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没毕业交五险一金有什么影响吗
若大学尚未完成学业,则不得参与缴纳五险一金的法定程序。
未毕业的大专生是无法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与雇主确立合法的劳动关系的。
尽管有时会出现个别现象,即提前签署劳动合同,但严格来讲,该合同的起算日期应自大学毕业生之日起算。
换句话说,在尚未毕业前,即便已签订了正式的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也无法给予其缴纳五险一金的权益。
若是雇主之前已与申请人签署了具备法律效应的书面劳务合同,那么,此时便有权利向雇主提出缴纳五险一金的诉求。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所谓的“五险”,所指乃五类重要社保险种,具体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以及生育保险;而“一金”则特指住房公积金。
需明确的是,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及失业保险等三类保险,其所需缴纳费用由企业与个人共同承担,而工伤保险与生育保险全部由企业全额负责。
至于个人部分,实际上无需承担任何费用。
需要强调的是,“五险”乃是法定的必要待遇,而“一金”则并无此强制性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和个人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有权查询缴费记录、个人权益记录,要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供社会保险咨询等相关服务。个人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有权监督本单位为其缴费情况。
二、不交五险一金违法吗
依法依规缴纳五项社会保险及公积金乃是法定之义务。
通常而言,广为人知的社保即涵盖了各种不同类型的保险,如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以及工伤保险等。
需明确指出的是,社保与五种保险之间并非完全等同,因住房公积金同样被纳入到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之中。
因此,依照一般规律来看,我们通常所提及的五险一金实际上应包含全部的社会保险及公积金。
当前中国社会中五项社会保险被视为强制性的法律规定,必须依法缴纳;但对于公积金,则并未实施强制要求,作为用人单位来讲,仅向员工提供五险并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
这也就是说,尽管在某些福利待遇较为优厚的用人单位里,他们可能会为员工提供全面的五险一金,但许多企业为了控制运营成本,往往仅为员工提供五项社会保险,而忽略了公积金的缴纳。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2018修正):第一章 总 则 第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和个人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有权查询缴费记录、个人权益记录,要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供社会保险咨询等相关服务。\n个人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有权监督本单位为其缴费情况。
-
没毕业之前买五险有哪些影响
256人看过
-
没毕业为什么买不了五险一金
231人看过
-
五险一金停交多久失效有什么影响呢
218人看过
-
“五险一金”变“四险一金”有何影响
446人看过
-
五险一金交了1个月后不交了有什么影响
401人看过
-
被开除影响五险一金吗
448人看过
-
五险一金会影响应届毕业生身份吗贵州在线咨询 2024-03-09交了五险一金是否影响应届生身份需要根据情况而定:1、应届生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当年度毕业的应届生,缴纳五险一金是不影响应届生身份的;2、另一种是两年内未择业的高校毕业生,缴纳五险一金会失去应届生身份。主要指大学毕业生,应届毕业生是指在应该毕业的年份毕业的毕业生。在一些企业(校园招聘)及公务员考试中限招收应届毕业生,同时应届毕业生在另一方面意味着经验欠缺。
-
未毕业能不能交五险一金江苏在线咨询 2023-01-19一、不能。 二、没有毕业的大学生是无法和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可以提前签订劳动合同,但是合同开始应该从毕业时间开始。在没有毕业之前,单位也无法给员工缴纳五险一金。在校大学生的学籍和档案都在学校,在单位上班是属于实习性质的,单位无法给员工进行用工备案,所以也就不能按照《劳动合同法》和员工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也不能为员工缴纳五险一金。
-
上海五险一金离职后有没有什么影响重庆在线咨询 2022-03-18要看你在公司做了有多长的时间,有没有签劳动合同以及购买五险一金,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
-
本科没毕业能买五险一金不?青海在线咨询 2022-11-11没有毕业的大学生是无法和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可以提前签订劳动合同,但是合同开始应该从毕业时间开始。在没有毕业之前,单位也无法给员工缴纳五险一金。在校大学生的学籍和档案都在学校,在单位上班是属于实习性质的,单位无法给员工进行用工备案,所以也就不能按照《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和员工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也不能为员工缴纳五险一金。
-
五险一金交一年后后悔了有影响吗浙江在线咨询 2022-03-02没有什么影响的,五险一金是累计计算的。只是缴费年限少的话,退休金会相应的少一些的。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50岁为195、55岁为170、60岁为139,不再统一是120了)基础养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注:本人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