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人在法庭上的陈述是否可作为证人证言?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7-11 09:20:21 355 人看过

证人不能在法庭上翻供。犯罪嫌疑人有翻供,证人属于变更证言。

证人应当如实陈述案件事实。如果记忆模糊,可以再次陈述纠正,不涉及翻供。

证人能够合理解释证人当庭作出的证言与其庭前证言之间的矛盾,并有相关证据确认的,应当采纳其庭审证言;不能作出合理解释,有相关证据确认的,可以采纳其庭前证言。

如果证人在刑事案件中前后证词不同,影响判决结果,可能涉嫌伪证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证人翻供是否要负刑事责任

证人翻供只有在构成伪证罪时,才需要负刑事责任。

1、一般情况下,证人翻供,属于故意作虚假证明,意图陷害他人或隐匿罪证,构成伪证罪的,会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2、如果作伪证存在严重的情节,会判处三年至七年的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五条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22日 07:39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证人证言相关文章
  • 仅有证人证言和被害人陈述可以定罪吗
    只通过证人证言和被害人陈述是能判断被告人有罪的。理由和依据如下:第一,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三条: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确实、充分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第二,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规定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确实、充分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这也就是说,如果证人证言能够与被告人供述相互印证,可以将其作为定罪证据;如果只有一个证人证言,而无其他证据佐证,一般不能对被告人定罪。一、立案后还可以补充新的证据吗?立案后还可以补充新的证据,刚刚立案,还没有超出举证期限。举证期限通常为:当事人协商一致并经人民法院认可,按照协商进行;法院指定的,自当事人收
    2023-03-03
    151人看过
  • 证人无法出庭作证的说明书面言证可以作为证据的吗
    在民事诉讼活动中,证人若非民事诉讼法第七十三条规定的经人民法院许可的特殊情形,证人不到庭,证言不能作为证据采纳。刑事诉讼活动中,证人不到庭,其证言经过公诉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辩护人质证并经查实可以作为定案依据。附:民事诉讼法第七十三条经人民法院通知,证人应当出庭作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人民法院许可,可以通过书面证言、视听传输技术或者视听资料等方式作证:(一)因健康原因不能出庭的;(二)因路途遥远,交通不便不能出庭的;(三)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不能出庭的;(四)其他有正当理由不能出庭的。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九条证人证言必须在法庭上经过公诉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辩护人双方质证并且查实以后,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法庭查明证人有意作伪证或者隐匿罪证的时候,应当依法处理。律师补充:证据包括:(一)物证;(二)书证;(三)证人证言;(四)被害人陈述;(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六)鉴定意见;(七)
    2023-05-06
    500人看过
  • 当事人陈述能否成为法定证据
    当事人的陈述是法定证据的一种,如果在诉讼过程中,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陈述的案件事实明确表示承认的,另一方当事人无须再举证。但涉及身份关系的案件除外。此外,我国的证据制度重实证,轻口供。陈述的事实的确是证据,但其证明力没有物证的证明力强。法律规定《民事诉讼法》第63条规定:证据包括:(一)当事人的陈述;(二)书证;(三)物证;(四)视听资料;(五)电子数据;(六)证人证言;(七)鉴定意见;(八)勘验笔录。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2023-06-14
    365人看过
  • 什么是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审查认定规则
    证人证言,简称“证言”。是指证人就自己所知道的与案件有关的情况向司法机关所作的陈述。证据的一种。一般以口头形式表达,由询问人员制作成笔录,必要时,也可以允许证人亲笔书写证言。一般应当是证人亲自看到或听到的情况,也可以是别人看到听到而转告他知道的事实。由于受主客观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证言可能真实、不完全真实或完全不真实,收集、运用时必须注意对其来源、形成过程及内容,结合案件的情况和其他证据进行认真的审查,并在法庭上经公诉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辩护人双方讯问、质证,听取各方证人的证言,经查证属实,方能作为定案处理的根据。故意作伪证或隐匿罪证的,应负法律责任。1.证言的内容是否为证人直接感知;2.证人作证时的年龄,认知、记忆、表达能力,生理和精神上的状态是否影响作证;3.证人与案件当事人、案件处理结果有无利害关系;4.询问证人是否个别进行;5,询问笔录的制作、修改是否符合法律、有关规定,是否注明询问
    2022-11-28
    116人看过
  • 遵守规定收集当事人陈述证人证言的标准
    1.收集证据必须主动、及时。发生刑事案件拨打110,警察会立即出警。报案越及时,收集证据月及时。司法实践中,延误证据收集多是因为当事人报案不及时。2.收集证据要有目的,有计划。发生凶杀案,先要在与失主有恩怨的人中排查,通过排查逐渐缩小怀疑圈,确定重点嫌疑人。3.收集证据要客观、全面。客观,就是反对先入为主,主观臆断。全面,即要搜集证明嫌疑人有罪的证据,也要收集证明嫌疑人无罪的证据。4.收集证据要深入、细致。深入、细致的调查取证往往与表面现象不同。5.依靠群众与科学技术手段相结合。依靠群众是因为任何犯罪都会留下痕迹。找更多的人调查,能收集到的线索就越多,了解案情就越全面。而不是将未经审判是怀疑告诉群众,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喊口号,以舆论压司法。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要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取证和鉴别证据真伪。6.严格遵守法定程序,注意保守秘密。严格遵守法定程序,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
    2023-07-06
    196人看过
  •  被证人口头陈述是否可取消?
    根据提供的素材,我们可以得知证人向法庭提供的证言在法庭作出裁判之前可以随时撤回,但如果证言已经作为证据向法庭提交并经过质证,则不能撤回。同时,证人证言必须真实有效,若证人有意作伪证或隐匿罪证,情节较轻可能被罚款或拘留,情节严重可能构成伪证罪,需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因此,在法庭审判过程中,证人需要提供真实有效的证言,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证人向法庭提供的证言,在法庭作出裁判之前,可以随时撤回。但如果证言已经作为证据向法庭提交,并且经过质证,则不能撤回。证人证言必须真实有效,证人有意作伪证或隐匿罪证,情节较轻可能被罚款或拘留,情节严重可能构成伪证罪,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伪 证 罪 与 证 人 证 言妨害作证罪和伪证罪在主观和客观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别。妨害作证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而伪证罪的主体仅限于证人、鉴定人、翻译人、记录人四种特殊主体。妨害作证罪主观方面一般是出于为自己或他人谋利的目
    2023-09-29
    230人看过
  • 叔叔要去法院作证,为出庭作证的证人证言区别是什么
    第五十四条当事人申请证人出庭作证,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十日前提出,并经人民法院许可。人民法院对当事人的申请予以准许的,应当在开庭审理前通知证人出庭作证,并告知其应当如实作证及作伪证的法律后果。证人因出庭作证而支出的合理费用,由提供证人的一方当事人先行支付,由败诉一方当事人承担。第五十五条证人应当出庭作证,接受当事人的质询。证人在人民法院组织双方当事人交换证据时出席陈述证言的,可视为出庭作证。第五十六条《民事诉讼法》第七十条规定的“证人确有困难不能出庭”,是指有下列情形:(一)年迈体弱或者行动不便无法出庭的;(二)特殊岗位确实无法离开的;(三)路途特别遥远,交通不便难以出庭的;(四)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的原因无法出庭的;(五)其他无法出庭的特殊情况。前款情形,经人民法院许可,证人可以提交书面证言或者视听资料或者通过双向视听传输技术手段作证。第五十七条出庭作证的证人应当客观陈述其亲身感知的事实。
    2023-02-04
    450人看过
  • 法庭上证人证言管用吗
    一个证人的证言属于孤证,必须有其他证据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才有效。如果没有其他证据,只有一个证人证言是不能定罪的,孤证不能定案。如果还有其他证据,证据之间形成了证明体系,而证人证言虽然只有一个,结合其他证据能达到证据确实、充分的程度是可以定罪的。只有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有罪的,才能对被告人定罪量刑。如果证人证言能够与被告人供述相互印证,可以将其作为定罪证据;如果只有一个证人证言,而无其他证据佐证,一般不能对被告人定罪。一、共同犯罪供述一致能否定罪不能。我国《刑事诉讼法》第55条明确规定: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因此,该证据属于待补强证据,属于孤证,必须与其他证据互相印证,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二、只凭口供证据能否定罪仅凭口供证据是不可以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定罪处罚的,仅在具有足够证据
    2023-04-11
    353人看过
  • 哪些情形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要排除
    一、哪些情形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要排除1、对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依法排除,不得作为移送审查逮捕、批准或者决定逮捕、移送起诉以及提起公诉的依据。2、法律依据:《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六十六条二、证人证言的主要特点证人证言的形成过程,决定了证人证言的主要特点是:1、证人证言具有一定的客观性。证人是与案件无直接利害关系的第三人。一般能如实地向司法机关陈述所知道的案件事实情况。2、证人证言具有可塑性。证言不像物证,不是案件事实直接导致的客观事物。其真实性和准确性要受主观和客观方面的各种因素的影响。如证人的认识能力、表达能力、道德品行和感知案件的环境都直接影响证言的真实性和准确性。3、证人证言常含有非客观叙述的内容。证言是证人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因此证人除了客观叙述案件事实外,往往会对没有直接感受到的案件情况
    2023-06-14
    50人看过
  • 证人证言不当庭作证是有效的吗?
    是有效的;当事人提供证人证言的,除法律、司法解释规定的特殊情况外,证人应当亲自到庭接受询问,否则将承担证人证言证明力弱的风险。而一项证明力较弱的证据只能起辅助性证明作用,是不能单独使法官相信一个事实的。法院认定证人证言,可以通过对证人的智力状况、品德、知识、经验、法律意识和专业技能等情况的综合分析做出判断,不出庭难以给法官直观的印象。所以说,不出庭证词不会无效,只不过效力会减弱。特殊的情况,如为保证证人安全等因素而证人不出庭,经法院提前进行取证,对其所述可以证明真实的证言,在开庭时作为证言不会减弱其效力。证人出庭作证时,应当出示表明其身份的证件。为了查明案件事实,人民法院必须按照行政诉讼法的要求,对案件涉及的所有证据进行细致、深入的审查,尽最大可能识别伪证或者有明显瑕疵的证据。证人出庭作证时,法院首先需要确认的就是,该证人是否确系法院所传唤的证人,而这就需要该证人证明自己的身份。同时法庭应
    2023-03-22
    51人看过
  • 证人证言是否必须到庭
    由于证人证言分为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两个方面,我们分开进行论述。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证人对于法庭通知,需要出席的均有义务出席。但是如果有遇到以下情形的,在经过人民法院的许可,可以通过书面的证言,或者视频,音频传输参与作证:1.证人因为健康的问题无法出庭作证的情形;2.证人因为路途的遥远,交通的不便,无法到达庭审现场参与作证;3.因为不可抗力无法出庭作证,比方说自然灾害;4.有其他正当理由没有办法出庭作证的情形。需要注意的是证人证言,需要经过法庭上案件当事人及法官的质证,各方需要对证人所说的证言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严格的审理和判断,其真假与否,是否存在逻辑上的错误等等,这些对于证言的效力都有着直接的影响。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显示,证言只有经过庭审的质证,才能作为案件的认定证据之一。在此期间如果证人没有出席作证,仅仅凭一纸文书,没有经过法庭的质证,虽然不能说他失去效力,但是
    2023-04-16
    334人看过
  • 证人陈述事实、法庭质证和法庭补充询问程序
    证人写下保证书后即由证人陈述其所知的、与本案有关的事实。在进行法庭质证时由证人接受诉讼各方的询问,即主询问程序和反询问程序。主询问处于开庭审理询问证人的第一阶段,由提供证人一方的当事人本人或者通过其律师进行。当事人借助证人所了解的案件事实情况,通过询问己方提供的证人所得到的证言,把己方主张的理由以及信息、材料来源明确的反映出来,以取得审判人员的理解和同情。这里的证人证言包括普通证人,也包括专家证人。通过主询问目的在于向法庭证实询问方的主张,是当事人切实履行举证责任的必要形式。反询问规则是在开庭审理询问证人的第二阶段,即在提供证人的一方对该证人进行主询问后由对方当事人或者律师对该证人进行的询问。其目的在于暴露对方证人证言的矛盾、错误与不实之处,降低其证据的证明力,或者证明这个证人是不可信的,使对方证人承认那些对本方有利的相关事实。反询问后,进行主询问一方可就对方进行反询问中所涉及的新的事项进
    2023-06-27
    446人看过
  • 法庭上证人陈述,辩护人申请,公诉人应对策略
    1、对到庭证人证言的质证(1)证人的基本情况(是否未成年人,是否能正确感知当时情况,是否能正确回忆、表述),证人与当事人之间的关系;(2)证人的感知力、记忆力、表达力等,即证人对案件事实是否有正确的感知、记录、回忆能力,证人是否能正确表达这一感知等;(3)证人感知案件事实时的环境和条件;(4)证人对同一事实的前后描述是否矛盾;(5)证人证言的来源及合法性;(6)证言的内容及要证明的问题;(7)证言与其他证据的相互印证及其因果关系。刑事案件辩护人申请证人出庭作证期限是多久1、当事人申请证人出庭作证,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十日前提出,并经人民法院许可。人民法院对当事人的申请予以准许的,应当在开庭审理前通知证人出庭作证,并告知其应当如实作证及作伪证的法律后果。2、证人应当出庭作证,接受当事人的质询。证人在人民法院组织双方当事人交换证据时出席陈述证言的,可视为出庭作证。3、开庭时,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
    2023-07-07
    287人看过
  • 法庭上口头陈述算不算证据
    法庭上口头陈述在民事诉讼中可以作为证据,但其证据效力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评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六条,证据包括当事人的陈述。这意味着当事人在法庭上的口头陈述或书面陈述都可以作为证据使用。然而,这种证据需要经过法庭的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口头证据的证明力可能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例如,口头证据可能受到记忆衰减、主观偏见或误解的影响。因此,法庭在评估口头证据时会考虑这些因素,并可能要求提供其他类型的证据来支持或反驳口头证据。在提供口头证据时,应尽量提供详细、准确的信息,并避免夸大或歪曲事实。同时,如果可能的话,提供其他类型的证据(如书证、物证等)来支持口头证据,可以增强其可信度。
    2024-09-13
    221人看过
换一批
#刑事证据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证人就是由于了解案件的真实情况,依法被人民法院传唤作证的人。证人对案件事实所作的陈述为证人证言。 证人证言作为一种证据,必须是证人亲眼看到或亲耳听到的,臆想推测的、道听途说的、未来预见的等等,都不能作为证人的证言。... 更多>

    #证人证言
    相关咨询
    • 证人陈述的证言有哪些
      辽宁在线咨询 2021-09-29
      证人证言是证人将直接或者间接感知的案件真实情况向侦查人员作的陈述,证人证言的形成分为感知、记忆、陈述三个阶段,在其形成过程中,证人也会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其证言可能会有真、有假,夸大或者缩小的情况。在审查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审查证人是否具有作证能力,即是否有《刑事诉讼法》第60条规定的情形,证人是否具有相应的感知能力、记忆能力和表达能力。如果证人是听说的,就应当注意证人是否具备相应的听觉能力;
    • 被害人证言与证人陈述是否有隔离
      江苏在线咨询 2022-07-01
      被害人虽然某种意义上是一种特殊的证人,但并不能说所有的被害人都是法律意义上的证人。询问被害人时使用询问证人笔录,有违法律的严谨性和证据的科学性。因此,两者需要分开,设立专门的被害人陈述笔录是必要的,符合刑事诉讼证据的要求。
    • 被害人陈述与证人证言要分开吗?法律上该如
      江苏在线咨询 2023-10-06
      被害人陈述与证人证言要分开。被害人陈述指的是犯罪行为的直接受害者就案件事实所作的陈述。而证人证言是指证人就自己所知道的与案件有关的情况向司法机关所作的陈述。
    • 不愿出庭作证的证人证言能作为被告证言吗
      香港在线咨询 2022-07-24
      经人民法院许可,证人可以提交书面证言或者视听资料或者通过双向视听传输技术手段作证。下列证据不能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一)未成年人所作的与其年龄和智力状况不相当的证言; (二)与一方当事人或者其代理人有利害关系的证人出具的证言; (三)存有疑点的视听资料; (四)无法与原件、原物核对的复印件、复制品; (五)无正当理由未出庭作证的证人证言。扩展资料 1、一方当事人提出的下列证据,对方当事人
    • 被害人陈述和被害人证人证言分开犯法吗
      天津在线咨询 2021-10-01
      所谓被害人陈述,是指刑事被害人就其受害情况和其他与案件有关的情况向公安司法机关所作的陈述。如果自诉人和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是受害者,他们的陈述也是受害者的陈述。受害者的陈述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与犯罪者直接接触或听取犯罪行为的受害者的陈述。这种陈述可以直接指认犯罪过程和犯罪分子的特征,常常是直接证据。另一种是与犯罪分子没有直接接触或耳闻目睹犯罪行为的被害人陈述。这种陈述的内容不如前者丰富和具体。犯罪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