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调岗降职不降薪,如果与劳动者协商达成一致的,劳动者可以遵守该约定,但是该项变更需要采用书面形式确定下来;如果劳动者不同意的,则可以拒绝;双方产生争议的,则可以申请调解、申请仲裁或者依法起诉解决。
一、公司换岗位是否可以不同意
公司换岗位可以不同意。因为公司强制调岗属于违法。根据相关的法律条例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变更后的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所以公司要调换劳动者岗位的,需要和劳动者达成一致并签订书面形式的合同。
二、不同意调岗可以理赔吗?
在工作中我们通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就是工作得好好的被单位调岗的情况,由于被单位调岗的关系,自己要去面对新的工作,要去学习新的技能,且工资可能也不如原来的多。所以很多劳动者就不同意调岗,单位因此辞退了他,那么劳动者不同意调岗被辞退可以要求赔偿吗?一般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签订劳动合同的时候,会对工作岗位进行约定,单位若想调动你的岗位,必须经过你的同意,否则视为违约。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变更工作岗位属劳动合同的变更,如果没有达成一致意见,你有权利拒绝调岗。要是劳动者因为不同意调岗而被单位给辞退了的话,可以拿着相关工作证据,可以申请劳动争议仲裁解决,劳动者是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来为自己争取一定的经济赔偿,弥补自己的损失。
三、公司单方面调岗怎么办
公司单方面调岗的,劳动者可以到劳动局申请仲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劳动者不能适应当时的工作岗位的,用人单位可以与劳动者协商调动岗位,单方面调岗是违法的。调岗降薪属于劳动合同内容的变更,必须遵循协商一致的原则,用人单位若强行调岗降薪则是非法的。
如果用人单位不能与劳动者就调岗降薪达成一致的,用人单位可以在提前1个月通知劳动者后,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并按照劳动者工作年限支付经济补偿金。变更劳动合同,须经双方协商一致。一方发出变更的要约,一方发出承诺,双方合意,以书面形式变更。但现实情况是,用人单位因为不满劳动者的工作表现,提出变更,通过调岗达到调薪的目的,在劳动者不同意调岗的情况下,用人单位通过此手段逼迫劳动者辞职。
-
不同意降薪调岗怎么办
256人看过
-
孕期被调岗降薪怎么办,孕期调岗降薪是否合法
473人看过
-
员工调岗降职降薪相关内容
125人看过
-
调岗降职不降薪是否可以要求赔偿
324人看过
-
什么是调岗降薪
372人看过
-
公司调岗降薪会降下去么
170人看过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可根据生产经营情况调整劳动者工作岗位的,经审查用人单位证明生产经营情况已经发生变化,调岗属于合理范畴,应支持用人单位调整劳动者工作岗位。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中未约定工作岗位或约定不明的,用人单位有正当理由,根据生... 更多>
-
-
调岗后怎么降职降薪湖南在线咨询 2022-04-09调岗后降职降薪如何维权: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劳动合同法司机解释的规定,如果公司单方面调岗降薪的,如果您也不同意,则您最好在一个月内就提出书面的异议,并保留相关的异议证据,否则很可能就视为您默认同意了。另外,如果公司是按照降薪之后的工资来发放,您也应及时的向公司提出支付工资差额的通知书,并保留该相关证据。如果到时公司还是不改正,您可以要求公司赔偿。另外,如果公司到时将您辞退了,则可以主张违法解除赔偿金
-
降薪降薪调岗甘肃在线咨询 2022-05-16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除非单位有法定理由或者双方协商一致,单位才能实施调岗。如果未取得一致,那么单位没有法定理由就不得强行调岗。 可以选择这样两种维权途径: 一、可以申请劳动争议仲裁,要求恢复原岗位。 二、如果单位在劳动者不到新岗位时拒不安排岗位、停发薪水的话,按照《劳动合同法》第46条的规定,在这种情况下辞职单位应当支付经济补偿。经济补偿金的标准,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6
-
降职降薪可以辞职吗,如何调岗降薪四川在线咨询 2022-05-02调岗后降职降薪如何维权: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劳动合同法司机解释的规定,如果公司单方面调岗降薪的,如果您也不同意,则您最好在一个月内就提出书面的异议,并保留相关的异议证据,否则很可能就视为您默认同意了。另外,如果公司是按照降薪之后的工资来发放,您也应及时的向公司提出支付工资差额的通知书,并保留该相关证据。如果到时公司还是不改正,您可以要求公司赔偿。另外,如果公司到时将您辞退了,则可以主张违法解除赔偿金
-
调岗降薪的具体方法安徽在线咨询 2022-07-09按相关法律限定,调岗降薪隶属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训练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就隶属劳动仲裁范围,如果不隶属前述情形的,但是符合法律限定的其它情形的,都是能够进行劳动仲裁的。相关法律限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换、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