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著作权法以“保护作者的著作权益,鼓励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为立法宗旨。有效保护作者和传播者的合法权益,鼓励公民发挥才智,积极创作,使各种优秀作品涌流而出,是著作权法的社会功能。
著作权法规定法人作品、职务作品是为了使法人更好地发挥社会职责,充分发掘利用本单位员工所创作作品的社会价值,造福社会。其中,法人作品更多地体现了法人作为作者的社会责任,提醒法人在创作和传播作品时要谨慎从事,赋予其相对较重的社会责任。职务作品则兼顾了创作者和单位的权益,有利于调动单位和单位员工的创作积极性。按照著作权法的基本原理,凡是能认定为职务作品的,应当充分有效地保障创作者的署名权,切不可假借法人作品的名义侵害创作者的合法权益,打击创作积极性。从这个意义上讲,著作权法鼓励各种社会才智充分涌流,保障一切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却惟独不鼓励单位与个人争名利。
由于立法技术以及社会生活复杂多变等原因,同一种行为符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法律规则的情况时而发生,分别适用不同的规则,得出的结论也大不相同甚至是截然相反。我国著作权法第11条规定了“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视为作者”的构成“三要件”:即第一,作品创作过程由单位主持;第二,作品代表单位意志;第三,作品产生的责任由单位承担。而在第16条又规定“公民为完成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工作任务所创作的作品是职务作品。”
由于法律的规定比较宽泛,有关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并未就法人作品三要件做进一步的解释,实践中,职务作品一般都是由单位提出工作并在单位的组织、协调、领导下完成的。职务作品必然跟单位的业务有直接相关性,都或多或少地带有单位意志的色彩。比如,职务作品在创作过程中,许多具体事项都要经单位协调、批准,作品创作过程中需要动用单位的物质、技术等资源,作品完成后还要经单位审核把关等等。这就使得职务作品与法人作品在区分上存在困难。
署名权纷争频起
近年来,因法人作品与职务作品认定不清引发有关署名权的诉讼屡见不鲜,各地司法实践中掌握标准也不尽一致,引起了实务界和理论界的普遍关注。2006年,发生在北京某地的李德余诉C区政府侵犯署名权案就突出反映了这个问题。
2006年6月,李德余诉C区政府侵犯署名权案经某市法院审理完毕,判决书称:“被告在1987年就成立了专门机构负责修志工作,《昌平县志》编纂委员会是根据被告意志所建立,其成员也是由被告任命的。被告实际主持了《昌平县志》的编纂工作。无论是初稿、送审稿、终审稿还是出版审校修改稿,《昌平县志》封面上的署名均为C县、区或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故《昌平县志》代表的是被告的意志,是由被告承担责任的法人作品。被告关于《昌平县志》为法人作品的抗辩理由成立,本院予以支持,但其称《昌平县志》的著作权为区志编纂委员会的主张不能成立,因本院生效裁定对此已经认定区志编纂委员会并无法人资格。故《昌平县志》的著作权人应为被告C区政府。”据此,法院驳回了原告的诉讼请求。
该案中,原告主张争讼作品系职务作品,原告享有署名权;被告主张争讼作品系法人作品,著作权属于“C区区志编纂委员会”。法院判决认定该作品系法人作品,被告不享有署名权,却判定著作权人系C区人民政府。
法律适用面临难题
应当说,这一判决很有“创造性”,但也存在一些值得推敲的地方。
其一,在原被告双方均未就被告是否拥有著作权提出主张及质证意见,被告亦承认自己不是著作权人的情况下,法院如何认定著作权归被告?判决书称,“无论是初稿、送审稿、终审稿还是出版审校修改稿,《昌平县志》封面上的署名均为C县、区或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如无相反证明,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为作者”。另外,被告方C区政府不仅未主张其享有著作权,反而主张著作权属于该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也就是说,法院是在有证据表明争讼作品著作权属于他人,且被告承认自己不是著作权人的情况下,仍将著作权判给了被告C区人民政府。
其二,在构成法人作品“三要件”尚不完整的情况下,法院如何认定著作权归被告?
依据我国著作权法,构成法人作品有“三要件”,而在李案判决书中,法院只是列举了一系列证据,意在表明修志工作实际由被告主持;但是,作品创作过程由被告主持,并不当然表明该作品代表被告的意志创作,也不意味着由被告承担责任。从法律上讲,作品是否代表法人意志创作,是否由法人承担责任都要有相应的证据予以证明,否则,构成法人作品的三个要件就不完整。而李案中,法院却在构成要件不完整的情况下,仍将著作权判给了被告。
其三,《昌平县志》的著作权到底属于谁?上述判决虽宣告了被告C区政府的胜利,但同时也给C区政府出了个难题。那就是,即将出版的《昌平县志》的著作权到底属于谁?依据国务院2006年5月30日公布的地方志工作条例第15条规定,地方志为职务作品,其著作权由组织编纂的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享有,参与编纂的人员享有署名权。国务院的这一规定,符合我国地方志编纂工作的实际和地方志作品自身的属性。在国务院法规出台之前,许多地方都出台了规范地方志编纂工作的文件。实践中,各地一般都把地方志作为职务作品对待,由地方人民政府充当法人作者的情况极为罕见。
按照地方志工作条例规定,如果《昌平县志》要出版,则其著作权归属“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参与编纂的人员享有署名权。而按照法院的判决,《昌平县志》系C区人民政府的法人作品,包括署名权在内的著作权归C区人民政府。究竟是遵守国务院的规定,还是遵守法院的判决,C区人民政府在出版《昌平县志》的问题上,面临两难选择。
依据著作权法恰当判断
“保护作者的著作权益,鼓励作品的创作和传播”是我国著作权法的立法宗旨,也是著作权法的基本价值和存在理由。人们审视著作权法的优劣,最主要标准是看它是否能起到“保护和鼓励创作”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面临法律适用的选择时,我们做出的任何取舍,都必须以“保护和鼓励创作”为价值取向。署名权纷争看似复杂,其实,只要遵循著作权法的基本原理,按照著作权法的基本价值
-
职务作品的署名权是个人的还是集体的
93人看过
-
法人作品署名权是怎样的
198人看过
-
职务作品著作权中的署名权是否可以约定
279人看过
-
职务上作品署名权到底归谁
153人看过
-
放弃职务作品署名权可以吗?
319人看过
-
职务作品员工离职署名权怎么办
133人看过
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法人制度是世界各国规范经济秩序以及整个社会秩序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 各国法人制度具有共同的特征,但其内容不尽相同。不同的法人形成了不同的法人理论,法人制度理论... 更多>
-
职务作品署名权是否有?青海在线咨询 2023-05-23单位有职务作品署名权的。由单位主持、代表单位意志创作并由单位承担责任的作品,单位被视为作者,行使完整的著作权。 根据《著作权法》第十一条规定,著作权属于作者,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创作作品的公民是作者。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主持,代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意志创作,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责任的作品,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视为作者。 如无相反证明,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为作者。
-
职务作品的署名权侵犯问题广西在线咨询 2022-07-11署名权被侵犯,被侵权人可以自行调解,要求对方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损失;导致被侵权人名誉受损的,还可以要求侵权人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回复名誉。如果侵权人不愿意调解,或者调解不成功,被侵权人可以到法院起诉。
-
作品是不是有作品署名权呢广东在线咨询 2023-01-21作品署名权一般是指作者在自己创作的作品及其复制件上标记姓名、表明作者身份,或不予表明身份的权利。且署名权包括署名或不署名的决定权、署名方式的选择权、署名排列方式的选择权、以及署名的指示权。
-
职务作品著作权中的署名权是否可以约定?贵州在线咨询 2023-09-14职务作品著作权中的署名权是否可以约定? 1、著作权中的署名权不可以约定。 《著作权法》第十六条公民为完成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工作任务所创作的作品是职务作品,著作权由作者享有,但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在其业务范围内优先使用。 2、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职务作品,作者享有署名权,著作权的其他权利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享有,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给予作者奖励: (1)主要是利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物质技术条件创作,并由法人
-
职务作品的作者是否享有署名权,哪些情形下公民作品重庆在线咨询 2022-02-19《著作权法》第十六条规定:公民为完成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工作任务所创作的作品是职务作品,除本条第二款的规定以外,著作权由作者享有,但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有权在其业务范围内优先使用。作品完成两年内,未经单位同意,作者不得许可第三人以与单位使用的相同方式使用该作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职务作品,作者享有署名权,著作权的其他权利由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享有,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可以给予作者奖励:(一)主要是利用法人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