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以及相关法律规定,工作单位发放劳动者的报酬的周期应该为一个月。若公司拖欠员工工资满一个月没有发放,则属于违反法律的范畴,员工有权要求公司支付劳动报酬,拖欠多月的还可要求赔偿。劳动者可以通过协商、投诉、申请支付令、提起劳动仲裁和向法院提起诉讼等方式维权。
根据我国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以及相关法律规定,工作单位发放劳动者的报酬的周期应该为一个月。此时公司只要拖欠员工工资满一个月没有发放,已经是属于违反法律的范畴了,此时员工有权要求公司支付劳动报酬,拖欠多月的还可要求赔偿。若用人单位拖欠工资,劳动者具体可通过如下方式维权:1、与用人单位协商;2、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3、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4、提起劳动仲裁,要求用人单位支付拖欠的工资报酬及相当于工资报酬25%的经济补偿金。
公司拖欠工资能直接起诉吗
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合同合法订立后,用人单位必须履行不得拖欠和克扣劳动者工资。
但是在现实中,仍有许多用人单位以种种理由违法操作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3条的规定:“劳动者以用人单位的工资欠条为证据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诉讼请求不涉及劳动关系其他争议的,视为托欠劳动报酬争议,按照普通民事纠纷受理。”
对于拖欠劳动报酬的案件,劳动者可以直接起诉。
一般在拖欠工资行为触犯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时候,才会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而此时拖欠工资被判多久呢根据《刑法》中的规定,一般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但要是情节严重的话,自然处罚也就会重一些。
《劳动法》
第五十条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
到拖欠工资累计超过多少天算算拖欠工资
65人看过
-
拖欠工资超过多少天会构成犯罪
193人看过
-
超过多少天没发工资可以告
238人看过
-
拖欠一天工资不发 赔偿多少钱?
258人看过
-
老板拖欠工资可以申请什么赔偿案件?
444人看过
-
拖欠工资多少可以立案?拖欠工资多久可以仲裁
55人看过
工资即员工的薪资,是指劳动者提供劳动后,用人单位依据国家相关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工资可以以时薪、月薪、年薪等不同形式计算。 工资至少每月支付一次,实行周、日、小时工资制的可按周、日、小时支付工资。... 更多>
-
工资拖欠一个月了,劳动者可以申请赔偿吗,拖欠工资的赔偿金是多少台湾在线咨询 2022-02-12用人单位应当按月足额向劳动者支付工资,不得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存在拖欠的,劳动者可以采取以下办法:一、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劳动监察大队)投诉,由劳动监察大队责令限期支付,逾期不支付的,可以请求加付赔偿金,赔偿金标准: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根据《关于实施<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若干规定》第十三条,投诉应当交投诉文书,书写投诉文书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投诉,由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进行笔录,并由
-
公司拖欠工资超过一年,这个时候可以申请怎样的赔偿甘肃在线咨询 2023-06-18申请劳动仲裁,用人单位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除在规定的时间内全额支付劳动者工资报酬外,还需加发相当于工资报酬百分之二十五的经济补偿金
-
拖欠工资超过多少天才能进行仲裁?宁夏在线咨询 2022-12-20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指用人单位无正当理由超过规定付薪时间未支付劳动者工资。不包括:用人单位遇到非人力所能抗拒的自然灾害、战争等原因,无法按时支付工资;用人单位确因生产经营困难、资金周转受到影响,在征得本单位工会同意后,可暂时过期支付劳动者工资,延期时间的最长限制可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根据各地情况确定。其他情况下拖欠工资均为无故拖欠。
-
工厂拖欠几个月的工资经过劳动仲裁可以申请多少经济赔偿啊青海在线咨询 2022-10-20如果你是与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可以持相关的劳动合同、工作证明、工资单据等证据材料到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然后根据仲裁结果到法院申请执行对方的财产。如果您是与老板个人建立的雇佣关系而不是劳动关系,可以持身份证、起诉书、合同、工作证明、工资单据等材料到法院起诉解决,然后根据法院的判决申请执行单位的财产。如果单位的财产被拍卖、变卖,员工的工资应该予以优先支付的。{VIEWLIST}公司除
-
公司拖欠工资离职就超过30天可以不可以?四川在线咨询 2022-11-091、用人单位违法拖欠工资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辞职,不需要提前三十天通知用人单位。 2、法律依据:《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