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法律规定的劳动合同违约金适用范围具体是怎样的
1、劳动合同违约金的适用范围是服务期约定和竞业限制规定。在劳动合同中,只允许就劳动者进行专项培训服务期事项和禁业限制事项约定违约金,除此之外,用人单位不得约定由劳动者承担的违约金。
2、法律依据:《劳动合同法》
第二十二条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服务期的,不影响按照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提高劳动者在服务期期间的劳动报酬。
第二十三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二、劳动合同到期后处理方式有哪些
1、合同解除
合同当事人约定的合同期限届满,因为合同目的已经达成或者合同当事人认为合同期间的合作并不是满意等原因,选择解除合同,使得合同终止。当然,合同当事人之间的合同权利义务也随之终止。
2、合同续订
合同当事人约定的合同期限届满,基于前期的合作交流,双方协议选择续订合同。这种续订较为常见的是在劳动合同之中,用人单位对于合同期间员工的表现较为满意而选择继续签订劳动合同。
-
研究购销合同违约金赔偿范围的具体适用情况
472人看过
-
运输合同违约赔偿规定的适用范围
370人看过
-
计算劳动合同违约金的具体方法
378人看过
-
买卖合同违约赔偿的赔偿范围,具体是怎么规定的
331人看过
-
法律规定行政处罚具体规定的范围是怎样的
76人看过
-
留置权适用范围的具体规定
90人看过
违约金是由当事人约定的,为约定违约金。约定违约金是一种合同关系,称违约金合同。这种合同属从合同。主合同无效,违约金合同无效。违约金合同是诺成合同,与定金合同不同,不以预先给付为成立要件。约定违约金又是一种附条件合同,通常,违约行为发生,违约... 更多>
-
劳动合同中能否约定违规离职违约金?违约金的适用范围是怎么规定的云南在线咨询 2022-04-01首先,对于劳动合同中能否约定违规离职违约金的问题,我国《劳动合同法》对于劳动合同中的违约金条款做了明确规定,《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都是关于劳动合同中违约金的规定,主要规定了劳动合同违约金的适用情形。《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
-
什么是违约金违约金的适用条件及适用范围及适用范围是怎样规定的?西藏在线咨询 2022-03-30,违约金,是指合同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应当向另一方承担的金钱义务。根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违约金的性质主要是补偿性的,有限度地体现惩罚性。合同法中的违约金适用范围较广,只要不违反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双方当事人就可以约定违约金,但在劳动合同法中,违约金的适用范围被大大限缩了。 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违约金只能适用以下三种情形: 一、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服务期的。用人
-
劳动合同中约定的违约金条款是否合法?违约金的适用范围是什么??天津在线咨询 2022-01-22首先如果您与医院签订的就业协议中的违约金条款如果不符合劳动合同法所规定的两种限制情形时,此违约金条款是无效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25条之规定:“除本法第二十二条和第二十三条规定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即要么是劳动者违反保密规定和敬业禁止义务,要么是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的特别约定,其他任何情况下任何理由都不能成为劳动者承担违约金的法定情形。 根据您阐述的情况
-
新劳动合同法适用事业单位吗?劳动合同法的适用范围有哪些具体规定香港在线咨询 2022-02-08新《劳动合同法》也适用事业单位《劳动合同法》第二条: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本法执行。《劳动合同法》第九十六条规定:“事业单位与实行聘用制的工作人员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未作规定的,依照本法有关规定执行。”一:劳动合同法的适用范围与劳动法相比扩大了,尤其是将
-
劳动合同适用于民法典的约定范围吗?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6-121.不是。劳动合同是受劳动合同法规范的。 2.《劳动合同法》第二条适用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本法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