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人在过失犯罪中虽不是故意地要侵犯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仍要对这种行为配置法定刑;有的过失犯罪所造成的直接损害后果远远大于故意犯罪,其法定刑反而轻,其理由何在?这涉及过失犯罪法定刑配置的根据问题。我们认为,过失犯罪法定刑配置的根据总体上只能是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而行为的危害性是由主客观两方面的因素所决定的。
行为人在过失犯罪中主观上是有罪过的,所以其行为应当界定为犯罪并应配置相应的法定刑。这主要是因为其违反注意义务的行为是在自由意志的支配下实施的。意志自由是对过失犯罪可以配置法定刑的先决条件,没有意志自由就没有行为责任。犯罪过失不同于犯罪故意,行为人既不希望也不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人选择了导致危害结果的行为似乎是不自由的、甚至是不情愿的。但是,这种不自由是由于行为人自身的过错造成的,是以行为人能够正确认识自己行为的性质为前提的。“过失并不是无因而致的事件,乃是重要的心理活动。”(注:〔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第50页,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在客观现实为行为人提供了预见并避免危害结果的充分条件的情况下,行为人是否能够预见并避免危害结果,完全取决于他是否愿意发挥自己实际具有的主观能动性。只要行为人履行了注意义务就完全可以认识行为的危害结果,避免实施这种行为。显然,正是在意志相对自由的基础上,法律才可能而且必须要求公民认真履行注意义务,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在疏忽大意过失中,行为人依其自身条件如不懈怠肯定会对结果有所认识;在过于自信过失中,行为人在已有认识的前提下如谨慎行事,危害结果肯定不会发生。在这两种过失犯罪中,行为人对结果都持不注意或不充分注意的心态,这种心态实际上是潜意识的东西(注:参见陈兴良:《刑法哲学》第41页,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表现为行为人对法律或道德、常识所要求的注意义务的忽视或违反(即疏忽或轻信),这就是过失犯罪主观方面的意识因素。从意志因素上讲,在过失犯罪中,行为人有认识上和选择上的自由,其完全可以选择适当的行为来排除结果的发生。然而,由于违反注意义务的心理事实的存在,行为人最后选择了导致危害结果发生的行为,所以,对过失犯罪配置法定刑就有了主观上的依据。
-
过失犯罪的基础理论
391人看过
-
什么是犯罪动机的基础
69人看过
-
分配安置房的基础条件
483人看过
-
收益分配的基础是什么
449人看过
-
剖析刑法犯罪的思想基础
252人看过
-
刑事犯罪辩护的法律基础
200人看过
故意犯罪是指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危害社会,希望或放任这一结果,构成故意杀人、抢劫等犯罪的。如果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后减为15年以上20年以下有期徒刑;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犯罪分子故意犯罪并核实属实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执行死刑。... 更多>
-
犯抢夺档案罪的犯罪基础是什么?宁夏在线咨询 2023-10-26抢夺、窃取国有档案罪的构成要件: 1.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 2.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 3.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抢夺、窃取国家所有的档案的行为。 4.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档案的管理制度。
-
职务侵占犯罪基础刑表是什么?河南在线咨询 2021-08-21法定刑幅度梯次职务侵占犯罪数额等级系列刑罚等级系列主刑附加刑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11.5-2万有期徒刑6个月以下、拘役22-4万6个月-2年有期徒刑34-6万2-3年有期徒刑46-8万3-4年有期徒刑58-10万4-5年有期徒刑5年以上有期徒刑610-50万5-7年有期徒刑可并处没收750-100万7-9年有期徒刑8100-500万9-11年有期徒刑9500-1000万11-13年有期徒刑101
-
刑法193的量刑基础是什么?贵州在线咨询 2023-02-25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93条的立案标准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条,【贷款 诈骗 罪】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诈骗 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
刑法中关于不作为犯罪的规定基础云南在线咨询 2024-11-16今天我们来探讨不作为犯罪的构成条件。不作为犯罪是指行为人违反法律规定,负有法定义务却拒绝履行,情节严重或情节恶劣的行为。我们可以将其要素简洁地概括为六个字:应为、能为、而不为。 首先,不作为犯罪要求行为人负有法定义务。这意味着法律规定了行为人必须采取行动,而不能选择不作为。例如,母亲拒绝给婴儿喂奶,导致婴儿死亡的情况,就构成了不作为犯罪。 其次,不作为犯罪还需要行为人具有履行法律义务的能力。这
-
过失犯罪应当是犯罪法院对过失犯罪什么量刑?北京在线咨询 2022-07-051、过失犯罪行为本身蕴涵着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的可能性,它是可能危害社会的行为。 2、过失犯罪行为本身是错误行为,即属于不适当的、应当受到谴责的行为。 3、一般情况下,过失犯罪只有在造成了严重危害社会的结果时刑法才将其规定为犯罪,行为人才承担刑事责任,所以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不是表现在主观意志上,而是体现在客观效果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五条规定: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