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分类:
1、单方民事法律行为和多方民事法律行为;
2、有偿民事法律行为和无偿民事法律行为;
3、诺成性民事法律行为和实践性民事法律行为;
4、要式民事法律行为和非要式民事法律行为;
5、单务民事法律行为和双务民事法律行为;
6、主民事法律行为和从民事法律行为;
7、有因民事法律行为和无因民事法律行为。
效力待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有哪些
一、效力待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有哪些
1、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双方行为。
该种行为如事后得到其法定代理人追认,则有效;反之,其法定代理人拒绝追认,则该行为无效。此类行为成后,法定代理人表态前,行为的效力待定。
2、无权代理行为。
无权代理人以被代理人名义实施的民事行为,被代理人事后追认的,则对被代理人发生效力;反之,被代理人事后不追认的,该行为自始对被代理人不发生效力。该行为成后,被代理人表态前,行为的效力待定。
3、无权处分行为。
无权处分行为是指无处分权人与相对人所为的处分他人的物品或权利的行为。我国《民法典》第311条规定,无处分权人处分他人财产,经权利人追认或者无处分权的人取得处分权,该行为有效;如权利人不予追认,无处分权的人又未取得处分权,则该行为无效。无权处分行为成立后,权利人表态前,该行为的效力待定。
4、债权同意欠缺的债务转移行为。
债务人转让其债务,如受让人无力履行债务,则债权人的利益难以实现。因此我国《民法典》第551条规定:债务人转让债务,应经债权人同意。债务人未取得债权人同意而转让其债务的,转让行为在债权人表态前,该行为的效力待定。
二、效力待定民事行为的特征
1、效力待定民事行为是已经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但欠缺法定有效要件。法定有效要件的欠缺表现为当事人缺乏民事行为能力、代理权限或处分能力,民事行为的其他要件均具备。
2、效力待定民事行为成立时有效还是无效处于不确状态。即民事行为既可能发生法律效力,也可能不发生法律效力。3.效力待定民事行为是否发生法律效力,有待于其他行为或事实的确认。
三、无效的民事行为或者被撤销的民事行为的法律后果
1、返还财产。无效的民事行为和被撤销的民事行为,自行为开始起就没有法律效力。因此,应当通过一方或者双方返还财产,使财产关系恢复如故。
2、赔偿损失。民事行为无效或被撤销后,如给对方造成损失,有过错的一方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3、收归国家、集体所有。无效民事行为如属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利益的,应当追缴双方取得的财产,收归国家、集体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三十三条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
-
我国行政处罚的六大类别
84人看过
-
保险合同的六大类别
279人看过
-
辨析抽象行政行为的几大类别
151人看过
-
沈阳将大力查处六类食品制假行为
444人看过
-
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包括哪些类别?
149人看过
-
银行抵押的六种类别
97人看过
债权人是债的主体之一,债的主体包括双方当事人,即债权人和债务人。债权人是指有权请求对方当事人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人。在债的关系中,债权人和债务人都必须是特定的。债权人既可以是一人,也可以是多人。... 更多>
-
法律行为分为哪些种类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3-07-16法律行为的分类有: (一)、单方行为、双方行为与多方行为。 (二)、有偿行为与无偿行为。 (三)、诺成性行为和实践性行为。 (四)、要式行为和不要式行为。 (五)、有因行为与无因行为。 (六)、财产行为和身份行为。 (七)、处分行为与负担行为。
-
我国的法律分为哪四大类?安徽在线咨询 2023-09-13我国的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企业标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标准是指农业、工业、服务业以及社会事业等领域需要统一的技术要求。
-
行政处罚分为几大类天津在线咨询 2022-08-16行政处罚种类,是指行政处罚外在的具体表现形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八条的规定,行政处罚有以下7种: 1.警告。是国家对行政违法行为人的谴责和告诫,是国家对行为人违法行为所作的正式否定评价。从国家方面说,警告是国家行政机关的正式意思表示,会对相对一方产生不利影响,应当纳入法律约束的范围;对被处罚人来说,警告的制裁作用,主要是对当事人形成心理压力、不利的社会舆论环境。适用警告处罚的重要目
-
行政处罚行为包括哪些法律行为种类河南在线咨询 2022-07-27行政处罚的种类,主要是指行政处罚机关对违法行为的具体惩戒制裁手段。根据《行政处罚法》和其他法律法规的规定,中国的行政处罚可以分为人身罚、行为罚、财产罚和申诫罚。 第一:人身罚。人身罚也称自由罚,是指特定行政主体限制和剥夺违法行为人的人身自由的行政处行政拘留罚。这是最严厉的行政处罚。人身罚主要是指行政拘留和劳动教养。2013年11月15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废止
-
交通事故逃逸行为类别浙江在线咨询 2024-11-10在交通事故发生之后,当事人如果明知自己卷入了其中,就可能会为了逃避可能的法律责任而离开现场,不向公安机关报告。这种行为被称为肇事逃逸。根据事故的情况,可以分为两种情形: 第一种情况是人和车都在事故发生后逃离了现场; 第二种情况是当事人留下车辆逃离了现场,而本人则逃离了事故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