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劳动关系引发的争议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02 19:55:27 301 人看过

其一双重劳动关系来源"统包统配"就业制度的后遗证。

长期以来,传统的"统包统配"就业制度形成的人浮于事以及劳动力流动上的"死水一潭"局面,是新形势下产生双重劳动关系现象的深刻历史背景。由于进入单位必须由国家分配,进入企业的人员又流不动,使相当一部分职工把劳动关系挂在企业,而人却以"停薪留职"、"挂名"、"外借"等形式离开企业;劳动合同制度实施以来,又以"两不找"、"外出劳务"、"放长假"、"请长病假"等多种方式离开企业,到社会上去从事有经济收入的生产经营劳动,把关系留在企业,让企业给他们承担社会义务,成为企业的累赘。"统包统配"就业制度的后遗症是出现双重劳动关系的主要来源。

其二双重劳动关系的产生是劳动合同管理制度的不健全。

《劳动法》实施已达四年之久,劳动合同管理制度在一些企业中还被挤在门外,一些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始终沿用计划经济时期的劳动管理模式,使用行政的手段管理企业、管理职工,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瞬息万变形势。在企业的劳动管理上出现了"两不找"、"挂名"、"放长假"现象,看上去这部分职工不拿企业的工资,减少了企业负担,实际上并没有减轻。企业还要为其缴养老保险费和各项社会负担的费用。一些企业领导在认识上、手段上、管理上都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不能运用劳动合同制度加强对职工的管理,使双重劳动关系不断产生和蔓延。

其三双重劳动关系的出现是劳动保险制度步伐的不适应

目前,职工不愿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的最大担心,是怕失去原来企业所享有的社会劳动保险待遇。当前,我国社会劳动保险仅限于国有集体企业的状况,确实令职工担忧。私营企业养老保险刚刚起步,职工多数还持不信任态度,而乡镇企业的劳动保险还无法规保障,这样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劳动制度改革的保险制度,是出现双重劳动关系的主要因素。

双重劳动关系的出现,应当说,在劳动力市场萌芽之初,这类由职工群众自己创造出来的"就业"形式,对打破僵化的劳动管理体制起到过积极的作用。但是带来的副效应也是不可低估的。

其一,不利于再就业工程的实施。

国有企业改革在按照"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方针的实施过程中,由于旧制度不能彻底打破,使得一部分下岗职工眼睛盯着"两不找"、"放长假"等隐性就业的职工,不肯下岗分流、也想拿着一份下岗工资再去找一份隐性就业的工作。给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和给下岗职工再就业带来了难度,这样不仅影响了企业"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制度的改革进程,同时也影响了再就业工程的实施。

其二,不利于劳动力市场机制的建立。目前,企业在用工上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招用工人不进入劳动力市场,私招乱雇。使政府对劳动力市场失去调控能力,扰乱了劳动力市场的秩序。其次,招用具有企业相同素质的下岗职工不给办理录用手续,不签订劳动合同,不给相同的劳动报酬,不参加社会劳动保险,使下岗职工应有的权利得不到享受。第三,招用工人乱贴广告,夸大其辞,名不符实,影响下岗职工再就业,埋藏着大量的劳动纠纷。第四,不按政府宏观调控招收劳动力。企业大量使用廉价劳动力,有的企业还歧视性用工,把下岗职工拒之门外。使正在发育的劳动力市场得不到壮大,造成社会不安定因素。

其三,不利于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大量的隐性就业挤占了下岗职工再就业岗位,一些职工与原单位维系着劳动关系,又在亲朋好友处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也不愿意将其劳动关系转入新单位,出现了一些开着轿车、提着手机、穿着高档服装的双重关系的劳动者到原企业领生活费或下岗工资的怪现象,使真正应再就业的下岗职工难以实现再就业。

其四,不利于劳动保险制度的实施。据劳动保险部门反映,这部分有双重劳动关系的劳动保险费收缴难。挂名企业认为,他们不为企业尽义务,企业为什么要为其缴纳养老保险?职工现在企业认为,他们是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企业,已发给的工资中含养保险费,不可能为他们再投保。这部分人中的劳动保险暂无着落,因此而潜伏着大量的劳动争议,使保险制度得不到落实。

这种种情况出现,不仅严重干扰在职职工生产和工作积极性,也给企业劳动管理工作带来极大困难,总而言是利少弊多。笔者认为,各级政府和劳动部门,应依照《劳动法》的规定,取消不合法的双重劳动关系,制订措施,采取以下对策:

其一停止办理职工"停薪留职"手续。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后当职工找到新的职业,一律使用解除劳动合同的形式,不得办理停薪留职手续。对原已办理停薪留职的职工要分别清理,职工个要求停薪留职的,一律办理解除劳动合同手续;因企业原因停薪留职的,可以继续履行协议,协议期满必须终止。凡协议期限超出2000年的,必须在1999年12月底终止。

其二不得再为职工办理"挂名"手续。凡是已在企业办理过姓名手续的职工必须在清理后及时全部解除挂靠关系。今后,任何企业不准为职工办理挂靠手续。

其三解决好"两不找"职工劳动关系。要解决"两不找"问题,首先,属于企业原因的要考虑安排职工上岗,无岗位的要将职工转入再就业服务中心,符合内退条件的,要签订内退协议办理内退手续。其次,属于职工个人原因的"两不找"人员,要及时解除劳动关系。

其四企业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内部离岗退养的规定。

其五企业确需减员的,男职工满55周岁,女职工满45周岁的方可办理关于内部离岗退养的手续。凡不符合上列规定的职工,必须按下岗职工处理,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五、严格执行国家对职工"医疗期"规定。对长期养病人员要严格执行医疗期规定,企业必须建立医疗期台帐。对医疗期满不能从事工作的,要按规定办理解除手续。对以病假为由,在社会上从事就业活动的职工,要及时解除劳动合同。

其六加强对学习、培训人员的管理。对长期在外学习、培训人员、属于企业委派的要签订协议,非委派在外长期学习、培训的职工又不能回企业工作的,要解除劳动合同。

其七彻底清理外出劳务人员。属单位委派外出劳务人员,可由企业帮助转移工作单位,凡私自外出劳务人员一律按规定程序予以解除劳动合同。

其八取消"外借"建立合理流动制度。企业借出人员,企业有权收回,对收不回来的职工属工作原因,企业应帮助办好流动手续。属于职工自己不愿归队的,要解除劳动合同。企业借用外单位职工,有条件的应主动替职工办理转移手续,不能转移的要及时退回原单位。

其九绝不允许企业给职工"放长假"。停产半停产企业对劳动合同期满的职工不得放长假,应向职工说明情况,终止劳动关系。劳动合同期限未满职工应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对孕期、哺乳期的女职工,经本人申请,企业同意,可按规定办理。

其十各级政府还应制定用工制约措施。对不按上述情况用工的企业法定代表人要制订处罚条件,对执行好的要实行奖励制度。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1月24日 11:39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合同期限相关文章
  • 发生劳动争议或者劳动关系转移的,有哪些重要证据
    《劳动合同法》第十六条规定,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生效,并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字或者盖章。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持一份劳动合同。劳动合同非常重要。它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建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它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依照劳动法建立劳动关系的书面法律凭证。它是劳动者维护自身权益、处理双方纠纷的重要依据。没有劳动合同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工资、工作时间、工作条件等方面发生争议,可能因缺乏证据而遭受损失,用人单位不向劳动者交付劳动合同是违法的。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一条的规定,用人单位提供的劳动合同文本中没有本法规定的劳动合同必备条款或者用人单位未向劳动者交付劳动合同文本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违反本法规定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工资条”工资条是员工所在单位定期向员工反映工资的凭证,是企业发放给员工的工资明细,是员工清楚了解自己收入
    2023-05-31
    198人看过
  • 解除劳动关系引发劳动纠纷
    这是一起解除劳动关系引发劳动纠纷的案件,公司一直不给当事人办理社会保险。陶红(化名)讲述了她遭遇的劳动纠纷过程:从07年至今在一家私人企业工作,单位与我签了一份劳动合同,当时只有一份,签订后我自己手上没有保留合同,另外公司3年来一直没有给我交保险,经过我的交涉还是没有得到解决,现在如果我主动辞职,能不能要求公司给我补交保险还有经济补偿及双倍工资?专家解答:关于以上案件一、关于经济补偿金:《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于2008年1月1日实施。该法第四十六条明确规定了可以获得经济补偿金的情形:1、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2、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向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3、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4、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解除劳动;5、除用人单位维持或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
    2023-06-14
    140人看过
  • 拒付报酬引发劳动争议
    拖欠劳动报酬争议
    上海11月27日电今天,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被告上海海立特种制冷设备有限公司支付原告谢邦伦出差补贴款1.9万余元及同期利息。法院查明,2004年6月,原告谢邦伦到被告上海海立特种制冷设备有限公司从事制冷设备的售后服务工作,但双方未签劳动合同。2005年3月1日,被告公司向原告谢邦伦出具了一份欠条,载明欠付谢邦伦2004年度出差补贴款2.3万余元,并承诺在2005年第二季度还清。但是,直到2006年4月6日,被告公司仅支付谢邦伦出差补贴款3530元。10月,谢邦伦诉至法院,要求被告公司支付出差补贴款1.9万余元并支付同期利息。针对原告谢邦伦的起诉,被告公司辩称,原告谢邦伦尚未就诉争事项提起劳动仲裁,故法院不应受理原告的诉讼请求;况且,本案已过仲裁时效,故原告谢邦伦已丧失了胜诉权。法院审理后认为,根据2006年10月1日起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023-08-17
    291人看过
  • 一份“备忘录”引发的劳动争议
    这是一起因劳动争议而引发的案件,面对劳动仲裁委的裁决,一审、二审法院的判决,涉案双方均表示不满,为此双方均希望本报能以真名实姓关注此案。记者与双方就案件中的一些关键争议点、适用法律等问题,进行详细了解和探讨后发现,该案所涉及的一些法律法规问题,对于防范和处理劳动争议,具有广泛的作用和社会意义。当包头市中院的判决下达后,最先找到记者的是案件被上诉人、包头市某公司(以下简称某公司)法人代表杜某,他给记者提供的法律资料显示,案件是因上诉人郑某诉某公司劳动争议而起。双方对备忘录的解释不同杜某告诉记者,2011年下半年,经人介绍他认识了郑某,二人于2012年6月9日签订了一份备忘录。原始文件中规定:郑某的业绩目标是3年内达到2亿产值,市场价值3亿,利润达到5000万元;条件为运行费用每月3万元,月薪5000元;郑的职务为总经理;利润分红方式为独立账户,所开拓市场利润双方各半分成,即时分配,一年后郑某
    2023-06-09
    476人看过
  • 违法双重劳动关系吗
    我国现行法律不禁止双重劳动关系。《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四项规定,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关系。也就是说,只要不影响单位工作任务的完成或者单位不反对,就可以有双重劳动关系。但双重劳动关系极易引发与原单位的劳动争议。国企双重劳动关系是否违法?《劳动合同法》第六十九条规定:“从事非全日制用工的劳动者可以与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但是,后订立的劳动合同不得影响先订立的劳动合同的履行。”本条规定了允许从事非全日制用工的劳动者存在双重或者多重劳动关系。非全日制劳动者在两个或多个用人单位中从事工作,有关工作时间、保险福利的计算和计发、终止解除的补偿、工作期间发生工伤的处理等方面相互交织。非全日制用工中存在多重劳动关系,同时存在的劳动关系不可能是完全等同的,先签订的劳动关系比后签订的劳动
    2023-08-06
    147人看过
  • 引发劳动争议的原因是怎样的
    一、引发劳动争议的原因是怎样的引发劳动争议的原因如下:1.用人单位管理不规范。有的用人单位法律意识不强,未取得合法的经营资格即非法用工;有的用人单位故意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这都会致使劳动争议产生。2.劳动者流动性大、法律意识不强。3.企业改制不完善遗留下的问题。在企业改制过程中对劳动者的社会保险,经济补偿等一系列问题,没有得到妥善处理会引发一系列争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条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二、劳动争议的解决方式有什么劳动争议的解决方式如下:一、调解解决。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二、申请劳动仲裁。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争议仲
    2024-01-20
    164人看过
  • 重视参与劳动关系协调和劳动争议解决
    各级工会大力加强劳动法律监督和劳动争议调处机制建设,积极参与劳动争议调处工作,切实加大协调劳动关系力度,推动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加强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工作。各级工会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机制,健全工会劳动法律监督网络,积极配合人大、政府开展执法监督检查,认真开展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活动,促进《劳动法》、《工会法》等劳动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各级工会积极配合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劳动法》和《安全生产法》执法检查,对在检查过程中发现的损害职工权益行为提出整改建议。中华全国总工会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联合开展监督检查活动,推动政府和企业完善制度、落实责任,解决了一些违反国家劳动法律法规、损害职工劳动经济权益的突出问题。据中华全国总工会统计,全国企事业工会建立劳动法律监督组织17.0万个,比上年增加2.1万个,覆盖职工4377.4万人,比上年增加23.6万人;本年度受理违法、违规案件
    2023-06-10
    369人看过
  • 双重劳动关系而形成的事实劳动关系是什么
    事实劳动关系是指无书面合同或无有效书面合同形成的劳动雇佣关系以及口头协议达成的劳动雇佣关系。事实劳动关系的确认需存在雇佣劳动的事实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合法地位,确认了劳动关系不依赖书面合同的存在而存在,扩大了劳动保护范围,对不签定劳动合同的雇主有了更大约束,更多的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法》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法执行。
    2024-04-13
    271人看过
  • 【劳动争议】再就业关系也是劳动关系吗
    [劳动争议]再就业关系也是劳动关系吗?[劳动争议]再就业关系也是劳动关系吗?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或完全丧失工作能力而退出工作并领取养老金的制度。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在下列情况下可以办理退休:(一)男职工年满6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女职工年满50周岁,,连续服务或工作年限达到10年(2)从事地下、高空、高温、繁重体力劳动和其他有害健康的工作的员工,男性55岁以上,女性45岁以上,连续服务或工作年限超过10年(3)男性50岁以上,女性45岁以上,连续工作或工作年限10年以上,经医院认证,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员工(4)因工致残,经医院(工人和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证明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根据《工伤保险条例》(2004年1月1日起生效),员工因工致残被认定为一级至四级残疾的,应当保留劳动关系,辞退工作,享受月度工伤伤残津贴;受伤职工达到退休年龄并办理退休手续后
    2023-05-07
    95人看过
  • [劳动争议]返聘关系也属于劳动关系吗
    [劳动争议]返聘关系也属于劳动关系吗退休是指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劳动者因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或者完全丧失劳动能力而退出工作岗位,领取养老金的制度。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在下列几种情况下可以办理退休:(1)男职工年满6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连续工龄或工作年限满10年。(2)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繁重体力劳动和其他有害健康工种的职工,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连续工龄或工作年限满l0年。(3)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5周岁,连续工龄或工作年限满10年的,经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职工。(4)因工致残,经医院证明(工人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工作能力的。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规定,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按月享受伤残津贴;工伤职工达到退休年龄并办理退休手续后,停发
    2023-06-10
    363人看过
  • 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引发的争议
    案例一:王某与某公司的劳动合同期限为2006年9月1日至2007年10月31日,约定违约解除劳动合同的一方应支付对方相当于王某一年工资的违约金。2007年3月初,王某在朋友那里找到新的发展空间,决定跳槽,于3月10日向人力资源部提出辞职并表示希望马上能办妥离职手续。该公司人力资源部经请示总经理认为不能同意其辞职,于是答复其不同意,要求其继续履行劳动义务,王某随后仅处理手头遗留工作,与同事进行私下交接,不再接受公司新分配任务,4月10日,王某再次向人力资源部表示马上离职,随后收拾私人物品,并向财务部门要求结算工资。财务部门答复其应当承担违约金12个月工资,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王某遂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公司支付其最后一个月的工资,公司反诉要求其承担12个月的违约金。案例二:王某与某公司的劳动合同期限为2006年9月1日至2007年10月31日,约定王某为部门主管,全面负责所在
    2023-04-22
    228人看过
  • 加班费会引发怎样的劳动争议
    加班费不能少,但现实中,通过仲裁获得支持几乎是不可能的。主要原因是举证难、举证繁琐,政府部门对地方发展放任自流。为了得到支持,除了充分的证据外,还应注意几个误区从加班争议解决的角度来看,问题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正常工作时间的确定,与用人单位实行的工时制度有关的;二是加班事实的证明;三是加班工资的计算;四是对加班的理解首先是对正常工作时间的认可,这与用人单位实行的工时制度有关;虽然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规定加班事实应当由劳动者证明,但在劳动者提供了一定的证据初步证明加班事实之后,举证责任转移给用人单位,用人单位应当提供证据,并承担不利后果p>b提供证据,向劳动者宣传加班审批制度p>对于明确实行加班审批制度的用人单位,劳动者需提供加班审批表或审批程序。但加班审批制度应向有关方面公示。不能向当事人提供公示证据的,加班审批制度对当事人不具有法律效力。因此,应当判决向当事人支付加班工资最高人民法
    2023-05-03
    364人看过
  • 透视上班“偷菜”引发的劳动争议
    网上偷菜游戏眼下风靡依旧,不少人甚至在上班期间也玩得不亦乐乎。然而由于上班偷菜引发了一场劳动争议高新区某计算机公司负责人王某5日哭诉,去年9月、10月,公司连续两月业绩下滑,入不敷出,导致员工工资不能如期发放。经查发现,上班时间用公司电脑偷菜之风在员工中盛行。公司通过会议、内部QQ群等形式发出警告。去年11月27日10时30分,公司在突击检查时发现员工李某正在玩开心网偷菜游戏,请3名员工代表作证,并对李某使用的工作电脑封存备查。当天,李某通过电话提出辞职。次日,公司对李某作出了处罚决定:一是拒绝李某的辞职请求;二是开除;三是停发其应发工资、补助、奖金,于3个月至6个月后,扣除给公司造成的经济损失,待工作交接完毕、消除不良影响后发放。去年12月18日,李某向高新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递交了劳动争议仲裁申请书,称由于公司结算工资不及时和不适合自己今后的发展,在2009年11月27日向王某提出辞职
    2023-04-22
    157人看过
  • 劳动争议中如何认定双方之间存在劳动关系
    劳动者主张其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劳动合同关系,一般应当举证证明双方存在以下要件事实:1.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双方签订书面劳动合同;2.劳动者接受用人单位的管理和指挥,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劳动,其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3.用人单位依照法律规定和合同约定向劳动者给付劳动报酬。[说明]劳动关系从本质上看是一种具有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性质,平等关系和隶属关系特征的社会关系,其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的原因和目的只能是为了实现交换。从市场经济角度理解,劳动关系是一种基于资本购买特定劳动力形成的交换关系。劳动者提供劳动,用人单位支付报酬,这是构成劳动关系的基本特征。2.劳动关系兼具平等性与隶属性。劳动关系的主体双方不管是否用书面形式签订合同,在支出劳动力和接受劳动力之前,双方总是需要进行平等协商,双方具有平等性。而合同一经缔结(包括口头合
    2023-06-10
    53人看过
换一批
#合同订立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如果未办理批准等手续不影响合同生效的,合同自依法成立的时候具有法律效力;如果未办理上述手续会影响合同生效的,则手续办理完成后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合同的终止期限由合同双方当事人确定,并且在合同中做出明确的规定。有生效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届开始时生... 更多>

    #合同期限
    相关咨询
    • 双重劳动关系是怎样的,双重劳动关系争议的处理办法是什么?
      新疆在线咨询 2023-06-11
      双重劳动关系是同一个劳动者,同时与两家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一般表现为两个法定的劳动关系。即同时与两家公司签订劳动合同;或一个为法定劳动关系,一个为事实劳动关系。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就被认定存在法定的劳动关系。 实践中判断是否存在事实劳动关系,主要看:一、双方是否存在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二、用人单位是否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三、用人单位是否为劳动者提供必要的劳动条件。 (1)劳动者的
    • 劳动争议时效是多久双倍工资赔偿引发的劳动争议的争议应该如何适用
      辽宁在线咨询 2022-03-18
      劳动争议的时效分为两类,一类是为期一年的一般时效;一类是追索劳动报酬的特殊时效,劳动关系存续期限无限制,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因双倍工资赔偿引发的劳动争议时效的适用,首先应当界定双倍工资罚则的性质,是劳动报酬抑或法律责任。关于双倍工资的罚则是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七章法律责任当中,实际上是法律在用人单位没有及时签订或者续签书面劳动力合同时而苛以的一种法律
    • 双重劳动关系是否违法,双重劳动关系如何解除
      澳门在线咨询 2022-10-08
      不违法。一、双重劳动关系是否违法一般情况下,《劳动合同法》并没有提倡劳动者与一个以上的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双重甚至多重全日制劳动关系。员工一般只应与一个单位建立劳动关系,但法律并未禁止或者说并未将劳动者建立多重关系视为违法。《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只要符合用工主体资格的用人单位使用了员工的劳动力,就与员工建立了劳动关系,而不论员工是否此前与其他企业建立了劳动关
    • 劳动关系双重赔偿
      新疆在线咨询 2021-11-30
      新用人单位招用与原用人单位未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给原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劳动者和新用人单位应当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 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如何解决劳动争议?
      上海在线咨询 2022-07-19
      1.协商(和解) (1)协商达成一致,应当签订书面和解协议。和解协议对双方当事人有约束力,当事人应当履行。 (2)经仲裁庭审查,和解协议程序和内容合法有效的,仲裁庭可以将其作为证据使用。但是,当事人为达成和解的目的作出妥协所涉及的对争议事实的认可,除外。 2.调解 (1)调解委员会由劳动者代表和企业代表组成,人数由双方协商确定,双方人数应当对等。劳动者代表由工会委员会成员担任或者由全体劳动者推举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