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少年团伙性犯罪
青少年犯罪行为共五种类型:
1、从属性犯罪。青少年由于思维尚不成熟及社会经验的不丰富,容易成为成人犯罪时控制的对象,并且青少年由于对好坏的识别能力差,在作案时处于一种死心塌地的从属地位。例如17岁的骆某在与成年人李某所进行的盗窃活动中,一次又一次的充当“放风”的角色,事后未得任何赃物,但仍心于情愿地去做,仅因为李某平时给他买两碗面条,在他不顺心时说两句安慰的话。为了这个简单的原因,骆某甚至两三个月回家,与李某吃住在一起,连续做案十余次。
2、团伙性犯罪。青少年以一定的特征如地域、性格、年龄、同学等形式一个个的团伙,经常聚在一起,形成一附和,或碍于情面不好推辞共同作案。团伙犯罪的一大特征就是“一个老鼠坏一锅汤”,一个人带坏一群人。例如徐某等四人合伙抢劫一案,除徐某外其余三人都是在校学生。先是由徐某提出去打某某,在打人过程中又由徐某提议发生了抢劫他人财物的行为。三名学生被捕入狱后,很是后悔,认识到不该和徐某这样的人混在一起。
3、报复型犯罪。有些青少年在受到不公正待遇后,或因处理不及时,或因对处理结果不能理解,就采取同样的手段去对付别人,从而走上犯罪道路。例如在校生雷某在自己和同学遭到社会流氓殴打,并被抢走钱物,自己学校、,派出所报告又未得到及时处理后,出于一种报复心理,去打别人,抢夺别人财物和,从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毁了自己的前程。再例如17岁的卢某上学时被校警殴打,虽然学校及时进行了处理,但卢某认为处理不当,辍学后,携带木棍,到校将校警打伤。
4、冲动型犯罪。青少年由于心理的不成熟,不易控制自己的情绪,遇事不够冷静,往往做出一些事后自己也感到后悔的事,例如17岁的杀人犯赵某,由于骑车与他相撞,在遭到殴打和辱骂后,失去理智,掏出随身所带的水果刀,连砍数刀,致人死亡。被判无期后,深感后悔,希望用自己的例子教育别人。
5、无知型犯罪。这一类型的青少年罪犯缺乏最基本的常识,甚至入狱后,对自己的罪行仍不能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例如抢劫犯胡某骑车与他人相撞,要求赔偿未得逞后,就强行抢走他人钱物,并始终认为自己的行为是正当行为,再例如抢劫犯李某认为找别人要点东西,不给打两拳没什么大不了的,甚至认为自己是正大光明的找人要,又不是偷偷摸摸地去偷,怎能算犯罪。此外还有一部分青少年由于对性生理方面的知识不了解,出于对性神秘的向往而走上犯罪道路,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1]
青少年团伙性犯罪的详细内容是怎么样的?青少年还是一个心智不成熟的时期,所以自己的行为举止非常容易受到周围的环境影响,一般青少年团伙性犯罪就是行为人之间因为同学关系等不好推辞,所以只要有人说要实施一个行为,便都会跟着一起实施。
-
青少年团伙性犯罪共五种类型
172人看过
-
防治青少年团伙犯罪的思考
341人看过
-
青少年犯罪团伙的判刑问题
332人看过
-
犯罪团伙中的青少年如何被判刑
144人看过
-
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内容是哪些
321人看过
-
如何预防青少年性犯罪,怎样防范青少年性犯罪
156人看过
-
比如青少年团伙性犯罪的量刑标准是哪些?澳门在线咨询 2022-12-16犯罪者出于什么原因犯罪,其相应的罪行应该得到怎样的处罚这些问题都可以在刑事案例中找到答案,认真研读刑事案例是了解刑事法律最为直观的一种方法。
-
青少年犯罪团伙怎么判刑,2023最新的规定广东在线咨询 2023-11-15法律分析 青少年犯罪团伙的判刑规定为,如果是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青少年,则应当根据法律规定定罪量刑,如果是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和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青少年,则在构成特定罪名的时候应当判刑,但是都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
青少年犯罪团伙怎么判刑量刑怎样加重罪情青海在线咨询 2022-07-08青少年团伙犯罪根据犯罪嫌疑人在犯罪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分别确定主犯和从犯。主犯承担全部罪责,从犯从轻减轻处罚。未成年人在量刑时应当从轻减轻处罚。
-
青年犯团伙未遂罪能判多少年澳门在线咨询 2022-10-24建议委托律师到看守所会见犯罪嫌疑人认真了解整个案件的具体经过以及了解其对侦查机关的供述等。根据犯罪的情节及时为其提供法律帮助、申请取保候审;等案件到了检察院、法院的时候,辩护律师可以去调取侦查机关所指控的本犯罪嫌疑人及其他同案犯的口供、物证等相关证据,做深入研究后拟定好辩护方案,开庭的时候确定好为被告做无罪、罪轻、减轻、免除刑罚或者缓刑的辩护,维护被告的最大权益。
-
详细内容:的额是多少?...香港在线咨询 2022-10-05一、精神损害赔偿名誉侵权通常很难直接造成经济方面的损失,但会对受害人的精神造成很大的影响。在人云亦云,网络传播速度极快的年代,诽谤造成的影响无法预计。对于受害人名誉利益损害可以通过判令侵权人采取消除影响、恢复名誉的适当措施予以救济,但当采取这些措施不足以完全恢复受害人的名誉时,就应当把名誉利益损害纳入精神损害赔偿的范畴。根据有关司法解释,只有当侵害名誉权行为致人精神损害,造成严重后果的,受害人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