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当行为是否应该定罪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7-01 21:34:33 91 人看过

在我国并没有规定防卫过当罪,其并不属于单独的罪名,防卫过当只是属于防卫行为的性质。但因防卫过当造成对方重伤的,会定为过失致人重伤罪;造成死亡的,会定为过失致人死亡罪。进行正当防卫的不负刑事责任,而防卫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需要承担法律后果。若是因为防卫过当造成对方重伤或死亡,法院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

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的界限

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给不法侵害人造成一定损害的防卫行为。

而防卫过当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但是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给不法侵害人造成重大损害的行为。

防卫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界限在于:针对不法侵害人的反击行为是否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

《刑法》第二十条

正当防卫,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2月04日 04:37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正当防卫相关文章
  • 该行为应定绑架罪还是抢劫罪
    [案情]文某是长安系列汽车销售商,经济实力雄厚。孙某、万某、周某共谋绑架文某勒索钱财,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掌握了文某出入的规律。2009年2月2日晚上12时许,孙某等3人驾车在文某回家的必经之处将文某劫持至一小旅馆内。然后,以杀害文某相威胁,并煽打其耳光,要文某打电话叫人于次日上午10时前将10万元钱汇入某银行的指定账户内,并不得泄露真相。文某无奈,只得打电话给其妻子,谎称对自己有恩的朋友急需用钱,让其妻子于次日上午10时前将10万元汇入指定账户内。其妻信已为真,将10万元以电子汇款的方式汇入了指定账户。孙某等人提取了该款后才将文某放走。[分歧]该案在审理过程中对孙某等人的行为如何定性有两种不同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应定绑架罪。主观上孙某等人具有勒索文某钱财的故意,在客观方面,孙某等人有计划、有预谋地对文某实施了殴打、劫持、胁迫行为。孙某等人对文某既有暴力劫持行为,又有以杀害文某相威胁的
    2023-06-11
    423人看过
  • 绑架行为是否应该被定为刑法所禁止的行为?
    绑架撕票即杀害被绑架人,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如果杀害了被绑架人或者故意伤害被绑架人,致使被绑架人受重伤,或者死亡的,判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且处没收财产。另外,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的绑架他人,故意致使被绑架人重伤或死亡的,也应当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且没收财产。为要回债务绑架他人,应认定为什么罪根据法律规定:为索取债务而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应认定为以非法拘禁罪定罪,一般情况下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首先,依据规定,为要回债务绑架他人,可以定罪为非法拘禁罪的有以下几种情形:1、拘禁债务人亲属,向债务人索债;2、拘禁债务人,向债务人本人索债;3、拘禁债务人,向其亲属索债。但是,其亲属仅包括具有共同财产关系债务人配偶、具有抚养关系债务人子女、赡养关系的债务人父母等,如果是其他亲属,则会构成非法占有其他亲属财物的目的,转化为绑架罪。其次,需要注意的是
    2023-07-01
    141人看过
  • 该案是否应当数罪并罚
    [案情]2007年12月8日,李某租用建湖县某建筑公司场地开KTV,并为KTV财产投了100余万元保险。之后,由于李某经营不善,KTV生意一直不好,以致拖欠建筑公司租金近10万元无力支付。建筑公司在几次索要未果的情况下,将该场地封锁,并声称李某必须在一个月内付清全部租金才会解封。李某大为恼火,便想到一条“一石二鸟”之计,决定放火烧毁KTV,一来可以解对建筑公司封场地之恨,二来反正KTV生意不好,可以从保险公司获取保险赔偿金,重新找项目投资。2008年11月6日,李某在KTV营业结束后,将事先准备好的汽油浇在KTV四周,然后点火。李某看着大火熊熊燃烧,正准备离开时,被巡逻警察发现并控制,随后火势也得到控制,未造成人员伤亡。[审理]在本案的审理过程中,合议庭对于李某的行为是否应当数罪并罚有两种不同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李某为了骗取保险赔偿金,放火烧KTV,其行为已构成放火罪。虽然李某还未向保险
    2023-06-11
    391人看过
  • 关于“过劳死”是否应当认定为工伤问题
    关于过劳死是否应当认定为工伤问题过劳死是指现代社会由于工作压力过大,身体状况下降、积重难返使身体潜藏的疾病急速恶化,救治不及而失去生命的一种医学现象。我们国家对于过劳死是否属于工伤没有法律上的规定,就笔者个人而言,如果过劳死是由于从事用人单位的工作造成的理应认定为工伤。第一,认定工伤最核心关键要素就是必须与工作有关,劳动者为了创造出更好的工作业绩,努力工作身心都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很有可能突发一些疾病导致死亡。在这种情况下因工作过度劳累是引发死亡的直接原因。第二,我们国家虽然没有规定过劳死属于工伤,但是《工伤保险条例》有将职业病认定为工伤的规定。如果说职业病是基于职业特点所导致的身体慢性疾病的话,那么过劳死就是由于过度投入工作所导致的急性身体损害。他们只是一个问题的两个结果,所以都应当纳入工伤保险的范围之内。在我们国家存在法律空白的情况下,对于过劳死是否应当认定为工伤大多比照《工伤保险条例》
    2023-06-10
    308人看过
  • 认定防卫行为是否过当的程序是什么?
    防卫过当是指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行为。防卫人虽然出于防卫的目的,但是防卫行为明显超过了为制止不法侵害所必须的限度而造成了重大的损害。所以说防卫行为具有不正当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防卫过当的本质特征。防卫过当认定我国法律明确规定了判断防卫过当的标准:(一)防卫人明知自己的防卫行为会明显超过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而造成重大损害,为了达到正当防卫目的而放任这种重大损害发生的,是间接故意的防卫过当。(二)防卫人知道自己的防卫行为可能明显超过了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但轻信这种重大损害不会发生,是过于自信过失的防卫过当。(三)防卫人应当知道自己的行为明显超过了正当防卫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至发生重大损害的,是忽视大意的过失。《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
    2023-07-04
    469人看过
  • 抑郁症患者打人是否应该被视为治疗不当行为?
    抑郁症打人是犯法的,但是如果抑郁症已经严重到导致犯罪嫌疑人彻底失去了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如果出现了以下几种情况:第一种是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犯罪嫌疑人,可以进行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第二种是犯罪嫌疑人已经完全不能辨认或者已经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的危害结果,经过法定程序鉴定后是确认的,是不负刑事责任的。女方有抑郁症能离婚吗?女方有抑郁症能离婚。抑郁症又称抑郁症,以明显持久的抑郁症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抑郁症患者仍然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和其他人一样有婚姻自由权。不仅可以选择是否结婚,还可以选择是否离婚。因此,女性患有抑郁症,这并不影响离婚的要求。当女性患有抑郁症时,虽然男性也有权要求离婚,但请在离婚过程中给予更多的照顾,以尽量减少对女性的伤害。根据我国《刑法》第十八条:特殊人员的刑事责任能力的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
    2023-07-01
    176人看过
  • 司机是否应该为路人横穿马路的不当行为负责?
    如果承担主要责任或全部责任,会被吊销且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应由交通管理部门下达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此认定书中载明责任划分,责任划分与当时路况、信号灯、交并线等情况有关,仅实地考察的交通警察可以准确判断。如对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不服,可在送达之日起三日内申请复核。司机撞死劫匪是过失致人死亡还是正当防卫司机撞死动匪是一种过失致人死亡的行为。过失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因疏忽大意没有预见到或者已经预见到而轻信能够避免造成的他人死亡。司机在驾车追赶劫匪时,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到会撞死劫匪,这种行为应当认定为一种过失致人死亡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十七条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停车让行。机动车行经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时,遇行人横过道路,应当避让。第七十六条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
    2023-07-05
    121人看过
  • 公司是否应该为股东犯罪行为负责任?
    公司犯罪股东不承担刑事责任。但如果股东是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况下,公司犯罪,上述情况的股东也应承担刑事责任。公司是具有独立法人财产和法人财产权的企业法人。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债务负责。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以其认购的出资额对公司承担责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对公司承担责任。单位犯罪股东犯罪股东要负什么责任单位犯罪中,股东是否构成犯罪,要看其是否参与单位犯罪相关事务的管理、决策等活动。若参与,则构成犯罪;若未参与,则不构成犯罪。根据《刑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本法分则和其他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在我国,由于单位或公司通常是由股东出资发起设立的,但股东不一定都是直接负责主管人员,当股东没有参与单位犯罪,或者明确反对单位决议实施犯罪行为等情况时,该股东不构成犯罪。根据《
    2023-07-04
    388人看过
  • 醉酒人犯罪是否应该被视为自愿行为?
    根据我国法律的相关规定,并不存在酒醉的人犯罪可以不用承担刑事责任的说法,所以酒醉的人犯罪需要承担一定的刑事责任。但是如果是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的,可以不用承担刑事责任,但是要经过法定程序鉴定确认。如果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情况下犯罪,也要承担一定的刑事责任。醉酒人犯罪的犯罪责任醉酒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醉酒分为生理性醉酒和病理性醉酒两种情况。生理性醉酒即普通醉酒不是精神病,其引起的精神障碍属于非精神病精神障碍;生理性醉酒的行为人具有责任能力,故对其实施的犯罪行为应当承担责任;即使其责任有所减弱,但由于醉酒由行为人自己造成的结果,也不得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一般认为,病理性醉酒属于精神病,醉酒人完全丧失责任能力。因此,在行为人没有意识到的首次病理性醉酒导致结果发生时,不能认定为犯罪。但行为人在得知了自己有病理性醉酒的历史,预见到自己饮酒后会实施攻击行为
    2023-07-01
    276人看过
  • 诽谤行为是否罪过
    可能会构成诽谤罪。诽谤罪,即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此罪的构成,客观要件有三:(1)须有捏造某种事实的行为,即诽谤他人的内容完全是虚构的。(2)须有散布捏造事实的行为。(3)诽谤行为必须是针对特定的人进行的,但不一定要指名道姓,只要从诽谤的内容上知道被害人是谁,就可以构成诽谤罪。本罪主观上必须是故意,行为人明知自己散布的是足以损害他人名誉的虚假事实,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损害他人名誉的危害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的发生。造谣污蔑他人属于什么罪造谣污蔑他人是诽谤罪。1、构成诽谤罪,一般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2、诽谤罪侵犯的客体与侮辱罪相同,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名誉权。犯罪侵犯的对象是自然人。诽谤罪客观方面表现行为有:1、须有捏造某种事实的行为,即诽谤他人的内容完全是虚构的;2、须有散布捏造事实的行为,如果散布虚假的事实,
    2023-07-04
    67人看过
  •  是否应该将假乞丐定罪为诈骗罪?
    这段内容讲述的是乞丐诈骗的刑罚规定。若乞丐诈骗的金额超过三千元,就应将其定罪为诈骗罪。假乞丐犯此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若乞丐诈骗的金额超过三千元,就应将其定罪为诈骗罪。假乞丐犯此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诈 骗 罪 的 数 额 大 小 与 假 乞 丐 罪 的 关 系诈骗罪和假乞丐罪是两种不同的罪名,它们的数额大小和关系如下:1. 诈骗罪的数额大小:诈骗罪是一种严重侵犯财产权利和人身权利的犯罪行为,其数额大
    2023-09-13
    340人看过
  • 犯罪者是否应该为自己的过失赔偿?
    小偷偷了东西判刑后用赔偿,在一定的情形下,受害人是可以要求小偷进行赔偿的,小偷坐牢是刑事处罚,对受害人的补偿是民事责任,这是不同的法律关系。我国《刑法》第264条中有明确的规定,现如今偷东西的行为达到了一定数额的会被认定为盗窃罪。但自《刑法修正案八》开始,如果偷东西的行为有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等等,那么即使数额不够也是可以认定构成盗窃罪,并受到刑事处罚,也包括常说的坐牢。小偷偷我的东西再偷回来算犯罪吗?即使小偷取得物品的方式是非法的,但在面对物品主人时,法律仍会保护小偷的无权占有,只是保护的程度较弱而已,这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财产关系的稳定。因此,如果我们采用以牙还牙的方式把东西再偷回来或抢回来的话,也会触犯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承担法律责任。《刑法》第六十四条规定,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应当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对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应当及时返还;违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本
    2023-07-06
    171人看过
  • 公安机关是否应当对漏罪行为进行追责?
    法律上并没有明确规定公安机关漏罪是否应当被追责,但是判决宣告以后,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发现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在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对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后两个判决所判处的刑罚。已经执行的刑期,应当计算在新判决决定的刑期以内。被害人向公安机关控告的,公安机关应当受理。伪证罪、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五部门联合规定中关于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的范围是1996年12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第(二)项规定的同类案件的范围相比,有四点变化。1、将侵犯著作权案与假冒注册商标案扩展到整个侵犯知识产权案,罪名由2个增加到7个,即假冒注册商标罪;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假冒专利罪;侵犯著作权罪;销售侵权复制品罪;侵犯商业秘密罪。2、增加生产、销售伪劣商品
    2023-07-06
    143人看过
  • 竞业禁止行为人是否应当履行
    当事人应履行竞业禁止义务。劳动者违反竞业禁止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在竞业禁止期间劳动者不得到与本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就业,不得自己开业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如何判定竞业禁止协议是否合理判定竞业禁止协议是否合理,要注意限制性产业的范围是否合理。竞业禁止的范围应当与公司员工,在本单位工作时接触过,或者可能接触到的商业秘密的范围相对应,不得扩大到行业领域。禁止公司员工从事同一行业,无异于迫使他们离职后转行。在社会分工日益细化、专业分工日益细化的时代,这种禁止行为危害了公司员工的生存权,超出了合理范围,不应允许。《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四条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期限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的约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在解
    2023-08-16
    237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量刑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正当防卫是指对正在进行不法侵害行为的人,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更多>

    #正当防卫
    相关咨询
    • 贪污行为是否应当认定为行政责任
      福建在线咨询 2021-11-09
      贪污不是行政责任,而是纪律处分责任和刑事责任,由监察机关或检察机关调查。 贪污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占、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产的行为。
    • 法律上不作为犯罪是否应该为过失?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7-22
      我国的不作为犯罪是否应该为过失承担一定的责任?从刑法理论框架来讲,我国现今认定犯罪的标准仍然是四要件:侵犯客体;客观方面;犯罪主体;主观方面。作为与不作为是属于客观方面要件中的犯罪行为的分类;而故意与过失则是主观方面的两种不同形态。二者分属于不同的犯罪构成要件之中,没有必然联系,可能发生随便交叉
    • 过失犯罪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
      山东在线咨询 2022-08-12
      中国刑法规定:“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的形式: (1)疏忽大意的过失。即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 (2)过于自信的过失。即行为人预见了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轻信能够避免,实际上又未能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
    • 行为人是否应当购买交强险
      浙江在线咨询 2022-11-15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都应当投保交强险,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未按照规定投保交强险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有权扣留机动车,通知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依照规定投保,并处应缴纳的保险费的2倍罚款。
    • 强拆行为违法是否应当赔偿
      台湾在线咨询 2022-06-03
      1、强拆行为属于行政强制措施,因此该行为违法给行政相对人造成损害的,应当赔偿。 2、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时有下列侵犯财产权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赔偿的权利: (1)违法实施罚款、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物等行政处罚的; (2)违法对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的; (3)违法征收、征用财产的; (4)造成财产损害的其他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