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湖北籍打工仔明-哲将深圳市公安交通管理局龙岗大队和深圳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告上法庭,理由是两被告没有按照有关规定授予踊跃发稿的他个人三等功,反而把三等功给了财务室一个从来没有发过稿件的出纳。明-哲认为,两被告此举侵犯了他的荣誉权,要求对方为其补立三等功并公开道歉。鉴于双方拒绝调解,法庭将择日宣判。
视力熬成0.6发稿200篇
据明-哲说,1998年5月,他被深圳市交管局龙岗交警大队聘为宣传室宣传员。1999年5月,龙岗交警大队曾向他传达了深圳市公安交管局《关于加强宣传报道的通知》,通知第四条稿费奖励和评比中写道:“个人发稿80篇或80篇以上者报立个人三等功,并年终给予奖励人民币2000元。”
看到这份通知的明-哲受到了莫大的鼓舞。他在起诉状中写道:“我根据要求,积极开展宣传报道工作,广泛搜集宣传线索,左眼视力由1.2熬成0.6,终于创出了全年发稿200多篇的成绩。”据他说,1999年12月底,龙岗大队将他该年发稿的复印件报送给了深圳市交管局,但一直到2000年6月,评立功、评先进的宣传积极分子名单均迟迟未能公布。
“2000年12月,我偶然发现了市局根据《关于加强宣传报道的通知》下达的评功、评先进通知,才知道龙岗大队被评的三等功和2000元奖金被张冠李戴,没有落实给我,反而给了一个从来没有发过一篇稿的财务室出纳。”据明-哲反映,此后他多次要求大队按照文件规定给予其三等功,大队以他不是正式民警,不适用该文件为由,予以拒绝。明-哲遂以龙岗大队和深圳市交管局侵犯其荣誉权为由,将对方告上法庭。
不报功并非歧视招聘工
“关于是否给明-哲报请三等功是一个行政单位内部的管理问题,不属于民事纠纷。”在昨天的庭审中,龙岗大队的代理律师说。他指出,根据深圳市交管局《关于加强宣传报道的通知》,“个人发稿80篇或80篇以上”只是报立个人三等功的必要条件,并不意味着谁写了80篇报道,谁就可以立功。
关于明-哲提出的“大队以他不是正式民警为由,不予立功”一说,龙岗大队的代理律师辩称,大队绝非只因为明-哲是临时招聘员工,就草率第做出不予立功的决定。同时,这名律师还认为,根据有关规定,获得了荣誉称号的公民、法人才享有荣誉权,明-哲没有立功,何来侵犯其荣誉权一说?
法庭宣布择日宣判
在昨天的庭审中,明-哲的代理律师称,全面理解荣誉权应包含三个方面,即荣誉获得权、荣誉保持权、荣誉使用权等,荣誉称号只是将公民的荣誉权固化的一种方式,并不意味着没有取得荣誉称号的公民就没有荣誉权。他认为,龙岗大队和深圳市交管局侵犯了明-哲的荣誉获得权,就是侵犯了他的荣誉权。
-
撕毁荣誉证书侵犯荣誉权吗
318人看过
-
哪些是侵犯荣誉权行为,侵犯荣誉权会被判刑吗
468人看过
-
侵犯名誉权荣誉权的救济方法
161人看过
-
学生告教委侵犯荣誉权获赔4万
290人看过
-
哪些权利属于荣誉权,侵犯荣誉权的表现有哪些
92人看过
-
侵犯荣誉权的补救措施
347人看过
荣誉是公民或法人在学习、生产经营、工作或战斗中,因表现突出而由有关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给予的积极评价,这种积极评价是通过授予一定的荣誉称号表现出来的。公民和社会组织对于所获得的荣誉称号所享有的专有的、不受侵犯的权利就是荣誉权。... 更多>
-
怎样构成侵犯荣誉权?名誉权和荣誉权的比较有哪些区别?广东在线咨询 2022-07-26第一,性质不同。名誉权为人格权,荣誉权的性质归属有不同见解,一般认为,荣誉权具有双重属性,即具有身份权与人格权两重属性。 第二,主体不同。任何公民、组织都有名誉权,但不是所有公民、组织都有荣誉权。 第三,取得不同。名誉权为生而享有,荣誉权来源则是基于一定事实受到表彰奖励后取得。 第四,消灭不同。名誉权因公民死亡、组织主体资格消灭而消灭。荣誉权则可能因荣誉被依法剥夺而丧失。 第五,客体不同。名誉权客
-
哪些行为构成侵犯荣誉权?广西在线咨询 2023-06-13如果说名誉是社会对一个人的起码评价,荣誉则是社会对某些公民或法人的更高层次的评价,是国家、社会对公民、法人在生产经营、科学实验、文化教育等活动中做出贡献、取得成果所给予的精神鼓励,如“三好学生”、“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优秀教师”、“产品金质奖”等等。公民、法人对自己依法取得的荣誉不受侵犯和剥夺,这就是荣誉权。侵犯荣誉权主要表现为非法剥夺他人荣誉,主要是一些与颁奖或授予荣誉有关的国家机关或
-
侵害名誉权,侮辱威胁罪,构成侵犯国家荣誉上海在线咨询 2021-11-19情节严重的,构成犯罪。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情节严重:(一)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500次以上;(二)造成受害者或其近亲属精神障碍、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三)两年内因诽谤受到行政处罚,诽谤他人;(4)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
-
侵犯名誉国家荣誉怎么取证河南在线咨询 2021-12-211、口头侵权,收集证人证言或相关证明材料;2、新闻媒体、书刊收集有关公民或法人报道失实损害其名誉的报道;3、.收集侵权造成损害结果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