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故意中违法性认识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3-21 20:23:42 103 人看过

一、社会危害性作为定罪量刑依据的局限

首先,社会危害性认识并不能确切反映行为人的主观意愿,以此代替违法性认识有客观归罪之嫌。目前我国刑法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社会危害的结果,并且希望活着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犯罪故意。这就是说,在确定一个人是否是故意犯罪的时候,我们并不考虑行为人是否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违法的,而只需要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造成社会危害性具有认识就足够了。在此情形下,行为人一旦对自己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有了认识,那么行为就有可能构成犯罪,而犯罪的成立又完全取决于立法者对该行为的好恶或当时立法情势的需要,总之,已与行为人的主观心理没有关系。这显然有悖责任主义的基本原则和主客观相统一的基本要求而具有了客观归罪之嫌。

其次,社会危害性范围过大,标准不明确,在操作过程中容易受到主观影响。从刑法中对故意犯罪的规定中,我们可以看出,只要行为人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造成社会危害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结果发生,构成犯罪的就是犯罪故意。行为人究竟造成什么样的社会危害性结果并不是确定的,而且有些行为虽然造成了社会危害结果但也有可能只是违反道德,如果也让行为人受到刑事处罚,有失公平。

再次,在现实过程中有些行为人认识到了自己行为的违法性,但并不认为自己的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比如“大义灭亲”的行为,虽然行为人认识到剥夺一个人的生命是违法的,但他并不认为自己的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相反,也许他还认为自己的行为时对社会有益的,因为他杀死的是一个坏人。如果我们把行为人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作为定罪的依据的话,我们应该判定他无罪,这是与法律精神相违背的,而且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一样是认为是犯罪的。

二、违法性认识是成立故意犯罪的要件

违法性认识是指行为人对于自己的行为是违反法律的认识。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着行为人施行一个行为的时候没有认识到的自己的行为是违法的现象,行为人只是不知道自己的行为究竟是违反了哪个法律的具体规定,但他们一定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违法的。现实社会中的一些文盲,法盲在实行一个行为的时候也许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行为究竟违反了哪个法律以及违反到哪种程度,但他一定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违法的。当然最后行为人的行为究竟是违反了哪个法律,应该处以什么样的处罚,要看他的行为造成了什么样的客观结果。

把违法性认识作为故意犯罪的成立要件是符合罪刑法定和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的。因为犯罪故意要求行为人具有犯罪的意图,而违法性认识正好可以反映行为人的主观意图。行为人明明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违法的,还要去实行,那么在定罪量刑的过程中就可以根据罪刑法定和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定罪处刑。

三、两者的利弊

在把违法性认识作为故意犯罪成立要件的过程中,也容易给一些犯罪分子开脱的借口,因为如果行为人认为自己在实行一个行为的时候,不知道该行为的是违法的,也就是说“不知者不为罪”,这显然是违背法律的精神的。为了避免这种结果的发生我们可以推定行为人是具有违法性认识的,而现实中大多数情况表明,不具备违法性认识的行为是几乎没有的。行为人如认为自己真的没有违法性认识的话,行为人应当举证证明自己确实没有违法性认识。对于行为人所提出的不具备违法性认识的辩护理由,我们必须进行认真的审查,剔除无根据的狡辩,对于确实言之有理的进行查证落实,在此基础上,确认行为人不具备违法性认识,排除成立犯罪故意的可能;然后看行为人对于不具备违法性认识是否存在过失,如果存在过失而且法律上规定有相应责任时,追究其过失罪责;对于不存在过失或法律上没有相应规定的,不能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8月28日 09:18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罪刑法定相关文章
  • 刑法中对犯罪构成要件的认识: ?
    犯罪都具备四个方面的要件:即犯罪主体、犯罪的主观方面、犯罪的客观方面和犯罪客体。(一)犯罪主体,是指实施犯罪行为的人。每一种犯罪,都必须有犯罪主体,有的犯罪是一个人实施的,犯罪主体就是一人,有的犯罪是数人实施的,犯罪主体就是数人。(二)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体对其实施的犯罪行为及其结果所具有的心理状态。(三)犯罪的客观方面,是指犯罪行为的具体表现。(四)犯罪客体,是指刑法所保护而被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一、刑事案底几年可以撤销刑事案底即犯罪记录是消除不了的,跟随公民的一生,无论过几年都不可以撤销。犯罪记录被封存的,不可以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但司法机关为办案需要或者有关单位根据国家规定进行查询的除外。依法进行查询的单位,应当对被封存的犯罪记录的情况予以保密。一、刑事案件的基本流程如下:1、公安机关受案;2、立案;3、侦查。公安机关应受理刑事案件,当有刑事案件报案,公安机关应当在24
    2023-04-02
    150人看过
  • 犯罪故意要有危害结果的认识吗
    依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故意犯罪是指犯罪分子主观上要做犯罪的行为,并且希望犯罪结果的发生,所以故意犯罪要有危害结果的发生。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四条【故意犯罪】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第十五条【过失犯罪】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2023-06-14
    96人看过
  • 哪些因素影响共同犯罪故意的认识
    共同故意犯罪一般会有以下方面的认识因素:1、都认识到不是自己一个人单独实施犯罪,而是与他人共同实施犯罪;2、都不仅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导致某种危害结果,而且认识到其他共同犯罪人的行为会导致该种危害结果。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一、帮朋友写信找闺蜜当做女儿弃婴有罪吗帮朋友弃婴,可能构成遗弃罪的共同犯罪。构成共同犯罪应当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必须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2、共同犯罪人主观上必须有共同的犯罪故意。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共同犯罪人不仅认识到自己在故意的参加实施共同犯罪,而且还认识到有其他共同犯罪人和他一起参加实施犯罪。二是共同犯罪人对犯罪结果的发生,都抱着希望或者放任的故意态度。3、共同犯罪人在客观上必须有共同的犯罪行为。在发生危害结果的情况下,共同犯罪人所实施的犯罪行为都与发生的犯罪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4、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客体。即共同
    2023-03-24
    336人看过
  • 认识集资诈骗犯罪提高防范意识
    问:8月5日,犯罪分子斯*仙、杜*敏因犯集资诈骗罪被执行死刑,这两起案件的案情有什么共同之处?唐*新律师答:斯*仙和杜*敏的情况比较相似,二人均是在其控股、管理的公司运营不善,大量亏损的情况下,仍以经营需要为名,虚构投资开发项目,虚假宣传,骗取被害人的信任,以支付高额利息为诱饵,向社会公众骗取巨额资金,供个人挥霍。问:集资诈骗罪的认定标准是什么?答:集资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行为。本罪的认定,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行为人在主观上应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如果行为人仅仅具有非法集资的行为而没有将其占为己有的故意,则只能根据金融法律法规作为金融违法行为处理。(2)数额较大。未达到数额较大标准的,按一般犯罪处理。一般来讲,个人犯罪数额应达到10万元,单位达到50万元。问:集资诈骗罪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有许多相似之处,如何区分这两个罪名?答:集资诈骗罪和非
    2023-05-05
    393人看过
  • 故意犯罪的构成要件:认识因素与意志因素
    一、故意犯罪的认识因素:故意犯罪的认识因素离不开明知的内容。从明知的内容可以分析行为人罪过的大小。明知的认识内容应当以行为人在实施行为之前或行为时对客观事实的认识为内容,他包括:首先,对行为性质的认识。其次,对行为对象的认识。再次,对行为结果的认识。二、故意犯罪的意志因素:是指希望或者放任危害结果发生。根据意志因素的不同表现,可以将故意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必然发生或者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间接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故意犯罪构成的影响因素有哪些我们都知道一帮犯罪与故意犯罪是存在较大的差别的。并且一般犯罪与故意犯罪不仅仅是所判的罪行不一样。其实两者所适用的法律条文也是不一样的。对于一般犯罪我们都有所了解,那对于故意犯罪构成的构成因素有哪些呢?为此我们做了以下
    2023-07-11
    486人看过
  • 犯罪故意的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是什么
    一、故意犯罪的认识因素:故意犯罪的认识因素离不开明知的内容。从明知的内容可以分析行为人罪过的大小。明知的认识内容应当以行为人在实施行为之前或行为时对客观事实的认识为内容,他包括:首先,对行为性质的认识。其次,对行为对象的认识。再次,对行为结果的认识。二、故意犯罪的意志因素:是指希望或者放任危害结果发生。根据意志因素的不同表现,可以将故意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必然发生或者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间接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一、怎么区分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可以从以下的2个因素来区分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1、认识因素。直接故意的行为人是认识到危害结果的必然发生或可能发生,而间接故意的行为人是认识到危害结果的可能发生;2、意志因素。直接故意是希望即积极追求危害结果的发生,
    2023-03-08
    156人看过
  • 怎么认定故意杀人罪与暴力性犯罪
    故意杀人罪是指行为人实施了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暴力性犯罪致人死亡是指暴力性犯罪中的致人死亡并不包含故意杀人的内容,而是行为人实施此种犯罪过程中故意将被害人杀死的;有的暴力性犯罪的构成要件或处罚情节中已包括故意杀人内容的,行为人实施该犯罪并将被害人杀害的,不再单独论故意杀人罪。投毒罪与故意杀人罪的区别投毒罪与用投毒的方法实施的故意杀人罪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1)侵犯的客体不同。前者侵犯的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或者多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后者侵犯的则是特定的人的生命权。这是二者最关键的区别。(2)客观方面不同。前者表现为实施了已经危害或者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投毒行为;后者则表现为实施了以特定的人为目标,且不可能危及公共安全的投毒方式的杀人行为。(3)主观方面不同。前者具有危害公共安全的故意;后者则具有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
    2023-08-03
    274人看过
  • 故意犯罪中之激情犯罪
    所谓激情犯罪,原是犯罪心理学上的一个舶来概念。刑法学界对此有很多个定义。激情犯罪多是由人际纠纷的小事引起的。比如说认为行为动机受到情感支配引发的犯罪行为为激情犯罪;还有【指行为人在特定的时间、空间、环境、条件下,瞬息间丧失理智,心理失衡,一念之差而发生的犯罪】。不过,专门从事犯罪学研究的学者认为,激情犯罪在西方犯罪学中往往被看作是挫折攻击型的犯罪,其含义是指人在受到强烈刺激和挫折后,由于情绪异常激动而产生行为的异常冲动,在发生难以控制的暴烈行为时不计后果也不择手段。激情犯罪的心理基础是性格粗野、缺乏修养。一些性格有弱点的人思想偏激,报复和嫉妒心理强烈,一遇外界刺激,其心理发生恶性转化,从而导致攻击性的犯罪行为。这种犯罪大多没有预谋策划过程,但往往不计后果,具有突发性强、极端鲁莽、危害性大、案发后十分悔恨的特点,严重危害社会的安定团结。这些犯罪嫌疑人原本不是罪大恶极,90%以上没有犯罪前科,
    2023-04-22
    225人看过
  • 故意犯罪停止形态中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认定时的区别
    一、故意犯罪停止形态中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认定时的区别(一)发生的时间不同。犯罪未遂发生在已经着手实施犯罪以后,犯罪预备阶段不存在犯罪未遂。犯罪中止则要求必须在犯罪过程中放弃犯罪,即在实施犯罪预备或者在着手实施犯罪以后,达到即遂以前放弃犯罪,均能构成犯罪中止。(二)未能完成犯罪的原因不同。在犯罪未遂中,犯罪未能得逞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犯罪的实际结果违背行为人的本意,即欲为而不能为。在犯罪中止中,行为人出于自己的意志而主动放弃当时可以继续实施和完成的犯罪,即能为而不为。这是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的根本区别。(三)行为结果不同。犯罪未遂的结果是犯罪未逞,是指行为人没有完成某一犯罪的全部构成要件,并不等于不发生任何损害结果。犯罪中止要求行为人必须彻底地放弃犯罪。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中止还要求行为人必须有效地防止他已经实施的犯罪行为之法定犯罪结果的发生。(四)刑事责任不同。根据我国刑
    2023-04-13
    425人看过
  • 故意杀人罪的的刑事违法性
    犯故意杀人罪的,情节严重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10年以上有期徒刑。如:(1)出于图财、奸淫、对正义行为进行报复、毁灭罪证、嫁祸他人、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等卑劣动机而杀人;(2)利用烈火焚烧、长期冻饿、逐渐肢解等极端残酷的手段杀人;(3)杀害特定对象如与之朝夕相处的亲人等造成社会强烈震动、影响恶劣的杀人;(4)产生诸如多人死亡,导致被害人亲人精神失常等严重后果的杀人等等。一、辽宁17岁少年行凶致一死一伤,故意杀人罪怎么量刑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1、犯本罪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10年以上有期徒刑。属于情节严重的,应当判处死刑或者无期徒刑。如出于图财、奸淫、对正义行为进行报复、毁灭罪证、嫁祸他人、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等卑劣动机而杀人;利用烈火焚烧、长期冻饿、逐渐肢解等极端残酷的手段杀人;杀害特定对象如与之朝夕相处的亲人,著名的政治家
    2023-03-07
    175人看过
  • 醉驾是故意违法犯罪吗
    一、醉驾故意违法犯罪吗所谓犯罪的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后果,而追求或放任此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醉酒驾驶行为人明知道自己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行为是一种危险驾驶行为,仍然这样做,所以主观上是故意为之,因此是故意犯罪。二、故意犯罪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2、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抱着希望或放任的态度。这两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少其中任何一个,都不能认为是故意犯罪。三、有醉驾案底再犯罪属于累犯吗所谓累犯,是指受过一定的刑罚处罚,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法定期限内又犯被判处一定的刑罚之罪的罪犯。累犯分为一般累犯和特别累犯两种。1、一般累犯: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5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犯罪分子。2、特别累犯:是指因犯特定之罪而受过刑罚处罚,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又犯该特定之
    2023-06-16
    341人看过
  • 故意伤害罪的违法性怎么体现
    故意伤害罪的违法行为主要体现在行为人违反了宪法和刑法对于公民人身保护的相关规定。故意非法伤害他人身体并达成一定的严重程度,应受刑法处罚的犯罪行为就属于故意伤害罪。一、未成年打架轻伤如何处理下面我将针对未成年打架轻伤怎么判的问题,作简要分析如下: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伤害他人身体并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轻伤以上,应受刑罚处罚的犯罪行为。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的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打架致人轻伤,构成故意伤害罪,应当追究刑事责任。对未成年打架轻伤的刑事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
    2023-06-22
    322人看过
  • 非法集资案件中部分人员的违法认识可能性问题
    作者:孙瑞红近年来,非法集资犯罪在我们所处的地域出现井喷的现象。客户群体不断的堵门、堵路等,给相关部门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从业人员群体压上自己的全部家当,还面临这牢狱之灾,可谓人财两空,非常的凄惨。而我在这里想要说的是,是不是所有的从业人员都应当被当作犯罪追究?个人认为不是,应当根据具体情况看从业人员是否具有违法认识可能性,进而确定是否对相关从业人员进行责难。犯罪的实体是违法和有责,没有违法,就不会有责任,责任是对违法的责任。在不能肯定存在违法认识可能性的场合,就不能对实施了符合犯罪构成要件且违法的行为的人加以法的责难,从而也就不能够肯定行为人的责任。也就是说,对于不可能知道自己所实施的行为是被法律所禁止的的人,在法律上也就不能要求行为人停止实施该行为,而在行为人实施了该行为时也不能追究法律上的责任。即欠缺违法认识可能性是责任的阻却事由。应当认为,行为人通过自己能力的发挥,如果能够认识到自己
    2023-02-14
    458人看过
  • 故意犯罪过程中事实认识错误的归责有哪几种情形
    1、对象认识错误。在故意犯罪过程中,行为人预想加害的对象与实际加害的对象不一致,但在法律性质上是一致的情况。(1)这种情形被称为“对象错误”或“具体事实错误”。又称法律性质相同的对象之间的错误,或者“同类对象错误”。(2)判断对象之间的法律性质是否相同的依据:是否属于同一法律条文(罪状或犯罪构成)的犯罪对象。(3)评价(或归责)要点“法定符合说”:通常行为人甲直接对丙的死亡结果承担故意罪责。即直接认定甲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2、客体错误。在故意犯罪过程中,行为人预想加害的对象与实际加害的对象不仅在事实上不一致而且在法律性质上也不一致。(1)这种情形被称为客体错误或抽象事实错误。原因是:既然对象的法律性质不同,因此,就不是简单的对象错误,而是涉及社会关系(客体或法益)的错误。(2)评价或归责:①对预定实施的故意罪,成立故意犯罪未遂。②对因错误而实际实施的行为或加害的对象,排除故意,即不成立故意
    2023-04-16
    425人看过
换一批
#刑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含义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罪刑法定原则在我国的立法体现: 1、刑法总则中的体现:我国刑法实现了犯罪的法定化和刑罚的法定化。 2、刑法分则中的体现:在分则罪名方面,我国刑法作了相当详备的规定。在1997... 更多>

    #罪刑法定
    相关咨询
    • 意识到错误放弃犯罪了,对象认识错误犯罪中止承担责任吗
      河南在线咨询 2022-08-01
      要构成犯罪中止,必须是行为人主动放弃犯罪,并且犯罪结果没有发生。虽然行为人的主观恶性比较小,但是仍然是需要承担中止的刑事责任的。
    • 刑法中对犯罪构成要件的认识
      西藏在线咨询 2023-03-06
      犯罪都具备四个方面的要件:即犯罪主体、犯罪的主观方面、犯罪的客观方面和犯罪客体。 (一)犯罪主体,是指实施犯罪行为的人。每一种犯罪,都必须有犯罪主体,有的犯罪是一个人实施的,犯罪主体就是一人,有的犯罪是数人实施的,犯罪主体就是数人。 (二)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体对其实施的犯罪行为及其结果所具有的心理状态。 (三)犯罪的客观方面,是指犯罪行为的具体表现。 (四)犯罪客体,是指刑法所保护而被犯罪
    • 如何识别旅馆中的违法犯罪分子
      山西在线咨询 2022-10-05
      现在一般住宿都要登记身份证,如果能认真对待,还是可以发现不少违法犯罪分子.因为旅馆和派出所是联网的,所有经扫描的身份证如果信息比对和网上通缉的一致,派出所即会出警。
    • 的故意犯罪的性质
      贵州在线咨询 2022-10-28
      该故意有两种形式小编认为,污染环境罪的主观罪过形式,应该是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目前,关于污染环境罪的主观罪过形态争议,实质上涉及对污染环境结果的不同认识。污染环境结果的发生,大多数情况下需要经过一定年限或者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显现,目前科学技术手段很难确定污染结果是否发生,那么,对于污染环境的行为是否会造成环境污染的结果,一般人不具备预见能力,对于无法预见的事情,刑法就不能苛责行为人的主观
    • 认识一个女人犯了故意伤害罪如何判刑?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12-14
      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不包括故意侵害他人生命的行为,是刑法中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的一种。 故意伤害罪判多久取决与故意伤害造成被害人的伤害程度,主要分为轻伤、重伤、死亡几种情形,不同的情形判处的刑罚不同,致人轻伤的,一般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重伤的,一般判处三至十年,致人死亡的,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甚至可以判处死刑。当然对个案而言,具体判决多少年还需要考虑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