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可以对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的被执行人采取限制出境措施。
限制出境,指有权机关依法对入境的外国人、无国籍人或本国公民采取的阻止其离境的行为。限制出境制度旨在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以及公共秩序,《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五条被执行人不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人民法院可以对其采取或者通知有关单位协助采取限制出境,在征信系统记录、通过媒体公布不履行义务信息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措施。
我国《民事诉讼法》对限制被执行人出境的规定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一条对限制被执行人出境措施作了原则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执行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又进一步作了详细的规定,上述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程序的启动:
一般情况下,限制出境措施主要在申请执行人提出书面申请时采取,情况紧急等必要情况下,法院可依职权采取。
限制出境的对象。
不仅包括被执行人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法定代理人,而且还包括对债务履行有一定影响的直接责任人员。
限制出境的解除。
在限制出境期间,被执行人履行完全部义务的,执行法院应及时解除限制出境措施;被执行人提供充分、有效的担保或者申请执行人同意的,也可以解除限制出境措施。
-
被告人在哪些情况下会被限制出境,这与民事纠纷有关吗?
386人看过
-
怎么限制被告人出境
61人看过
-
在什么情况下民事纠纷可以被拘留?
180人看过
-
什么情况下被告不出庭
413人看过
-
被驱逐出境的情况有哪些?会被驱逐出境的情况?
318人看过
-
民事诉讼当事人被限制出入境吗
139人看过
法定代表人是指依法代表法人行使民事权利,履行民事义务的主要负责人(如公司的董事长、企业的厂长、经理等)。法定代表人的地位是由法律赋予的,其代表企业法人参加民事活动,并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更多>
-
欠款人一般什么情况会被限制出境?湖南在线咨询 2022-06-18法院可以对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的被执行人采取限制出境措施。限制出境,指有权机关依法对入境的外国人、无国籍人或本国公民采取的阻止其离境的行为。限制出境制度旨在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以及公共秩序,《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五条被执行人不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人民法院可以对其采取或者通知有关单位协助采取限制出境,在征信系统记录、通过媒体公布不履行义务信息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措施。
-
什么情况下被告人不出庭四川在线咨询 2021-12-03被告人可以在以下两种情况下不出庭,具体如下:1。民事诉讼被告不出庭:可以缺席审理和判决。2、刑事案件被告不出庭(仅针对刑事自诉或者公诉中犯罪嫌疑人未被拘留或者逮捕的情况):法院将被拘留或者中止审后继续审理。
-
中国公民在什么情况下不准出境?被限制出境的情形与法律后果有哪些重庆在线咨询 2022-01-23那么依据我国《出入境管理法》第十二条规定中国公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准出境:(一)未持有效出境入境证件或者拒绝、逃避接受边防检查的;(二)被判处刑罚尚未执行完毕或者属于刑事案件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的;(三)有未了结的民事案件,人民法院决定不准出境的;(四)因妨害国(边)境管理受到刑事处罚或者因非法出境、非法居留、非法就业被其他国家或者地区遣返,未满不准出境规定年限的;(五)可能危害国家安全和利益,国
-
证人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被限制出庭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3-11-13证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无法出庭作证的,人民法院可以准许其不出庭: (1)庭审期间身患严重疾病或者行动极为不便的; (2)居所远离开庭地点且交通极为不便的; (3)身处国外短期无法回国的; (4)有其他客观原因,确实无法出庭的。
-
什么情况会被限制出境,有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青海在线咨询 2023-06-15有下列情况会被限制出境: 1、未持有效出境入境证件或者拒绝、逃避接受边防检查的; 2、刑罚尚未执行完毕或者属于刑事案件的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的; 3、民事案件尚未了结,被法院禁止出境的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