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议专门立法遏制群体性劳动争议多发势头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10 08:16:09 473 人看过

中国社科院近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劳动争议仍然是中国社会矛盾冲突数量最多的一个方面,领跑社会矛盾冲突排行榜。特别值得注意的是,1000人以上的群体性劳动争议事件多发频发,根据全国总工会的数据,前三季度这类大规模群体性劳动争议事件发生了52起。

专家指出,就劳动争议案件类型来看,约九成劳动争议是因用人单位未能遵守法定劳动基准造成的。当前我国劳动法律制度中重要领域单项法律缺位,应尽快出台劳动基准法,加大劳动监察力度,督促用人单位执行法律规定的最低劳动标准,从而有效遏制群体性劳动争议多发频发势头。

劳动争议领跑社会矛盾排行榜

中国社科院发布的《社会蓝皮书:2015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显示,前三个季度,各级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和仲裁机构共受理案件52.2万件,涉及劳动者72.1万人,同比分别增长5.6%和11.1%,共审结48.7万件,同比增长3.7%。

进入2008年后,劳动合同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相继出台,各地劳动争议数量呈现井喷态势。劳动报酬争议仍然高居各类案件首位,其中用人单位恶意不发劳动报酬所占比例有所下降,而加班费、年终奖、福利费等方面争议逐渐增多。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教师闫X博士说。

报告同时显示,由各种劳动争议引发的劳动者群体性事件数量有较大增长,事件焦点主要涉及工资(讨薪)、企业裁员和经济补偿、出租车运营争议、职工保险福利争议等问题。盘点2014年广受关注的劳动争议案件,东莞最大鞋厂少缴社保致上千员工大罢工、沃尔玛XX店关店解散员工引起劳动纠纷、王X诉上海某某劳动争议案争议的发生莫不与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工伤保险、劳动合同纠纷密切相关,而这些在我国均属法定劳动基准范围。

法定劳动基准是指法律规定的最低劳动标准,20年来我国劳动争议数量持续增长,主要原因是用人单位未能遵守法定劳动基准。安徽大学法学院教授李XX说,如果法定劳动基准得以切实执行,劳动争议数量将减少90%以上。

劳动监察弱化易诱发群体事件

我国劳动争议群体性事件频发,劳动基准未能得到很好落实,劳动监察弱化是重要原因。李XX介绍,劳动基准的执行一是靠工会内部监督,二是靠政府劳动监察的外部监督,但这两种主要监督机制均不能发挥有效作用。工会市场化转型迟迟未能实行,地方化劳动监察囿于地方利益亦遭到弱化,用人单位违法自然难以遏制。在用人单位劳动违法现象普遍存在的情况下,我国不得已采取个人维权,免费仲裁的办法,让劳动者通过劳动仲裁维护权益。

李XX指出,地方各级劳动行政部门不积极执行劳动基准法,这种现象有着很深的根源。在分税制下,各地方政府为招商引资,懈怠进行劳动行政执法。哪个地方严格执行劳动基准,就丧失了所谓的良好投资环境,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此外,地方化的社会保险制度也削弱了地方执法积极性,各地方主要关心本地居民社会保险,对于外来工社会保险问题则不太关心,目前一线大城市均存在这种心态。

劳动监察弱化很大程度上成为劳动者不满情绪积聚、发生群体性事件的诱因。李XX说,大部分劳动者不想因维权而丢了工作,往往会隐忍多年,不会轻易提起劳动仲裁。劳动者合法权益长期受到侵害,长期积累的不满在特定背景下会突然大规模爆发。比如去年广东省很多群体事件,均是因用人单位长期不缴纳社会保险所致。

应转变我国当前的劳动基准监察机制。执法部门须凌驾于地方利益之上,才能执行好劳动基准。李XX说,劳动基准的执行与否,事关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事关劳动关系和谐,事关社会稳定。劳动基准作为劳动关系的底线,不能由地方政府去守,应建立超脱于地方经济利益的监察机制。

出台劳动基准法加大违法成本

除劳动监察机制存在问题外,劳动法律制度不完善也是群体性劳动事件多发的重要原因。我国当前尚无统一的劳动基准法,法定最低劳动标准散见于诸多法律法规之中,如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工伤保险条例、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等。李XX说,法律的分散性导致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甚至是劳动仲裁和司法部门对劳动标准认识模糊,严重影响了劳动基准的执行和效能发挥。

劳动基准法在劳动法体系中处于最基础的地位,发挥着奠基石的作用,对于保障劳动者的生存利益有着极为重要的法律意义。虽然劳动法及相关基准性法规、规章相继出台,但是有关工时、工资、劳动安全卫生等内容的基准制度一直受到质疑,实施效果远未达到立法初衷。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林嘉教授说。

应尽快制定系统的劳动基准法。李XX指出,目前单个劳动基准立法已经为统一立法奠定了基础,国外和我国台湾地区的劳动基准立法提供了立法借鉴。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有50%以上劳动者进入城市就业。因此,我国制定劳动基准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均已具备。他同时建议,由于当前用人单位违法成本过小,在立法中需加大用人单位的违法责任和成本,以约束用人单位更严格地执行劳动基准,从而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0月23日 04:01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劳动争议调解相关文章
  • 劳动法专家总结劳动争议诉讼技巧
    劳动法律师结合办案经验,总结进行劳动争议诉讼时的几点举证技巧,以供参考:1、举证方在向法庭提出证据材料时,应向法庭说明该证据材料的来源、种类及欲证明之事实。2、证据材料为物证的,一般应提供原物。对于不宜直接提取的物证,或者易损坏、消失、变质、易燃、易爆物品等,可以提供该物证的照片、录像,或对该物证的检查笔录等。3、证据材料为书证的,应当提供原件。提供原件确有困难的,可以提交复制件、影印件、副本、节录本等。4、证据材料为检查笔录及鉴定结论的,应当提供原件。5、证据材料为视听资料的,应当提交未被剪辑、加工过的原始资料。6、证据材料为证人证言的,若该证言对案件事实的认定起关键作用,则作出该证言的证人为关键证人。关键证人应当到庭作证。关键证人出庭确有困难且经人民法院许可的,可以直接提交书面证言。7、证据材料有使用外国语言文字的,应由提供该证据材料的一方翻译成我国通用的语言文字。证据材料的翻译,应由
    2023-06-10
    432人看过
  • 三种特定群体劳动争议案件频发
    近年,劳动者维权意识增强及劳动者权益保护力度加大使得劳动案件出现井喷。海淀法院民一庭调研发现,从总体趋势来看,用人单位的行为在逐步规范,但对于下列三类特定群体,劳动者权益被侵害的现象仍较为突出。一是物业服务人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保安、保洁、电梯工、司炉工等大量物业类服务吸收了众多的进京务工人员。这类低收入劳动者由于自身年龄、文化层次、维权能力等多方面的原因,较容易成为权益被侵害的对象,相关劳动案件数量居高不下。诉讼中,劳动者一般都主张存在加班事实,但基于保安、电梯工、司炉工等职业的特点,单纯工作时间的经过并不能作为法院判断其加班事实是否存在的依据。在实务中,此类劳动纠纷出现时,往往不是一个劳动者单独进行起诉,而是在同一保安公司或物业公司工作的同龄或同乡工友一起提起诉讼。二是培训机构雇佣人员。由于培训机构运营不规范、培训机构监管制度不完善,受雇于培训机构的劳动者权益被侵害的现象近年来逐
    2023-06-05
    109人看过
  • 高温津贴政策不具有强制性专家建议立法明确
    好热啊!进入梅雨季节,连续的高温让江苏人如置身于“蒸笼”之中。这么热的天气里,比起绿豆汤、冰汽水,或许只有“高温费”才能让挥汗如雨的人们真正感受到清凉解暑。记者昨从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了解到,今年企业在岗职工夏季防暑降温费目前仍维持老标准,即从事室外及高温作业人员每人每月160元,非高温作业人员每人每月130元,全年按4个月计发。然而,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很多人却根本拿不到这笔钱——“高温费”最少520元昨日,记者从省人社厅了解到,今年企业在岗职工夏季防暑降温费尚未出台新政策,还是按2007年苏劳社劳薪[2007]18号文件执行。即:从事室外作业和高温作业人员每人每月160元,非高温作业人员每人每月130元。全年按4个月计发,高温费列入企业成本费用,并准予税前扣除。高温费可以按月发放,也可以一次性发放,但必须足额发放到职工手上。同时,一般不得以发放清凉饮料等实际物品冲抵掉。你能拿到吗?在南
    2023-05-03
    56人看过
  • 专家:建议国家建立事故赔偿
    交通事故损害赔偿
    一些家庭遭遇交通事故,肇事方当事人丧失赔偿能力,无法支付受重大事故伤害者巨大经济损失,造成受害方不能及时治疗致残死亡,或者使许多家庭为承担此笔医疗费或者支付赔偿款而欠债累累,甚至倾家荡产。省人大代表黄某某等人建议国家应该建立救助基金,妥善解决因交通事故而陷入困境的弱势群体。一是各级政府要设立重大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救助基金,完善救助制度。二是把社会民间慈善机构的救助力量引进来,作为补充救助机构。三是修改完善强制保险法规,提高理赔数额,从制度上解决理赔难题。相应地提高强制保险投保数额,相应提高强制保险赔偿总额到30万元(原为12.2万元),其中医疗费最高理赔额为10万元,伤残赔偿款最高理赔额为18万元,财产损失最高理赔额为2万元。
    2023-06-08
    493人看过
  • 连州市群体性劳动争议事件应急预案
    1.1目标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努力改善我市劳动关系,化解劳资矛盾,最大限度地防止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减少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的危害和影响,全力维护职工和企业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国务院信访条例》、《清远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相关法律法规
    2023-05-07
    369人看过
  • 建立劳动争议裁审对接机制
    日前,建湖县人民法院与该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探索建立裁审对接三项机制,有效化解劳动争议案件,实现三零效果。建立敏感案件先调机制,进企服务零误差。该院对特殊劳动争议案件实行调解前延制度,法院提前介入仲裁阶段先行调解,源头化解可能引发不稳定因素的劳动争议案件。健全召开联席会议机制,促进裁审零距离。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对案件的裁审衔接、证据认定等相关问题共同研究,互相通报裁审办案情况,统一裁审法律适用尺度和标准。强化特殊案件通报机制,确保诉裁零对接。仲裁委对于10人以上劳动争议案件,在立案后3天内向法院进行通报。法院在收到不服仲裁裁决案件后,及时向仲裁委通报案件情况。
    2023-04-22
    490人看过
  • 钦州开展“百日行动”遏制交通事故多发势头
    10月25日,钦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在钦州市汽车总站开展了以预防特大交通事故为主题的百日行动宣传活动。据了解,此次开展预防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百日行动,强化路面管控,加强客运车辆管理,狠抓农村道路特大事故预防这个薄弱环节,全力遏制交通事故多发的势头。此次行动从9月21日开始,至12月31日结束,全市交警全员上路执勤,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交通安全集中整治,将最大限度地把警力、警车、测速、酒精检测仪和其他执法装备都投入到路面管理,充分依靠固定、流动电子警察的取证,形成对客运车辆全方位的管控覆盖,让客运驾驶人在营运过程中时时感到处于交警的监控管理中,每月民警们要深入辖区所有客运企业,与客运企业法人、安全管理人员、车主、驾驶人开展四见面活动,并对出站客运车辆进行检查,坚决杜绝超员等问题。同时,根据辖区农村赶场的特点和农村群众红白喜事集中出行的规律,最大限度地合理调整勤务,重点加强对农村道路上短途客车超员,低
    2023-06-08
    177人看过
  • 建议国家建立事故赔偿保障制度:专家观点
    一些家庭遭遇交通事故,肇事方当事人丧失赔偿能力,无法支付受重大事故伤害者巨大经济损失,造成受害方不能及时治疗致残死亡,或者使许多家庭为承担此笔医疗费或者支付赔偿款而欠债累累,甚至倾家荡产。省人大代表黄某某等人建议国家应该建立救助基金,妥善解决因交通事故而陷入困境的弱势群体。一是各级政府要设立重大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救助基金,完善救助制度。二是把社会民间慈善机构的救助力量引进来,作为补充救助机构。三是修改完善强制保险法规,提高理赔数额,从制度上解决理赔难题。相应地提高强制保险投保数额,相应提高强制保险赔偿总额到30万元(原为12.2万元),其中医疗费最高理赔额为10万元,伤残赔偿款最高理赔额为18万元,财产损失最高理赔额为2万元。《国家赔偿法》修改建议国家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建立已经成为学界的共识。至于如何在《国家赔偿法》中规定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学界则有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可以对《国家赔
    2023-07-02
    147人看过
  • 专家建议修订广告法
    中国每年死于烟草相关疾病的患者超过100万,但烟草广告却在借助新媒体不断吸引新的消费者。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21日在京召开了揭露烟草营销新动向信息交流会,对烟草业利用国内现有法律漏洞,在网站等新兴传播媒介上进行广告营销的手段进行解析。今年5月31日世界无烟日的主题是:禁止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在信息交流会上,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李彤表示,烟草业的新媒体营销攻势已经逐渐从互联网渗透至手机,各种烟草企业的微信账户以及手机应用软件会定期向消费者手机发送烟草广告,使得消费者的生活无时无刻不充满烟味。李彤介绍,烟草业通过在互联网上展示其捐助公益事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所谓善举,来洗白形象,实质上是直接或间接地推销烟草制品或促进烟草使用。《广告法》第十八条规定:禁止利用广播、电影、电视、报纸、期刊发布烟草广告。禁止在各类等候室、影剧院、会议厅堂、体育比赛场馆等公共场所设置烟草广告。原国家控烟办主任杨功
    2023-06-07
    467人看过
  • 专家建议立法强制公开重点污染源信息
    重污染企业排污口在哪?公众有权知道。9月5日,《广东省环境保护条例(建议稿)》评估会召开,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肖某某、省政府和省环境保护厅代表、省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专家和环保咨询专家等出席会议,对由XX大学、YY学院、ZZ学院三个高校地方立法研究评估与咨询服务基地提出的条例建议稿进行评估。会上,环境信息的公开成为讨论热点,多位专家认为目前环保工作的内部监督效果有限,需要引入更多外部监督,通过信息公开加强公众监督和参与。暨南大学建议稿认为在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公布名单之日起一年内,重点排污单位应当于每季度第一周之内在其所在地主要媒体、单位网站、相邻社区以及敏感点如实公布其污染物排放情况和所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等环境信息,并将向社会公布的情况报环境保护部门备案。充分的监督可以发现问题,但若处罚力度不够,效果就大打折扣,违法成本低是环保领域的老问题,对此多数专家提倡一定要重罚,处罚制度要更细致规范。广东
    2023-04-24
    92人看过
  •  劳资纠纷处理办法:专家建议
    解决劳动争议有四种途径: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协商和调解适用于劳动争议规模较小的情况。如果当事人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则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如果调解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可以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对裁决不服的当事人可以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因此,答案为:劳动争议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四种方式解决。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解决:1.协商解决: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进行协商,也可以请求工会或第三方共同参与协商,达成和解协议。2.调解。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不能达成和解协议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3.仲裁。不愿调解、十五日内未达成调解协议的或者一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后在协议约定期限内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4.诉讼。劳动纠纷解决方法劳动纠纷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因劳动报酬、
    2023-10-25
    405人看过
  • 思考劳动争议难以有效遏制的原因
    思考一:劳动争议处理仲裁前置,分流不畅,是导致当前仲裁案件严重积压最主要的体制性因素。《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立法过程中,各界针对一裁两审体制弊端,呼吁建立案件合理分流、或裁或审的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建议未被采纳,使得劳动争议处理体制性问题未能从法律层面得到解决。面对当前集中高发的劳动争议态势,仲裁压力越来越大,案件严重积压,局面十分尴尬,体制弊端暴露无遗。思考二:裁审关系不畅,资源重复浪费,其根源既在体制,也在机制。先裁后审的体制,使仲裁裁决不具终局效力,案件进入诉讼必重新审理,资源浪费不可避免;加之仲裁和法院在法律适用上的不同步,极易造成裁审结果大相径庭。一裁终局制度,意在通过一次裁决快速解决小额劳动争议,减少审理环节,节约司法资源。但制度设计的缺陷,使环节没减少,反而更复杂。不服终局裁决的案件,需要两级法院分别适用不同程序进行审理,实践中冲突不断。适用普通民事诉讼程序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程
    2023-06-10
    138人看过
  • 专家建议刚性需求者巧买房
    为未成年子女买房,全款购房再进行抵押消费贷款据调研数据分析,当前50%的未成年学生家长看好未来房产的长期升值潜力,考虑为孩子购房,但主要顾虑在于:当前购房标的额已经较大,手头有余钱的情况下也等于将沉淀大笔资金来进行中长期的投资。建议这类型客户,全款购房更为划算,一来未来一旦需要流动资金,可将房产抵押消费贷款来进行融资;二来未来房产升值,贷款额度势必也将更多,更利于进行其他的投资。为父母养老买房,两代人联名贷款,提前还款计划要周全据调研数据分析,当前30%左右的中年人有为父母购买养老房的需求,但是主要困难在于持有期间的还款压力更大。建议这类型客户,可与父母联名购房,父母的退休金也可在前期用来冲抵月供,未来做好较为周全的提前还款计划。
    2023-06-10
    396人看过
  • 专家建议劳动者注意预防职业病
    劳动者面对职业病威胁时应懂得依法维权。首先,在从事有职业病危害的工作前,要主动要求接受职业病危害培训,在工作中认真防护;其次,进行定期体检,可以及时发现职业病尽快治疗,避免酿成大病。最后,结束工作时也要进行体检,确定工作期间是否染上了职业病,以依法得到职业病危害赔偿。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我国是职业病危害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在从事有职业病危害行业的劳动者中,许多人都没有进行过健康体检、作业场所检测等卫生服务。日前有关专家提醒,劳动者在务工时应警惕作业场所环境条件,如果患上职业病要懂得依法进行维权,而不要自认倒霉。申请职业病诊断时应当提供职业史、既往史、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工作场所历年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资料,以及诊断机构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用人单位应当按照诊断机构的
    2023-06-05
    263人看过
换一批
#民事调解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劳动争议调解是指在劳动争议发生后,由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对争议进行调解的过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通常由用人单位或工会组织派代表组成,也可以由第三方机构组织成立。 在调解过程中,律师可以作为调解员参与调解过程,为当事人提供法律帮助和指导,帮助当... 更多>

    #劳动争议调解
    相关咨询
    • 在群体性劳动争议中劳动者可以相互作证吗群体性劳动争议仲裁的种类
      广西在线咨询 2022-03-03
      群体性劳动争议中劳动者可以相互作证。10人以上的,属于集体案件,可以委托2到3人作为代理人参加仲裁活动。《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第六条发生争议的劳动者一方在十人以上,并有共同请求的,劳动者可以推举三至五名代表人参加仲裁活动。《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民事诉讼证据有以下几种:(1)书证。凡是用文字、符号、图画在某一物体上表达人的思想,其内容可以证明待证事实的一部或全部的,称为书证。(2)物证。凡是用
    • 群体性劳动争议的特点是什么?
      广东在线咨询 2022-04-10
      群体性劳动争议的特点: 涉及人数多,范围广; 社会影响大,关注度高; 如不及时处理有可能酿成重大事件,对于企业、地区声誉较大的负面影响。 事实上,专业的说法,把群体性劳动争议分为两种: (1)集体争议。职工一方当事人人数为10人以上,有共同争议理由的。 (2)团体争议。工会与用人单位因签订或履行集体合同发生的争议。 第一种说明企业的某一局部行为对广大职工造成了普遍的侵害,需要格外重视,并且在仲裁审
    • XX专家总结劳动争议诉讼技巧
      青海在线咨询 2022-10-21
      劳动法律师结合办案经验,总结进行劳动争议诉讼时的几点举证技巧,以供参考:1、举证方在向法庭提出证据材料时,应向法庭说明该证据材料的来源、种类及欲证明之事实。2、证据材料为物证的,一般应提供原物。对于不宜直接提取的物证,或者易损坏、消失、变质、易燃、易爆物品等,可以提供该物证的照片、录像,或对该物证的检查笔录等。3、证据材料为书证的,应当提供原件。提供原件确有困难的,可以提交复制件、影印件、副本、节
    • 劳动者解决劳动争议的专门途径有哪些
      河北在线咨询 2022-11-03
      劳动者解决劳动争议的途径: 一、劳动争议调解。 二、劳动争议仲裁,仲裁也称公断。仲裁作为企业劳动争议的处理办法之一,是指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依法对争议双方当事人的争议案件进行居中公断的执法行为。 三、劳动争议诉讼。
    • 群体性劳动争议都有哪些方面的构成
      青海在线咨询 2022-05-07
      群体性劳动争议的特点: 涉及人数多,范围广; 社会影响大,关注度高; 如不及时处理有可能酿成重大事件,对于企业、地区声誉较大的负面影响。 事实上,专业的说法,把群体性劳动争议分为两种: (1)集体争议。职工一方当事人人数为10人以上,有共同争议理由的。 (2)团体争议。工会与用人单位因签订或履行集体合同发生的争议。 第一种说明企业的某一局部行为对广大职工造成了普遍的侵害,需要格外重视,并且在仲裁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