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伤属于劳动纠纷吗
是的。工伤属于劳动纠纷,必须通过劳动仲裁,这是法定程序。只有劳动仲裁后不服或仲裁不受理时才能起诉。所以不能直接起诉,须先行劳动仲裁。《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条:
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进行治疗,享受工伤医疗待遇。职工治疗工伤应当在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就医,情况紧急时可以先到就近的医疗机构急救。治疗工伤所需费用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等部门规定。职工住院治疗工伤的伙食补助费,以及经医疗机构出具证明,报经办机构同意,工伤职工到统筹地区以外就医所需的交通、食宿费用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基金支付的具体标准由统筹地区人民政府规定。工伤职工治疗非工伤引发的疾病,不享受工伤医疗待遇,按照基本医疗保险办法处理。工伤职工到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进行工伤康复的费用,符合规定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二、工伤赔偿包括哪些
(一)医疗费:
治疗工伤所需费用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工伤保险药品目、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
(二)住院伙食补助费:
本单位因公出差伙食补助标准的70%。
(三)交通费、食宿费:
本单位职工因公出差伙食补助标准。
(四)康复治疗费:
治疗工伤所需费用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工伤保险药品、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
(五)辅助器具费:
各省、直辖市工伤辅助器具限额标准。
(六)停工留薪:
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七)护理费:
(1)停工留薪期内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
(2)评定伤残后需要护理的,完全生活不能自理,按统筹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50%;
大部分生活不能自理,统筹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40%;
部分生活不能自理,统筹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0%。
按照规定工伤属于劳动纠纷问题,如果产生纠纷的话可以去申请劳动仲裁,如果申请劳动仲裁对方不受理的话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利益。
-
工伤赔偿项目有哪些,工伤赔偿标准包括哪些,工伤赔偿
301人看过
-
工伤赔偿款包括医疗费吗,工伤赔偿纠纷找什么部门
140人看过
-
工伤纠纷是劳动纠纷吗
485人看过
-
包括施工合同纠纷属于民事纠纷吗?
377人看过
-
劳动法中职工有哪些属于工伤
110人看过
-
劳动纠纷哪些情形算工伤
224人看过
劳动纠纷是指劳动关系的当事人之间因执行劳动法律、法规和履行劳动合同而发生的纠纷,即劳动者与所在单位之间因劳动关系中的权利义务而发生的纠纷。 根据争议涉及的权利义务的具体内容,可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1)1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2)因... 更多>
-
劳动纠纷包括工伤吗江西在线咨询 2022-07-2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第(五)款规定,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是劳动仲裁的范围。相关条款如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
-
劳动纠纷,关于工伤赔偿北京在线咨询 2022-07-16如果属于工伤,建议员工自己在受伤一年内先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的社保局申请工伤认定,待医疗终结后申请伤残鉴定,根据鉴定结果委托律师通过法律途径要求工伤待遇。如构成伤残的,劳动关系继存期间可获社保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劳动关系解除后可获社保支付医疗补助金、单位支付就业补助金。工伤医疗费用由社保或单位全部承担,工伤治疗的康复期间工资照发,单位按住院按100元一天支付伙食费和实际支出的护理费用。另外,工伤赔偿
-
工伤赔偿完全属于劳动纠纷的范围吗?江苏在线咨询 2022-04-09工伤赔偿,如果发生纠纷,属于劳动纠纷,劳动纠纷应当先进行劳动仲裁,对劳动仲裁不服,才可以到法院起诉。法律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条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下列哪种劳动纠纷属于工伤?湖北在线咨询 2023-09-10在工作的时间,工作的场所内因工作的原因受到的伤可以认定为工伤;因工外出由于工作的原因而造成下落不明的也可以算工伤;在上下班途中非本人的主要原因发生的交通事故也可以申请工伤待遇。
-
劳务纠纷属于工伤吗?江西在线咨询 2022-08-12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纠纷无法协商一致的情况下,应当收集证据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或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通过法律程序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