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损害赔偿可以仲裁吗仲裁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2-04 19:33:32 444 人看过

人身损害赔偿不可以仲裁。因为申请仲裁得有事前的约定或者事后达成一致的意见。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二条“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的规定,不允许当事人将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提交仲裁解决。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不属于仲裁适用范围,只能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一、房屋租赁纠纷处理方法

1、协商解决

协商不成的,申请仲裁解决或者民事诉讼解决

2、申请仲裁

仲裁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发生合同纠纷或其他财产权益纠纷时向仲裁委员会申请解决纠纷的一种法定方式。当事人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的,应当双方自愿,并事先在合同中约定或事后达成仲裁协议。若事先在合同没有约定,事后双方当事人又没有达成仲裁协议的,一方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将不予受理。

若双方当事人事先在合同中已有约定,或者事后已达成仲裁协议的,一方向法院起诉,法院也将不予受理。仲裁具有司法行为的效力,一旦判决书生效,当事人不得再以同一纠纷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3、民事诉讼

若当事人在房屋租赁合同中约定诉讼方式解决或者在纠纷发生后没有达成仲裁协议的,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租赁当事人违反相关规定,致使租赁合同无效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租赁当事人一方未履行相关法律规定的义务,致使租赁合同解除的,未履行规定义务的一方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造成另一方或者第三人财产损失、人身伤害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二、租赁合同产生纠纷是否可以断水断电

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是否因租房合同产生纠纷,出租人是否可以断水断电。是否可以断水断电应以签订的合同约定为准。如果产生纠纷建议通过诉讼的方式解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三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民事诉讼,适用本法的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二条的规定,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0月06日 16:34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损害赔偿相关文章
  • 人身损害需要劳动部门仲裁吗
    防卫过当损害赔偿
    人身损害不可以仲裁。《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二条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因此,不允许当事人将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提交仲裁解决。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不属于仲裁适用范围,只能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一、人身损害赔偿纠纷的种类1、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纠纷;2、铁路旅客运输损害赔偿纠纷;3、水上旅客运输损害赔偿纠纷;4、航空旅客运输损害赔偿纠纷;5、航空器对地、水面上第三人损害赔偿纠纷;6、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纠纷;7、工伤事故损害赔偿纠纷;8、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职务侵权纠纷;9、雇员受害赔偿纠纷;10、雇佣人损害赔偿纠纷;11、产品责任纠纷;12、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纠纷;13、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纠纷;14、地面(公共场所)施工损害赔偿纠纷;15、建筑物、搁置物、悬挂物塌落损害赔偿纠纷;16、堆放物品倒塌损害赔偿纠纷;17、动物致人损害赔偿纠纷;1
    2023-04-02
    69人看过
  • 被裁员没有赔偿可以仲裁吗
    一、被裁员没有赔偿可以仲裁吗1、被裁员没有赔偿可以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向当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2、法律依据:(1)《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适用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2)《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条,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提起
    2023-06-12
    331人看过
  • 仲裁是否可以用于约定侵权损害赔偿?
    侵权损害赔偿可以约定仲裁。我国法律规定,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但下列纠纷不能仲裁:(一)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二)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侵权损害赔偿标准侵犯人身的,一般赔偿:1、医疗费,根据医疗机构出具的收款凭证进行确定;2、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3、交通费,根据受害人及其必要的陪护人员因就医或者转院治疗实际发生的费用计算;4、护理费以及住宿费等。侵犯财产的,赔偿财产损失。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仲裁法》第二条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
    2023-07-06
    331人看过
  • 可以做人身侵权仲裁吗
    当事人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应当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议,如果双方达成了仲裁协议的,可以申请仲裁解决人身侵权纠纷。一、转让债务纠纷如何应对处理转让债务纠纷的方式:1、协商。合同当事人在友好的基础上,通过相互协商解决纠纷,这是最佳的方式。2、调解。合同当事人如果不能协商一致,可以要求有关机构调解。3、仲裁。合同当事人协商不成,不愿调解的,可根据合同中规定的仲裁条款或双方在纠纷发生后达成的仲裁协议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4、诉讼。如果合同中没有订立仲裁条款,事后也没有达成仲裁协议,合同当事人可以将合同纠纷起诉到法院,寻求司法解决。二、合同纠纷应该如何处理合同纠纷处理方式如下:1、和解。和解是指当事人因合同发生纠纷时可以再行协商,在尊重双方利益的基础上,就争议的事项达成一致,从而解决纠纷的方式。和解是当事人自由选择的在自愿原则下解决台同纠纷的方式,而不是合同纠纷解决的必经程序。当事人也可以不经协商和解
    2023-06-25
    394人看过
  • 人体损害赔偿案件能不能仲裁
    一、人体损害赔偿案件能不能仲裁人体损害赔偿案件不能仲裁。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二条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的规定,不允许当事人将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提交仲裁解决。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不属于仲裁适用范围,只能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二、人体损害赔偿标准是多少人体损害进行赔偿的相关标准包括有:1.医疗费根据医疗机构出具的医药费、住院费等收款凭证,结合病历和诊断证明等相关证据确定;2.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3.残疾赔偿金根据受害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或者伤残等级,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标准,自定残之日起按二十年计算。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
    2023-06-15
    146人看过
  •  人体损害赔偿能否通过仲裁解决?
    在人身侵权纠纷中,如果双方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则可以通过仲裁解决财产纠纷。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等人身纠纷和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不能申请仲裁。在人身侵权纠纷中,如果双方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则可以通过仲裁解决财产纠纷。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等人身纠纷和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不能申请仲裁。 仲 裁 范 围 : 人 身 侵 权 能 否 仲 裁 ?根据《仲裁法》第三条,下列纠纷不能仲裁: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以及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因此,侵权纠纷一般是能够仲裁的,但当事人必须达成仲裁协议。没有仲裁协议的情况下,仲裁委员会将不予受理。在2022年,当事人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应当双方自愿,
    2023-10-02
    292人看过
  • 狗咬人赔偿争议仲裁可以吗?
    狗咬人赔偿是可以申请仲裁的,一般是在双方协商不好的情况之下可以实施;申请仲裁的流程是:(一)、提出仲裁申请这是仲裁程序开始的首要手续。各国法律对申请书的规定不一致。在我国,〖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规定〗规定:当事人一方申请仲裁时,应向该委员会提交包括下列内容的签名申请书:a、申诉人和被诉人的名称、地址。b、申诉人所依据的仲裁协议。c、申诉人的要求及所据的事实和证据。申诉人向仲裁委员提交仲裁申请书时,应附具本人要求所依据的事实的证明文件,指定一名仲裁员,预缴一定数额的仲裁费。如果委托代理人办理仲裁事项或参与仲裁的,应提交书面委托书。(二)、组织仲裁庭根据我国仲裁规则定,申诉人和被申诉人各自在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名册中指一名仲裁员,并由仲裁委员会主.席指定一名仲裁员为首仲裁员,共同组成仲裁庭审理案件;双方当事人亦可在仲裁委员名册共同旨定或委托仲裁委员会主.席指定一名仲裁员为独任仲裁员,成立
    2023-04-19
    72人看过
  • 裁员不赔偿走仲裁一定可以吗
    可以申请劳动仲裁的。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如果用人单位合法裁员的,应该根据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来计算并支付经济补偿金。如果用人单位未足额支付经济补偿金的,劳动者可以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向当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一、解除劳动合同什么情况下能得到补偿呢用人单位除按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的情形无需支付经济补偿金外,其它情况根据解除的原因不同,赔偿的方式是不一样的。1、如果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合同,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这里所称的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按应发工资计算。2、如果单位没有正当合法理由单方辞退,需要按上面标准支付双倍的赔偿金。二、劳动合
    2023-03-15
    475人看过
  • 侵权损害赔偿是否适合仲裁?
    侵权损害赔偿是可以适用仲裁的相关规定的,但是仅限合同纠纷以及财产损害纠纷的情形;人身群纠纷不能适用仲裁。我国《民法典》规定,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侵权损害赔偿的范围侵权损害赔偿的范围,侵权人因侵权行为而承担损害赔偿的限度。在中国,具体有三种情形:1、侵害他人财产造成损失的,其损害赔偿的一般原则是全部赔偿原则,即财产损害赔偿的数额以侵权行为所造成的损失为限,其财产损失按照损失发生时的市场价格或者其他方式计算。2、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财产损失的,按照被侵权人因此受到的损失赔偿;被侵权人的损失难以确定,侵权人因此获得利益的,按照其获得的利益赔偿;侵权人因此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被侵权人和侵权人就赔偿数额协商不一致,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赔偿数额。3、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住宿费、交通费、住院
    2023-08-01
    323人看过
  • 劳动仲裁赔偿要交多少税,劳动仲裁赔偿可以不交吗
    劳动仲裁赔偿金需要缴税。1、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是行政法规税法规定的义务。法院属于司法执法。不是行政执法。法院判企业支付工资,企业执行司法程序按判决书支付工资。同时企业又必须执行税务行政法规,支付工资时代扣个人所得税。这是企业执行必须执行的两个法。即执行司法法规和执行行政法规。2、不能司法执法代替行政执法。通俗的说就是法院判决支付工资,税法规定支付工资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所以有法院和税务局两个部门。司法执法和行政执法。不支付工资法院可以判你支付工资。不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税务局执行“扣缴义务人应扣未扣,应收未收税款的,由扣缴义务人缴纳应扣未扣,应收未收税款以及相应的滞纳金或罚款。”一、在网上申报个税的具体操作流程(一)登录当地税务部门的官方网站,点击进入个税申报;(二)点击个税申报,填写个税报表,生成申报数据;(三)对表格进行检查,确认无误之后点击提交。《个人所得税法》第十一条居民个人取得综
    2023-06-24
    479人看过
  • 工伤损害赔偿案件属于仲裁前置吗
    一、工伤损害赔偿案件属于仲裁前置吗不一定。工伤损害赔偿案件是否属于仲裁前置,要依据具体情况而定,如果对申请工伤鉴定结论有争议的,属于行政案件,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如果是和用人单位因为工伤赔偿问题而产生纠纷的,就是劳动仲裁前置。工伤不仲载不可以直接起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工伤保险条例》第五十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一)申请
    2023-06-18
    394人看过
  • 财产损害赔偿纠纷归仲裁委管辖吗
    财产损害赔偿纠纷仲裁委可以管辖。根据《仲裁法》第二条,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第三条,下列纠纷不能仲裁:(一)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二)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第四条,当事人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应当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议。没有仲裁协议,一方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财产损害赔偿纠纷该如何举证财产损害赔偿纠纷应当提供纠纷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的证据;被告实施侵害行为的证据;财产受损害情况的证明;财物修复所需费用的证明;产权有争议的受损财产的产权证明;被告无过错或者受害人对发生损害亦有过错的证明等证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二条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
    2023-08-13
    309人看过
  • 工伤损害赔偿仲裁案件的代理词
    尊敬的仲裁长和仲裁员:我受当事人的委托,作为申诉人俞xx诉被申诉方厦门市湖里区xx金属构件厂工伤损害赔偿仲裁案件的代理人。开庭前,我为此向被代理人详细了解了案件的事实情况、阅读了相关证据材料,刚才又参加了本案的仲裁庭调查等各项诉讼活动,现就本案的审理,也为了维护被代理人的合法权益,依据事实和法律,发表如下代理词:仲裁庭对本案的审理和调查,使在座的人们看到了这样一个非常清晰的事实:申诉人于2004年2月15日下午3:20分左右在被申诉方车间操作折弯机,加工文件柜过程中,因操作不慎,右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及左手食指、中指、无名指被轧伤,经海军厦门鹭海医院诊断为右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及左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完全离断伤。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经厦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认定为工伤,且根据《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为伤残七级。对此厂方负有完全不可推卸的责任。上述事实清楚、证据
    2023-06-11
    280人看过
  • 仲裁员可以申请仲裁员回避吗
    能。仲裁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有权提出回避申请:(一)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代理人的近亲属;(二)与本案有利害关系;(三)与本案当事人、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仲裁的;(四)私自会见当事人、代理人,或者接受当事人、代理人的请客送礼的。仲裁员回避的形式有哪些(1)自行回避。自行回避即仲裁员认为自己具有法定的回避事由,从而主动提出回避的请求。仲裁员的自行回避,应当向仲裁委员会提出。该仲裁员是否回避,由仲裁委员会主任决定;仲裁委员会主任担任仲裁员时的自行回避,由仲裁委员会集体决定。(2)申请回避。当事人认为仲裁员具有应当回避的事由,有权提出要求该仲裁员回避的申请。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应当说理由,并在首次开庭前提出。回避事由在首次开庭后知道的,可以在最后一次开庭终结前提出。当事人的回避申请既可以用书面形式提出,也可以用口头形式提出。仲裁法第36条规定,当事人申请仲裁员回避的,应当向仲裁
    2023-08-01
    89人看过
换一批
#侵权责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损害赔偿
    相关咨询
    • 仲裁中如何做人身损害赔偿
      河南在线咨询 2022-05-24
      人身损害赔偿可以申请仲裁。 我国《仲裁法》规定,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下列纠纷不能仲裁: (一)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 (二)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 《仲裁法》第二条 《仲裁法》第三条
    • 2017最新人身损害赔偿仲裁案例
      湖北在线咨询 2023-02-12
      根据法律规定,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是不能仲裁的。仲裁的范围是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不属于合同纠纷或财产权益纠纷,因此不可以仲裁。法律规定不能仲裁的范围包括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
    • 人身损害赔偿纠纷应该怎么仲裁
      山东在线咨询 2022-11-15
      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不能仲裁。 根据《仲裁法》的规定,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不属于合同纠纷或财产权益纠纷,因此不可以仲裁。 《仲裁法》第二条
    • 人身损害赔偿到什么程序才能仲裁
      海南在线咨询 2023-12-17
      人身损害赔偿不可以仲裁。 根据有关法律,不允许当事人将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提交仲裁解决。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不属于仲裁适用范围,因此当事人只能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 劳动仲裁与人身损害赔偿能一起申请吗
      江苏在线咨询 2022-10-09
      劳动仲裁是可以因为工伤出现的纠纷的,人身损害并不属于劳动仲裁的范畴,是不能同时进行的。人身损害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解决。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