屋租赁合同怎么计算诉讼时效
81人看过
诉讼时效,是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化的法律事实,又称消灭时效,是指权利人在一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即在某种程度上丧失请求利益的时效制度。设立诉讼时效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法律关系安定,及时结束权利义务关系的不确定状态,稳定法律秩序,降低交... 更多>
-
租赁合同诉讼时效是多久租赁合同诉讼时效是多少台湾在线咨询 2021-11-24租赁合同纠纷诉讼时效为三年。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请求人民法院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诉讼时效。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20年以上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
房屋租赁法房屋租赁合同租赁费诉讼时效山东在线咨询 2022-08-12因租赁合同的履行过程中因为延付或拒付租金引起的纠纷应当适用1年的诉讼时效外,其他基于租赁合同所引起的纠纷均适用2年的诉讼时效。所以房屋租赁合同租赁费诉讼时效为1年。
-
合同法规定有无效合同的诉讼时效吗?新疆在线咨询 2021-04-06观点一:无效合同诉讼时效有限制 其理由是:当事人主张合同无效,其主要目的是追求无效合同的法律后果——返还财产、赔偿损失,因此,确认合同无效是一种债权请求权,应当受到诉讼时效制度的限制。他们认为如果对合同主张无效的权利不加以时间上的限制,那么基于无效合同而产生的所有的法律关系就有可能永远处于悬而未决的不安状态,加以安全得不到保障。 观点二:无效合同诉讼时效有无限制要分情况 绝对无效的合同的确认不应该
-
租赁合同怎么规定租赁合同无效有哪些情形西藏在线咨询 2022-11-04租赁合同无效的情形如下: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租赁合同无效;行为人虚假意思表示签订的租赁合同无效;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租赁合同无效;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租赁合同无效;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
合同无效情形有哪些,租赁合同无效,租赁合同无效有哪些甘肃在线咨询 2021-12-26房屋租赁合同无效:1。出租房屋未取得建设项目规划许可证或者建设项目规划许可证;2。出租房屋为未经批准或者未经批准的临时建筑;3。租赁合同不是当事人的真实意图。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城市房屋租赁合同纠纷案件具体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出租人与承租人签订的租赁合同无效。但在一审法院辩论结束前取得建设项目规划许可证或者经主管部门批准建设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