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理超过上诉期限的劳动争议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5-07 15:30:58 339 人看过

部分当事人因各种原因延误了上诉期限,仲裁委员会应根据情况分别处理:

(1)无正当理由超过上诉期限的劳动争议,当事人将丧失上诉权,(二)《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当事人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原因申请仲裁超过规定期限的,“不可抗力”是指不可预见、不可避免和无法克服的情况。例如,由地震、洪水、火灾和其他现象引起的情况,或诸如战争或其他类似军事行动等社会现象,“其他合法原因”的范围非常广泛。例如,当事人不知道有仲裁委员会,并因延误或生病向其他部门提出上诉,或童工的法定代表人尚未确定。至于“理由”是否合法,应由仲裁委员会决定。(3)上诉期限届满时,还需要查明是否有上诉中止。如果扣除暂停时间后仍未超过上诉期限,仲裁委员会应依法予以受理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10日 10:09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不可抗力相关文章
  • 劳动争议调解的期限是什么?劳动争议调解期限如何确定
    劳动争议调解期限是指当事人和调解委员会申请和完成劳动争议调解必须遵循的时间。劳动争议调解期限有两种:一种是当事人申请调解的期限;另一种是调解委员会受理调解的期限。调解期限的规定是为了保证劳动争议能够及时得到处理,避免长时间的拖延。国务院《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和劳动部《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组织工作规则》对劳动争议调解期限作出了明确规定。根据《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调解委员会应当自当事人申请调解之日起30日内终止劳动争议调解;调解不成的,视为调解不成。《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组织工作规则》规定,当事人申请调解,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30日内,以口头或者书面形式向调解委员会提出申请,填写《劳动争议调解申请书》。
    2023-05-31
    124人看过
  • 如何解决劳动争议劳动争议怎么处理
    一、如何解决劳动争议?1、协商解决。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劳动纠纷问题直接进行协商,这不是必经程序,双方可以协商,也可以不协商,完全出于自愿。2、申请调解。当事人就已经发生的劳动纠纷向劳动纠纷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的程序。调解程序也由当事人自愿选择,调解协议不具有强制执行力,如果一方反悔,同样可以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3、仲裁处理。当事人将纠纷提交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进行处理的程序,如果想提起诉讼打劳动官司,必须经过仲裁程序,不能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4、诉讼解决。即我们平常所说的打官司。诉讼程序的启动是由不服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裁决的一方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后启动的程序。诉讼程序具有较强的法律性、程序性,作出的判决也具有强制执行力。二、劳动争议案件中的举证责任由于劳动争议案件的特殊性,在劳动争议仲裁、诉讼案件中,由于劳动关系既有平等性又有隶属性的特点,使得用人单位在举证方面处于天然的优势地位,所以为
    2023-02-11
    100人看过
  • 仲裁超期如何解决劳动争议
    一、仲裁超期如何解决劳动争议通过向人民法院提请诉讼来解决劳动纠纷。劳动仲裁委员会应当区别情况,分别处理:1.对无正当理由超过申诉时效的劳动争议,当事人就丧失申诉权利,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2.当事人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理由超过规定的申请仲裁时效的,仲裁委员会就会给予受理;3.申诉时效届满还要查明有无申诉中止的情况,如果扣除中止时间后不超过申诉时效的,仲裁委员会就会依法受理。二、申请劳动争议仲裁的必备材料有哪些1.劳动争议仲裁申请登记表原件1份;2.劳动争议仲裁申请书原件2份,按被申请人人数提交副本;3.申请人身份证复印件1份(新一代身份证请复印双面);4.被申请人注册登记资料复印件1份(打印之日起一个月内有效);5.申请人与被申请人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复印件1份(如劳动合同、暂住证、工作证、厂牌、工卡、工资记录、入职登记表、押金收据、处罚凭证、社保单、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证明等)。三、劳动
    2023-08-31
    291人看过
  • 劳动争议的处理方式,如何打劳动争议的官司
    一、劳动争议的处理方式处理原则:(1)在查清的基础上,依法处理劳动争议原则。(2)当事人在法律上一律平等原则。(3)着重调解劳动争议原则。(4)及时处理劳动争议的原则。劳动争议按照不同的标准,可划分为以下几种:1.按照劳动争议当事人人数多少的不同,可分为个人劳动争议和集体劳动争议。个人劳动争议是劳动者个人与用人单位发生的劳动争议;集体劳动争议是指劳动者一方当事人在3人以上,有共同理由的劳动争议。2.按照劳动争议的内容,可分为:因履行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因履行集体合同发生的争议;因企业开除、除名、辞退职工和职工辞职、自动离职发生的争议;因执行国家有关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工资、保险、福利、培训、劳动保护的规定发生的争议等。3.按照当事人国籍的不同,可分为国内劳动争议与涉外劳动争议。国内劳动争议是指中国的用人单位与具有中国国籍的劳动者之间发生的劳动争议;涉外劳动争议是指具有涉外因素的劳动争议。4
    2023-06-07
    78人看过
  •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如何确保劳动争议处理期限
    一、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如何确保劳动争议处理期限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劳动争议处理期限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
    2023-09-05
    152人看过
  • 如何理解劳动争议仲裁与劳动争议诉讼
    所谓劳动仲裁诉讼是指劳动争议仲裁和劳动争议诉讼两项专门解决劳动争议的法律制度。劳动争议仲裁是指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根据劳动争议当事人的请求,对劳动争议的事实和责任依法做出判断和裁决,并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一种劳动争议处理方式。劳动争议诉讼是指人民法院对当事人不服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的裁决或决定而起诉的劳动争议案件,依照法定程序进行审理和判决,并对当事人具有强制执行力的一种劳动争议处理方式。劳动争议仲裁和劳动争议诉讼的关系:劳动争议仲裁是劳动争议诉讼的法定前置程序,即“先裁后审”制,劳动争议当事人须首先将争议提交劳动仲裁机构进行仲裁。仲裁裁决后,如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应在收到裁决书后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未经仲裁而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收到仲裁裁决后,当事人未在十五日内起诉的,裁决发生法律效力,当事人应当履行该裁决,否则对方可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在十五日内起诉的,仲裁裁决不发
    2023-06-10
    131人看过
  • 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如何处理劳动争议?
    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有规定,劳动部制定了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工作规则,要求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调解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工作规则》第五条,调解委员会调解劳动争议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当事人自愿申请,依据事实及时调解;(二)对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三)同当事人民主协商;(四)尊重当事人申请仲裁和诉讼的权利。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怎样调解劳动争议?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接受调解申请,决定受理后即进入调解阶段,劳动部《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组织及工作规则》对调解委员会调解程序作了具体规定,其内容是,调解委员会按下列程序进行调解:(1)及时指派调解委员对争议事项进行全面调查核实,调查应作笔录,并由调查人签名或盖章;(2)调解委员会主任主持召开有争议双方当事人参加的调解会议,有关单位和个人可以参加调解会议协助调解,简单的争议,可由调解委员会指定1至2名调解委员进行
    2023-07-15
    279人看过
  • 劳动争议有哪些种类,如何处理劳动争议
    一、劳动争议有哪些种类劳动争议按照不同的标准,可划分为以下几种:1、按照劳动争议当事人人数多少的不同,可分为个人劳动争议和集体劳动争议。个人劳动争议是劳动者个人与用人单位发生的劳动争议;集体劳动争议是指劳动者一方当事人在3人以上,有共同理由的劳动争议。2、按照劳动争议的内容,可分为:因履行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因履行集体合同发生的争议;因企业开除、除名、辞退职工和职工辞职、自动离职发生的争议;因执行国家有关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工资、保险、福利、培训、劳动保护的规定发生的争议等。3、按照当事人国籍的不同,可分为国内劳动争议与涉外劳动争议。国内劳动争议是指中国的用人单位与具有中国国籍的劳动者之间发生的劳动争议;涉外劳动争议是指具有涉外因素的劳动争议,包括中国在国(境)外设立的机构与中国派往该机构工作的人员之间发生的劳动争议、外商投资企业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发生的劳动争议。4、按照劳动争议的客体
    2023-02-27
    140人看过
  • 劳动仲裁的期限是多久劳动仲裁期限超期如何处理
    一、劳动仲裁的期限是多久劳动仲裁期限超期如何处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期限期间为一年,仲裁期限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仲裁期限期间的限制,劳动者可随时提出仲裁申请。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超过仲裁期限只是表明了劳动者失去了“胜裁权”,不能通过仲裁的程序维护自己的权益,但是还有“胜诉权”即便超过仲裁的法定期限,劳动者也能就该劳动争议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期限期间为一年。仲裁期限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期限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二、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劳动争议案
    2024-01-14
    132人看过
  • 劳动争议投诉有用吗?劳动局如何处理?
    劳动争议去劳动局投诉有用,劳动争议的处理方式如下:一、协商解决。二、企业调解。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企业调解达成协议的,可以制作调解书。三、劳动仲裁。四、法院判决。导游劳动争议原告与被告旅行社劳动争议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的委托代理人XX被告的代理人XX出庭参加了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原告诉称:我于200X年X月X日到被告公司担任导游工作,双方于200X年X月X日签订合作协议书,但从内容上看,应视为劳动合同。在我担任导游期间,被告要求我交纳合作风险金X元,并垫付团费x元。我每月只能依靠带团提成维持生活,淡季时没有收入,被告从未向我支付过工资。现我诉至法院,要求:1、确认双方劳动关系于2007年8月底解除,2、被告向我支付拖欠200X年X月至200X年X月的工资,每月按730元计算及25%的经济补偿金X元。3、被告
    2023-07-11
    313人看过
  • 超过合同期限未续签劳动合同如何处理
    一、超过合同期限未续签劳动合同如何处理劳动关系的存在不以劳动关系的签订为必要条件。虽然我国劳动法要求,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必须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法》第十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是双方劳动关系的建立却不以劳动合同的签订为准,而是以用人单位的用工事实为准,也就是说,即便用人单位未及时和劳动者续签劳动合同,只要劳动者仍实际在用人单位上班,那么双方依然建立了劳动关系。(《劳动合同法》第七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劳动事实满一年,视为双方签订了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同时,为了促使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法》规定了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的诸多法律责任,如: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再如: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
    2023-06-04
    420人看过
  • 仲裁庭如何限制劳动争议的处理时间
    一、仲裁庭如何限制劳动争议的处理时间仲裁庭处理劳动争议的时间限制: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应当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结束。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可以延期并书面通知当事人,但是延长期限不得超过十五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三条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应当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结束。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可以延期并书面通知当事人,但是延长期限不得超过十五日。逾期未作出仲裁裁决的,当事人可以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时,其中一部分事实已经清楚,可以就该部分先行裁决。二、劳动争议仲裁申请书填写须知劳动仲裁申请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1.劳动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住所、通讯地址和联系电话,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和
    2023-12-11
    368人看过
  • 对超上诉期限的答辩状如何处理
    对超上诉期限的答辩状,人民法院会驳回《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七条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上诉的条件1、合格的上诉人和被上诉人。合格的上诉人是指依法享有上诉权的原第一审案件的当事人。2、必须在法定期限内上诉。上诉期间简称上诉期,是指法律规定的有效期限。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不服裁定的上诉期为10天,不服判决的上诉期为15天。上诉期间从第一审法院的裁判送达次日起算。诉讼参加人各自接收裁判的,从各自的起算日开始。共同诉讼人上诉期的计算,因共同诉讼的种类不同而不同。必要共同诉讼中共同诉讼人的上诉期应以最后一个收到裁判的共同诉讼人的上诉期来计算。因为在必要共同诉讼中,任何一个共同诉讼人在他的上诉期间内,都有提起上诉的权利。只有在共同诉讼中
    2023-04-29
    298人看过
  • 劳动争议仲裁中的上诉限制
    笔者认为,有必要对《解释》的规定进行进一步探讨,以明确劳动争议仲裁时效与诉讼时效的关系,切实保护劳动关系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笔者不作浅薄猜测,拟就劳动争议仲裁上诉期限与诉讼期限的关系与区别作一探讨,以期抛砖引玉,先在方家教书,劳动争议仲裁上诉时效与劳动争议诉讼时效的关系与区别。诉讼时效届满后,债权人无权强制债务人按照程序履行义务。诉讼时效届满后,权利人虽然可以提起诉讼,但其权利不受法律保护。因此,诉讼时效属于消灭时效。劳动争议诉讼时效是指劳动争议关系中的权益倡导者在法定期限内不行使权利的法律制度,即:,丧失请求人民法院强制债务人按照诉讼程序履行义务的权利。劳动争议仲裁上诉期限,是指劳动争议当事人为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的法定期限。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制度最早出现在7月31日国务院发布的《国有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第十六条,1987.因履行劳动合同
    2023-05-07
    354人看过
换一批
#犯罪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所谓不可抗力,是指合同订立后发生的,当事人订立合同时不能预见的,且不能避免和不能克服的导致合同不能履行或不能按期履行的客观现象。 不可抗力的范围包括以下三种情况: (1)自然灾害。如地震、台风、洪水、旱灾、海啸等。 (2)政府行为。... 更多>

    #不可抗力
    相关咨询
    • 劳动争议双方争议超过申诉时效如何处理?
      北京在线咨询 2022-11-11
      一些当事人由于种种原因而耽误了申诉时效,仲裁委员会应当区别情况,分别处理: 1、对无正当理由超过申诉时效的劳动争议,当事人就丧失了申诉的权利,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 2、当事人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理由超过规定的申请仲裁时效的,仲裁委员会应当受理。 3、申诉时效届满还要查明有无申诉中止的情况。如果扣除中止时间后不超过申诉时效的,仲裁委员会应依法受理。
    • 劳动仲裁超过期限如何处理
      湖北在线咨询 2021-10-31
      超过劳动仲裁时效的,劳动者可以通过诉讼维护自己的权益。 而且,如果仲裁时效期间存在时效中断或中止的情况,劳动者可以提供证据证明仲裁时效中止或中断,这样仲裁时效就会重新计算或中止,从中止原因消除之日起计算,可能不超过仲裁时效,仍然可以申请仲裁。
    • 超过的申诉时效怎么处理劳动争议
      甘肃在线咨询 2022-11-03
      一些当事人由于种种原因而耽误了申诉时效,仲裁委员会应当区别情况,分别处理: 1、对无正当理由超过申诉时效的劳动争议,当事人就丧失了申诉的权利,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 2、当事人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理由超过规定的申请仲裁时效的,仲裁委员会应当受理。 3、申诉时效届满还要查明有无申诉中止的情况。如果扣除中止时间后不超过申诉时效的,仲裁委员会应依法受理。
    • 超过退休年龄发生劳动争议是否可以劳动局处理,劳动争议应如何处理
      湖南在线咨询 2022-04-20
      超过退休年龄的职工,发生劳动争议,可 以劳动局处理,但是不能适用劳动法的。《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第一款第(二)项规定,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劳动合同终止。即在没有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劳动合同不得终止。一般情况下,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人员,应该依法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或者领取退休金时,与用人单位是劳务关系,在没有依法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或者领取退休金时,应该是劳动关系。 根据最高人民
    • 如何判断劳动争议处理的期限是最快的?
      重庆在线咨询 2021-11-10
      1、自争议发生之日起30日内可申请调解;调解期限为15天。 2、自争议发生之日起一年内申请仲裁;劳动仲裁期限为45天,特殊情况延长15天。 3、仲裁裁决送达之日起15日内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普通诉讼结案期限为60日,可以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